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將”的成語大全(21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將本求利、敗軍之將、挈婦將雛等含“將”的成語210個,其中“將”開頭的55個,“將”結(jié)尾的52個,“將”在中間的10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將”開頭的成語
【第1句】:將本求利[jiāng běn qiú lì]
【解釋】用本錢謀求利潤。
【出處】元·無名氏《朱砂擔(dān)》楔子:“孩兒待將些小本錢到江西南昌地面做些買賣,一來是躲避逃災(zāi),二來是將本求利。”
【示例】我也是將本求利,不過劃算和別人不同罷了。 ——洪深《香稻米》第二幕
【第2句】:將順其美[jiāng shùn qí měi]
【解釋】將順:隨勢相助。美:好事,美德。順勢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順從其美”。
【出處】《孝經(jīng)·事君》:“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示例】卿等誠在致君,將順其美,顧惟虛缺,非所宜然。 ——唐·陸贄《答宰臣請復(fù)御膳表》
【第3句】:將相出寒門[jiàng xiàng chū hán mén]
【解釋】將:將帥;相:宰相;寒門:貧寒人家。將相和宰相出自于貧寒之家。指貧寒之家出人才。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三折:“你道窮民到老是窮民,卻不道將相出寒門。”
【第4句】:將噬爪縮[jiāng shì zhǎo suō]
【解釋】噬:咬;縮:蜷縮。野獸要撲食的時候,爪子蜷縮著。比喻在大的舉動之前,總是要先潛伏收斂。
【出處】清·沈德潛《古詩源·古諺古語》:“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局,將噬者爪縮。”
【第5句】:將功贖罪[jiāng gōng shú zuì]
【解釋】拿功勞補(bǔ)償過失。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元帝紀(jì)》:“齊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bǔ)過。”元·無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權(quán)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去來。”
【示例】今云長雖犯法,不忍違卻前盟。望權(quán)記過,容將功贖罪。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
【第6句】:將遇良材[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良材:本領(lǐng)高的人。大將遇上本領(lǐng)高的人。比喻兩雄爭斗,本領(lǐng)相當(dāng)。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四回:“兩個就清風(fēng)山下廝殺,真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材好用功。”
【示例】這時節(jié)一對英雄,攪海翻江華岳搖。直個是:將遇良材無勝敗,棋逢敵手怎輸贏?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二回
【第7句】:將在謀不在勇[jiàng zài móu bù zài yǒng]
【解釋】謀:謀略;勇:勇猛。作為將帥,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謀略。
【出處】明·徐渭《英烈傳》第七十一回:“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示例】將在謀不在勇,徒靠這個軍器,恐不中用。這位傅大將軍,未免要臨陣蹉跌呢!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三十三回
【第8句】:將奮足局[jiāng fèn zú jú]
【解釋】奮:奮起,指奔跑;?a href='.com/baike/220/2548【第76句】:html' target='_blank' >鄭和淝R鶘肀寂蓯保冉乓韌淝鵠礎(chǔ)1扔髟詿蟮木俁埃蓯且惹狽樟病?/p>
【出處】清·沈德潛《古詩源·古諺古語》:“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局,將噬者爪縮。”
【第9句】:將功補(bǔ)過[jiāng gōng bǔ guò]
【解釋】將:用。用功勞來補(bǔ)償過錯。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元帝紀(jì)》:“齊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bǔ)過。”
【示例】諸君或世受國恩,或為今上所識拔,均應(yīng)同心戮力,將功補(bǔ)過,以報陛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第10句】:將欲取之,必先與之[jiāng yù qǔ zhī,bì xiān yǔ zhī]
【解釋】要想奪取些什么,得暫且先給些什么。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后找機(jī)會奪取。
【出處】《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示例】常有這樣的情形,就是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這是“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原則。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第11句】:將奪固與[jiāng duó gū yǔ]
【解釋】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給予。
【出處】《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示例】將奪固與此理玄,殷勤攜贈陳與田。 ——元·耶律楚材《謝西方器之贈阮杖》
【第12句】:將勇兵強(qiáng)[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
【解釋】將:將領(lǐng);兵:士卒。將領(lǐng)和士兵都英勇頑強(qiáng)。形容軍隊?wèi)?zhàn)斗力很強(qiáng)。
【出處】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將勇兵強(qiáng)有誰及,爭奈待罪犯歇馬在這云州地。”
【示例】我軍將勇兵強(qiáng)有誰能敵。
【第13句】:將門出將[jiàng mén chū jiàng]
【解釋】將門:世代為將帥的人家。指將帥家門出將帥。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謂將門出將矣。”
【第14句】:將功折罪[jiāng gōng zhé zuì]
【解釋】將:拿;折:抵償。拿功勞補(bǔ)償過失。
【出處】漢·荀悅《漢紀(jì)·元帝紀(jì)》:“齊恒先有匡周之功,后有來項之罪,君子計功補(bǔ)過。”元·無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權(quán)饒你將功折罪,點起人馬,隨我追趕去來。”
【示例】也虧他至蜀中賺你回來,使我母子相會,將功折罪,莫怨他罷。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
【第15句】:將水洗水[jiāng shuǐ xǐ shuǐ]
【解釋】用清水來清除清水。比喻采取的手段悖謬,必然于事無補(bǔ)。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六:“如鸚鵡學(xué)人語,話自語不得,為無智慧故,譬如將水洗水,將火燒火,都無義趣。”
【第16句】:將陋就簡[jiāng lòu jiù jiǎn]
【解釋】將:用;陋:簡陋;就:將就。原意是因循原來的的簡陋,不求改進(jìn)。后指就著原來簡陋的條件辦事。
【出處】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茍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煩言碎辭,學(xué)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藝。”
【示例】而監(jiān)造之紳衿華鳳儀輩,因人祿祿,亦不與韓君辯,將陋就簡,數(shù)月而成。 ——清·我一泳《履園叢話·率由舊章》
【第17句】:將相本無種[jiàng xiàng běn wú zhǒng]
【解釋】將:將帥;相:宰相。將帥和宰相本來就不是天生的。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殆即舉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示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dāng)自強(qiáng)。 ——元·高明《琵琶記》
【第18句】:將欲奪之,必固與之[jiāng yù duó zhī,bì gù yǔ zhī]
【解釋】欲:打算;固:通“姑”,姑且;與:給予。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第19句】:將錯就錯[jiāng cuò jiù cuò]
【解釋】就:順著。指事情已經(jīng)做錯了,索性順著錯誤繼續(xù)做下去。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十六:“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示例】有人說是上頭看時疊錯的,那些閱卷的只好將錯就錯。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第20句】:將遇良才[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將:將領(lǐng);良才:高才。多指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能人碰上能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4回:“兩個就清風(fēng)山下廝殺,乃是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示例】他們兩個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第21句】:將功折過[jiāng gōng shé guò]
【解釋】拿功勞補(bǔ)償過失。同“將功折罪”。
【出處】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三折:“既然他復(fù)殺了一陣,奪的人口牛羊馬匹回來了,這等呵將功折過,饒了他項上一刀。”
【第22句】:將心比心[jiāng xīn bǐ xīn]
【解釋】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學(xué)三》:“俗語所謂將心比心,如此則各得其平矣。”
【示例】太尉不將心比心,小子待將計就計。 ——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三十八出
【第23句】:將順匡救[jiāng shùn kuāng jiù]
【解釋】將:隨;匡:匡正。順應(yīng)好事,匡正挽救失誤。
【出處】《三國志·魏志·桓階傳》:“儀類言其短,賴階左右以自全保,其將順匡救,多此類也。”
【第24句】:將寡兵微[jiàng guǎ bīng wéi]
【解釋】寡:少;兵:士兵;微:衰敗。兵少將少。形容兵力薄弱。
【出處】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然劉備將寡兵微,我則彼立劉朝,復(fù)興漢世,非小官之能。”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31回:“但思糧草未足,將寡兵微,此行成敗未卜。”
【第25句】:將胸比肚[jiāng xiōng bǐ dù]
【解釋】猶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偕亡》:“勸你自發(fā)良心將胸比肚。”
【第26句】:將李代桃[jiāng lǐ dài táo]
【解釋】比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頂替。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樓》:“貞麗從良,香君守節(jié),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馬舅之威,將李代桃,一舉四得,倒也是個妙計。”
【第27句】:將無作有[jiāng wú zuò yǒu]
【解釋】把沒有的事情當(dāng)作有。
【出處】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三折:“打這廝將無做有,說長道短,膽大心粗。”
【示例】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第28句】:將計就計[jiāng jì jiù jì]
【解釋】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反過來對付對方。
【出處】元·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jìn)履》第三折:“將計就計,不好則說是好!”
