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拈”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拈花微笑、惹草拈花等含“拈”的成語23個,其中“拈”開頭的成語17個,“拈”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拈”開頭的成語【第1句】:拈花微笑[niān huā wēi xiào]
【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徹悟禪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出處】《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爾時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于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
【示例】自家做來做去,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
【第2句】:拈毫弄管[niān háo nòng guǎn]
【解釋】拿筆。借指寫作或繪畫。
【出處】明·徐渭《女狀元》第一折:“且喜這所在,澗谷幽深,林巒雅秀,森列于明窗凈幾之外,默助我拈毫弄管之神。”
【第3句】:拈花一笑[niān huā yī xiào]
【解釋】比喻心心相印、會心。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示例】伊為新至我,我是舊來伊,拈花一笑,心是口。 ——清·李漁《奈何天·巧怖》
【第4句】:拈弓搭箭[niān gōng dā jiàn]
【解釋】拈:用手指夾、捏。一手握弓,一手把箭放在弦上,準備射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張飛帶住馬,拈弓搭箭,回射馬超。”
【示例】大約相距百余步,即拈弓搭箭,把孟俊射落馬下,麾兵擒住,收軍還城。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五十五回
【第5句】:拈花摘葉[niān huā zhāi yè]
【解釋】拈:用指取物;花: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出處】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倚翠偎紅,拈花摘葉。”
【第6句】:拈斷髭須[niān duàn zī xū]
【解釋】髭:嘴上邊的胡子。頻頻搓轉(zhuǎn)胡子,以致搓斷了幾根。形容寫詩時反復推敲的情態(tài)。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二:“唐人皆苦思作詩,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
【示例】這種拈斷髭須的音調(diào),在這個書齋里,不容易聽到的。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第7句】:拈花弄柳[niān huā nòng liǔ]
【解釋】比喻玩弄女人。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出:“綠鬢仙郎,懶拈花弄柳,勸酒持觴。眉顰知有恨,何事苦相防?”
【示例】小姐好好的拈花弄柳,不知因甚病了。 ——明·湯顯祖《牡丹亭·詰病》
【第8句】:拈輕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
【解釋】指接受任務時揀輕的擔子挑,怕挑重擔。
【出處】毛澤東《紀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
【示例】他做工作時拈輕怕重,把困難推給別人。
【第9句】:拈花摘艷[niān huā zhāi yàn]
【解釋】指雕琢淫詞艷句。亦作“拈華摘艷”。
【出處】明·宋濂《<水云亭小稿>序》:“若夫拈花摘艷,勸淫蠱俗者之為,則當斥而棄之爾。”
【第10句】:拈花摘草[niān huā zhāi cǎo]
【解釋】拈:用指取物;花、草: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出處】元·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第二出:“拈花摘草,風流不讓柳耆卿。”
【第11句】:拈酸吃醋[niān suān chī cù]
【解釋】比喻因嫉妒而引起的不快情緒。形容愛嫉妒別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5卷:“怎奈靜真情性利害,比空照大不相同,極要拈酸吃醋。”
【示例】如要去告訴人,反要說你是妒婦,拈酸吃醋,傳為笑柄。 ——清·秋瑾《精衛(wèi)石》第一回
【第12句】:拈酸潑醋[niān suān pō cù]
【解釋】產(chǎn)生嫉妒情緒。多指在男女關系上。同“拈酸吃醋”。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蓉謫》:“則見那,嬌惰的熏香閑坐,悍妒的拈酸潑醋。”
【第13句】:拈斤播兩[diān jīn bō liǎng]
【解釋】猶言斤斤計較。指對無關緊要的事過分計較。
【出處】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一折:“也不索晝夜思量心內(nèi)想,也不索拈斤播兩顯耀我這英雄猛將。”
【示例】朋友的益處,不能這樣拈斤播兩的講。 ——錢鐘書《錢鐘書散文選》
【第14句】:拈輕掇重[niān qīng duō zhòng]
【解釋】輕的重的都要拿。指要干的活很多。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怎下的著他拈輕掇重,可便掃床也波疊被。”
【第15句】:拈花弄月[niān huā nòng yuè]
【解釋】指玩賞花月。
【出處】明·周履靖《錦箋記·游杭》:“拈花弄月須乘少,問水尋山莫待遲。”
【示例】俄見蒼圣帶領宋儒上殿,有褒衣博冠手執(zhí)《太極圖》者,有閉目指心自稱常惺惺者,有拈花弄月自稱活潑潑地者。 ——清·袁枚《續(xù)新齊諧·麒麟喊冤》
【第16句】:拈花惹草[niān huā rě cǎo]
【解釋】拈:捏;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處留情,多指男女間的挑逗引誘。
【出處】元·楊立齋《哨遍》:“三國志無過說些戰(zhàn)伐,也不希咤,終少些團香弄玉,惹草粘花。”
【示例】彩云生性本拈花惹草。(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一回)
【第17句】:拈華摘艷[niān huá zhāi yàn]
【解釋】指雕琢淫詞艷句。同“拈花摘艷”。
【出處】明·宋濂《故天臺朱府君霞屋阡表》:“若拈華摘艷,鉥心劌腎于辭章間,陋之陋者也。”
“拈”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惹草拈花[rě cǎo niān huā]
【解釋】惹:招引,挑逗;草、花:比喻好;拈:捏。比喻男女調(diào)情。多指調(diào)戲婦女。
【出處】元·楊立齋《哨遍》:“三國志無過說些戰(zhàn)伐,也不希咤,終少些團香弄玉,惹草粘花。”
【示例】鏡臺兒邊惹草拈花。 ——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
【第2句】:信手拈來[xìn shǒu niān lái]
【解釋】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
【出處】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示例】惹一番信手拈來斧痕。 ——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
【第3句】:手到拈來[shǒu dào niān lái]
【解釋】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示例】那個人便是浪里白條張順,水里拿人,渾如甕中捉鱉,手到拈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回
【第4句】:吃醋拈酸[chī cù niān suān]
【解釋】指為了追求同一異性而發(fā)生嫉妒情緒,明爭暗斗。
【出處】明·王錂《春蕪記·宴賞》:“嘴兒搽得紅,眉兒畫得濃,只要吃醋拈酸打老公。”
【示例】我們很是那吃醋拈酸容不下人的不成,怎么'拔出肉中刺,眼中釘’?是誰的釘,誰的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
【第5句】:信手拈出[xìn shǒu niān chū]
【解釋】信手:隨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出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
【出處】宋·韓駒《贈趙伯魚》:“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示例】乾隆信手拈出一枝,取了簽標看時,上頭是一首詩。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七
【第6句】:隨手拈來[suí shǒu niān lái]
【解釋】拈:用手指捏取東西。隨手拿來。多指寫文章時能自由純熟的選用詞語或應用典故,用不著怎么思考。
【出處】宋·蘇軾《次韻孔毅甫集古人句見贈》詩:“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來俱天成。”
【示例】老實說罪魁禍首隨手拈來不計其數(shù),如果顧鰲等三人都算數(shù),這張名單可以達五百人了。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九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