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竿”的成語(31個(gè))
本文整理了竿頭日進(jìn)、紅日三竿、揭竿四起等含“竿”的成語31個(gè),其中“竿”開頭的成語4個(gè),“竿”結(jié)尾的成語11個(gè),“竿”在中間的成語16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竿”開頭的成語【第1句】:竿頭日進(jìn)[gān tóu rì jìn]
【解釋】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dá)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jìn)一步努力。
【出處】清·無名氏《后會(huì)仙記》:“(青青柳)復(fù)吟云:'學(xué)問無窮水接天,竿頭日進(jìn)古人言。’”
【示例】又春航數(shù)年前所唱西曲,無如今日之美滿,實(shí)覺竿頭日進(jìn),劇界前途,大有望于斯人云。 ——蘇曼殊《馮春航談》
【第2句】:竿頭一步[gān tóu yī bù]
【解釋】比喻更進(jìn)一步。
【出處】梁啟超《南海康先生傳》:“勇猛精進(jìn),竿頭一步。”
【第3句】:竿頭直上[gān tóu zhí shàng]
【解釋】比喻進(jìn)步很快。
【第4句】:竿頭日上[gān tóu rí shàng]
【解釋】竿頭:竹竿尖頭;上:上升。比喻學(xué)業(yè)進(jìn)步很快。
【出處】《秉燭談》:“招賢大師贈(zèng)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dòng)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竿”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紅日三竿[hóng rì sān gān]
【解釋】指天已大亮,時(shí)候不早。
【出處】《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
【第2句】:日已三竿[rì yǐ sān gān]
【解釋】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shí)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出處】明·王錂《春蕪記·探遺》:“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第3句】:蓑笠綸竿[suō lì lún gān]
【解釋】蓑:蓑衣;笠:斗笠;綸:釣魚的線。身披蓑衣,頭戴斗笠,手持釣竿。形容魚翁釣魚的樣子。也比喻不問世事的隱逸生活。
【出處】元·王伯成《貶夜郎》第四折:“待我蓑衣綸竿自然,我比姜太公多來近遠(yuǎn)。”
【第4句】:斬木揭竿[zhǎn mù jiē gān]
【解釋】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dāng)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示例】臣聞田虎斬木揭竿之勢,今已燎原,非猛將雄兵,難以剿滅。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一回
【第5句】:鲇魚上竹竿[nián yú shàng zhú gān]
【解釋】俗說鲇魚能上竹竿,但鲇魚黏滑無鱗,爬竿畢竟困難。后以之比喻上升艱難。
【第6句】:日上三竿[rì shàng sān gān]
【解釋】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shí)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處】《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唐·韓愈《歲華紀(jì)麗》卷一:“日上三竿。古詩云:日上三竿風(fēng)露消。”
【示例】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來道:“朕心不快,眾官免朝。”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回
【第7句】:睹影知竿[dǔ yǐng zhī gān]
【解釋】看竹竿的影子,便知道竹竿的曲直長短。比喻從側(cè)面的現(xiàn)象,便可了解事情的真貌。
【出處】清·劉熙載《藝概·詩概》:“下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duì)面、旁面,須知睹影知竿乃妙。”
【第8句】:更進(jìn)一竿[gèng jìn yī gān]
【解釋】更:再,又;竿:竹竿。又前進(jìn)了一步。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dòng)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后人見了這本傳奇,亦曾題過四句謁語,為作者緣起之言更進(jìn)一竿。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回
【第9句】:日出三竿[rì chū sān gān]
【解釋】太陽升起來離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樣高。約為午前【第8句】:九點(diǎn)鐘。形容天已大亮,時(shí)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處】《南齊書·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黃,日暈,虹抱珥直背。”
【示例】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 ——唐·劉禹錫《竹枝詞》之四
【第10句】:鲇魚緣竹竿[nián yú yuán zhú gān]
【解釋】比喻上升艱難。同“鮎魚上竹竿”。
【第11句】:鲇魚上竿[nián yú shàng gān]
【解釋】比喻上升艱難。同“鲇魚上竹竿”。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君于仕宦,亦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示例】老人家益貧而官益拙,鲇魚上竿,可笑,可憫。 ——金·王若虛《答張仲杰書》
“竿”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揭竿四起[jiē gān sì qǐ]
【解釋】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干當(dāng)武器,舉起竹竿當(dāng)旗幟,進(jìn)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率罷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示例】然歷代君人者,必以省刑罰,薄稅斂為戒,其民始相安無事,否則揭竿四起矣。 ——李大釗《國情》
