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升”的成語大全(6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升官發財、一夕九升、雞犬升天等含“升”的成語61個,其中“升”開頭的12個,“升”結尾的19個,“升”在中間的3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升”開頭的成語
【第1句】:升官發財[shēng guān fā cái]
【解釋】指提升了官職,同時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四回:“人家做官是升官發財,誰曉得我們做官是越做越窮,眼前當都沒得當了!照此一天一天的下去,叫我怎么樣呢!”
【示例】常四爺 再見吧,二位,盼著你們快快升官發財! ——老舍《茶館》第二幕
【第2句】:升沉榮辱[shēng chén róng rǔ]
【解釋】指仕途中提升、貶謫、榮耀、屈辱等種種境遇。
【出處】元·費唐臣《貶黃州》第四折:“下官蘇軾,自被讒譖,遠貶遐荒,誰想得復天日,我想升沉榮辱,好無定啊。”
【第3句】:升天入地[shēng tiān rù dì]
【解釋】升:上升。上到天上,鉆入地下。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第4句】:升斗小民[shēng dǒu xiǎo mín]
【解釋】家里沒有多存糧食。比喻貧窮的老百姓。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升斗小民,卻立刻就感到了威脅,米店在閉城之前,就已歇業。”
【示例】你怎么會看得上那些升斗小民呢?
【第5句】:升斗之祿[shēng dǒu zhī lù]
【解釋】一升一斗的俸祿。形容微薄的俸祿。
【出處】《漢書·梅福傳》:“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祿,賜以一束之帛。”
【示例】是則朝廷名器重,則升斗之祿足以鼓舞豪杰,濫則日拜卿相而人不勸矣。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八
【第6句】:升遷榮辱[shēng qiān róng rǔ]
【解釋】升:上升;榮辱:顯榮與恥辱。指宦途上的升遷與降職、榮顯與失意。
【出處】《西湖佳話·白堤政跡》:“升遷榮辱,身外事耳,吾豈為此?所以然者,我心自有病也。”
【第7句】:升山采珠[shēng shān cǎi zhū]
【解釋】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辦事的方向、方法錯誤,一定達不到目的。
【出處】《后漢書·劉玄傳》:“興化致理,譬猶緣木求魚,升山采珠。”
【第8句】:升高能賦[shēng gāo néng fù]
【解釋】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出處】《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終然允臧。”毛亨傳:“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君子能此九者,可謂有德音,可以為大夫。”
【第9句】:升堂拜母[shēng táng bài mǔ]
【解釋】升:登上;堂:古代指宮室的前屋。拜見對方的母親。指互相結拜為友好人家。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堅子策,與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第10句】:升堂有余[shēng táng yǒu yú]
【解釋】升堂和入室是孔子用來比喻學問所達到的兩種境界。比喻學問已經達到精深的境地。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使賈誼見孔子,升堂有余矣。”
【第11句】:升堂入室[shēng táng rù shì]
【解釋】升:登上;堂:廳堂;室:內室。古代宮室,前為堂,后為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的成就。
【出處】《論語·先進》:“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示例】娛心黃老,游志六藝,升堂入室,究其閫奧。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第12句】:升高自下[shēng gāo zì xià]
【解釋】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
【出處】《尚書·太甲下》:“今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
“升”結尾的成語
【第1句】:一夕九升[yī xī jiǔ shēng]
【解釋】九:比喻次數多;夕:晚上;興:升起。一夜之間心緒多次起伏波動。形容心緒很不安寧。
【出處】晉·潘岳《寡婦賦》:“意恍惚以遷越兮,神一夕而九升。”
【第2句】:旭日東升[xù rì dōng shēng]
【解釋】旭日:初升的太陽。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形容朝氣蓬勃的氣象。也比喻艱苦的歲月已過去,美好的日子剛剛來到。
【出處】《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旭日始旦。”
【示例】我描寫了她們怎么在黑暗中掙扎和怎樣看到了旭日東升,破涕為笑。(老舍《最值得歌頌的事》)
【第3句】:白日上升[bái rì shàng shēng]
【解釋】猶言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
【出處】唐·賈島《贈丘先生》詩:“常言吃藥全勝飯,華岳松邊采茯神。不遣髭須一莖白,擬為白日上升人。”
【第4句】:白日飛升[bái rì fēi shēng]
【解釋】猶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顯貴。
