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忽”的成語(25個)
本文整理了忽忽如狂、精神恍忽、簡忽所見等含“忽”的成語25個,其中“忽”開頭的成語4個,“忽”結尾的成語10個,“忽”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忽”開頭的成語【第1句】:忽忽如狂[hū hū rú kuáng]
【解釋】忽忽:形容印象模糊或見不真切。恍恍忽忽,如同神經錯亂似的。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
【第2句】:忽隱忽現[hū yǐn hū xiàn]
【解釋】燈光等的閃爍時而消失時而出現。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8回:“只見里面輕云冉冉,薄霧漫漫,遠峰忽隱忽現,疏林旋露旋藏。”
【示例】我看到了忽隱忽現的海市蜃樓。
【第3句】:忽冷忽熱[hū lěng hū rè]
【解釋】指時而冷靜,時而感情沖動,情緒不穩定。
【出處】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研究是要用理智,要冷靜的,而創作須情感,至少總得發點熱,于是忽冷忽熱,弄得頭昏。”
【示例】他有忽冷忽熱的毛病。
【第4句】:忽忽不樂[hū hū bù lè]
【解釋】忽忽:心中空虛恍惚的情態。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史記·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勿勿不樂。”
【示例】秦少游謫古藤,意忽忽不樂。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五
“忽”結尾的成語【第1句】:精神恍忽[jīng shén huǎng hū]
【解釋】精神:心神;恍忽:神志不清。形容心神不定,神志模糊。
【出處】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恍忽,若有所喜。”
【第2句】:悠悠忽忽[yōu yōu hū hū]
【解釋】形容悠閑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悠悠忽忽,怊悵自失。”
【示例】劉伶身長六尺,貌其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第3句】:毫厘絲忽[háo lí sī hū]
【解釋】古代“分”以下四個微小長度單位的并稱。喻指極微細的事物。
【出處】《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我來時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個性命是毫厘絲忽上掙來的。”
【第4句】:指顧倏忽[zhǐ gù shū hū]
【解釋】指:用手指;顧:用眼看;倏忽:很快。抬手轉眼之間。形容時間極其短暫。
【出處】漢·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已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第5句】:禍生于忽[huò shēng yú hū]
【解釋】災禍產生于疏忽大意。
【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福生于微,禍生于忽,日夜恐懼,唯恐不卒。”
【第6句】:暈暈忽忽[yūn yūn hū hū]
【解釋】指人頭腦不清醒。
【示例】我已經喝得暈暈忽忽了。
【第7句】:患生所忽[huàn shēng suǒ hū]
【解釋】患:禍患,災禍。災禍往往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
【出處】漢·劉向《說苑·敬慎篇》:“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
【第8句】:恍恍忽忽[huǎng huǎng hū hū]
【解釋】神志不清、迷惘的狀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說道:'嬸娘連我也不認得了!’”
【第9句】:恃功岸忽[shì gōng àn hū]
【解釋】恃:倚仗;岸忽:怠慢。自恃有功,傲慢無理。
【出處】《新唐書·魚朝恩傳》:“朝恩資小人,恃功岸忽無所憚。”
【第10句】:眇眇忽忽[miǎo miǎo hū hū]
【解釋】眇眇:遼遠;忽忽:印象模糊。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示例】或云幽幽冥冥莫識其精,眇眇忽忽罔知所出。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
“忽”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簡忽所見[jiǎn hū suǒ jiàn]
【解釋】簡忽:怠慢疏忽;見:見解。指膚淺的見解。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俗人拘文牽古,不達權制,奇偉所聞,簡忽所見,烏可與論國家之大事哉。”
【第2句】:禍積忽微[huò jī hū wēi]
【解釋】災禍產生于疏忽大意。
【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福生于微,禍生于忽,日夜恐懼,唯恐不卒。”
【第3句】:積于忽微[ji yu hu wei]
【解釋】從細小的事情上累積發展起來。
【第4句】:瞻前忽后[zhān qián hū hòu]
【解釋】瞻:向前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辦事謹慎。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
【示例】仰高彌遠鉆堅,瞻前忽后,一點元無缺。(元·無名氏《無俗念》詞)
【第5句】:一場歡喜忽悲辛[yī chǎng guān xǐ hū bēi xīn]
【解釋】忽:突然。一場歡喜之事忽然變為悲痛之事。比喻人生悲喜不定,難以預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第6句】:玩忽職守[wán hū zhí shǒu]
【解釋】不認真、不負責地對待本職工作。
【出處】錢鐘書《圍城》:“高松年身為校長,出去吃晚飯,這時候還不回來,影子也找不見,這種玩忽職守,就該死。”
【示例】由于他玩忽職守,結果給單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第7句】:恤近忽遠[xù jìn hū yuǎn]
【解釋】恤:憐惜;忽:疏忽。對自己親近的加以照顧,對不親近的就予以忽視。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
【第8句】:倏忽之間[shū hū zhī jiān]
【解釋】倏:忽然,極快地。指極短的時間。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咸,倏忽之間,墜于公子之乎。”
【第9句】:疏忽職守[shū hū zhí shǒu]
【解釋】不盡責,失職。
【示例】他疏忽職守,造成重大損失。
【第10句】:倏來忽往[shū lái hū wǎng]
【解釋】倏:極快地。指來去迅速。
【出處】晉·潘岳《射雉賦》:“櫟雌妒異,倏來忽往。”
【示例】倏來忽往,不可為象。 ——唐·楊炯《浮謳賦》
【第11句】:疏忽大意[shū hū dà yì]
【解釋】經常不集中注意力,粗心。
【示例】你可千萬不能疏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