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釣”的成語(27個)
本文整理了釣鰲客、羊裘垂釣、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等含“釣”的成語27個,其中“釣”開頭的成語7個,“釣”結尾的成語1個,“釣”在中間的成語1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釣”開頭的成語【第1句】:釣鰲客[diào áo kè]
【解釋】釣:釣鉤;鰲:傳說海中的大龜。比喻有豪放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出處】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一釣而連六鰲。”
【示例】李白開元中謁宰相,封一版,上題曰:'海上釣鰲客李白。’ ——宋·趙德麟《侯靖錄》第六卷
【第2句】:釣名欺世[diào míng qī shì]
【解釋】釣:撈取。運用不正當手段撈取名著,欺騙世人。
【出處】清·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四書》:“不過挪移借貸,改竄添補,便爾釣名欺世。”
【示例】他喜歡干釣名欺世的事情。
【第3句】:釣游之地[diào yóu zhī dì]
【解釋】童年生活的地方,一般指故鄉(xiāng)。
【出處】唐·韓愈《送楊少尹序》:“今之歸,指其樹曰:'某樹,吾先人之所種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時所釣游也。’”
【示例】兒時的釣游之地,當然很使人懷念的。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第4句】:釣名拾紫[diào míng shí zǐ]
【解釋】釣:撈取;紫:指貴官的印綬或服飾的顏色。比喻運用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和官職。
【出處】唐·駱賓王《敘寄員半千》:“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第5句】:釣名要譽[diào míng yào yù]
【解釋】指用某種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同“釣名沽譽”。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雖不可取于民奢縱害公,亦不必釣名要譽,太險陋也。”
【示例】現(xiàn)今社會里釣名要譽的人太多了。
【第6句】:釣譽沽名[diào yù gū míng]
【解釋】指用某種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同“釣名沽譽”。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吏治下》:“為國家謀長久……毋釣譽沽名,毋模棱兩可。”
【第7句】:釣名沽譽[diào yù gū míng]
【解釋】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沽:買。用某種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
【出處】《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后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硁硁有類沽名者。”
【示例】有一種人,不干實事,專會釣名沽譽。
“釣”結尾的成語【第1句】:羊裘垂釣[yáng qiú chuí diào]
【解釋】漢代嚴光和與劉秀一起游學,劉秀即帝位,嚴光變名披羊裘隱釣濟中。比喻隱居生活。
【出處】《漢書·嚴光傳》
“釣”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tú yǒu xiàn yú qíng]
【解釋】徒:空;羨:羨慕。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
【出處】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欲濟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第2句】:龍伯釣鰲[lóng bó diào áo]
【解釋】龍伯:傳說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yè)。
【出處】《列子·湯問》:“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
【示例】龍伯釣鰲時,蓬萊一峰坼。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 ——唐·李德裕《重憶山居六首·羅浮山》
【第3句】:鬻聲釣世[yù shēng diào shì]
【解釋】猶言沽名釣譽。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馳夸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
【第4句】:飛謀釣謗[fēi móu diào bàng]
【解釋】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出處】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
【第5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釋】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出處】《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負命者上鉤來!’”
【示例】這有何妨,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
【第6句】:餌名釣祿[ěr wén diào lù]
【解釋】餌、釣:誘取;祿:薪俸。指用不正當?shù)氖侄沃\求官職和薪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三回:“更有時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惡,說這原非圣賢制撰,焉能闡發(fā)圣賢之奧,不過是后人餌名釣祿之階。”
【第7句】:筑巖釣渭[zhù yán diào wèi]
【解釋】筑巖:商朝大臣傅說在傅巖從事版筑;釣渭:呂尚在渭水邊垂釣。指賢士隱居待時
【出處】宋·葛立方《韻語陽秋》第18卷:“史臣至比之為筑巖釣渭,亦過矣哉!”
【第8句】:穩(wěn)坐釣魚船[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解釋】比喻不管發(fā)生什么變化,仍然沉著鎮(zhèn)靜。
【出處】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示例】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俗話說
【第9句】:放長線釣大魚[fáng cháng xiàn diào dà yú]
【解釋】比喻做事從長遠打算,雖然不能立刻收效,但將來能得到更大的好處。
【出處】清·石成金《傳家寶三集·俗諺》:“線兒放得長,魚兒釣得大。”
【示例】辦這種事,要放長線釣大魚。 ——羅丹《風雨的黎明》
【第10句】:任從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解釋】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出處】劉少奇《論共產(chǎn)黨員的休養(yǎng)》:“中國有兩句諺語:'誰人背后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任從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第11句】:沽名釣譽[gū míng diào yù]
【解釋】沽:買;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用某種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
【出處】《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后漢書·逸民傳序》:“彼雖硁硁有類沽名者。”
【示例】我只道你只不過是沽名釣譽,卻不道長他的志氣,滅我的威風。 ——明·張鳳翼《灌園記·齊王拒諫》
【第12句】: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釋】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出處】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里。”
【示例】據(jù)傳說他[姜太公]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便是此意。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六章
【第13句】:穩(wěn)坐釣魚臺[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解釋】不管外界有何變化,只照老規(guī)矩辦事。非常鎮(zhèn)靜,沉得住氣,穩(wěn)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出處】康濯《牲畜專家》:“人家呢,穩(wěn)坐釣魚臺,對住你察顏觀色。”
【示例】他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
【第14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
【解釋】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
【出處】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四:“我們有在不同革命時期經(jīng)過考驗的這樣一套干部,就可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要有這個信心。”
【第15句】:欺世釣譽[qī shì diào yù]
【解釋】欺:欺騙;世:世人;譽:名聲。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出處】《元史·隱逸傳》:“世主亦茍取其名而強起之,不如所聞,則曰:'是欺世釣譽者也。’”
【第16句】:煙波釣徒[yān bō diào tú]
【解釋】煙波:水波渺茫,看遠處有如煙霧籠罩;釣:釣魚。舊指隱逸于漁的人。
【出處】《新唐書·張志和傳》:“以親既喪,不復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
【示例】笠檐蓑袂平生事,臣本煙波一釣徒。”(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卷四 ——查初白先生末句云
【第17句】:沽譽釣名[gū yù diào míng]
【解釋】指用某種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同“沽名釣譽”。
【出處】《“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并非沽譽釣名,不過稍盡棉力。”
【示例】我并非要沽譽釣名,只是想盡一點綿薄之力罷了
【第18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
【解釋】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都信心十足,毫不動搖。同“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出處】《人民文學》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單等撒網(wǎng)下鉤了。”
【示例】他如今是“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單等撒網(wǎng)下鉤了
【第19句】:將蝦釣鱉[jiāng xiā diào biē]
【解釋】比喻占人便宜。
【出處】元·無名氏《普天樂·嘲風情》:“姐姐每將蝦釣鱉,哥哥每撩蜂剔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