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貪”的成語大全(10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貪心妄想、羊狠狼貪、狼貪鼠竊等含“貪”的成語102個,其中“貪”開頭的76個,“貪”結尾的3個,“貪”在中間的2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貪”開頭的成語
【第1句】:貪心妄想[tān xīn wàng xiǎng]
【解釋】一心貪求著無法實現(xiàn)的事。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升仙記·設計害愈》:“我看你人生在世不久長,貪心妄想何時用。”
【第2句】:貪生舍義[tān shēng shě yì]
【解釋】為了活命,可以不要道義。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四回:“臨難茍免,貪生舍義,在國為亂臣,即在家為逆子,此知孝而不知忠之弊也。”
【第3句】:貪官蠹役[tān guān dù yì]
【解釋】蠹:蛀蟲,引申指侵吞公共財物的人。貪圖財物的小官及吏役。
【出處】《清史稿·朱之弼傳》:“世祖嚴治貪官蠹役,特立嚴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第4句】:貪生害義[tān shēng hài yì]
【解釋】貪戀生命,危害道義。
【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燈前修本》:“貪生害義,即非烈丈夫;殺身成仁,才是奇男子。”
【第5句】:貪生怕死[tān shēng pà sǐ]
【解釋】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zhàn)畏縮不前。
【出處】《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示例】他們沒有一個貪生怕死而逃跑的,他們知道多一個人多一分力量。 ——曲波《林海雪原》二
【第6句】:貪而無信[tān ér wú xìn]
【解釋】貪婪而又不守信用。
【出處】漢·應劭《鮮卑胡市議》:“以為鮮卑隔在漠北,犬羊為群,無君長帥廬落之居,又其天性,貪而無信。”
【示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6回:“楚王為人,貪而無信。”
【第7句】:貪求無厭[tān qiú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圖獲得好處而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示例】他貪求無厭,最終會沒好下場。
【第8句】:貪生畏死[tān shēng wèi sǐ]
【解釋】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zhàn)畏縮不前。
【出處】《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示例】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71回:“弟子不得已納降,不過救此一郡生靈耳,豈是貪生畏死之故。”
【第9句】:貪榮慕利[tān róng mù lì]
【解釋】貪圖榮耀,羨慕財利。
【出處】《周書·柳帶韋傳》:“夫顧親戚,懼誅夷,貪榮慕利,此生人常也。”
【示例】為了貪榮慕利,她也犧牲了不少東西。
【第10句】:貪濫無厭[tān làn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亂貪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誰想這伙官員,貪濫無厭,徇私作弊,克減酒肉。”
【第11句】:貪天之功[tān tiān zhī gōng]
【解釋】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xiàn)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于自己。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示例】豈敢貪天之功,遂爾僭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四回
【第12句】:貪得無厭[tān dé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厭,忿類無期。”
【示例】他貪得無厭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殘忍了。 ——梁斌《紅旗譜》八
【第13句】:貪位取容[tān wèi qǔ róng]
【解釋】貪圖權位,討好上司。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獻飯》:“不料姚、宋亡后,滿朝臣宰,一味貪位取容。”
【第14句】:貪如饕餮[tān rú tāo tiè]