【出處】《全元散曲·喜春來》:“黃金轉世人何在,白日飛升誰見來。”
【示例】左壁掛'黃鶴樓白日飛升’,右壁懸'洞庭湖三番渡過’。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九回
【第5句】:算減一升[suàn jiǎn yī shēng]
【解釋】形容計算精妙準確。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四:“曹元理算東西米,東不差圭合;西差一升,因為里面藏有一只大鼠,其體積可容一升。”
【第6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
【解釋】烏: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太陽東山,月亮升起。指黃昏時分。也借指時光。
【出處】唐·韓琮《春愁》:“金烏飛,玉兔走,青鬢常青古無有。”
【示例】一路說,一路行,不多時,早已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三回
【第7句】:鼎成龍升[dǐng chéng lóng shēng]
【解釋】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出處】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一·象簡龍衣聯》:“高廟鼎成龍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來,奔而不朝,蓋以叔不拜侄也。”
【第8句】:指日高升[zhǐ rì gāo shēng]
【解釋】指很快就可升官。舊時官場預祝之詞。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臣》:“代天巡狩,贊稱巡按;指日高升,預賀官僚。”
【示例】二老爺道:'暖閣當中,不是'當朝一品’,就是'指日高升’,從沒有用過別的字眼。’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
【第9句】:一人得道,雞犬飛升[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fēi shēng]
【解釋】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示例】這事一辦成,你就一步登天,你們一家人的日子也馬上苦盡甜來。古話說得好:一人得道,雞犬飛升。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
【第10句】:五谷不升[wǔ gǔ bù shēng]
【解釋】莊稼不生長。指災荒之年。
【出處】《谷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謂之大侵。”
【第11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rú yuè zhī héng,rú rì zhī shēng]
【解釋】月恒:上弦月。好像上弦月逐漸圓滿,好像太陽剛剛升起來一樣。舊時用來祝頌人的官運亨通。后比喻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發展前途。
【出處】《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第12句】:如日方升[rú rì fāng shēng]
【解釋】如:象;方:剛。象太陽剛剛升起來。比喻光明的前程剛剛開始。
【出處】《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示例】中國是如日方升的國家,這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沒落狀態恰是相反的對照。 ——毛澤東《論持久戰》
【第13句】:拔宅飛升[bá zhái fēi shēng]
【解釋】拔:拔起;宅:住宅。古代傳說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參見“拔宅上升”。
【出處】語出《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十二真君傳·許真君》:“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示例】生曰:“得卿如此,吾何憂!顧念一人得道,拔宅飛升。余將遠逝,一切付之于卿。” ——清薄松齡《聊齋志異·白于玉》
【第14句】:拔宅上升[bá zhái shàng shēng]
【解釋】拔:拔起;宅:住宅。古代傳說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出處】《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十二真君傳·許真君》:“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示例】秋先,汝功行圓滿,吾已申奏上帝,有旨封汝為護花使者,專管人間百花。令汝拔宅上升。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四
【第15句】:一谷不升[yī gǔ bù shēng]
【出處】《榖梁傳·襄公二十四年》:“一谷不升謂之嗛,二谷不升謂之饑,三谷不升謂之饉,四谷不升謂之康,五谷不升謂之大侵。”
【第16句】:霞舉飛升[xiá jǔ fēi shēng]
【解釋】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擁,飛升天界。也指騰云駕霧。
【示例】我不相信道教的霞舉飛升說法。
【第17句】:步步高升[bù bù gāo shēng]
【解釋】步步:表示距離很短;高升:往上升。指職位不斷上升。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8回:“并且事成之后,大人步步高升,扶搖直上,還望大人栽培呢!”
