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之乎也者、之死靡它、之死不渝等“之”開頭的成語7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之乎也者[zhī hū yě zhě]
【解釋】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唐·盧言《盧氏雜說》:“公何會,豈是助語,共之乎者也何別?”
【示例】見了王德、王仁,之乎也者了一頓,便叫過幾個管事家人來吩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第2句】:之死靡它[zhī sǐ mǐ tā]
【解釋】之: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現也形容立場堅定。
【出處】《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示例】妾此生不二,之死靡它。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
【第3句】:之死不渝[zhī sǐ bù yú]
【解釋】至死不變。形容忠貞不二。同“之死靡它”。
【出處】宋·蘇轍《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諸孤。賦詩《柏舟》,之死不渝。”
【第4句】:之子于歸[zhī zǐ yú guī]
【解釋】之子:這個女人;于歸:到丈夫家。指女子出嫁。
【出處】《詩經·國風·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第5句】:之乎者也[zhī hū zhě yě]
【解釋】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出處】宋·文瑩《湘山野錄》:“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示例】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第6句】:之死靡二[zhī sǐ mí èr]
【解釋】至死不變。形容忠貞不二。同“之死靡它”。
【出處】《宋史·忠義傳一》:“若敵王所愾,勇往無前,或銜命出疆,或授職守土,或寓官閑居,感激赴義,雖所處不同,論其捐軀徇節,之死靡二,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
【示例】白崖君之諫君澤民,之死靡二,在在所當祀者也。 ——清·曹寅《重修二郎神廟記》
【第7句】:之死靡他[zhī sǐ mí tā]
【解釋】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贄《昆侖奴》:“忠臣俠忠,則扶顛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俠義,則臨危自奮,之死靡他。”
【出處】又不見張公鏖戰暮及晡,~期捐軀! ——清·伍觀瀾《西炮臺行為提督張公作》詩
【示例】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羅剎海市》:“妾此生不二,之死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