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頤”的成語(27個)
本文整理了頤指如意、解人頤、期頤之壽等含“頤”的成語27個,其中“頤”開頭的成語14個,“頤”結尾的成語7個,“頤”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頤”開頭的成語【第1句】:頤指如意[yí zhǐ rú yì]
【解釋】頤指:用面部表情來指揮人;如意:符合自己的心意。形容指揮起來稱心如意。
【出處】《漢書·賈誼傳》:“今陛下力制天下,頤指如意。”
【第2句】:頤指進退[yí zhǐ jìn tuì]
【解釋】頤指:用面部表情來指揮人。形容指揮別人時態度傲慢。
【出處】《舊唐書·郭子儀傳》:“麾下老將若李懷光輩數十人,皆王侯重貴,子儀頤指進退,如仆隸焉。”
【第3句】:頤指氣使[yí zhǐ qì shǐ]
【解釋】頤指:動下巴示意,指揮別人;氣使:用神情氣色支使人。不說話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
【出處】《漢書·貢禹傳》:“家富勢足,目指氣使。”《資治通鑒·唐紀·昭宣帝天佑二年》:“見朝士,皆頤指氣使,旁若無人。”
【示例】他頤指氣使,心狠手辣。 ——林平《從夏三蟲說開去》
【第4句】:頤養天年[yí yǎng tiān nián]
【解釋】指保養年壽。
【出處】京劇《楊門女將》:“老太君年過百年,就該頤養天年,何必身履險地?”
【示例】他對佛教已經一往情深,肯定會抱守著這些陳舊的信條去頤養天年的。 ——《十月》1981年第1期
【第5句】:頤養精神[yí yǎng jīng shén]
【解釋】《后漢書·馬融傳》:“夫樂而不荒,優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融傳》:“夫樂而不荒,憂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
【第6句】:頤精養氣[yí jīng yǎng qì]
【解釋】頤:保養。保養精神,使性情得到陶冶。
【出處】《魏書·顯祖紀》:“其踐升帝位,克廣洪業,以光祖宗之烈,使朕優游履道,頤神養性,可不善歟?”
【第7句】:頤神養氣[yí shén yǎng qì]
【解釋】猶言頤神養性。
【出處】金·馬鈺《滿庭芳》詞:“蓬頭垢面,秘奧埋名。頤神養氣忘形。”
【第8句】:頤指氣役[yí zhǐ qì yì]
【解釋】頤指:動下巴示意,指揮別人;氣役:用神情氣色支使人。不說話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權勢的人指揮別人的傲慢態度。
【出處】漢·劉向《說苑·君道》:“今王將東面,目指氣使以求臣,則廝役之材至矣。”
【第9句】:頤神養壽[yí shén yǎng shòu]
【解釋】指保養精神元氣。同“頤性養壽”。
【出處】《晉書·嵇康傳》:“永嘯長吟,頤神養壽。”
【第10句】:頤性養壽[yí xìng yǎng shòu]
【解釋】指保養精神元氣。
【出處】《文選·嵇康〈幽憤詩〉》:“永嘯長吟,頤性養壽。”李善注:“《爾雅》曰:頤,養也。”
【示例】此豈嵇康'頤性養壽’時也? ——明·李贄《讀史·幽憤詩》
【第11句】:頤指風使[yí zhǐ fēng shǐ]
【解釋】以下巴的動向和臉色來指揮人。常以形容指揮別人時的傲慢態度。
【出處】《元典章·戶部二·使臣》:“累年以來,朝廷使臣以致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內外諸衙門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挾恃威勢,頤指風使,外路官司抑曲將迎,恐咈其意。”
【第12句】:頤神養性[yí shén yǎng xìng]
【解釋】指保養精神元氣。
【出處】《魏書·顯祖紀》:“其踐升帝位,克廣洪業,以光祖宗之烈,使朕優游履道,頤神養性,可不善歟?”
