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裝”的成語大全(5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裝癡賣傻、車載船裝、濃裝艷抹等含“裝”的成語58個,其中“裝”開頭的35個,“裝”結(jié)尾的5個,“裝”在中間的1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裝”開頭的成語
【第1句】:裝癡賣傻[zhuāng chī mài shǎ]
【解釋】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出處】楊朔《三千里江山》第11段:“吳天寶說:'你不用裝癡賣傻的,跟我耍這個!我們的事你打算怎么辦呢?’”
【第2句】:裝門面[zhuāng mén miàn]
【解釋】表面?zhèn)窝b。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這一件不夠,求師父再添幾件裝裝門面。”
【示例】她此時已經(jīng)很貧窮了,但還是想辦法裝門面以顯示往日的輝煌。
【第3句】:裝死賣活[zhuāng sǐ mài huó]
【解釋】耍死狗,耍賴。
【示例】你不要裝死賣活了。
【第4句】:裝聾作癡[zhuāng lóng zuò chī]
【解釋】假裝又聾又傻。指故意不理睬,只當(dāng)不知道。
【出處】元·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四折:“則這白侍郎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rèn),都不差,可怎行裝聾作啞?”
【示例】你裝聾作癡也逃不過的
【第5句】:裝虛作假[zhuāng xū zuò jiǎ]
【解釋】耍弄虛假的一套來欺騙人
【出處】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轉(zhuǎn)身,站在梁建對面說:'我有必要對你裝虛作假?’”
【第6句】:裝潢門面[zhuāng huáng mén miàn]
【解釋】裝潢:原指裱糊字畫,現(xiàn)也指裝飾物品使之美觀;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著門面。”
【示例】里面用了佛說,外面排斥佛說,不過是裝潢門面,難道有識的人,就被他瞞過去。 ——清·章炳麟《論教育的根本要從自國自心發(fā)出來》
【第7句】:裝聾賣傻[zhuāng lóng mài shǎ]
【解釋】故意裝作聾子傻子。形容明明知道,假裝糊涂。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應(yīng)當(dāng)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zhàn)場上去呢?”
【示例】你欠了我的,你得還。我一直沒說過,你不能再裝聾賣傻。 ——曹禺《北京人》第二幕
【第8句】:裝模做樣[zhuāng mó zuò yàng]
【解釋】模、樣:模樣、姿態(tài)。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tài)。
【出處】宋·史浩《荊釵記傳奇》:“裝模作樣,惱吾氣滿胸膛。”
【示例】自此許庭輔所過州縣,愈加裝模做樣,要人家銀子,千方百計,點選了許多繡女,然后起身。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十六回
【第9句】:裝瘋賣俏[zhuāng fēng mài qiào]
【解釋】假裝瘋癲,賣弄風(fēng)騷
【出處】歐陽予倩《木蘭從軍》第一場:“那個叫做什么木蘭的就是她,裝瘋賣俏的。”
【第10句】:裝神做鬼[zhuāng shén zuò guǐ]
【解釋】裝鬼神嚇唬人。比喻玩弄手段蒙騙人。也比喻故意把事情弄得很神秘,使人無法捉摸。
【出處】宋·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延壽馬參加戲班》:“拆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折莫特調(diào)當(dāng)撲旗。”
【示例】秋谷聽他們裝神做鬼,暗中甚是好笑。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三十二回
【第11句】:裝腔作勢[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解釋】拿腔拿調(diào),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出處】《西湖佳話·西泠韻跡》:“娘娘不消著急,他這兩三日請我不去,故這等裝腔作勢。”羅廣斌 楊益言《紅巖》第十三章“余新江望著眼前這個橫蠻無理,慣于裝腔作勢的敵人,氣憤地握緊了拳頭。”
【示例】人民不喜歡假話,哪怕多么裝腔作勢,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話都不會打動人民的心。 ——《〈艾青詩選〉自序》
【第12句】:裝聾作啞[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釋】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dāng)不知道。
【出處】元·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四折:“可怎生裝聾作啞?”
【示例】自己的事為甚么要讓旁人擺布,自己還裝聾作啞! ——聞一多《組織民眾與保衛(wèi)大西南》
【第13句】:裝怯作勇[zhuāng qiè zuò yǒng]
【解釋】本來膽怯,卻裝出勇敢的樣子。
【出處】魯迅《墳·“費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我以為'打死老虎’者,裝怯作勇,頗含滑稽,雖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卻怯得令人可愛。”
【第14句】:裝神扮鬼[zhuāng shén bàn guǐ]
【解釋】裝扮鬼神。比喻故弄玄虛蒙騙人
【出處】清·張岱《答袁萚庵》:“今人于開場一出,便欲異人,乃裝神扮鬼,作怪興妖。”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58回:“你且裝神扮鬼,將窗子、衣服、鎖子丟在房內(nèi)院外,飾人的耳目。”
【第15句】:裝聾做啞[zhuāng lóng zuò yǎ]
【解釋】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dāng)不知道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方氏已許出了口,不好悔得,只得裝聾做啞,聽他娶了一個妾。”
【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7回:“你不想中國三十年兵資,是那個開端?前前后后糟蹋幾許生靈,你還裝聾做啞么?”