【示例】某已知曹操之意。今可將計就計而行。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第29句】:將門虎子[jiàng mén hǔ zǐ]
【解釋】將門:世代為將的人家。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門庭。
【示例】將門虎子!這孩子面相極佳,將來說不定會是國之棟梁啊! ——三月夫《吳三貴·異象少年》
【第30句】: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jiàng zài jūn,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解釋】將:將領(lǐng);受:接受。將領(lǐng)遠(yuǎn)征在外可以相機(jī)作戰(zhàn),不必事先請戰(zhàn)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zhàn)。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
【第31句】:將恐將懼[jiāng kǒng jiāng jù]
【解釋】將:又。既恐慌,又害怕。
【出處】《詩經(jīng)·小雅·谷風(fēng)》:“將鞏將懼,維予與女。”
【第32句】:將勇兵雄[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
【解釋】將:將領(lǐng);兵:士卒;雄:強(qiáng)有力。將領(lǐng)和士兵都英勇威武。形容軍隊?wèi)?zhàn)斗力很強(qiáng)。
【出處】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憑著俺人強(qiáng)馬壯,將勇兵雄,覷劉玄德兵微將寡,一鼓而下,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示例】曹操將勇兵雄,袁紹尚能不怕?
【第33句】:將本求財[jiāng běn qiú cái]
【解釋】用本錢謀求利潤。同“將本求利”。
【出處】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將本求財,在家出外,諸般兒快。”
【示例】小本生意就靠將本求財。
【第34句】:將機(jī)就計[jiāng jī jiù jì]
【解釋】利用機(jī)會施行計謀。
【出處】元·朱凱《黃鶴樓》第三折:“我如今將機(jī)就計,著著漁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劍刺了劉備,著后人便道劉備著個漁翁殺了,可也不干我事。”
【示例】曉得荒年沒有收成,這個缺萬無生發(fā),只得將機(jī)就計,做個清官,還好蒙騙上司的耳目。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
【第35句】:將相之器[jiàng xiàng zhī qì]
【解釋】將:將帥;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擔(dān)任將帥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出處】《后漢書·賈復(fù)傳》:“賈君之容貌、志氣如此,而勤于學(xué),將相之器也。”
【示例】金之亡,不可謂無人才也。若完顏仲德、張?zhí)炀V,豈非將相之器乎。 ——《金史·完顏仲德傳》
【第36句】:將飛翼伏[jiāng fēi yì fú]
【解釋】翼:翅膀。伏:收攏。鳥在將要飛起的時候,先收攏翅膀。比喻在大的舉動之前,總是要先潛伏收斂。
【出處】清·沈德潛《古詩源·古諺古語》:“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局,將噬者爪縮。”
【第37句】:將廢姑興[jiāng fèi gū xīng]
【解釋】廢:廢棄;姑:姑且;興:振興。想要廢棄,姑且先振興。
【出處】《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第38句】:將欲取之,必姑與之[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解釋】姑:暫且。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魏策》:“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示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就是這種計策。 ——《唐史演義》第14回
【第39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解釋】將:將領(lǐng);受:接受。將領(lǐng)遠(yuǎn)征在外可以相機(jī)作戰(zhàn),不必事先請戰(zhàn)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戰(zhàn)。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兵法·變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示例】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請戰(zhàn)者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3回
【第40句】:將取固予[jiāng qǔ gū yǔ]
【解釋】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同“將奪固與”。
【出處】《大宋宣和遺事》后集:“李綱輩勤王之師四集,且為將取固予之謀,才得許割三鎮(zhèn)詔書,且班師退去。”
【第41句】:將本圖利[jiāng běn tú lì]
【解釋】放債求息。也指用本錢交易,賺錢得利。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債的圖利,也則是將本圖利來。”
【示例】你要知我們開了這座店,將本圖利,也不是容易。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第42句】:將伯之呼[qiāng bó zhī hū]
【解釋】指求人幫助。
【出處】清·劉坤一《書牘·復(fù)奎樂峰》:“無奈羅掘皆窮,點金無術(shù),萬不得已,始為將伯之呼。”
【示例】東海登臺,不能以誠相感,徒欲為將伯之呼,乞靈外族,其心可憫,其跡實可愧也。 ——蔡東蕃、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回
【第43句】:將勤補(bǔ)拙[jiāng qín bǔ zhuō]
【解釋】以勤奮彌補(bǔ)笨拙。
【出處】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bǔ)拙莫如勤。”
【示例】弄假像真終是假,將勤補(bǔ)拙總輪勤。 ——宋·邵雍《弄筆吟》
【第44句】:將機(jī)就機(jī)[jiāng jī jiù jī]
【解釋】利用順便的機(jī)會。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今日雖不成這樁親事,后日還要將機(jī)就機(jī),報答他的大恩。”
【示例】那段氏刁頑,如或不允這頭親事,設(shè)或有個破綻,為害不淺。只得將機(jī)就機(jī)罷。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四回
【第45句】:將功抵罪[jiāng gōng dǐ zuì]
【解釋】用功勞來抵罪。
【示例】他雖是綁匪之一, 但因天性未泯,協(xié)助警方救出人質(zhì),才得以將功抵罪,減輕刑期。
【第46句】:將無做有[jiāng wú zuò yǒu]
【解釋】把沒有的事情當(dāng)作有。同“將無作有”。
【出處】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三折:“打這廝將無做有,說長道短,膽大心粗。”
【示例】常時節(jié)將無做有,幾回價送暖偷寒。 ——《熊龍峰四種小說·張生彩鸞燈傳》
【第47句】:將天就地[jiāng tiān jiù dì]
【解釋】指以高就低。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傷,小可承娘子錯愛,將天就地,求之不得,豈敢推托?”