【解釋】饕餮:傳說中一種貪食的惡獸。比喻貪婪兇惡的人。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9回:“而縉紳貪如饕餮,以百姓為魚肉;官兵兇逾虎狼,視良民為仇敵。”
【示例】而縉紳貪如饕餮,以百姓為魚肉;官兵兇逾虎狼,視良民為仇敵。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九章
【第15句】:貪賄無藝[tān huì wú yì]
【解釋】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出處】《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于難。”
【示例】彼輩不注意敵人而以對內(nèi)為能事,殺人如麻,貪賄無藝,實謠言之大本營,奸邪之制造所。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
【第16句】:貪贓壞法[tān zāng huài fǎ]
【解釋】贓:贓物;壞:敗壞。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示例】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即皇上欲問貪贓壞法,欺君罔上者;亦不可不付之法司也。”
【第17句】:貪夫殉利[tān fū xùn lì]
【解釋】形容人愛財如命。同“貪夫狥利”。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3回:“貪夫殉利,簞豆見色。春秋爭弒,不顧骨肉。””
【第18句】:貪官污吏[tān guān wū lì]
【解釋】貪贓枉法的官吏。
【出處】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一應貪官污吏,準許先斬后聞。”
【示例】如有真正貪官污吏,破戒和尚,穢行道士,方許下?lián)簟?——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七回
【第19句】:貪權竊柄[tān quán qiè bǐng]
【解釋】貪圖權勢,竊取權位。
【出處】唐·陸贄《奉天論延訪朝臣表》:“侈心一萌,邪道并進。貪權竊柄者則曰:'德如堯舜矣,焉用勞神。’”
【第20句】:貪墨之風[tān mò zhī fēng]
【解釋】貪墨:貪財。貪圖財利的風氣。形容吏治腐敗。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示例】四方習貪墨之風,而閭閻曰以愁困。 ——《明史·趙錦傳》
【第21句】:貪婪無饜[tān lán wú yàn]
【解釋】貪婪:貪得無厭;饜: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28年》:“貪婪無饜,忿類無期。”
【第22句】:貪夫狥財[tān fū huái cái]
【解釋】形容人愛財如命。同“貪夫徇財”。
【第23句】:貪污狼藉[tān wū láng jí]
【解釋】謂貪財納賄,行為不檢,聲名敗壞。
【出處】《晉書·何充傳》:“敦兄含時為廬江郡,貪污狼藉。”
【第24句】:貪猥無厭[tān wěi wú yàn]
【解釋】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同“貪得無厭”。
【出處】《太平廣記·夏文榮》:“又蘇州嘉興令楊廷玉,則天之表侄也,貪猥無厭。”
【第25句】:貪小失大[tān xiǎo shī dà]
【解釋】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出處】《呂氏春秋·權勛》:“達子……使人請金于齊王,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zhàn),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示例】這叫做“貪小失大”,所以為人切不可做那討便宜茍且之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
【第26句】:貪污腐化[tān wū fǔ huà]
【解釋】利用職權,非法取得財物,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
【出處】周恩來《抗戰(zhàn)軍隊的政治工作》:“一切高傲的出頭的空談的惡習,以至貪污腐化的生活,必須克服與排除。”
【示例】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 ——毛澤東《中國共產(chǎn)黨在民族戰(zhàn)爭中的地位》
【第27句】:貪大求全[tān dà qiú quán]
【解釋】過分地貪圖規(guī)模大而全面。
【示例】我們選擇上項目時,不能盲目貪大求全。
【第28句】:貪財慕勢[tān cái mù shì]
【解釋】貪圖財物,羨慕權勢。
【出處】漢·荀悅《漢紀·元帝紀》:“貪財而慕勢,故犯法者眾,奸邪不止。”
【示例】她貪財慕勢,十分虛榮。
【第29句】:貪大求洋[tān dà qiú yáng]
【解釋】洋:指外國的。貪圖大的和外國的。指不根據(jù)實際情況而追求規(guī)模大的或國外的做法。
【第30句】:貪欲無厭[tān yù wú yàn]