【第16句】:裝傻充愣[zhuāng shǎ chōng lèng]
【解釋】假裝傻頭傻腦的樣子。
【出處】老舍《神拳》第二幕:“你這是裝傻充愣!除了鬧義和團,咱們還有第二條路走嗎?”
【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說些街上流傳的軼聞趣事,裝傻充愣地問些他早已知道答案的愚蠢問題。”
【第17句】:裝洋蒜[zhuāng yáng suàn]
【解釋】裝腔作勢,裝糊涂。
【示例】你不要裝洋蒜,我們早已了如指掌了。
【第18句】:裝模作樣[zhuāng mó zuò yàng]
【解釋】樣:模樣、姿態(tài)。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tài)。
【出處】宋·史浩《荊釵記傳奇》:“裝模作樣,惱吾氣滿胸膛。”
【示例】冷酒冷粉冷湯,著咱如何近傍,百般裝模作樣,訕笑寒酸魍魎。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
【第19句】:裝點門面[zhuāng diǎn mén miàn]
【解釋】裝點:裝飾;門面:指外觀。比喻只把外表裝飾得很漂亮。
【出處】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止則有這兩件兒衣服,裝點著門面。”
【第20句】:裝孫子[zhuāng sūn zǐ]
【解釋】裝可憐相。
【示例】你不要在我面前裝孫子,我不會同情你的。
【第21句】:裝瘋賣傻[zhuāng fēng mài shǎ]
【解釋】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里傻氣。
【出處】程道一《庚子事變演義》:“打算裝瘋賣傻,充作神仙附體,殺此一龍,自己便可即位。”
【示例】你這樣裝瘋賣傻也難逃懲罰。
【第22句】:裝點一新[zhuāng diǎn yī xīn]
【解釋】裝點:裝飾點綴。經(jīng)過裝飾點綴后,煥然一新。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先期后苑及修內(nèi)司分任排辦,凡諸苑亭榭花木,妝點一新。”
【第23句】:裝一佛像一佛[zhuāng yī fó xiàng yī fó]
【解釋】指裝什么像什么。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八:“鋪內(nèi)一應(yīng)什物家伙,無不完備。真?zhèn)€裝一佛像一佛,自然像個專門的太醫(yī)起來。”
【第24句】:裝癡作傻[zhuāng chī zuò shǎ]
【解釋】故意裝作癡呆的樣子
【出處】魯迅《華蓋集續(xù)編·<雜論管閑事·做學(xué)問·灰色等>》:“至少,也大概叨光過什么,雖然自己的顯在意識上并不了然,或者其實了然,而故意裝癡作傻。”
【第25句】:裝蔥賣蒜[zhuāng cōng mài suàn]
【解釋】假裝糊涂,裝腔作勢
【出處】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7回:“指著劉喜道說:'姓劉的,你不要裝蔥賣蒜,你打死了人還賴誰?走!上碉堡見太君去!’”
【第26句】:裝窮叫苦[zhuāng qióng jiào kǔ]
【解釋】裝扮成窮人,聲稱日子過得很困苦。
【示例】她最會裝窮叫苦博得別人的同情了。
【第27句】:裝癡做瘋[zhuāng chī zuò fēng]
【解釋】指故意裝成瘋瘋癲癲以逃避或掩蓋真相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0卷:“吾故意裝癡做瘋,教他不識咱真相。”
【第28句】:裝腔做勢[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解釋】腔:腔調(diào);勢:姿態(tài)。裝出一種腔調(diào),擺出一種姿態(tài),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出處】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5回:“況他又倚著天子寵眷,公卿出身,見你我寒士,未必不裝腔做勢。”
【示例】聽?wèi){癡鴛裝腔做勢,并不覷一正眼兒。 ——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45回
【第29句】:裝瘋作傻[zhuāng fēng zuò shǎ]
【解釋】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里傻氣。同“裝瘋賣傻”。
【出處】鄭振鐸《桂公塘》八:“賈余慶在飲酒中間,裝瘋作傻,詆罵南朝人物無所不至,用以獻(xiàn)媚于鐵木兒。”
【第30句】:裝妖作怪[zhuāng yāo zuò guài]
【解釋】裝扮妖怪騙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測。
【出處】清·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白堤政跡》:“只應(yīng)送來這些詩,不是陳腐,就是抄襲,若要新奇,便裝妖作怪,無一首看得上眼。”
【示例】說有鬼神,就可以裝妖作怪,鼓惑鄉(xiāng)愚,其志不過如此而已。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一回
【第31句】:裝聾裝啞[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
【解釋】假裝聾啞。指故意不理睬,只當(dāng)不知道。
【出處】元·馬致遠(yuǎn)《青衫淚》第四折:“則這白侍郎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rèn),都不差,可怎行裝聾作啞?”