【第48句】:將信將疑[jiāng xìn jiāng yí]
【解釋】將:且,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出處】唐·李華《吊古戰(zhàn)場文》:“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示例】榮祿對他是持著戒心的,所以這番憤激之言,在將信將疑之間。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第49句】:將明之材[jiàng míng zhī cái]
【解釋】將:執(zhí)行;明:辯明。舊指有輔佐帝王,執(zhí)掌政事的才能。
【出處】《詩經(jīng)·大雅·烝民》:“肅肅王命,仲山甫將之;邦國若否,仲山甫明之。”《漢書·刑法志》:“有司無仲山父將明之材,不能因時廣宣主恩,建立明制,為一代之法。”
【第50句】:將伯之助[qiāng bó zhī zhù]
【解釋】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出處】《詩經(jīng)·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
【示例】將伯之助,義不敢忘。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
【第51句】:將門有將[jiàng mén yǒu jiàng]
【解釋】舊指將帥門第也出將帥。
【出處】《南史·王鎮(zhèn)惡傳》:“旦謂諸佐曰:'鎮(zhèn)惡,王猛孫,所謂將門有將。’”
【示例】有子如此,可謂將門出將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
【第52句】:將蝦釣鱉[jiāng xiā diào biē]
【解釋】比喻占人便宜。
【出處】元·無名氏《普天樂·嘲風(fēng)情》:“姐姐每將蝦釣鱉,哥哥每撩蜂剔蝎。”
【第53句】:將高就低[jiāng gāo jiù dī]
【解釋】指地位高的人降低條件俯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花燈轎蓮女成佛記》:“要孩兒好,只得將高就低。倘若不依他,孩兒有些失所,悔之晚矣。”
【示例】這種人留在京中,也沒有用處,都跟我到太原去,將高就低,也還過了日子。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
【第54句】:將欲取之,必姑予之[jiāng yù qǔ zhī,bì gū yǔ zhī]
【解釋】姑:暫且。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說林》:“《周書》曰:'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予之。’”
【第55句】:將門無犬子[jiàng mén wú quǎn zǐ]
【解釋】將門:將、相的家庭。比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不會有庸才俗輩。
【示例】俗話說:將門無犬子,他一定大有出息的。
“將”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敗軍之將[bài jūn zhī jiàng]
【解釋】打了敗仗的將領(lǐng)。現(xiàn)多用于諷刺失敗的人。
【出處】《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臣聞……敗軍之將,不敢語勇。”《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示例】敗軍之將,荷蒙厚恩,無可以報,愿施犬馬之勞,不須張弓只箭,徑取成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三回
【第2句】:請將不如激將[qǐng jiàng bù rú jī jiàng]
【解釋】指用話語刺激別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請他去干事來得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1回:“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
【示例】我有道理,請將不如激將,且待激他一激,或者激些主意出來,也不可知。 ——清·李漁《憐香伴·鞅望》
【第3句】:精兵猛將[jīng bīng měng jiàng]
【解釋】精:精銳;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qiáng)的將士。
【出處】《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示例】今聞劉備親自領(lǐng)兵來取漢中,可速奏魏王,早發(fā)精兵猛將,前來策應(yīng)。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4句】:天兵神將[tiān bīng shén jiàng]
【解釋】比喻英勇善戰(zhàn),行動迅捷的軍隊。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5回:“北軍追趕上來,正在萬分危急,猛見宋寨中一道金光射來,把風(fēng)砂沖散,那些天兵神將,都亂紛紛墮落陣前。”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9回:“任憑他天兵神將,定殺他個片甲不回。”
【第5句】:強(qiáng)兵猛將[qiáng bīng měng jiàng]
【解釋】強(qiáng)兵:強(qiáng)大的軍隊;猛將:威猛的武將。指軍隊強(qiáng)大而有戰(zhàn)斗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又沒強(qiáng)兵猛將,如何收捕得這伙強(qiáng)人?”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文蕓看看手下雖有強(qiáng)兵猛將,無奈這陣圍在關(guān)前,不能攻打城池,徒自發(fā)急。”
【第6句】:過五關(guān)斬六將[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解釋】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guān)羽的故事。
【出處】《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第76回:“這如今萬世之下,那一個不說道過五關(guān)斬六將、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示例】常言說,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這比過五關(guān)斬六將都難。 ——王嶺群《黑網(wǎng)下的星光》十一
【第7句】:神兵天將[shén bīng tiān jiāng]
【解釋】比喻英勇善戰(zhàn)、行動迅捷的軍隊。
【出處】魏善成《打縣城迎紅軍》:“有一支紅軍部隊像神兵天將一樣,一天前進(jìn)一百五十里。”
【示例】你們向東走那會,我們就知道你們一定會回來的,可沒想到你們回來得這樣快。真是毛主席的神兵天將! ——蕭劍飛《戰(zhàn)斗在臨江》
【第8句】:登臺拜將[dēng tái bài jiàng]
【解釋】指任命將帥或委以重任。同“登壇拜將”。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將之榮。”
【示例】依照古禮,舉行登臺拜將,授旗授印。 ——諸義平《第29標(biāo)首義紀(jì)實》
【第9句】:手中敗將[shǒu zhōng bài jiàng]
【解釋】在戰(zhàn)爭中被自己打敗或在競賽中輸給自己的人。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此乃石厚手中敗將,全不耐戰(zhàn),何足懼哉!”
【第10句】:遣兵調(diào)將[qiǎn bīng diào jiàng]
【解釋】猶調(diào)兵遣將。亦作“遣將調(diào)兵”、“遣將征兵”。
【出處】《禪真逸史》第二八回:“再說延州府丞湯思忠遣兵調(diào)將已定,然后自領(lǐng)馬步軍兵,離寨伺候。”
【示例】中山先生以為袁氏手握大權(quán),發(fā)號施令,遣兵調(diào)將,極稱自由。 ——陳英士《致黃克強(qiáng)書》
【第11句】:損兵折將[sǔn bīng zhé jiàng]
【解釋】損:損失。軍士和將領(lǐng)都遭到損失。指打了敗仗。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俺如今領(lǐng)兵與他交戰(zhàn),丞相也枉則損兵折將。”
【示例】若得太尉早來如此,也不教國家損兵折將,虛耗了錢糧。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二回
【第12句】:殺妻求將[shā qī qiú jiàng]
【解釋】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示例】吳起貪官,母死不歸,殺妻求將,不孝之甚。 ——《晉書·段灼傳》
【第13句】:調(diào)兵遣將[diào bīng qiǎn jiàng]
【解釋】調(diào)動兵力,派遣將領(lǐng)。泛指調(diào)動安排人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寫書教太師知道,早早調(diào)兵遣將,剿除賊寇報仇。”
【示例】我聞得海上倭賊利害,自去廝殺不成?只是調(diào)兵遣將,罰罪賞功而已。 ——明·無名氏《鳴鳳記·文華祭海》
【第14句】:熊虎之將[xióng hǔ zhī jiàng]
【解釋】熊、虎:兩種猛獸。比喻作戰(zhàn)勇猛的將領(lǐng)。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第15句】:相門有相,將門有將[xiàng mén yǒu xiàng,jiàng mén yǒu jiàng]
【解釋】相:宰相、丞相、相國。指宰相和大將之家的子孫能夠繼承父業(yè),有將相的才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文聞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
【示例】諺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斯不唯其性,蓋言習(xí)之所得也。 ——《魏書·李彪傳》
【第16句】:殘兵敗將[cán bīng bài jiàng]
【解釋】殘余的軍隊,失敗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敗的部隊。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敗兀》:“我如今連被岳家軍殺敗,收聚些殘兵敗將,濟(jì)不得事,目下就要拔營回去如何?”
