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摧”的成語大全(51個(gè))
小編為您整理了摧志屈道、無堅(jiān)不摧、拉朽摧枯等含“摧”的成語51個(gè),其中“摧”開頭的25個(gè),“摧”結(jié)尾的17個(gè),“摧”在中間的9個(gè),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摧”開頭的成語
【第1句】:摧志屈道[cuī zhì qū dào]
【解釋】摧:摧折,放棄;道:道德。拋棄理想追求,失去道義節(jié)操。形容身處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出處】《宋書·隱逸傳論》:“夫獨(dú)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譽(yù)期通?!?/p>
【示例】我們不能干摧志屈道的事情。
【第2句】:摧枯振朽[cuī kū zhèn xiǔ]
【解釋】猶摧枯拉朽。形容輕而易舉。
【出處】《周書·文閔明武宣諸子傳論》:“悠悠邃古,未聞斯酷。豈非摧枯振朽,易為力乎。”
【第3句】:摧堅(jiān)陷陣[cuī jiān xiàn zhèn]
【解釋】摧:擊潰;堅(jiān):鋒芒,引伸為精銳;陷:攻入。攻入并摧毀敵軍的陣地。
【出處】《南齊書·桓康傳》:“隨世祖起義,摧堅(jiān)陷陣,膂力過人,所經(jīng)村邑,恣行暴害?!?/p>
【示例】梁晉相拒河上十余年,其摧堅(jiān)陷陣,歸化一軍為最。 ——《新五代史·雜傳七·周知裕》
【第4句】:摧鋒陷堅(jiān)[cuī fēng xiàn jiān]
【解釋】摧:摧毀;鋒:鋒利;陷:攻陷;堅(jiān):堅(jiān)銳。破敵深入。
【出處】《新唐書·文苑傳下·李翰》:“城孤糧盡,外救不至,猶奮羸起病,摧鋒陷堅(jiān)?!?/p>
【示例】忠以諸弟給事幕下,摧鋒陷堅(jiān),與有勞績。 ——明·唐順之《指揮僉事湯雪江墓碑銘》
【第5句】:摧枯拉腐[cuī kū lā fǔ]
【解釋】折斷枯樹枝爛木頭。比喻極容易做到。
【出處】《三合會討滿清檄文》:“摧枯拉腐,破釜沉舟?!?/p>
【第6句】:摧花斫柳[cuī huā zhuó liǔ]
【解釋】比喻摧殘女子。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對簿》:“僵桃代李誠無與,摧花斫柳夫何取?”
【第7句】:摧剛為柔[cuī gāng wéi róu]
【解釋】摧:挫敗。變剛強(qiáng)為柔順。
【出處】《史記·季布欒布列傳》:“上乃赦季布,當(dāng)是時(shí),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dāng)時(shí)?!?/p>
【第8句】:摧緊獲丑[cuī jiān huò chǒu]
【解釋】摧堅(jiān):擊潰敵精銳部隊(duì);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duì),俘獲敵寇。形容作戰(zhàn)十分英勇。
【出處】宋·曾鞏《折克行彭保轉(zhuǎn)官制》:“開通道途,收復(fù)賊聚,摧堅(jiān)獲丑,爾功居多?!?/p>
【第9句】: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解釋】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qiáng)大氣勢。
【出處】《后漢書·耿弇傳》:“歸發(fā)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薄稌x書·甘卓傳》:“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p>
【示例】揀著個(gè)精壯的村夫,趕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個(gè)硬的,其余的便如摧枯拉朽了。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第10句】:摧山攪海[cuī shān jiǎo hǎi]
【解釋】摧:毀壞;攪:攪動。摧毀高山,攪動大海。形容神通極大,聲勢嚇人。
【出處】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二折:“到來日戰(zhàn)鼓連天,喊聲振地,猛烈神摧山攪海,連珠炮有似轟雷?!?/p>
【第11句】:摧胸破肝[cuī xiōng pò gān]
【解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同“摧心剖肝”。
【出處】宋·蘇軾《祭柳仲遠(yuǎn)文》:“訃來逾年,一慟海徼,摧胸破肝,痛我令妹。”
【第12句】:摧陷廓清[cuī xiàn kuò qīng]
【解釋】摧陷:摧毀;廓清:肅清。攻破敵陣,肅清殘敵。比喻寫文章打破陳規(guī)。
【出處】唐·李漢《昌黎先生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謂雄偉不常者也?!?/p>