【示例】祝你今年步步高升。
【第18句】:文子同升[wén zǐ tóng shēng]
【解釋】指家臣奴仆與主人同居官職。
【出處】語出《論語·憲問》:“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示例】清·李漁《奈何天·助邊》:“不但家主身榮,連你也有好處,少不得仿前徽,文子同升,與伊行,并事公家。”
【第19句】:旭日初升[xù rì chū shēng]
【解釋】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比喻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景象。
【出處】《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旭日始旦。”
【示例】新政如旭日初升,群賢并進,內外協力,宏濟艱難,遂啟中興之治。 ——清·薛福成《咸豐季年三奸伏誅》
“升”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雞犬升天[jī quǎn shēng tiān]
【解釋】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后,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人也跟著得勢。
【出處】東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示例】這事一辦成,你就一步登天,你們一家人的日子也馬上苦盡甜來。古話說的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
【第2句】:一人高升,眾人得濟[yī rén gāo shēng,zhòng rén dé jì]
【解釋】比喻一個人做了大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梁斌《紅旗譜》第一卷:“一人高升,眾人得濟。你一個人掙錢,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示例】忠大伯用手巾擦了茶碗,給馮大狗斟上茶,說:“一人高升,眾人得濟。你一個人掙錢,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梁斌《紅旗譜》十三
【第3句】:一人得道,雞犬升天[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
【解釋】一個人得道面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示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不僅自古有之,現實生活當中也并不少見。 ——尚久驂《糖為什么這么甜》
【第4句】:蹇人升天[jiǎn rén shēng tiān]
【解釋】比喻不可能之事。同“蹇人上天”。
【出處】清·蔣士銓《臨川夢·遣跛》:“我為拯救生靈,不惜這條老命,賣油翁,豈學蹇人升天而貪榮利者乎?”
【第5句】:一子出家,七祖升天[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
【解釋】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七回:“我說的不是功名么?你們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第6句】:折腰升斗[zhé yāo shēng dǒu]
【解釋】折腰:彎腰。升斗:少量的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同“折腰五斗”。
【出處】宋·楊澤民《六么令·道骨仙風》詞:“折腰升斗,辜負當年舊松菊。”
【第7句】:一佛升天,二佛出世[yī fó shēng tiān,èr fó chū shì]
【解釋】升天:死亡;出世:生。佛出生又死去。指活過來又死去
【出處】《慈禧太后演義》第六回:“那拉懿嬪回憶舊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幾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狀。”
【第8句】:行遠升高[xíng yuǎn shēng gāo]
【解釋】比喻為學由淺入深,逐步提高。
【出處】《書·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邇。”《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示例】明·張居正《進進章疏》:“雖章句淺近之言,不足以仰窺圣學精微之奧,然行遠升高,或亦一助云耳。”
【第9句】:飛升騰實[fēi shēng téng shí]
【解釋】飛:飛揚;騰:上升。指名聲和實際都好。
【第10句】:一人得道,九族升天[yī rén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第11句】:教猱升木[jiāo náo shēng mù]
【解釋】猱:猴子的一種。教猴子爬樹。比喻指使壞人干壞事。
【出處】《詩經·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示例】雖是少數人代理國事,卻不是少數人把持國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賊教猱升木呢?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第12句】:一佛出世,二佛升天[yī fó chū shì,èr fó shēng tiān]
【解釋】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示例】陳月波、馬劍郎只好把氣出在那兩個衛兵的身上,罵得他們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侯楓《海陸豐農民運動的領導者彭湃》
【第13句】:以升量石[yǐ shēng liáng dàn]
【解釋】升、石: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十斗為一石。比喻以膚淺的理解力推測深奧的道理。
【出處】《淮南子·繆稱訓》:“使堯度舜則可,使桀度堯,是猶以升量石也。”
【第14句】:四海升平[sì hǎi shēng píng]
【解釋】升平:太平。指天下太平。
【出處】唐·張說《大唐封禪頌》:“【第1句】:位當五行圖箓之序;【第2句】:時會四海升平之運;【第3句】:德具欽明文思之美。是謂與天合符,名不死矣。”
【示例】寡人御極以來,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寧靖。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
【第15句】:魚升龍門[yú shēng lóng mén]