【示例】侯匪又轉(zhuǎn)向那一撮殘兵敗將動員起來。 ——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第17句】:筑壇拜將[zhù tán bài jiàng]
【解釋】指仰仗賢能。
【出處】《漢書·高帝紀(jì)上》:“漢王齊戒設(shè)壇場,拜信(韓信)為大將軍,問以計策。”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計將安在?小生當(dāng)筑壇拜將。”
【示例】一遇漢祖,筑壇拜將,捧轂推輪,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第18句】:敗兵折將[bài bīng zhé jiàng]
【解釋】折:損失。軍士和將領(lǐng)都遭到損失。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6回:“袁本初敗兵折將。”
【第19句】:哼哈二將[hēng hā èr jiàng]
【解釋】佛教守護(hù)廟門的兩個金剛力士。比喻有權(quán)勢者手下的干將。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32回:“曹夢蘭三字,比四金剛還要響亮,和琴樓夢的女主人花翠琴齊名,當(dāng)時號稱'哼哈二將’。”
【示例】他手下有哼哈二將。
【第20句】:搴旗取將[qiān qí qǔ jiàng]
【解釋】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zhàn)。
【出處】《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第21句】:精兵強(qiáng)將[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解釋】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qiáng)的將士。
【出處】《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第22句】:天兵天將[tiān bīng tiān jiàng]
【解釋】舊指天上的軍隊和將領(lǐng)。也比喻本領(lǐng)高強(qiáng)的人們。
【出處】清·賈鳧西《木皮散人鼓詞·開場》:“那鯀卻生的兒子,神通廣大,伏虎降龍,手下天兵天將那等利害。”
【示例】以及怎樣請了天兵天將,捉住興風(fēng)作浪的妖怪無支祁。 ——魯迅《故事新編·理水》
【第23句】:過五關(guān),斬六將[guò wǔ guān,zhǎn liù jiàng]
【解釋】過了五個關(guān)口,斬了六員大將。比喻英勇無比。也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關(guān)云長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
【示例】常言道: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這比過五關(guān),斬六將都難。 ——王玲群《黑網(wǎng)下的星光》十一
【第24句】:日就月將[rì jiù yuè jiāng]
【解釋】就:成就;將:進(jìn)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進(jìn)步。形容精進(jìn)不止。也日積月累。
【出處】《詩經(jīng)·周頌·敬之》:“日就月將,學(xué)有緝熙于光明。”
【示例】日就月將,漸益堆積。 ——宋·李清照《金石錄后序》
【第25句】:將門有將[jiàng mén yǒu jiàng]
【解釋】舊指將帥門第也出將帥。
【出處】《南史·王鎮(zhèn)惡傳》:“旦謂諸佐曰:'鎮(zhèn)惡,王猛孫,所謂將門有將。’”
【示例】有子如此,可謂將門出將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
【第26句】:損軍折將[sǔn jūn zhé jiàng]
【解釋】猶損兵折將。兵士和將領(lǐng)都有損失。指作戰(zhàn)失利。
【出處】元·無名氏《樂毅圖齊》第一折:“不爭你和他相持,損軍折將,則不如緊守城池。”
【示例】且言崇侯虎恃才妄作,提兵征伐,孰知今日損軍折將,心甚慚愧;只得將敗殘軍兵收聚,扎下行營,郁郁不樂。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
【第27句】:輔車相將[fǔ chē xiāng jiāng]
【解釋】比喻兩者關(guān)系密切,互相依存。同“輔車相依”。
【出處】清·葉方藹《關(guān)隴平》詩:“面蜀肘涼,輔車相將。”
【第28句】:搴旗虜將[qiān qí lǔ jiàng]
【解釋】搴:拔取;虜:俘獲。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zhàn)。
【出處】《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
【示例】乘間薄人,肝腦涂地,以搴旗虜將而為樂。 ——宋·崔伯易《感山賦》
【第29句】:謀臣猛將[móu chén měng jiāng]
【解釋】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zhàn)的將帥。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zhí)猛,破堅摧剛。”
【示例】方元昊強(qiáng)時,謀臣猛將盡其智力,十年而敢近。 ——宋·蘇軾《代滕甫論西夏書》
【第30句】:破軍殺將[pò jūn shā jiāng]
【解釋】①軍被破,將被殺。指全軍覆沒。②攻破敵軍,殺死敵將。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昔者,齊人伐楚,戰(zhàn)勝,破軍殺將,再辟千里。”
【第31句】:賁軍之將[bēn jūn zhī jiàng]
【解釋】賁:覆敗。打了敗仗的將領(lǐng)。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射儀》:“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
【示例】我們不要笑話賁軍之將。
【第32句】:挾人捉將[xié rén zhuō jiàng]
【解釋】挾:制服。在戰(zhàn)斗中能制服、活捉敵將。
【出處】元·李文蔚《蔣神靈應(yīng)》楔子:“挾人捉將千般勇,武藝精熟敢戰(zhàn)爭。”
【第33句】:干城之將[gān chéng zhī jiàng]
【解釋】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wèi)者。指保衛(wèi)國家的大將。
【出處】《詩經(jīng)·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
【示例】今君處戰(zhàn)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漢·孔鮒《孔叢子·居衛(wèi)》
【第34句】:天神天將[tiān shén tiān jiàng]
【解釋】舊指天上的軍隊和將領(lǐng)。也比喻本領(lǐng)高強(qiáng)的人們。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五回:“如今將天神天將許多人又都裝進(jìn)去了,我待求救于天,奈恐玉帝見怪。”
【示例】若有人家養(yǎng)活著這佛貓,有多少天神天將都護(hù)衛(wèi)著哩。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
【第35句】:搴旗斬將[qiān qí zhǎn jiàng]
【解釋】拔取敵旗,斬殺敵將。
【出處】《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示例】即使搴旗斬將,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第36句】:蝦兵蟹將[xiā bīng xiè jiàng]
【解釋】古代神怪小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乃率領(lǐng)黿帥蝦兵蟹將,統(tǒng)帥黨類,一齊奔出潮頭。”
【示例】汪精衛(wèi)和他的蝦兵蟹將已在公開討論“和平”。 ——鄒韜奮《抗戰(zhàn)以來·“來賓”放炮》
【第37句】:殘軍敗將[cán jūn bài jiàng]
【解釋】戰(zhàn)敗后殘余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出處】明·無名氏《開昭救忠》第二折:“看了我這些殘軍敗將,你都?xì)⒘耍挂彩莻€干凈。”
【第38句】:踴躍輸將[yǒng yuè shū jiāng]
【解釋】輸將:捐獻(xiàn),繳納。群眾紛紛捐獻(xiàn)東西以表支持。
【出處】《清史稿·田文鏡傳》:“文鏡奏今年河南被水州縣,收成雖不等,實未成災(zāi),士民踴躍輸將,特恩蠲免錢糧,請仍照額完兌。”
【示例】這本來應(yīng)該是士氣昂揚、踴躍輸將的一個場面。 ——高陽《胡雪巖全傳·蕭瑟洋場》
【第39句】:覆軍殺將[fù jūn shā jiàng]
【解釋】覆:消滅。軍隊被消滅,將領(lǐng)被殺死。
【出處】《孫臏兵法·月戰(zhàn)》:“故戰(zhàn)之道,有多殺人而不得將卒者,有得將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將軍者,有覆軍殺將者。”
【示例】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軍殺將,喪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財者,非其變發(fā)于隱伏,而起于倉卒也。 ——宋·曾鞏《與孫同封書》
【第40句】:拘神遣將[jū shén qiǎn jiàng]
【解釋】拘:拘使。指力量無窮。神通廣大,能指揮天兵天將。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四回:“芳官竟是個狐貍精變的,就是會拘神遣將的符咒也沒有這么快。”
【示例】過五日后,于冰向不邪道:“我今日傳你拘神遣將五行變化之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十八回
【第41句】:登壇拜將[dēng tán bài jiàng]
【解釋】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沒壇場,具禮乃耳。’王許之。”
【示例】這瀝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臺拜將之榮。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回
【第42句】:忠臣良將[zhōng chén liáng jiàng]
【解釋】忠實的大臣和優(yōu)秀的將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襲人道:'忠臣良將,出于不得已他才死。’”
【第43句】:驕兵悍將[jiāo bīng hàn jiàng]
【解釋】驕:驕橫;悍:兇悍。驕橫、兇悍的兵將。形容難以高度的軍隊。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五十九回:“而間有驕兵悍將,不修軍紀(jì),為暴于民,貪官污吏,托名籌餉,因緣為利。”
【示例】只要申明軍紀(jì),任何驕兵悍將都不敢不聽從指揮。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第44句】:臨敵易將[lín dí yì jiàng]
【解釋】易:改變,變換。臨到作戰(zhàn)之前調(diào)換將領(lǐng)。
【出處】《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dāng)≮w。”
【示例】目今出師在即,臨敵易將,軍之大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第45句】:關(guān)東出相,關(guān)西出將[guē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
【解釋】關(guān):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民風(fēng)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地區(qū),民風(fēng)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guān)東出相,關(guān)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示例】世言關(guān)東出相,關(guān)西出將,豈東西喻耶?(唐·李復(fù)言《續(xù)玄怪錄·李衛(wèi)公靖》)
【第46句】:慷慨輸將[kāng kǎi shū jiāng]
【解釋】毫不吝嗇地捐獻(xiàn)財物幫助人。多用在對社會對群眾。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實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輸將之費益寡。”
【示例】中國人雖然捉襟見肘,也曾慷慨輸將,在那時學(xué)藝社是盡了很大的力量的。 ——郭沫若《學(xué)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續(xù)篇》
【第47句】:爪牙之將[zhǎo yá zhī jiàng]
【解釋】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勇敢的衛(wèi)士或得力的助手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第11卷:“爪牙之將,用不拘資。”
【第48句】:精兵勇將[jīng bīng yǒng jiàng]
【解釋】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lǐng)。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qiáng)的將士。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現(xiàn)受汝寧郡都統(tǒng)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
【第49句】:謀臣武將[móu chén wǔ jiàng]
【解釋】指有計謀的大臣和勇猛的戰(zhàn)將。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zhí)猛,破堅摧剛。”
【示例】今曹操擁兵二十余萬,謀臣武將數(shù)十員,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黨,天下幸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第50句】:將門出將[jiàng mén chū jiàng]
【解釋】將門:世代為將帥的人家。指將帥家門出將帥。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謂將門出將矣。”
【第51句】:兵不由將[bīng bù yóu jiàng]
【解釋】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出處】明·徐渭《續(xù)英烈傳》第二十二回:“燕王戰(zhàn)急了,因又揮劍,仰天大叫:'鬼神助我!’叫聲未絕,忽東北風(fēng)大起,卷得塵埃障天,沙礫滿面……燕兵知是天助,乘風(fēng)大呼縱擊。南兵亂慌慌,只覺風(fēng)聲皆兵,哪里還敢戀戰(zhàn)。遂兵不由將,將不顧兵,各各奔潰。”
【示例】這個單位出現(xiàn)兵不由將的混亂局面。
【第52句】:過關(guān)斬將[guò guān zhǎn jiàng]
【解釋】比喻不斷戰(zhàn)勝對手與克服困難。
【示例】她一路過關(guān)斬將,終于贏得了勝利。
“將”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挈婦將雛[qiè fù jiāng chú]
【解釋】挈:帶領(lǐng);雛:幼兒。帶著妻子兒女。
【出處】魯迅《南腔北調(diào)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示例】但是,工廠已被“紅革造”的那幫人掌了權(quán),早把這個機(jī)修工人開除了。吳尚榮只得挈婦將雛回到河南老家。 ——張賢亮《河的子孫》第七章
【第2句】:計將安出[jì jiāng ān chū]
【解釋】計:計策,計謀;安:怎么,怎樣。如何制定計謀呢?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喜,賜酈生食,問曰:'計將安出?’”
