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期”的成語(49個)
本文整理了期期艾艾、后會可期、高自期許等含“期”的成語49個,其中“期”開頭的成語5個,“期”結尾的成語23個,“期”在中間的成語2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期”開頭的成語【第1句】: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
【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出處】《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示例】感情的激動使我說話期期艾艾了。 ——茅盾《腐蝕·十月十日》
【第2句】:期期不可[qī qī bù kě]
【解釋】指堅持不同意見。
【出處】《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示例】而吾黨同志,悉以此為不急之務,期期不可,極端反對。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六章
【第3句】:期頤之壽[qī yí zhī shòu]
【解釋】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典禮上》:“百年曰期、頤。”
【示例】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于愿足乎?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
【第4句】:期月有成[jī yuè yǒu chéng]
【解釋】期:整月、整年。形容辦事見效迅速,一個月便功效顯著。
【出處】《論語·子路》:“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示例】若能人務退食,競存約己,移風易俗,庶期月有成。 ——《梁書·武帝紀上》
【第5句】:期期以為不可[qī qī yǐ wéi bù kě]
【解釋】指堅持不同意見。
【出處】《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示例】數(shù)夕長談,吾兄傳位之意始終不改。然余連日詳思,仍期期以為不可。 ——金庸《天龍八部》第十六章
“期”結尾的成語【第1句】:后會可期[hòu huì kě qī]
【解釋】會:相見,見面;期:時期。以后還有見面的日子或機會。
【示例】不要傷心,我們還有相見的一天,后會可期。
【第2句】:計日可期[jì rì kě qī]
【解釋】可以數(shù)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同“計日而待”。
【出處】唐·權德輿《中書門下賀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大破蕃寇狀》:“耀天威而盡殪,昭文德以即敘,止戈之慶,計日可期。”
【第3句】:后會無期[hòu huì wú qī]
【解釋】期:時間。以后何時相會還沒有一定的日期。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大統(tǒng)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難期。’以為凄恨,別甚殷勤。”
【示例】某旦夕南遷,后會無期,不能無悵惘也。 ——宋·蘇軾《與范夢得八首》其一
【第4句】:后會有期[hòu huì yǒu qī]
【解釋】期:時間。以后有見面的時候(用在分別時安慰對方)。
【出處】元·喬夢符《揚州夢》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會也有期。”
【示例】女菩薩千萬保重!我們后會有期,暫且失陪。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
【第5句】:度己失期[duo yi shi qi]
【解釋】估計己經(jīng)誤了期限。
【第6句】:密約偷期[mì yuē tōu qī]
【解釋】指相愛的男女秘密相會。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此佳人才子,前以密約偷期,后皆得成秦晉。”
【示例】他不小心就把密約偷期給曝光了
【第7句】:遙遙無期[yáo yáo wú qī]
【解釋】遙遙:形容時間長久。時間還遠得很,不知道哪一天。比喻離達到目的的日子還遠得很。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七回:“看看前頭存在黃胖姑那里的銀子漸漸花完,只剩得千把兩銀子,而放缺又遙遙無期。”
【示例】因此工作便十分遷延,武昌城的攻破遙遙無期。 ——郭沫若《革命春秋》二十七
【第8句】:雨約云期[yǔ yuē yún qī]
【解釋】指男女約會。
【出處】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順著他雨約云期。”
【示例】雨約云期,楚臺巫峽。 ——明·李日華《南西廂記·乘游逾垣》
【第9句】:暗約偷期[àn yuē tōu qī]
【解釋】暗地里私自定約。指男女間相愛或勾搭。
【出處】元·元名氏《符金錠》第一折:“又不是月下星前,暗約偷期。”
【示例】周得與梁姐姐暗約偷期,街坊鄰里,哪一個不曉得?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任孝子烈性為神》
【第10句】:暗約私期[àn yuē sī qī]
【解釋】約、期:約定。暗地里私自互相定約。舊指青年男女相愛,暗定下婚約。也指男女不正當交往。
【出處】元·無名氏《云窗夢》第三折:“則為我暗約私期,致令得離鄉(xiāng)背井。”
【第11句】:眼意心期[yǎn yì xīn qī]
【解釋】雙方以眼傳情,心期相許。
【出處】唐·韓偓《香奩集·青春》:“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終擬約秦樓。”
【示例】兩個眼意心期,已在不言之表。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
【第12句】:計日以期[jì rì yǐ qī]
【解釋】可以數(shù)著日子等待。形容為時不遠。同“計日而待”。
【出處】明·徐禎稷《恥言》一:“望焉而羨,至焉則厭,計日以期,涉艱不倦,嗜榮者之情與!”