【示例】憑實(shí)驗(yàn)不憑虛境,舉一切神鬼妖狐之見,摧陷廓清。 ——《晚清文學(xué)叢鈔·掃迷帚》第一回
【第13句】:摧折豪強(qiáng)[cuī zhé háo qiáng]
【解釋】摧:折斷。打擊依仗權(quán)勢橫行不法的人。
【出處】《漢書·嚴(yán)延年傳》:“其治務(wù)在摧折豪強(qiáng),扶助貧弱。”
【第14句】:摧身碎首[cuī shēn suì shǒu]
【解釋】即粉身碎骨。
【出處】三國·魏·曹植《謝封甄城王表》:“臣愚駑垢穢,才質(zhì)疵下,過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p>
【第15句】:摧鋒陷陣[cuī fēng xiàn zhèn]
【解釋】摧:擊潰;鋒:鋒芒,引申為精銳;陷:攻入。攻入并摧毀敵軍的陣地。
【出處】《宋書·武帝紀(jì)上》:“高祖常披皯執(zhí)銳,為士卒先,每戰(zhàn)輒摧鋒陷陣。”
【示例】乃與驍騎十余摧鋒陷陣,所向披靡,遂引去。 ——《晉書·景帝紀(jì)》
【第16句】:摧堅(jiān)獲丑[cuī jiān huò chǒu]
【解釋】摧堅(jiān):擊潰敵精銳部隊(duì)。丑:眾,指敵人。挫敗敵方精銳的軍隊(duì),俘獲敵寇。形容作戰(zhàn)十分英勇。
【出處】宋·曾鞏《折克行彭保傳官制》:“開通道途,收復(fù)賊聚,摧堅(jiān)獲丑,爾功居多?!?/p>
【第17句】:摧眉折腰[cuī méi zhé yāo]
【解釋】低眉彎腰。形容沒有骨氣,巴結(jié)奉承。
【出處】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示例】男兒委身事權(quán)貴,摧眉折腰誠可憐。 ——明·何景明《歸來篇》
【第18句】:摧心剖肝[cuī xīn pōu gān]
【解釋】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出處】晉·潘岳《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耳存遺響,目想余顏,寢度伏枕,摧心剖肝?!?/p>
【第19句】:摧枯折腐[cuī kū zhé fǔ]
【解釋】折斷枯樹枝爛木頭。比喻極容易做到。
【出處】《后漢書·耿弇傳》:“歸發(fā)突騎,以轔烏合之眾,如摧枯折腐耳?!?/p>
【第20句】:摧朽拉枯[cuī xiǔ lā kū]
【解釋】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qiáng)大氣勢。
【出處】清·昭槤《嘯亭雜錄·江陰口談之誣》:“國初豫通王下江南時(shí),所至摧朽拉枯,無不立下?!?/p>
【第21句】:摧蘭折玉[cuī lán zhé yù]
【解釋】摧:摧殘,毀掉。毀壞蘭花,折斷美玉。比喻摧殘和傷害女子。
【出處】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某本非風(fēng)流佳客,謬稱浪子端莊,……用誘秦誆楚之計(jì),作摧蘭折玉之謀?!?/p>
【第22句】:摧折惡類[cuī zhé è lèi]
【解釋】摧折:折斷。打擊丑惡的事物。
【出處】《后漢書·朱暉傳》:“摧折惡類?!?/p>
【第23句】:摧堅(jiān)殪敵[cuī jiān yì dí]
【解釋】摧毀和殲滅強(qiáng)敵。
【出處】宋·曾鞏《曲珍四廂都指揮使絳州防御使制》:“爾能躬將士徒,摧堅(jiān)殪敵,斬捕甚眾,鼓行無前?!?/p>
【第24句】:摧堅(jiān)陷敵[cuī jiān xiàn dí]
【解釋】摧:摧毀;堅(jiān):軍事工事;陷:攻陷。擊敗敵人的精銳,摧毀敵軍的陣地。
【出處】《宋史·張令鐸傳》:“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余戰(zhàn),多摧堅(jiān)陷敵,未嘗妄殺一人。”
【第25句】:摧毀廓清[cuī huǐ kuò qīng]
【解釋】摧毀:徹底破壞;廓清:肅清。攻破敵陣,并加以掃蕩。比喻徹底破處,肅清積弊或陳言。
【出處】毛澤東《反對黨八股》:“洋八股和洋教條在全國許多人中間的影響,也就不能進(jìn)行有力的斗爭,也就達(dá)不到加以摧毀廓清的目的?!?/p>
“摧”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無堅(jiān)不摧[wú jiān bù cuī]
【解釋】形容力量非常強(qiáng)大,沒有什么堅(jiān)固的東西不能摧毀。
【出處】《舊唐書·孔巢文傳》:“(田)悅酒酣,自其騎之藝,拳勇之略,因曰:'若蒙見用,無堅(jiān)不摧。’”
【示例】其神勇艱苦的精神,充分顯示了共產(chǎn)主義運(yùn)動頑強(qiáng)的生命力,表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軍隊(duì)無堅(jiān)不摧的戰(zhàn)斗力量。 ——劉伯承《回顧長征》
【第2句】:地動山摧[dì dòng shān cuī]