【示例】計將安出?”(《晉書·應(yīng)詹傳》 ——及敦作逆,明帝問詹
【第3句】:矮子隊里選將軍[ǎi zi duì lǐ xuǎn jiāng jūn]
【解釋】指勉強(qiáng)挑選。比喻挑選余地小,難以選出合適的人。
【出處】清·李漁《十二樓·奪錦樓》:“矮子隊里選將軍,叫我如何選得出?”
【第4句】:侯王將相[hóu wáng jiàng xiàng]
【解釋】王侯、武將和文臣。指古代統(tǒng)治階級的上層代表勢力。
【出處】唐·韓愈《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第5句】:韓信將兵[hán xìn jiàng bīng]
【解釋】韓信:劉邦的將軍;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示例】毛澤東《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有強(qiáng)的領(lǐng)導(dǎo)骨干,辦得好,那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第6句】:行將就木[xíng jiāng jiù mù]
【解釋】行將:將要;木:指棺材。指人壽命已經(jīng)不長,快要進(jìn)棺材了。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示例】但老夫行將就木,只求晚年殘喘。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第7句】:使羊?qū)⒗荹shǐ yáng jiàng láng]
【解釋】將:統(tǒng)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統(tǒng)率指揮。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駕馭強(qiáng)橫而有野心的人,這要壞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qū)⒗且病!?/p>
【示例】弱者,猶使羊?qū)⒗且玻鋪y必矣。 ——西漢·桓寬《鹽鐵論·除狹》
【第8句】:出入將相[chū rù jiāng xiāng]
【解釋】猶出將入相。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盡錦堂記》:“故能出入將相,勤勞王家。”
【示例】[潞公]出入將相五十年,以太師致仕,年逾九十。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八
【第9句】:大廈將傾[dà shà jiāng qīng]
【解釋】高樓大屋,眼看就要倒了。比喻即將來臨的崩潰局勢。
【出處】《文中子·事君》:“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示例】其實,這也難怪,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誰又不是這樣? ——羅廣斌、楊益言《紅巖》
【第10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cháng jiāng yǒu rì sī wú rì,mò dài wú shí sī yǒu shí]
【解釋】思:考慮。在物資豐富時要考慮到缺乏的日子,不要到了缺乏時才后悔。指應(yīng)注意節(jié)約,不要浪費。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2回:“'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如此剴切勸諭,奢侈之風(fēng),自可漸息。”
【第11句】:捉將官里去[zhuō jiāng guān lǐ qù]
【解釋】指被朝廷、官府捉去
【出處】宋·趙令榁《侯鯖錄》第六卷:“樸言:'獨臣妻有詩一首云:更休落魄貪杯酒,亦莫猖狂愛詠詩。今朝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上大笑,放還山。”
【第12句】:人之將死,其言也善[rén zhī jiāng sǐ,qí yán yě shàn]
【解釋】人到臨死,他說的話是真心話,是善意的。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示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她的話不無道理。
【第13句】:強(qiáng)將手下無弱兵[qiáng jiàng shǒu xià wú ruò bīng]
【解釋】英勇的將領(lǐng)部下沒有軟弱無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領(lǐng)導(dǎo)能帶出一支好的隊伍。
【出處】宋·蘇軾《題連公壁》:“俗語曰:'強(qiáng)將手下無弱兵。’真可信。”
【示例】強(qiáng)將手下無弱兵”。安水心先生的世兄既有乃翁的那等酒量,豈沒有乃翁那等胸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真正俗語說的不
【第14句】:遣將調(diào)兵[qiǎn jiāng diào bīng]
【解釋】泛指調(diào)動安排人力。見“遣兵調(diào)將”。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90回:“你既是昆侖之士,理當(dāng)遣將調(diào)兵,共決雌雄。”
【第15句】:兵來將敵,水來土堰[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
【解釋】指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云臺門》第一折:“兵來將敵,水來土堰,兄弟也,你領(lǐng)兵就隨著我來,不可延遲也。”
【第16句】:宿將舊卒[sù jiàng jiù zú]
【解釋】指久經(jīng)戰(zhàn)爭的將領(lǐng)和士兵。
【出處】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雖賢不乏世,宿將舊卒,猶習(xí)戰(zhàn)也。”
【第17句】:應(yīng)變將略[yìng biàn jiàng lüè]
【解釋】將略:用兵之道。隨形勢發(fā)展變化而籌劃、施展用兵之道。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示例】昔在蜀中,聞長老言,壽曾為諸葛亮門下書佐,被撻百下,故其論武俟云“應(yīng)變將略,非其所長”。 ——《魏書·毛修之傳》
【第18句】:獨臂將軍[dú bì jiāng jūn]
【解釋】指孤立無援的人。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從整個革命戰(zhàn)爭的觀點看來,和主力紅軍是互為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的游擊戰(zhàn)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
【第19句】: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
【解釋】關(guān):函谷關(guān)。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地區(qū),民風(fēng)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guān)以西的地區(qū),民風(fēng)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guān)西出將,關(guān)東出相。’觀其習(xí)兵壯勇,實過余州。”
【第20句】:棋逢敵手,將遇良才[qí féng dí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不相上下。
【出處】《說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兩人大戰(zhàn)三十余合。”
【第21句】:備位將相[bèi wèi jiàng xiàng]
【解釋】備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盡職。表示徒在其位,只是湊數(shù)而已的自謙語。
【出處】《漢書·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第22句】:斷頭將軍[duàn tóu jiāng jūn]
【解釋】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lǐng)。
【出處】《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示例】大小三軍都來看斷頭將軍呀!(清·孔尚任《桃花扇·劫寶》)
【第23句】:身將就木[shēn jiāng jiù mù]
【解釋】將:快要;就:趨,進(jìn);木;棺材。指人壽命已經(jīng)不長,快要進(jìn)棺材了。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禮義廉恥,直至身將就木,還遺命叫兒子薄殯殮,勿治喪,勿禮懺。”
【第24句】:器滿將覆[qì mǎn jiāng fù]
【解釋】比喻事物發(fā)展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向相反方面轉(zhuǎn)化。亦以喻驕傲自滿將導(dǎo)致失敗。同“器滿則覆”。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仇鸞談兵之舛》:“不敢具賓主,若兵備則竟隅侍,鸞晏然受之。人謂其器滿將覆矣。”
【第25句】:逝將去汝[shì jiāng qù rǔ]
【解釋】訣別之辭。
【第26句】:完體將軍[wán tǐ jiāng jūn]
【解釋】完:完整;體:身體。身體完整的將軍。意為僅能保全自己的軀體而已。代指平庸無能的人。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四折:“他去那麗春園納了那顆爭鋒印,你休鬧波完體將軍!”