【示例】明明是官軍到處奸擄燒殺,苦害百姓,這班讀書人裝聾裝啞,卻硬是昧著良心,血口噴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九章
【第32句】:裝腔作態(tài)[zhuāng qiāng zuò tài]
【解釋】拿腔拿調(diào),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出處】元·無名氏《殺狗勸夫》第四折:“教那廝越裝模,越作勢。”
【示例】發(fā)抒她的生活實感,不玩弄詞藻,也不裝腔作態(tài)。 ——葉圣陶《招魂》
【第33句】:裝神弄鬼[zhuāng shén nòng guǐ]
【解釋】裝鬼神嚇唬人。比喻玩弄手段蒙騙人。也比喻故意把事情弄得很神秘,使人無法捉摸。
【出處】宋·古杭才人《宦門子弟錯立身》:“拆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裝神弄鬼,折莫特調(diào)當(dāng)撲旗。”
【示例】你們別和我裝神弄鬼的,什么事我不知道?(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第34句】:裝模裝樣[zhuāng mó zhuāng yàng]
【解釋】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態(tài)給人看。
【出處】魯迅《吶喊·社戲》:“只有我急得要哭,母親卻竭力的囑咐我,說萬不能裝模裝樣,怕又招外祖母生氣,又不準(zhǔn)和別人一同去,說是怕外祖母要擔(dān)心。”
【第35句】:裝癡作態(tài)[zhuāng chī zuò tài]
【解釋】故意裝出呆傻的樣子
【出處】清·袁枚《新齊諧·借棺為車》:“持大斧出,劈棺,罵曰:'業(yè)已到家,何必裝癡作態(tài)。’死者大笑,掀棺而起。”
“裝”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車載船裝[chē zǎi chuán zhuāng]
【解釋】形容數(shù)量很多。
【出處】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啊呀!’瞎眼舅爺大吃一驚,'你小子打發(fā)出這號話?你娘母子的票子,車載船裝哩?’”
【第2句】:佛是金裝,人是衣裝[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
【解釋】意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樣的俊俏要靠衣飾。比喻人內(nèi)里不足,要靠外表。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
【第3句】:女扮男裝[nǚ bàn nán zhuāng]
【解釋】女子穿上男裝,打扮成男子的模樣。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及至此時,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
【示例】她喜歡女扮男裝。
【第4句】:約車治裝[yuè chē zhì zhuāng]
【解釋】約車:將馬系在車前。準(zhǔn)備車馬,整理行裝。泛指做出發(fā)的準(zhǔn)備。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四》:“于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
【第5句】:男扮女裝[nán bàn nǚ zhuāng]
【解釋】男人打扮成女人。
【出處】金敬邁《歐陽海之歌》第一章:“缺鹽少米的窮苦人,獨子也要抓丁。男扮女裝也沒得用呵。”
“裝”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濃裝艷抹[nóng zhuāng yàn mò]
【解釋】形容婦女妝飾打扮得十分艷麗。同“濃妝艷抹”。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卻濃裝艷抹,體態(tài)輕盈的靠在寢宮門口。”
【示例】女的仍有男的裝扮,濃裝艷抹,妖嬈非常。 ——洪深《民間的戲劇藝術(shù)》
【第2句】:西裝革履[xī zhuāng gé lǚ]
【解釋】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
【出處】孫犁《澹定集<善闇?zhǔn)壹o(jì)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示例】西裝革履、華裙艷服,只有在演出的時候演員的身上才出現(xiàn)。 ——吳伯簫《記一輛紡車》
【第3句】:打腫臉裝胖子[dǎ zhǒng liǎn zhuāng pàng zǐ]
【解釋】比喻沒有能耐或內(nèi)里空虛,卻要硬撐門面裝作了不起。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你也不要在我老張面前打腫臉裝胖子,硬不要朋友幫助。”
【第4句】:輕裝上陣[qīng zhuāng shàng zhèn]
【解釋】指作戰(zhàn)時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出處】《文匯報》19【第83句】:【第1句】:6:“這樣一來,年輕人減輕了思想負(fù)擔(dān),輕裝上陣,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作才華。”
【示例】我們要解放思想,輕裝上陣。
【第5句】:不懂裝懂[bù dǒng zhuāng dǒng]
【解釋】自己不懂卻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出處】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媽也比他強呵,起碼不像她不懂裝懂。我最恨不懂裝懂像她那樣的老師。”