【解釋】比喻舉業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處】語出《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禹鑿山開門,闊一里馀,黃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車馬。每逢春之際,有黃鯉魚逆流而上,得過者便化為龍。”
【第16句】:朝升暮合[zhāo shēng mù gě]
【解釋】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8卷:“若有得一兩二兩贏余,便也留著些做個根本,而今只好繃繃拽拽,朝升暮合過去,那得贏余。”
【示例】他們一家過著朝升暮合的日子。
【第17句】:歌舞升平[gē wǔ shēng píng]
【解釋】升平:太平。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誦而歌舞之。”漢·張衡《東京賦》:“躬自菲薄,治致升平之德。”
【示例】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升平起來。 ——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
【第18句】:一人飛升,仙及雞犬[yī rén fēi shēng,xiān jí jī quǎn]
【解釋】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處】《神異記·劉安》:“一人飛升,仙及雞犬。”
【示例】聞之:'一人飛升,仙及雞犬’信夫!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第19句】:一子出家,九祖升天[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解釋】指子孫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全家沾光。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釋,亦得超生去了。”
【第20句】:明升暗降[míng shēng àn jiàng]
【解釋】指表面上升官,而實際上被削去權力。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6回:“就是再添一千個都老爺,也抵不上兩個監督、一個織造的好:這叫做'明升暗降’。”
【示例】明眼人可以看出你這是明升暗降的把戲。
【第21句】:一子悟道,九族升天[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孫、曾孫、重孫。一個孩子領悟天道,整個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錯過了。”
【第22句】:景升豚犬[jǐng shēng tún quǎn]
【解釋】景升,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字。表與其子琦琮皆碌碌無為。故世人用“景升豚犬”謙稱自己的子女。
【出處】《吳歷》:“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示例】誕而待孕者,尚不一其人,雖盡屬景升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憂窮民之無告矣!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
【第23句】:出幽升高[chū yōu shēng gāo]
【解釋】猶言出谷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出處】《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帝乃下詔曰:'倫出幽升高,寵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從,茍肆狷志。’”李賢注引《詩》:“出于幽谷,升于喬木。”
【第24句】:榮辱升沉[róng rǔ shēng chén]
【解釋】指仕途中提升、貶謫、榮耀、屈辱等種種境遇。
【出處】唐·元稹《寄樂天二首》其一:“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
【示例】她的感情和思慮,都被后宮的大事,自己的榮辱升沉吸引了。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
【第25句】:日升月恒[rì shēng yuè gèng]
【解釋】恒:音“更”,月上弦。如同太陽剛剛升起,月亮初上弦一般。比喻事物正當興旺的時候。舊時常用作祝頌語。
【出處】《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示例】德與年而俱進,如日升月恒。 ——明·歸有光《震川集·少傅陳公六十壽辰》
【第26句】:一夫得道,九族升天[yī fū dé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解釋】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族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學道,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并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
【示例】一夫得道,九族升天。我不在你九族內嗎?那時連我爹媽都要見面哩!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九回
【第27句】:入室升堂[rù shì shēng táng]
【解釋】比喻人的學識技藝等方面有高深的造詣。
【出處】《孔子家語·弟子行》:“衛將軍文子問于子貢曰:'吾聞孔子之施教也,先之以《詩》《書》,而道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禮樂,然后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余人,其孰為賢?’”
【示例】自傅季友以來,始復見于任子。若孔門是用,其入室升堂。 ——《南史·任昉傳》
【第28句】:斗升之祿[dǒu shēng zhī lù]
【解釋】斗升:古代容量單位,1斛=10斗,1斗=10升;祿:官員的俸給。微薄的薪俸。
【出處】宋·蘇軾《上樞密韓太尉書》:“向之來,非有取于斗升之祿。”
【第29句】:白日升天[bái rì shēng tiān]
【解釋】原是道教指白晝升天成為神仙。后比喻一下子富貴起來。
【出處】漢·應劭《風俗通·正失》:“俗說淮南王安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作《鴻寶苑祕》枕中之書,鑄成黃白,白日升天。”
【示例】遂去,悉度其妻妾,于是“金氏門中兩代白日升天。” ——魯迅《中國文學史略》第二十六篇
【第30句】:斗升之水[dǒu shēng zhī shuǐ]
【解釋】比喻微薄的資助。
【出處】《莊子·外物》:“我東海之波臣,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