【解釋】猶言貪得無厭。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夫高,故賤人也,無識于理,貪欲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示例】蒲韌《二千年間》:“他們又終于成為從內(nèi)部來腐蝕整個統(tǒng)治集團的貪欲無厭的蛀蟲。”
【第31句】:貪權慕祿[tān quán mù lù]
【解釋】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出處】宋·朱熹《孟子集注·萬章下》:“若不能然,則是貪位慕祿而已矣。”
【第32句】:貪贓納賄[tān zāng nà huì]
【解釋】貪贓:利用職權非法占有公家或他人的財物;納:接受;賄:賄賂。指利用職權,貪污受賄。
【示例】已而國用不足,又復思融,意欲再行召入,會有飛狀告融,貪贓納賄,隱沒官錢,乃再流巖州,病死途中。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四十四回
【第33句】:貪功起釁[tān gōng qǐ xìn]
【解釋】貪圖功績,有意挑起事端。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孟明等貪功起釁,妄動干戈,使兩國恩變?yōu)樵埂!?/p>
【示例】《清史稿·屬國·緬甸》:“鄂寧復奏應琚貪功起釁,為朱侖等諱飾,又不令湯聘。”
【第34句】:貪污受賄[tān wū shòu huì]
【解釋】利用職權非法取得錢財。
【出處】鄧小平《堅決打擊經(jīng)濟犯罪活動》:“盜竊國家財產(chǎn),貪污受賄,這是現(xiàn)錢買賣,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錯。”
【第35句】:貪財好賄[tān cái hào huì]
【解釋】貪圖財物和賄賂。
【出處】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四折:“差小官體察民情,因傅彬貪財好賄,犯刑憲負累忠臣。”
【示例】明·無名氏《桃園結義》第一折:“因本州官吏貪財好賄,酷害黎民,常有不忿之意。”
【第36句】:貪心不足[tān xīn bù zú]
【解釋】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并吾界!”
【示例】一個人活到九十歲了,要還有這些忌諱,那就叫貪心不足,不知好歹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
【第37句】:貪名圖利[tān míng tú lì]
【解釋】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
【出處】明·徐元《八義記》第二十四出:“貪名圖利世間人,不修因果恁癡心。”
【示例】世人貪名圖利,至死不休。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回
【第38句】:貪臟枉法[tān zāng wǎng fǎ]
【解釋】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第39句】:貪財無義[tān cái wú yì]
【解釋】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出處】《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于難。”
【示例】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又見李公子忠厚志誠,甚有心向他。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第40句】:貪冒榮寵[tān mào róng chǒng]
【解釋】貪冒:貪圖。貪圖榮耀和恩寵。
【出處】唐·陳子昂《為程處弼辭放流表》:“任經(jīng)十有三年,竟無一階升錄,臣之駑劣,于此可見。而貪冒榮寵,尚不知歸。”
【第41句】:貪殘無厭[tān cán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宋史·王全斌傳》:“而罔思寅畏,速此悔尤,貪殘無厭,殺戮非罪,稽于偃革,職而玩兵。”
【第42句】:貪婪無厭[tān lán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饜,忿類無期。”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賢否罹害,如玉石俱焚;貪婪無厭,雖錙銖必較。”
【第43句】:貪榮冒寵[tān róng mào chǒng]
【解釋】貪:貪圖。貪圖榮耀和恩寵。
【出處】《舊唐書·崔昭緯傳》:“貪榮冒寵,僭濫無厭,敗俗傷風,賢愚共鄙。”
【示例】夫嗜色淫聲,貪榮冒寵,流轉(zhuǎn)生死,何由自出?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二
【第44句】:貪多嚼不爛[tān duō jiáo bù làn]
【解釋】貪圖多吃,消化不了。比喻工作或?qū)W習,圖多而做不好或吸收不了。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貪多嚼不爛了。”