【示例】他總喜歡不懂裝懂,瞎指揮。
【第6句】:喬裝打扮[qiáo zhuāng dǎ bàn]
【解釋】喬裝:改變服裝、面貌;打扮:指化裝。指進(jìn)行偽裝,隱藏身份。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自己卻喬裝打扮的,雇了一只小船,帶了兩個家丁,沿路私訪而來。”
【示例】我并不出家修道,不過是喬裝打扮,掩人耳目,借著賣藥為名,到處訪求英雄,以圖恢復(fù)中國。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三回
【第7句】:飾怪裝奇[shì guài zhuāng qí]
【解釋】指故為怪異。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xí)·變調(diào)》:“今之梨園,購得一新本,則因其新而愈新之,飾怪裝奇,不遺余力。”
【第8句】:推聾裝啞[tuī lóng zhuāng yǎ]
【解釋】比喻裝作一無所知的樣子。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3回:“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示例】你不要推聾裝啞了。
【第9句】:整裝待發(fā)[zhěng zhuāng dài fā]
【解釋】整理好行裝,等待出發(fā)。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愿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fā)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示例】我們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向五指山主峰挺進(jìn)。
【第10句】:束裝就道[shù zhuāng jiù dào]
【解釋】整好行裝走上旅途。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燕劍秋》:“生素聞西湖名勝,思往一游,束裝就道。”
【示例】即叫倪忠束裝就道,來到杭州,剛一接任,就收了無數(shù)的詞狀。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二回
【第11句】:紅裝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
【解釋】指衣著淡雅的婦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紅日和白雪相映襯的景色。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雪》詞:“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第12句】:束裝盜金[shù zhuāng dào jīn]
【解釋】指無端見疑。
【出處】《漢書·直不疑傳》:“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嶗山鶉ァR訊嶗刪酰鲆獠灰桑灰尚揮兄蚪鴣ァ:蟾婀檎咧煉榻穡黿鵠紗蟛眩源順莆ふ摺!?
【示例】嫌或疑心,誠亦難分。動容竊斧,束裝盜金,又何足論也。 ——南朝·宋·顏延之《庭誥》
【第13句】:金裝玉裹[jīn zhuāng yù guǒ]
【解釋】形容貴重華麗的服飾或裝潢。
【出處】清·明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五回:“今日所見,卻金裝玉裹,打扮得與天仙相似。”
【示例】金裝玉裹梅邊鶴,翠繞珠圍柳浪鶯。 ——清·金埴《不下帶編》
【第14句】:喬裝改扮[qiáo zhuāng gǎi bàn]
【解釋】喬:改換。指改換服飾以偽裝隱瞞身分。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八章:“繼而又道:'來個喬裝改扮,分散突圍。’”
【示例】每個國家都應(yīng)嚴(yán)防他國喬裝改扮的間諜與特務(wù)分子的滲透。
【第15句】:奇裝異服[qí zhuāng yì fú]
【解釋】奇:新奇的;異:特別的。比一般人衣著式樣特異的服裝(多含貶義)。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示例】這真和女子非梳頭不可的教育,“奇裝異服”者要抓進(jìn)警廳去辦罪的政治一樣離奇。 ——魯迅《墳·從胡須說到牙齒》
【第16句】:輕裝簡從[qīng zhuāng jiǎn cóng]
【解釋】行裝簡便,隨從人少。
【出處】京劇《紅色娘子軍》:“今日常輕裝簡從,登門造訪。”
【示例】領(lǐng)導(dǎo)干部下鄉(xiāng)要輕裝簡從,不能鋪張浪費。
【第17句】:舊瓶裝新酒[jiù píng zhuāng xīn jiǔ]
【解釋】比喻用舊的形式表現(xiàn)新的內(nèi)容。
【出處】《新約·馬太福音》第九章。耶穌說:“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里;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連皮袋也壞了。唯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里,兩樣就都保全了。”
【示例】印刷格式都照現(xiàn)行下等小說——所謂舊瓶裝新酒,使人看了不疑。 ——朱自清《笑的歷史·民眾文學(xué)談》
【第18句】:粉裝玉琢[fěn zhuāng yù zhuó]
【解釋】琢:雕琢。形容女子妝飾白皙、漂亮或白色晶瑩透亮的景觀
【出處】吳越《括蒼山恩仇記》第38回:“這時候,石洞的上下四周,全都堆滿了積雪,粉裝玉琢,成了名副其實的雪洞了。”
【示例】葉圣陶《倪煥之》:“頭抬起來時,粉裝玉琢似的雙頰泛上一陣紅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