【解釋】地震發(fā)生時(shí)大地顫動,山河搖擺。亦形容聲勢浩大或斗爭激烈。同“地動山搖”。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子胥祭了,發(fā)聲大哭,感得日月無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霧暗,地動山摧。兵行唅啼,人倫凄愴?!?/p>
【第3句】: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摧[yī fū dāng guān,wàn fū mò cuī]
【解釋】當(dāng):遮擋,阻擋。山勢又高又險(xiǎn),一個(gè)人把著關(guān)口,一萬個(gè)人也打不進(jìn)來。形容地勢十分險(xiǎn)要,易守難攻
【出處】張?zhí)煲怼秲号畟儭罚骸疤扉T口是個(gè)要隘,非造門柵不可。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摧?!?/p>
【第4句】:蕙折蘭摧[huì zhé lán cuī]
【解釋】蕙:蕙草;蘭:蘭花。比喻女子夭亡。
【出處】清·袁枚《續(xù)新齊諧》:“怨侶方成,鸞儔遽拆,珠沉玉隕,蕙折蘭摧?!?/p>
【第5句】:玉石俱摧[yù shí jù cuī]
【解釋】猶玉石俱焚。
【出處】《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jī)不發(fā),必玉石俱摧?!?/p>
【第6句】:百折不摧[bǎi zhé bù cuī]
【解釋】受到無數(shù)挫折都不屈服、動搖。形容意志堅(jiān)強(qiáng)。
【出處】宋·蘇轍《祭亡兄端明文》:“義氣外強(qiáng),道心內(nèi)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p>
【第7句】:樹倒根摧[shù dǎo gēn cuī]
【解釋】樹干倒下,樹根毀壞。比喻人已到了年老體衰的地步。
【出處】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三折:“柳悴也,只怕你春歸人老,花殘?jiān)氯保瑯涞垢??!?/p>
【第8句】:桂折蘭摧[guì shé lán cuī]
【解釋】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出處】元·曹之謙《吊王內(nèi)翰從之》詩:“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蘭摧恨未休?!?/p>
【第9句】:靡堅(jiān)不摧[mí jiān bù cuī]
【解釋】指能摧毀任何堅(jiān)固的東西。形容力量強(qiáng)大。
【出處】汪東《革命今勢論》:“有一國焉,度其兵力之厚,靡堅(jiān)不摧?!?/p>
【第10句】:為虺弗摧[wéi huǐ fú cuī]
【解釋】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弱敵不除,必有后患。
【出處】《國語·吳語》:“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示例】為虺弗摧終貽戚,我謀不用復(fù)奚論? ——姚光《傷心》詩
【第11句】:蕙損蘭摧[huì sǔn lán cuī]
【解釋】蕙:蕙草;蘭:蘭花。比喻女子夭亡。
【出處】明·梁辰魚《破齊陣·詠時(shí)序悼亡》:“把酒對斜暉,問芳卿為甚的便蕙損蘭摧?!?/p>
【第12句】:地崩山摧[dì bēng shān cuī]
【解釋】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p>
【示例】這一振動不亞于地崩山摧。
【第13句】:黑云壓城城欲摧[hēi yún yā chéng chéng yù cuī]
【解釋】摧:毀壞。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墻壓塌似的。比喻惡勢力一時(shí)囂張?jiān)斐傻木o張局面。
【出處】唐·李賀《雁門太守行》詩:“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p>
【示例】在黑云壓城城欲摧的關(guān)頭上,郭老雖已高齡,但他忠貞之心堅(jiān)如金石。 ——劉白羽《雷電頌》
【第14句】:單則易折,眾則難摧[dān zé yì zhé,zhòng zé nán cuī]
【解釋】勢孤力單,容易受人欺負(fù);從多氣壯,別人不敢欺侮。
【出處】《北史·吐谷渾傳》:“單則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也。”
【第15句】:堅(jiān)不可摧[jiān bù kě cuī]
【解釋】堅(jiān):堅(jiān)固;摧:摧毀。非常堅(jiān)固,摧毀不了。
【出處】清·葉燮《原詩·內(nèi)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堅(jiān),故至堅(jiān)而不可摧也?!?/p>