【示例】雖說是奮志要強,那工課寧可少些,一則貪多嚼不爛,二則身子也要保重。(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
【第45句】:貪欲無藝[tān yù wú yì]
【解釋】欲:欲望;藝:標準、準則,引申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的欲望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出處】《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略則行志,假貸居賄,宜及于難。”
【第46句】:貪求無已[tān qiú wú yǐ]
【解釋】貪圖利益,無滿足的時候。同“貪求無厭”。
【出處】《舊唐書·李載義傳》:“鞭捶驛吏,貪求無已。”
【第47句】:貪惏無饜[tān lín wú yàn]
【解釋】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同“貪得無厭”。
【第48句】:貪如虎狼[tān rú hǔ láng]
【解釋】像猛虎惡狼一般貪得無厭。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心行貪如虎狼。”
【第49句】:貪贓枉法[tān zāng wǎng fǎ]
【解釋】贓:贓物;枉:歪曲,破壞。貪污受賄,違犯法紀。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
【示例】陳絳在福建,據(jù)說貪贓枉法,聲名狼籍。 ——馬南邨《陳絳和五耿的案件》
【第50句】:貪生惡死[tān shēng wù sǐ]
【解釋】貪戀生存,害怕死亡。同“貪生畏死”。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親戚,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示例】明·焦竑《玉堂叢語·行誼》:“貪生惡死,固人常情,然吾終不為不義屈。”
【第51句】:貪天之功,以為己力[tān tiān zhī gōng,yǐ wéi jǐ lì]
【解釋】貪:貪圖。把天所成就的功績說成是自己的力量。現(xiàn)指抹殺群眾或領導的力量,把功勞歸于自己。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示例】這數(shù)語是言清廷必亡,袁項城只貪天之功,以為己力耳。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回
【第52句】:貪花戀酒[tān huā liàn jiǔ]
【解釋】貪戀女色和美酒。
【出處】元·喬吉《揚州夢》第四折:“某奉圣人的命,因牧之貪花戀酒,本當謫罰,姑念他才識過人,不拘細行,赦其罪責。”
【示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0卷:“在路貪花戀酒,遷延程途,直是怏怏。”
【第53句】:貪圖安逸[tān tú ān yì]
【解釋】追求個人享受。
【示例】我們不能貪圖安逸而放棄追求。
【第54句】:貪財好利[tān cái hào lì]
【解釋】指貪戀錢財和利益。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只為世人貪財好利,見了別人錢鈔,昧著心就要起發(fā)了。”
【第55句】:貪財賤義[tān cái jiàn yì]
【解釋】賤:輕視;義:道義。貪圖錢財,輕視道義。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元帝永光二年》:“今天下俗,貪財賤義,好聲色,上侈靡。”
【第56句】:貪夫狥利[tān fū yě lì]
【解釋】形容人愛財如命。同“貪夫徇財”。
【第57句】:貪心無厭[tān xīn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心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清·程允升《幼學瓊林·人事》:“同惡相幫,調(diào)之助桀為虐;貪心無厭,謂之得隴望蜀。”
【示例】那知霍氏果然觖望,雖得一門三侯,意中尚嫌未足,第一個貪心無厭的人物,就是光妻霍顯。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八十二回
【第58句】:貪利忘義[tān lì wàng yì]
【解釋】貪求財利,忘卻道義。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間良人家女兒,在姜秀才家為妾,大娘不容。后來連秀才貪利忘義,竟把來賣與這鄭媽媽家了。”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3回:“邴醒元真貪利忘義小人,反置之左右。”
【第59句】:貪天之功以為己力[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lì]