【第13句】:一昔之期[yī xī zhī qī]
【解釋】一昔:即一夕。一夜的時間。
【出處】《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
【第14句】:后會難期[hòu huì nán qī]
【解釋】期:盼望。以后難以盼到再有見面的機會。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大統(tǒng)寺》:“老翁送元寶出,云:'后會難期。’以為凄恨,別甚殷勤。”
【示例】從此永別,后會難期,無以將意。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田洙遇薛濤聯(lián)句記》
【第15句】:燕約鶯期[yàn yuē yīng qī]
【解釋】比喻相愛的男女約會的時日。
【出處】元·昊昌齡《張?zhí)鞄煛返诙郏骸暗取⒌取⒌龋瑒t待要喜孜孜赴燕約鶯期。”
【示例】明·顧大典《青衫記·訪興不遇》:“恨縱橫豺虎如麻,把燕約鶯期勾罷。”
【第16句】:眼約心期[yǎn yuē xīn qī]
【解釋】期:期望。眼中意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出處】元·張可久《沉醉東風·夜宴即事》曲:“玉纖寒試調箏雁,眼約心期不暫閑。”
【第17句】:月約星期[yuè yuē xīng qī]
【解釋】月:指月光下;星:指星光下。星前月下的約會。多指男女幽會。
【出處】元·喬吉《行香子·題情》曲:“海誓山盟,白玉連環(huán),月約星期,泥金小簡。”
【第18句】:瓜代之期[guā dài zhī qī]
【解釋】代:時期,時代。以瓜熟為期限。指任職期滿,派他人接替。
【出處】《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第19句】:倉箱可期[cāng xiāng kě qī]
【解釋】倉箱:盛糧食的工具。糧倉有望裝滿。比喻豐收大有希望。
【出處】《詩經(jīng)·小雅·甫田》:“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示例】笞笠就緒,倉箱可期。 ——唐·權德輿《中書門下賀雨表》
【第20句】:征斂無期[zhēng liǎn wú qī]
【解釋】征:征收。斂:聚。指統(tǒng)治者無限度地強征捐稅,搜刮百姓財富。
【出處】《呂氏春秋·懷寵》:“上不順天,下不惠民,征斂無期,求索無厭,罪殺不辜,慶賞不當。”
【第21句】:盡如所期[jìn rú suǒ qī]
【解釋】盡:完全。完全同所希望的一樣。指事情的結果與當初預料的完全一樣。
【示例】但是不能盡如所期的,她肚子卻有點二天比一天地不聽她的約束了,這個使她非常地苦惱。 ——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十九
【第22句】:于歸之期[yū guī zhī qī]
【解釋】于歸:出嫁。姑娘出嫁的日子。
【出處】《詩經(jīng)·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第23句】:計日指期[jì rì zhǐ qī]
【解釋】指計數(shù)天數(shù),以估定行程和到達期。
【出處】唐·崔致遠《補安南錄異圖記》:“曾無亭堠,莫審涂程,跂履者計日指期,沉浮者占風定信。”
“期”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高自期許[gāo zì qī xǔ]
【解釋】比喻自高自大,自以為是。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23回:“而且高自期許,不肯屈居人下。”
【第2句】:云期雨信[yún qī yǔ xìn]
【解釋】指男女約定幽會的日期。
【出處】宋·歐陽修《品令》詞:“懊惱人人薄幸。負云期雨信。”
【第3句】:分期分批[fēn qī fēn pī]
【解釋】分階段分成組,不同時期一組接一組。
【示例】我們分期分批地把這些東西搬走。
【第4句】:不期然而然[bù qī rán ér rán]
【解釋】沒有想到是這樣而竟然是這樣。
【出處】宋·鄭樵《與景韋兄投宇文樞密書》:“蓋磁石取鐵,以氣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示例】大家有了這樣的一個安心,所以不期然而然的便全部響應了。
【第5句】:云期雨約[yún qī yǔ yuē]
【解釋】指男女約定幽會的日期。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但則要捉對兒云期雨約,便是俺師徒每全真了道。”
【第6句】:貴不期驕[guì bù qī jiāo]
【解釋】指顯貴的人盡管不希望自己染上驕恣專橫的習氣,但它仍然在不知不覺中滋長起來了。
【出處】語本《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孔傳:“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侈期,而侈自來,驕侈以行己,所以速亡。”
【示例】魏微上疏,以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于昔時,聞過必改少虧于曩日,譴罰積多,威怒微厲,乃知貴不期驕,富不期移,非虛言也。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
【第7句】:為期不遠[wéi qī bù yuǎn]
【解釋】為:作為;期:日期,期限。指快到規(guī)定或算定的日子。