【示例】二十年閨閣,養(yǎng)成拘墟篤時(shí)之見,牢不可破,堅(jiān)不可摧。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八十二回
【第16句】:魁壘擠摧[kuí lěi jǐ cuī]
【解釋】魁壘:心中郁積不平;擠:排擠;摧:破壞。受到排擠打擊而心中郁積不平。
【出處】《楚辭·九思·憫上》:“年齒盡兮命迫促,魁壘擠摧兮常困辱?!?/p>
【第17句】:號慟崩摧[háo tòng bēng cuī]
【解釋】慟:哀痛之極,大哭;崩:死亡;摧:傷心。放聲痛哭,異常悲傷,幾乎昏死過去。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翩翩孤嗣,號慟崩摧?!?/p>
“摧”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拉朽摧枯[lā xiǔ cuī kū]
【解釋】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輕而易舉。也比喻摧毀腐朽勢力的強(qiáng)大氣勢。同“摧枯拉朽”。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jì)一》:“若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p>
【示例】峨峨正陽,雄絕當(dāng)途,懸布一躍,拉朽摧枯。 ——清·馮桂芬《按察使金公墓志銘》
【第2句】:折銳摧矜[zhé ruì cuī jīn]
【解釋】銳:銳利;矜:自尊自大。銳氣和自尊遭到了打擊。
【出處】《楚辭·九嘆·憂苦)》:“留思北顧涕漸漸兮,折銳摧矜,凝氾濫兮?!?/p>
【第3句】: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
【解釋】秀:出眾,突出;摧:摧殘。高出森林的大樹總是要被大風(fēng)先吹倒。比喻才能或品行出眾的人,容易受到嫉妒、指責(zé)。
【出處】三國·魏·李康《運(yùn)命論》:“故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yuǎn),覆車?yán)^軌?!?/p>
【示例】木秀于林,風(fēng)必摧之。辮亮于人,擇而剪之。一場少年玩笑,因地位懸殊,便何其鄭重。 ——金庸《鹿鼎記》第十二一回
【第4句】:拉捭摧藏[lā bǎi cuī cáng]
【解釋】拉:摧折;捭:兩手排擊;摧藏:挫傷。指摧傷挫折。
【出處】晉·左思《吳都賦》:“莫不衄銳挫芒,拉捭摧藏。”
【第5句】:蘭摧玉折[lán cuī yù zhé]
【解釋】摧:折斷。蘭草、美玉都折斷了。舊時(shí)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fù)其才氣,嘗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p>
【示例】余雖昆季,義猶友朋,蘭摧玉折,實(shí)難為情。 ——明·張岱《祭伯凝八弟文》
【第6句】:為虺弗摧,為蛇若何[wéi huǐ fú cuī,wéi shé ruò hé]
【解釋】虺:小蛇;弗:不;摧:消滅。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比喻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后患。
【出處】《國語·吳語》:“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谷時(shí)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zhàn)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第7句】:燎發(fā)摧枯[liǎo fà cuī kū]
【解釋】燎發(fā):火燒毛發(fā);摧枯:折斷枯木。比喻消滅敵人極容易。
【出處】《隋書·音樂志下》:“攻如燎發(fā),戰(zhàn)似摧枯?!?/p>
【第8句】:天摧地塌[tiān cuī dì tā]
【解釋】摧:毀壞,猶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變。亦形容巨大聲響。
【出處】元·關(guān)漢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臥麻。雖是這戰(zhàn)伐,負(fù)著個(gè)天摧地塌,是必想著俺子母每早來家?!?/p>
【示例】眾諸侯聽得關(guān)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
【第9句】:破堅(jiān)摧剛[pò jiān cuī gāng]
【解釋】指攻破摧毀強(qiáng)敵。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zhí)猛,破堅(jiān)摧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