【示例】夏侯惇稱為完體將軍,曹子孝呼為要錢太守。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
【第27句】:心病還將心藥醫(yī)[xīn bìng hái jiāng xīn yào yī]
【解釋】心里的憂慮或精神負(fù)擔(dān)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fù)擔(dān)的因素。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鳳簫女誘東墻》:“真心病還將心藥醫(yī)也。”
【第28句】:折沖將軍[zhé chōng jiāng jūn]
【解釋】折沖:挫退敵方的戰(zhàn)車。三國時魏國大將樂進(jìn)的封號。指英勇無比的人。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折沖將軍樂進(jìn)。”
【第29句】:干將莫邪[gān jiāng mò yé]
【解釋】干將、莫邪:古代寶劍名。鋒利的寶劍的代稱。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曰)今雖干將莫邪,非得人力,則不能割劌矣。”
【示例】大冶鑄金,金豈踴躍自謂我為干將莫邪乎?(明·歸有光《與顧懋儉》)
【第30句】:飛將難封[fēi jiàng nán fēng]
【解釋】飛將:飛將軍,指漢代名將李廣;難:困難;封:賜封。飛將軍難以封侯。泛指人不走運。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示例】只因這一番,有分教:甘棠有蔭,空留后人之思;飛將難封,徒博數(shù)奇之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第31句】:玉山將崩[yù shān jiāng bēng]
【解釋】玉山:比喻品德儀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東倒西歪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第32句】:王侯將相[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解釋】泛指封建社會中位尊、祿厚、權(quán)重、勢大的貴族。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示例】王侯將相,豈有種乎。 ——清·鄭燮《雍正十年杭州韜光庵中寄舍弟墨》
【第33句】:扶老將幼[fú lǎo jiāng yòu]
【解釋】扶:挽著。攙著老人,領(lǐng)著小孩。
【出處】宋·陸游《董逃行》詩:“逾城散走墜空壕,扶老將幼山中號。”
【第34句】:捉將挾人[zhuō jiàng xié rén]
【解釋】挾:制服。在戰(zhàn)斗中能制服、活捉敵將。
【出處】元·李文蔚《蔣神靈應(yīng)》楔子:“挾人捉將千般勇,武藝精熟敢戰(zhàn)爭。”
【第35句】:千軍易得,一將難求[qi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解釋】指將才難得。
【出處】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陡恁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示例】史臣論秦事,以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穆公信孟明之賢,能始終任用,所以卒成霸業(yè)。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
【第36句】:國之將亡,必有妖孽[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解釋】妖孽:妖魔鬼怪。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有某種征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第37句】: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jìn rén ruò jiāng jiā zhū xī,tuì rén ruò jiāng zhuìzhū yuān]
【解釋】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jìn)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tài)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示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古之君子,進(jìn)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jìn)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第38句】:物極將返[wù jí jiāng fǎn]
【解釋】事物發(fā)展到極限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zhuǎn)化。同“物極則反”。
【出處】清·龔自珍《乙丙之際箸議第一》:“子亦知物極將返乎?天生物,命官理之,有所潰,有所郁。”
【第39句】:斬將奪旗[zhǎn jiàng duó qí]
【解釋】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zhàn)。同“斬將搴旗”。
【出處】《群音類選·官腔類·八義記·拷問如姬》:“只消受得瘞粉埋香,索強(qiáng)似斬將奪旗。”
【示例】為文者調(diào)和鼎鼐,燮理陰陽。為武者沖圍破陣,斬將奪旗。 ——《孤本元明雜劇·萬國來朝》第一折
【第40句】:盡盤將軍[jìn pán jiāng jūn]
【解釋】盤:食盤。比喻非常貪吃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一折:“他兩個把盞兒吞,直吃的醉醺醺,吃的來東倒西歪,盡盤將軍。”
【示例】三人也不謙遜,坐下低著頭,不論冷熟,只顧吃起,直吃得盡盤將軍才住。 ——清·無名氏《明珠緣》第十一回
【第41句】:猛將如云,謀臣似雨[měng jiàng rú yún,móu chén sì yǔ]
【解釋】形容謀士武將非常多,人才濟(jì)濟(jì)。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當(dāng)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
【示例】然則便因你說的他那猛將如云,謀臣似雨,覺得我動不得他?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42句】:草率將事[cǎo lǜ jiāng shì]
【解釋】指辦事馬虎不認(rèn)真。
【出處】葉圣陶《〈葉圣陶文集〉自序》:“雖說不愿意十分撤爛污,然而'半生不熟’'草率將事’產(chǎn)毛病總不能免。”
【第43句】:兵驕將傲[bīng jīng jiàng ào]
【解釋】驕:驕縱;傲:傲慢。士兵驕縱,將官傲慢。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爭位》:“高傑鎮(zhèn)守?fù)P、通,兵驕將傲,那黃、劉三鎮(zhèn),每發(fā)不平之恨。”
【第44句】:兵敗將亡[bīng bài jiàng wáng]
【解釋】兵:軍隊。軍隊打敗仗,將官陣亡。形容作戰(zhàn)失敗。
【示例】趁還沒有兵敗將亡的時候,我們趕快改變戰(zhàn)術(shù)。
【第45句】: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sān jūn kě duó qì,jiāng jūn kě duó xīn]
【解釋】三軍:指軍隊;奪:指打擊;氣:士氣;心:決心。用兵作戰(zhàn)首先要設(shè)法削弱敵人的士氣,擾亂和動搖敵將的決心。
【出處】《孫子·軍爭》:“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第46句】:不知老之將至[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解釋】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處】《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示例】直與同志者為群,不知老之將至。 ——唐·王績《答刺史杜之松書》
【第47句】:東方將白[dōng fāng jiāng bái]
【解釋】指天將破曉。
【第48句】:遣將征兵[qiǎn jiāng zhēng bīng]
【解釋】泛指調(diào)動安排人力。同“遣兵調(diào)將”。
【出處】蔡東藩《南北史通俗演義》第七回:“原來魏主嗣欲乘喪南侵,報復(fù)舊怨,因?qū)⑺问穲?zhí)回,即日遣將征兵,進(jìn)攻滑臺。”
【第49句】:毫末不札,將尋斧柯[háo mò bù zhā,jiāng xún fǔ kē]
【解釋】比喻禍害萌生時若不重視,釀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勿謂何傷,其禍將長;勿謂何害,其禍將大……焰焰不滅,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毫末不札,將尋斧柯。”王肅注:“札,拔也;尋,用者也。”
【示例】《金人銘》曰:'涓涓不壅,將為江河;毫末不札,將尋斧柯。’古人所見遠(yuǎn)矣。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第50句】:老之將至[lǎo zhī jiāng zhì]
【解釋】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出處】《論語·述而》:“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示例】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wǎng)羅。 ——宋·陳亮《謝胡參政啟》
【第51句】:敗將殘兵[bài jiàng cán bīng]
【解釋】指戰(zhàn)敗后剩余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出處】明·無名氏《開詔救忠》楔子:“你雖然殺了我一陣,你的軍兵可也盡皆折損了,則剩下這一枝敗將殘兵。”
【第52句】:猛將如云,謀臣如雨[měng jiàng rú yún,móu chén rú yǔ]
【解釋】指文臣武將很多,勢力強(qiáng)大。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1回:“與其坐承大統(tǒng),兵精糧足,手下猛將如云,謀臣如雨。”
【示例】他的手上真是猛將如云,謀臣如雨呵! ——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
【第53句】:兵老將驕[bīng lǎo jiàng jiāo]
【解釋】老:衰。士兵疲憊,將領(lǐng)驕傲。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敵境,兵老將驕,可不戰(zhàn)而破。”
【第54句】:一將成功萬骨枯[yī jiàng chéng gōng wàn gǔ kū]
【解釋】指一個將帥功成名就要以上萬人的死亡為代價
【出處】洪楝園《后南柯·甲陣》:“一將成功萬骨枯,手提髑髏血模糊。”
【第55句】:兵多將廣[bīng duō jiàng guǎng]
【解釋】兵將眾多。形容軍隊人員多,兵力強(qiáng)大。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憑著俺這里兵多將廣馬壯人強(qiáng),量吳國姬光到的那里,就怕著他哩?”