【出處】毛澤東《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戰(zhàn)爭的形勢和任務》:“他們之從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分裂出去是為期不遠的。”
【示例】中國男子足球隊進入世界杯“八強”的日子為期不遠了。
【第8句】:不期而遇[bù qī ér yù]
【解釋】期:約定時間。沒有約定而遇見。指意外碰見。
【出處】《谷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
【示例】前在公主府內,也是我們姐妹三十三個先會面;今日不期而遇,又是如此。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九回
【第9句】:刑期無刑[xíng qī wú xíng]
【解釋】刑罰在于教育人恪守法律,從而達到不用開的目的。
【出處】語出《書·大禹謨》:“刑期于無刑。”
【示例】刑期無刑,古有明訓。 ——孫中山《大總統(tǒng)令內務司法兩部通飭所屬禁止刑訊文》
【第10句】:不期修古[bù qī xiū gǔ]
【解釋】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辦法。指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實行變革。
【出處】《韓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第11句】:位不期驕[wèi bù qī jiāo]
【解釋】指地位高了,就會驕傲。
【出處】《書·周官》:“位不期驕,祿不期侈,恭儉惟德,無載爾偽。”
【第12句】:長期打算[cháng qī dǎ suàn]
【解釋】長遠的謀劃。
【出處】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必須十分愛惜當?shù)氐娜肆ξ锪Γ魏蔚胤蕉家鏖L期打算,避免濫用和浪費。”
【示例】我只好作長期打算了。
【第13句】:鶯期燕約[yīng qī yàn yuē]
【解釋】比喻男女私情的約會。
【出處】宋·應法孫《霓裳中序第一》詞:“思前事、鶯期燕約,寂寞向誰說。”
【第14句】:不期而會[bù qī ér huì]
【解釋】①未經(jīng)約定而意外地遇見。②未經(jīng)約定而自動聚集。
【出處】語出《榖梁傳·隱公八年》:“不期而會曰遇。”
【示例】晚上九點鐘光景,吳公館里不期而會的來了些至親好友,慰問吳蓀甫在廠所受的驚嚇。 ——茅盾《子夜》十四
【第15句】:壽享期頤[shòu xiǎng qī yí]
【解釋】壽:壽命;享:享有;期頤:指百歲。享有百歲的壽命。
【出處】《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舍足于不損之地,居身于獨立之處,延年歷百,壽越期頤。”
【示例】近日天象告變,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庶幾名同旦詧,壽享期頤,子子孫孫,常作屏藩。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七十五回
【第16句】:三期賢佞[sān qī xián nìng]
【解釋】以之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
【出處】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湖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
【第17句】:不期而同[bù qī ér tóng]
【解釋】指不約而同。
【出處】郭沫若《文藝論集整理國故的評價》:“仿吾教人要注重科學,他的論調與吳稚暉的雖若不期而同,但是吳稚暉所注眼的是功利問題。”
【第18句】:不期而然[bù qī ér rán]
【解釋】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這樣,而竟然這樣。表示出乎意外。
【出處】宋·鄭樵《與景韋兄投宇文樞密書》:“蓋磁石取鐵,以氣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示例】名山大川之間,赤縣神州之外,無遠勿屆,不期而然。 ——清·吳研人《糊涂世界·序》
【第19句】:臨期失誤[lín qī shī wù]
【解釋】臨:及,到。到了預先約定的時間卻失約了。指不守諾言。
【出處】《剪燈余話·泰山御史傳》:“卻乃連日酗酣,臨期失誤,使百辟倉皇駭愕以失色。”
【第20句】:文期酒會[wén qī jiǔ huì]
【解釋】舊時文人定期舉行的詩酒集會。
【出處】宋·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第21句】:幽期密約[yōu qī mì yuē]
【解釋】幽期:相愛男女幽會的時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會面。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焚名香暗中禱告:只愿得紅娘休劣,夫人休焦,犬兒休惡!佛羅,早成就了幽期密約!”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一折:“空誤了幽期密約,虛過了月夕花朝。無緣配合,有分煎熬。”
【示例】那秦鐘與智能百般不忍分離,背地里多少幽期密約,俱不用細述,只得含恨而別。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