【解釋】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xiàn)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
【第60句】:貪歡逐樂[tān huān zhú lè]
【解釋】逐:追逐。無休止地尋歡作樂。形容生活放蕩。
【出處】《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貪歡逐樂無時歇,批論摴蒲。”
【示例】頻頻滿酌醉如泥,輕輕更換金卮,盡日貪歡逐樂。此是富不歸。 ——《敦煌曲子詞·長相思》
【第61句】:貪名逐利[tān míng zhú lì]
【解釋】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旌表》:“老夫當初也只道你貪名逐利,撇了父母妻室,不肯還家。”
【第62句】:貪墨敗度[tān mò bài dù]
【解釋】貪圖財利,敗壞法度。
【出處】《宋史·田敏等傳論》:“田敏屢有戰(zhàn)功,而貪墨敗度,幸容于時。”
【第63句】:貪聲逐色[tān shēng zhú sè]
【解釋】貪戀歌舞,追逐女色。形容生活放蕩。
【出處】《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始從懷妊至孾孩,長得身軀六尺才。棄德背恩行不孝,貪聲逐色縱心懷。”
【第64句】:貪蛇忘尾[tān shé wàng wěi]
【解釋】比喻只圖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后果。
【出處】宋·文瑩《玉壺清話》:“貪蛇前行,必忘其尾。”
【第65句】:貪墨成風[tān mò chéng fēng]
【解釋】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出處】《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第66句】:貪人敗類[tān rén bài lèi]
【解釋】敗:毀壞。貪婪的人當政,危及整個國家、民族。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桑柔》:“大風有遂,貪人敗類。”
【示例】臣聞天吏逸德,烈于猛火;貪人敗類,取興大風。 ——《舊唐書·魏知古傳》
【第67句】:貪餌喪生[tān ěr sàng shēng]
【解釋】指魚類因貪圖餌食而招致災禍。
【出處】《孔叢子·抗志第十》:“鰥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也。”
【第68句】:貪夫徇利[tān fū xùn lì]
【解釋】徇:通“殉”,以身從物。貪財?shù)娜藶樨斃兔P稳萑藧圬斎缑?/p>
【出處】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銘》:“嘗市大木筑室,將伐,貪夫徇利,造辭以爭,因以讓之,不以為弱。”
【第69句】:貪位慕祿[tān wèi mù lù]
【解釋】貪戀權位,羨慕俸祿。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兵部尚書王鎮(zhèn),保邦致治,有撥亂反正之才,解組歸閑,無貪位慕祿之行。”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7回:“這些貪位慕祿趨炎附勢之徒,奔走其門如市。”
【第70句】:貪多務得[tān duō wù dé]
【解釋】貪:求多;務:務必。原指學習上務求盡多地獲得知識。后泛指對其他事物貪多并務求取得。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示例】而泛觀古人之文,則又博而寡要,且懼夫貪多務得,而遂溺于文。 ——清·方宗誠《古文簡要序》
【第71句】:貪財無厭[tān cái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指反動的統(tǒng)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饜,忿類無期。”
【第72句】:貪夫徇財[tān fū xùn cái]
【解釋】徇:通“殉”。徇財:不顧性命以求財。愛財?shù)娜嗽敢鉃榱隋X財而死。形容人愛財如命。
【出處】《鹖冠子·世兵》:“烈士徇名,貪夫徇財,至博不給,知時何羞。”
【示例】貪夫徇財,有死無二。 ——唐·李商隱《太倉箴》
【第73句】:貪天之功以為己有[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
【解釋】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xiàn)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出處】宋·王禹偁《霍光論》:“然則光貪天之功以為己有,與夫日僤之割愛,邴吉之讓位,德不侔矣。”
【第74句】:貪吏猾胥[tān lì huá xū]
【解釋】猾胥:狡詐的小官。貪財狡詐的小官吏。
【出處】宋·蘇軾《辯試館策問札子》之二:“先帝本意使民產(chǎn)率出錢專力于農(nóng),雖有貪吏猾胥,無所施其虐。”
【第75句】:貪吃懶做[tān chī lǎn zuò]
【解釋】好吃而不肯好好工作。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七回:“看他如此今吃懶做,真象有磨子在肚子里牽的一般。”