【示例】小人覷探梁山泊兵多將廣,武藝高強(qiáng),不可輕敵小覷。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
【第56句】:大廈將顛[dà shà jiāng diān]
【解釋】比喻情勢危急,頻臨崩潰。
【出處】隋·王通《中說·事君》:“[文中子]退而謂董常曰:'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示例】非我獨清緣世濁,此心論證識只天知。萬牛回首須公起,大廈將顛要力持。 ——明·瞿佑《歸田詩話·瀘溪送澹庵》
【第57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guó jiā jiāng xīng,bì yǒu zhēn xiáng]
【解釋】禎祥:吉兆。國家興盛必定有某種征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示例】'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主公當(dāng)避兇就吉;今若背反,必喪身矣。 ——《三國志通俗演義·司馬懿破公孫淵》
【第58句】:皮之不存,毛將安傅[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ān fù]
【解釋】存:存留;附:附著。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就不能存在。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示例】今云欲預(yù)九錫之慶,乃甘心促壽愈疾以從之,所謂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豈不愚惑之甚哉! ——宋·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第五卷
【第59句】:棋逢對手,將遇良才[qí féng duì shǒu,jiàng yù liáng cái]
【解釋】逢:遭遇,遇見。比喻交戰(zhàn)或競技的雙方本領(lǐng)相當(dāng),不相上下。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4回:“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第60句】:斬將刈旗[zhǎn jiàng yì qí]
【解釋】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zhàn)。同“斬將搴旗”。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第61句】:國將不國[guó jiāng bù guó]
【解釋】國家將無法維持下去了。指國家的局勢很壞,有亡國的危險。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回:“莊壽香號稱名臣,聽說在和議開始時,他主張把臺灣贈英……國將不國,這才是糊涂到底了呢!”
【示例】可是“友邦人士”一驚詫,我們的國府就怕了,“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 ——魯迅《“友邦驚詫”論》
【第62句】:常勝將軍[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釋】每戰(zhàn)必勝的指揮官。
【出處】《后漢書·藏宮傳》:“常勝之家,難于慮敵。”
【示例】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自古以來就很少的。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
【第63句】:兵來將迎,水來土堰[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
【解釋】指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高文秀《澠池會》楔子:“自古道兵來將迎,水來土堰,他若領(lǐng)兵前來,俺這里領(lǐng)兵與他交鋒。”
【第64句】:吾道將東[wú dào jiāng dōng]
【解釋】道:學(xué)術(shù)主張。指自己的學(xué)術(shù)或主張得到繼承和推廣。
【出處】《后漢書·鄭玄傳》:“問畢辭歸,融喟然謂門人曰:'鄭生今去,吾道東矣。’”
【示例】吾道將東矣,秋風(fēng)更颯然。 ——唐·錢起《寇中送張司馬歸洛》
【第65句】:飛將奇數(shù)[fēi jiàng jī shù]
【解釋】飛將:漢朝名將李廣;奇數(shù):命運不好。泛指人不走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shù)奇。”
【第66句】:飛將數(shù)奇[fēi jiàng shù jī]
【解釋】飛將:漢朝名將李廣;數(shù)奇:命運不好。泛指人不走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老,數(shù)奇。”
【示例】時人以“飛將數(shù)奇”來形容李廣的運氣不佳。
【第67句】:矮子里拔將軍[ǎi zǐ lǐ bá jiāng jūn]
【解釋】從現(xiàn)有的并不出色的人中選擇最佳者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3回:“常言一句俗話說:'矮子里選將軍。’”
【示例】我們也只有矮子里拔將軍,挑選幾個稍微滿意的就行
【第68句】:剝極將復(fù)[bō jí jiāng fù]
【解釋】剝卦陰盛陽衰,復(fù)卦陰極而陽復(fù)。比喻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出處】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隋煬帝艷情篇什,同符后主,而邊塞諸作,鏗然獨異,剝極將復(fù)之候也。”
【第69句】:鴻鵠將至[hóng hú jiāng zhì]
【解釋】鴻鵠:天鵝。天鵝馬上就要飛來了。指學(xué)習(xí)不專心。現(xiàn)表示將有所得。
【出處】《孟子·告子上》:“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示例】世不可半途而廢,蹈為山九仞之轍;更不可見異而遷,萌鴻鵠將至之心。 ——清·無名氏《照世杯》四
【第70句】:千勝將軍[qiān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釋】形容善于用兵,屢戰(zhàn)屢勝的將領(lǐng)。
【出處】宋·陳善《志》:“張巡守睢陽時,善出奇敗賊,亦名千勝將軍。”
【第71句】:大樹將軍[dà shù jiāng jūn]
【解釋】原指東漢馮異。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lǐng)。
【出處】《后漢書·馮異傳》:“諸將軍并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
【示例】武帝嘗指道根示尚書令沈約,美其口不論勛。約曰:“此陛下之大樹將軍也。” ——《南史·馮道要列傳》
【第72句】:大命將泛[dà mìng jiāng fěng]
【解釋】大命:國家命運;泛:傾覆,毀滅。形容國家將要滅亡。
【出處】漢·賈誼《論積貯疏》:“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
【第73句】:蟹將蝦兵[xiè jiàng xiā bīng]
【解釋】古代神怪小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婁羅。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東海龍王敖廣即忙起身,與龍子龍孫、蝦兵蟹將出宮。”
【第74句】:千夫所指,無疾將死[qiān fū suǒ zhǐ,wú jí jiāng sǐ]
【解釋】指:指責(zé)。被眾人所指責(zé)將沒什么好下場。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云翠仙》:“迨于身無襦,婦無袴,千夫所指,無疾將死,窮敗之念無時不縈于心。”
【第75句】:望眼將穿[wàng yǎn jiāng chuān]
【解釋】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同“望眼欲穿”。
【出處】唐·白居易《寄微之》詩:“白頭吟處變,青眼望中穿。”宋·潘閬《酒泉子》詞:“樓臺簇簇疑蓬島,野人只合其中老。別來已是二十年,東望眼將穿。”
【示例】一連數(shù)日,潘生望眼將穿,未得其便。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八
【第76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
【解釋】指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出處】元·無名氏《大戰(zhàn)邳彤》:“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示例】常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事到其間,道在人為。少不得你我打點禮物,早差人上東京,央及老爺那里去。 ——《金瓶梅詞話》第四十八回
【第77句】:恩將仇報[ēn jiāng chóu bào]
【解釋】拿仇恨回報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負(fù)義。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回:“我若一口說出,他就把公主殺了,此卻不是恩將仇報?”