【示例】頤神養性,省畋游之娛;去奢從儉,減工役之費。 ——《舊唐書·岑文本傳》
【第13句】:頤精養神[yí jīng yǎng shén]
【解釋】保養精神元氣。同“頤養精神”。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鄭沖傳》:“公宜頤精養神,保衛太和,以究遐福。”
【第14句】:頤養神性[yí yǎng shén xìng]
【解釋】頤:保養;神:精神;性:性情。保養精神,使性情得到陶冶。
【出處】漢·馬融《廣成頌》:“夫樂而不荒,憂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魏書·崔光傳》:“放無用之物,委之川澤,取樂琴書,頤養神性。”
【示例】或鼓琴、投壺、習射以頤養神性,享名教不窮之樂,固嵩岳無涯之壽,豈不休哉!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五十二
“頤”結尾的成語【第1句】:解人頤[jiě rén yí]
【解釋】解:脫掉。笑掉人的下巴頦兒。形容人開懷大笑。
【出處】《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
【示例】紅爐火熱香圍坐,梅蕊迎春破。一聲清唱解人頤,人道牢愁千斛,我誰知。 ——宋·葛勝仲《虞美人·自蘭陵歸,冬夜飲嚴州酒作》
【第2句】:大塊朵頤[dà kuài duǒ yí]
【解釋】朵頤:鼓動腮頰,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出處】《周易·頤》:“觀我朵頤,兇。”
【示例】王朔《頑主》:“你以為老外們一天到晚在干嗎?不就蹩著到咱們中國來大塊朵頤。”
【第3句】:匡鼎解頤[kuāng dǐng jiě yí]
【解釋】指講詩清楚明白,非常動聽。
【出處】《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
【示例】故詩至人妙,有言下未嘗畢露,其情則已躍然者。使善說者代為指點,無不亹亹動人,即匡鼎解頤是已。 ——清·李重華《貞一齋詩說·詩談雜錄》
【第4句】:壽享期頤[shòu xiǎng qī yí]
【解釋】壽:壽命;享:享有;期頤:指百歲。享有百歲的壽命。
【出處】《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舍足于不損之地,居身于獨立之處,延年歷百,壽越期頤。”
【示例】近日天象告變,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庶幾名同旦詧,壽享期頤,子子孫孫,常作屏藩。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七十五回
【第5句】:展眉解頤[zhǎn méi jiě yí]
【解釋】展:舒展;頤:面頰。舒展眉頭,露出笑臉。比喻因高興而喜笑顏開。
【出處】明·楊善《〈園林夢〉、〈打啞禪〉二院本總跋》:“此書一出,得以展眉解頤如我輩者,不知幾千萬人也。”
【第6句】:妙語解頤[miào yǔ jiě yí]
【解釋】解頤:開顏而笑。有趣的話引人發笑。
【出處】《漢書·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示例】“有鶯其羽”四字,妙語解頤,太太真個聰明,大家各賀一杯。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
【第7句】:涕泗交頤[tì sì jiāo yí]
【解釋】眼淚鼻涕流滿臉頰。形容哀慟哭泣。
【出處】宋·陳亮《祭徐子宜內子宋氏恭人文》:“男拋未下,女失所依。矧姑鐘愛,涕泗交頤。”
【示例】雖祖涕泗交頤,再四苦留,亦不之顧。 ——明·李贄《焚書·三判記》
“頤”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期頤之壽[qī yí zhī shòu]
【解釋】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典禮上》:“百年曰期、頤。”
【示例】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于愿足乎?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
【第2句】:眼語頤指[yǎn yǔ yí zhǐ]
【解釋】頤指:以下巴的動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動向示意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正監蒙難紀略》:“監不開口明說,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第3句】:貫頤奮戟[guàn yí fèn jǐ]
【解釋】頤:下巴。兩手捧頤而直入敵陣。形容英勇無畏。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跣跔科頭貫頤奮戟者,至不可勝計。”
【第4句】:目使頤令[mù shǐ yí lìng]
【解釋】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貴,擺大架子。
【出處】《新唐書·王翰傳》:“家畜聲伎,目使頤令,自視王侯,人莫不惡之。”
【示例】你不能目使頤令命令別人。
【第5句】:貫頤備戟[guàn yí bèi jǐ]
【解釋】頤:腮,頰。兩手捧著腮直沖入敵陣。形容勇猛異常。
【第6句】:朵頤大嚼[duǒ yī dà jiáo]
【解釋】朵:動;頤:下巴。動嘴大吃。
【出處】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第二十九章:“蓋如久處災區之民,草根木皮,凍雀腐鼠,罔不甘之,朵頤大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