【第2句】:逢場竿木[féng chǎng gān mù]
【解釋】比喻偶爾湊湊熱鬧的人。
【出處】語出《五燈會(huì)元·南岳讓禪師法嗣·江西馬祖道一禪師》:“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示例】次年春,始獲縱觀,色藝之精,爭妍奪媚。然余逢場竿木,未能一一搜奇也。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京師梨園》
【第3句】: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解釋】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干當(dāng)武器,舉起竹竿當(dāng)旗幟,進(jìn)行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示例】一時(shí)各路人馬,揭竿而起,不分晝夜,兼水路紛紛入鄂。 ——白先勇《梁父吟》
【第4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zhǎn mù wéi bīng,jiē gān wéi qí]
【解釋】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dāng)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
【第5句】:探竿影草[tàn gān yǐng cǎo]
【解釋】探竿、影草、都是漁民使魚聚集后下網(wǎng)捕撈之法。佛教禪宗借以喻啟發(fā)性的隨宜施教。
【出處】《鎮(zhèn)州臨濟(jì)慧照禪師語錄》:“有時(shí)一喝,如踞地金毛獅子;有時(shí)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shí)一喝,不作一喝用。”
【第6句】:上竿掇梯[shàng gān duō tī]
【解釋】猶上樹拔梯。比喻引誘人上前而斷絕他的退路。
【出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怕人家調(diào)犯,'早共晚夫人見些破綻,你我何安。’問甚么他遭危難?攛斷得上竿,掇了梯兒看。”
【第7句】:百尺竿頭[bǎi chǐ gān tóu]
【解釋】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qū)W問、事業(yè)有很高的成就。
【出處】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示例】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個(gè)干休。 ——元·張養(yǎng)浩《折桂令》曲
【第8句】:立竿見影[lì gān jiàn yǐng]
【解釋】在陽光下把竿子豎起來,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立刻見到功效。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下:“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示例】你說你蓮花化身,清凈無為,其如五行變化,立竿見影。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八回
【第9句】:百丈竿頭[bǎi zhàng gān tóu]
【解釋】佛教語,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達(dá)到很高境界。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景岑禪師》:“百丈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百丈竿頭,不進(jìn)則退。
【第10句】:一竹竿打到底[yī zhú gān dǎ dào dǐ]
【解釋】指一次就做成功。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我爺娘當(dāng)初把我嫁給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拋。”
【第11句】:八竿子打不著[bā gān zi dǎ bù zháo]
【解釋】比喻遠(yuǎn)得不沾邊。
【出處】母國政《飄飛的大雪》:“現(xiàn)在有些人,千方百計(jì)地尋找在國外八竿子打不著的親友,想方設(shè)法要出去。”
【示例】這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怎么能聯(lián)系上呢?
【第12句】: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解釋】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比喻雖已達(dá)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jìn)一步努力。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師示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dòng)人,雖然得入未為真,百尺竿頭須進(jìn)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故聊復(fù)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jìn)一步之勢也。 ——宋·朱熹《答鞏仲至?xí)?/p>
【第13句】:一竿子捅到底[yī gān zǐ tǒng dào dǐ]
【解釋】指一步到位。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章:“這篇文章好就好在一竿子捅到底,罵到了皇帝頭上。”
【示例】他做事的風(fēng)格就是喜歡一竿子捅到底。
【第14句】:一竿風(fēng)月[yī gān fēng yuè]
【解釋】風(fēng)月:清風(fēng)明月,指美好的景色。比喻忘卻世事,在清風(fēng)明月的美景下行樂。
【出處】宋·陸游《鵲橋仙》詞:“一竿風(fēng)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tái)西住。”
【示例】回首壯游真昨夢,一竿風(fēng)月老南湖。 ——宋·陸游《感舊》
【第15句】:苞苴竿牘[bāo jū gān dú]
【解釋】苞苴:蒲包,指贈(zèng)送的禮物,引申為賄賂;竿牘:竹簡為書,指書信,這里特指請托信。指攜著禮物帶著書信,去探訪人。指行賄請托。
【出處】《莊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第16句】:斬竿揭木[zhǎn gān jiē mù]
【解釋】猶言斬木揭竿。
【出處】清·褚人獲《堅(jiān)瓠補(bǔ)集·關(guān)社引》:“維茲六月,忽有斬竿揭木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