【示例】虧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將仇報,天理何在!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
【第78句】:出將入相[chū jiàng rù xiàng]
【解釋】出征可為將帥,入朝可為丞相。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也指文武職位都很高。
【出處】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詩:“兩朝出將復(fù)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
【示例】當(dāng)下姑娘臉上的那番得意,漫說出將入相,八座三臺,大約立刻叫她出將入相,升成佛天,她也不換。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
【第79句】:凈盤將軍[jìng pán jiāng jūn]
【解釋】盤:盤子。指十分貪吃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凈盤將軍,若有人請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將各樣好下飯,狼餐虎噬,則一頓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號為凈盤將軍。”
【第80句】:兵強(qiáng)將猛[bīng qiáng jiàng měng]
【解釋】兵力強(qiáng)盛,將領(lǐng)勇猛。形容軍力強(qiáng)大。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4回:“對眾商議,一面差人往威勝晉王處,說宋江等兵強(qiáng)將猛,難以抵?jǐn)常蛱聿盍紝㈡?zhèn)守,庶保無虞。”
【第81句】:鷙鳥將擊,卑飛斂翼[zhì niǎo jiāng jī,bēi fēi liǎn yì]
【解釋】比喻欲擒故縱,伺機(jī)而后發(fā)。
【出處】《六韜·發(fā)啟》:“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示例】賢弟,且不要使性氣,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明·無名氏《鳴鳳記·南北分別》
【第82句】:謀臣似雨,猛將如云[móu chén sì yǔ,měng jiàng rú yún]
【解釋】形容謀士武將非常多,人才濟(jì)濟(jì)。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當(dāng)此之時,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
【示例】然則便因你說的他那猛將如云,謀臣似雨,覺得我動不得他?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83句】:帝王將相[dì wáng jiòn xiàng]
【解釋】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將。指封建時代上層統(tǒng)治者。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示例】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的'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 ——魯迅《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嗎》
【第84句】:韓信將兵,多多益善[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
【解釋】將:統(tǒng)率,指揮。比喻越多越好。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示例】有強(qiáng)的領(lǐng)導(dǎo)骨干,辦得好,那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毛澤東《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互助合作的兩次談話》
【第85句】:三軍易得,一將難求[sān jūn yì dé,yī jiàng nán qiú]
【解釋】征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擔(dān)找一個好的將領(lǐng)卻很難。形容良才難得。
【出處】元·馬致遠(yuǎn)《漢宮秋》第二折:“陡恁的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示例】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張郃雖然有罪,乃魏王所深愛者也,不可便誅。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回
【第86句】:豪厘不伐,將用斧柯[háo lí bù fá,jiāng yòng fǔ kē]
【解釋】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出處】《史記·蘇秦列傳》:“《周書》曰:'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將用斧柯,前慮不定,將有大患,將奈之何?’”
【第87句】:豪末不掇,將成斧柯[háo mò bù duō,jiāng chéng fǔ kē]
【解釋】豪,通“毫”。比喻禍害初萌生時若不加重視,釀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難。
【出處】《逸周書·觀周》:“綿綿不絕,蔓蔓奈何?豪末不掇,將成斧柯。”孔晁注:“此言防患在微也。”
【第88句】:拜將封侯[bài jiàng fēng hóu]
【解釋】拜為將領(lǐng),封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極品。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貧寒常受,紅塵火,今日個拜將封侯,才得個名成就。”
【示例】我也弗圖個為官作相,我也弗圖個拜將封侯。 ——明·吉邱瑞《運甓記·牛眠指穴》
【第89句】:日中將昃[rì zhōng jiāng zè]
【解釋】比喻事物盛極將衰。同“日中則昃”。
【出處】梁啟超《新史學(xué)·歷史與人種之關(guān)系》:“世界文明史之第五段,實惟阿利安族中羅馬人與條頓人爭長時代。而羅馬人達(dá)于全盛,為日中將昃之形;條頓人氣象方新,有火然泉達(dá)之觀。”
【第90句】:激將法[jī jiàng fǎ]
【解釋】用反話去激人,促使人決心去做的策略。
【出處】毛澤東《論持久戰(zhàn)》:“一切敵人的'挑戰(zhàn)書’,旁人的'激將法’,都應(yīng)束之高閣,置之不理,絲毫也不為其所動。”
【第91句】:強(qiáng)將之下無弱兵[qiáng jiàng zhī xià wú ruò bīng]
【解釋】弱:軟弱。比喻好的領(lǐng)導(dǎo)能帶出好的部屬。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強(qiáng)將之下無弱兵。恁樣的姐姐須得恁樣的梅香姐,方為廝稱。”
【第92句】:兵微將寡[bīng wēi jiàng guǎ]
【解釋】微、寡:少。兵少將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出處】《三國志平話·張飛三出小沛》:“奈備兵微將寡,壕淺城低,有倒懸之急,累卵之危。”
【示例】量王世充兵微將寡,俺元帥兵多將廣,人強(qiáng)馬壯。 ——明·無名氏《四馬投唐》楔子
【第93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
【解釋】妖孽:妖魔鬼怪。國家將要滅亡必定有某種征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
【示例】'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主公當(dāng)避兇就吉;今若背反,必喪身矣。 ——《三國志通俗演義·司馬懿破公孫淵》
【第94句】: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shǔ zhōng wú dà jiàng,liào huà zuò xiān fēng]
【解釋】比喻辦事缺乏好手,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fù)責(z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三回:“時蜀漢景耀元年冬,大將軍姜維以廖化、張翼為先鋒,王含、蔣斌為左軍,蔣舒、傅僉為右軍,胡濟(jì)為合后,維與夏侯霸總中軍,共起蜀兵二十萬,拜辭后主,徑到漢中。”
【示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你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來,怪極!怪極! ——清·壯者《掃迷帚》第二十四回
【第95句】: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ān bù lí mǎ bèi,jiǎ bù lí jiàng shēn]
【解釋】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處于高度警惕狀態(tài)。
【出處】《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
【示例】他傳令將士做到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處于高度戒備狀態(tài)。
【第96句】:兵勇將猛[bīng yǒng jiàng měng]
【解釋】士兵勇敢,將帥勇猛。形容戰(zhàn)斗力很強(qiáng)。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06回:“訴說宋江等兵勇將猛,折了五將,全軍覆沒,特來懇告元帥,借兵報仇。”
【第97句】:豪厘之差,將致千里[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
【解釋】豪:通“毫”;厘:很小的計量單位;差:差異;致:招引。指極其微小的差錯,最終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出處】《晉書·陶侃傳》:“然某等區(qū)區(qū),實恐理失于內(nèi),事敗于外,豪厘之差,將致千里,使荊蠻乖離,西嵎不守,唇亡齒寒,侵逼無限也。”
【第98句】:斬將搴旗[zhǎn jiàng qiān qí]
【解釋】搴:拔取。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zhàn)。
【出處】《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抗鼎,足輕戎馬,搴旗斬將,必有能者。”
【示例】即使斬將搴旗,威振疆場,亦偏將之任,非主公所宜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第99句】:兵強(qiáng)將勇[bīng qiáng àng yǒng]
【解釋】兵力強(qiáng)盛,將領(lǐng)勇猛。形容軍力強(qiáng)大。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七回:“宋江等將勇兵強(qiáng),打破了宛州、山南兩座城池。”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13回:“臣李綱啟奏陛下,王善兵強(qiáng)將勇,久蓄異心。”
100、禮下于人,將有所求[lǐ xià yú rén,jiāng yǒu suǒ qiú]
【解釋】禮:禮物;求:請求。送禮物給人,一定是對人有所求助。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將求于人,則先下之。禮之善物也。”
10【第1句】:老將出馬,一個頂倆[lǎo jiāng chū mǎ,yī gè dǐng liǎ]
【解釋】老年人經(jīng)驗豐富,做起事來,一個能頂?shù)蒙蟽蓚€人。
10【第2句】:一將功成萬骨枯[yī jiàng gōng chéng wàn gǔ kū]
【解釋】一個將帥的成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
【出處】唐·曹松《己亥歲二首》其一:“澤國江山入戰(zhàn)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示例】自古道:“一將功成萬骨枯。”誠有此言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
10【第3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
【解釋】焉:哪兒;附:依附。皮都沒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就不能存在。
【出處】《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示例】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們不是也跟著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