【示例】胡祖德《滬諺外遍·新婦歌》:“貪吃懶做搬嘴舌,登在婆家淘氣過時光。”
【第76句】:貪財好色[tān cái hào sè]
【解釋】貪圖私利,喜好女色。
【出處】《漢書·高帝紀》:“沛公居山東時,貪財好色。”
【示例】廖永安數(shù)出多人,俱是貪財好色的,那里是英雄出世之主。 ——明·郭勛《英烈傳》第十三回
“貪”結尾的成語
【第1句】:羊狠狼貪[yáng hěn láng tān]
【解釋】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勢。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示例】羊狠狼貪,竟玷人臣之節(jié)。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
【第2句】:滌私愧貪[dí sī kuì tān]
【解釋】滌:清除;私:私心;愧:慚愧;貪:貪心。清除私心,對貪心感到慚愧。這是一種內(nèi)心自我修養(yǎng)的要求。
【第3句】:羊很狼貪[yáng hěn láng tān]
【解釋】比喻狠毒貪婪 。
【出處】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示例】孰為邦蟊,節(jié)根之螟;羊很狼貪,以口覆城。 ——唐·韓愈《鄆州谿堂詩》
“貪”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狼貪鼠竊[láng tān shǔ qiè]
【解釋】如狼那樣貪狠;似鼠那樣慣竊。常形容敵人貪狠卑鄙。
【出處】明·于謙《出塞》詩:“瓦刺窮胡真犬豕,敢向邊疆撓赤子。狼貪鼠竊去復來,不解偷生求速死。”
【示例】一位如此年輕的女子,怎能看得清這狼貪鼠竊、亂世人間的奇歌異曲呵! ——陳復觀《上官云珠》十一
【第2句】:愛勢貪財[ài shì tān cái]
【解釋】愛慕權勢,貪圖錢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誰知那張家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卻養(yǎng)了一個知義多情的女兒,聞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條麻繩悄悄的自縊了。”
【第3句】:起早貪黑[qǐ zǎo tān hēi]
【解釋】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勞動。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咱們命苦的人,起早貪黑,翻土拉塊,吃柳樹葉子。”
【示例】他為了早日完成他的軟件編制工作起早貪黑,不辭辛勞。
【第4句】:嫉貪如讎[jí tān rú chóu]
【解釋】對貪污如同對仇敵一樣痛恨。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卷九:“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讎。”
【第5句】:戀酒貪花[liàn jiǔ tān huā]
【解釋】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同“戀酒迷花”。
【出處】元·無名氏《僧犯奸得馬表背救》:“對人前敲禪板談經(jīng)說法,背地里跳墻頭戀酒貪花。”明·李唐賓《梧桐葉》楔子:“自古修文演武,取功名于亂世。終不然戀酒貪花,墮卻壯志。”
【示例】尊嫂,季常此后決不敢戀酒貪花。 ——明·汪廷訥《獅吼記·諫柳》
【第6句】:激貪厲俗[jī tān lì sú]
【解釋】指抑制貪婪之風,勸勉良好的世俗。
【出處】《梁書·蕭穎達傳》:“在于布衣,窮居介然之行,尚可以激貪厲俗,惇此薄夫。”
【示例】或節(jié)義可稱,或操履清潔,所以激貪厲俗,有益風化。 ——《隋書·煬帝紀上》
【第7句】:桀貪驁詐[jié tān ào zhà]
【解釋】兇暴貪婪而又傲慢狡詐。
【出處】清·薛福成《代李伯相擬陳督臣忠勛事實疏》:“雖其桀貪驁詐若李世忠、陳國瑞之流,茍有一節(jié)可用,必給以函牘,殷勤諷勉,獎其長而指其過,勸令痛改前非。”
【第8句】:羊貪狼狠[yáng tān láng hěn]
【解釋】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勢。后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示例】見良人終身有托,要脫離風月排場。老虔婆羊貪狼狠,逼令他改嫁茶商。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
【第9句】:你貪我愛[nǐ tān wǒ ài]
【解釋】指夫妻或情侶間相親相愛。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4卷:“況且今日你貪我愛,一說一上,幽期密約,一墻之隔。”
【示例】紹聞與巫氏雖非佳偶,卻是少年夫婦,你貪我愛之時。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2回
