含“豺”的成語(20個(gè))
本文整理了豺狐之心、骨瘦如豺、投畀豺虎等含“豺”的成語20個(gè),其中“豺”開頭的成語13個(gè),“豺”結(jié)尾的成語1個(gè),“豺”在中間的成語6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豺”開頭的成語【第1句】:豺狐之心[chái hú zhī xīn]
【解釋】指有豺狼和狐貍那樣的兇殘、狡猾的心腸。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近聞楚王無道,遂發(fā)材(豺)狐之心,誅妾家破芒(亡)消?!?/p>
【示例】他的心腸就像豺狐之心一樣。
【第2句】:豺狼之吻[chái láng zhī wěn]
【解釋】比喻殘酷貪婪的官吏。
【出處】《三國(guó)志·蜀書·諸葛亮傳》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p>
【第3句】:豺狼虎豹[chái láng hǔ bào]
【解釋】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的惡人。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實(shí)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來個(gè)把,我們就壞了。”
【示例】第一種蛇鼠蟲蚊;第二種是豺狼虎豹。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一回
【第4句】:豺狼冠纓[chái láng guàn yīng]
【解釋】豺狼:比喻壞人;冠纓:古代官吏的裝束。比喻壞人作官掌權(quán)。
【出處】唐·李白《古風(fēng)·第十九》:“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p>
【第5句】:豺狼當(dāng)?shù)繹chái láng dāng dào]
【解釋】當(dāng)?shù)溃簷M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dāng)權(quán)。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平帝紀(jì)》:“寶問其次,文曰:'豺狼當(dāng)?shù)?,安問狐貍!’寶默然不?yīng)?!?/p>
【示例】男子漢非不以功名為念,那堪豺狼當(dāng)?shù)?,不如只在家中侍奉尊堂兄弟?——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
【第6句】:豺狼當(dāng)涂[chái láng dāng tú]
【解釋】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guó)政。
【出處】《晉書·熊遠(yuǎn)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dāng)涂,人神同忿。”
【第7句】:豺狼成性[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解釋】象豺狼一樣兇惡殘暴成了習(xí)性。形容為人殘暴。
【出處】唐·駱賓王《為徐敬業(yè)討武氏檄》:“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p>
【示例】此人梟獍為心,豺狼成性,誠(chéng)然王法所不容。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第8句】:豺狼塞路[chái láng sāi lù]
【解釋】豺狼:兩種兇狠的野獸;塞:堵塞。比喻壞人當(dāng)權(quán)。
【出處】《北史·隋本紀(jì)》:“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盜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歸?!?/p>
【第9句】:豺狼野心[chái láng yě xīn]
【解釋】比喻壞人的狠毒用心。
【出處】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p>
【示例】尋超宗植性險(xiǎn)戾,稟行兇詖,豺狼野心,久暴遐邇。 ——《南齊書·謝超宗傳》
【第10句】:豺虎肆虐[chái hǔ sì nüè]
【解釋】豺、虎:兩種兇殘的野獸。比喻壞人像兇殘的野獸般橫行不法。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帝亂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示例】中常待同郡侯覽,專權(quán)王命,豺虎肆虐,威震天下。 ——漢·孔融《衛(wèi)尉張儉碑銘》
【第11句】:豺狼塞道[chái láng sè dào]
【解釋】塞:堵塞。豺狼堵塞了路。比喻壞人得勢(shì)掌權(quán)。
【出處】《北史·隋本紀(jì)》:“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盜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歸?!?/p>
【第12句】:豺狼橫道[chái láng héng dào]
【解釋】橫道: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dāng)權(quán)。
【出處】《漢書·孫寶傳》:“豺狼橫道,不宜復(fù)問狐貍。”
【第13句】:豺狼當(dāng)路[chái láng dāng lù]
【解釋】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國(guó)政。
【出處】《三國(guó)志·魏志·杜襲傳》:“方今豺狼當(dāng)路而狐貍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強(qiáng)攻弱,進(jìn)不為勇,退不為仁。”
【示例】豺狼當(dāng)路,非止一人;鯨鯢不梟,倏焉五載。 ——南朝·陳·沈炯《為王僧辯等勸進(jìn)梁元帝第三表》
“豺”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骨瘦如豺[gǔ shòu rú chái]
【解釋】形容消瘦到極點(diǎn)。同“骨瘦如柴”。
【出處】《埤雅·釋獸》:“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體細(xì)瘦,故謂之豺。”
【示例】騰咬看那章匪骨瘦如豺。 ——《蕩寇志》第一○三回
“豺”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投畀豺虎[tóu bì chái hǔ]
【解釋】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眾對(duì)壞人的憤恨。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示例】況且,未能將壞人“投畀豺虎”于生前,當(dāng)然也只好口誅筆伐之于后身。 ——魯迅《華蓋集續(xù)編·有趣的消息》
【第2句】:虎豹豺狼[hǔ bào chái láng]
【解釋】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絕代佳人,只見太陽光線一會(huì)兒暗似一會(huì),漸漸沉下去了?!?/p>
【第3句】:鳶肩豺目[yuān jiān chái mù]
【解釋】聳肩似鷹,目?jī)慈绮?。形容人相貌陰險(xiǎn)兇惡。
【出處】《后漢書·梁冀傳》:“為人鳶肩豺目?!?/p>
【第4句】:黨豺?yàn)榕癧dǎng chái wéi nüè]
【解釋】黨:結(jié)成團(tuán)伙;豺:一種兇惡的野獸,常比喻兇殘的人。虐:殘暴。與兇殘的人結(jié)成團(tuán)伙做殘害人的勾當(dāng)。
【出處】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且鄙人雖愚,獨(dú)不知夫狼乎?性貪而狠,黨豺?yàn)榕?,君能除之,固?dāng)窺左足以效微勞,又肯諱之而不言哉?”
【第5句】:投之豺虎[tóu zhī chái hǔ]
【解釋】投:扔。指將壞人投飼豺虎。表示深惡痛絕。
【出處】宋·陳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無遺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
【第6句】:蜂目豺聲[fēng mù chái shēng]
【解釋】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兇惡,聲音可怕。
【出處】《左傳·文公元年》:“蜂目而豺聲,忍人也。”
【示例】見了這野心雜種牧羊的奴,料蜂目豺聲定是狡徒。 ——清·洪昇《長(zhǎng)生殿·疑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