【第10句】:畏死貪生[wèi sǐ tān shēng]
【解釋】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zhàn)畏縮不前。
【出處】《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示例】似此畏死貪生,實出臣等意料之外,亦傷圣上知人之明。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五
【第11句】:玩時貪日[wán shí tān rì]
【解釋】指貪圖安逸,曠廢時日。同“玩時愒日”。
【出處】明·宋濂《<劉兵部詩集>序》:“濂也以繆悠之資,玩時貪日,不能成一章。”
【第12句】:使智使勇,使貪使愚[shǐ zhì shǐ yǒng,shǐ tān shǐ yú]
【解釋】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長,以收到好的功效。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fā)揮他的長處。
【出處】《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第13句】:使貪使愚[shǐ tān shǐ yú]
【解釋】使:用;貪:不知足;愚:笨。用人所短,為己服務。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點,以發(fā)揮他的長處。
【出處】《新唐書·侯君集傳》:“軍法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趨其利,愚者不計其死。’是以前圣使人,必收所長而棄所短。”
【第14句】:怕死貪生[pà sǐ tān shēng]
【解釋】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zhàn)畏縮不前。
【出處】《漢書·文三王傳》:“今立自知賊殺中郎曹將,冬月迫促,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佯)病,徼幸得逾于須臾。”
【示例】我不象你這等怕死貪生,甘心卑污茍賤,給那惡僧支使,虧你還有臉說來勸我。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
【第15句】:好酒貪杯[hào jiǔ tān bēi]
【解釋】指喜歡喝酒。
【出處】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再向人間登一直,度脫了你個好酒貪杯的牛員外。”
【示例】保長王大廷只有一宗缺點:有點好酒貪杯。一喝醉了又會變得十足膿包,失掉了他那分堅韌的好性格。 ——沙汀《酒后》
【第16句】:狼貪虎視[láng tān hǔ shì]
【解釋】象狼一樣貪婪,象老虎一樣睜大眼睛盯著。比喻野心很大。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陷關》:“狼貪虎視威風大,鎮(zhèn)漁陽兵雄將多。待長驅(qū)直把淆函破,奏凱日齊聲唱歌。”
【示例】他對此狼貪虎視,我們不能讓他得逞。
【第17句】:戀酒貪色[liàn jiǔ tān sè]
【解釋】戀:沉迷;貪:迷戀。指沉迷于酒色和女色之中。
【出處】金·馬鈺《滿庭芳·化胡了仙兄弟》:“三尸調(diào)引,六賊迷惑,自然斗亂魂魄,鎮(zhèn)日爭財競氣,戀酒貪色。”
【第18句】:不貪為寶[bù tān wé bǎo]
【解釋】表示以不貪為可貴、崇高,也表示廉潔奉公。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
【示例】共產(chǎn)黨人應以不貪為寶,才能服眾。
【第19句】:嫉貪如仇[jí tān rú chóu]
【解釋】嫉:憎恨;貪:愛財。憎恨貪污像憎恨仇敵一樣。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第九卷:“吳南溪方伯生平潔介,嫉貪如仇。”
【示例】他嫉貪如仇,適合擔任反貪局長。
【第20句】:螻蟻貪生[lóu yǐ tān shēng]
【解釋】螻蟻:螻蛄和螞蟻。螻蛄和螞蟻那樣的小蟲也貪戀生命。舊指乞求活命的話,有時也用以勸人不可輕生自殺。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七十六回:“萬望大圣慈悲,可憐螻蟻貪生之意,饒了我命,愿送你師父過山。”
【第21句】:戀酒貪杯[liàn jiǔ tān bēi]
【解釋】戀:愛慕不舍;杯:酒杯。形容好酒貪杯。
【出處】元·無名氏《水仙子·遣懷》:“囑咐你休戀酒貪杯,到那里識些廉恥。”
【第22句】:變貪厲薄[biǎn tān lì bó]
【解釋】指改變、勸勉貪圖財利、行為輕薄的人使之廉潔忠厚。
【出處】《孟子·盡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宋·孫奭疏:“此章言伯夷、柳下惠變貪厲薄,千載聞之,猶有感激。”
【第23句】:懷祿貪勢[huái lù tān shì]
【解釋】指留戀官位,貪圖權勢。
【出處】《漢書·楊敞傳》附《楊惲報孫會宗書》:“懷祿貪勢,不能自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