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評”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評頭論腳、月旦評、問柳評花等含“評”的成語11個,其中“評”開頭的成語4個,“評”結尾的成語3個,“評”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評”開頭的成語【第1句】:評頭論腳[píng tóu lùn jiǎo]
【解釋】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同“評頭品足”。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她們的眼睛老瞅著新娘,有時也看看新郎,她們肩挨著肩,手拉著手,評頭論腳,嘰嘰嘈嘈地小聲地吵嚷個不休。”
【第2句】:評頭論足[píng tóu lùn zú]
【解釋】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
【出處】清·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個好顏色,那個好太度,評頭品足,少不免要亂哦幾句詩出來了。”
【示例】你應該多干點實事,不要總評頭論足。
【第3句】:評功擺好[píng gōng bǎi hǎo]
【解釋】評定成績,擺出優點。
【出處】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他又一次在軍黨委會上甩帽,為陳老總評功擺好。”
【示例】秀才,這種為我個人評功擺好的書,我勸你別寫。 ——周梅森《中國制造》第二章
【第4句】:評頭品足[píng tóu pǐn zú]
【解釋】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任意挑剔。
【出處】清·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個好顏色,那個好太度,評頭品足,少不免要亂哦幾句詩出來了。”
【示例】你應該多干點實事,不要總評頭品足。
“評”結尾的成語【第1句】:月旦評[yuè dàn píng]
【解釋】指品評人物或詩文字畫等。
【出處】《后漢書·許劭傳》:“初,劭與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故汝南俗有,月旦評焉。”
【示例】言辭不爽,謂之金石語;鄉黨公論,謂之月旦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身體》
【第2句】:拙眼譏評[zhuō yǎn jī píng]
【解釋】拙眼:見識淺陋。自己見識淺陋卻喜歡譏諷別人
【出處】宋·陸游《雜興十首》詩:“觀人如觀玉,拙眼喜譏評。”
【第3句】:自我批評[zì wǒ pī píng]
【解釋】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出處】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還要有批評的精神。”
【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他只好也同時開展自我批評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安撫父親告慰自己。”
“評”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問柳評花[wèn liǔ píng huā]
【解釋】比喻狎妓。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這些少年,正是斗雞走狗、問柳評花的一干游俠紈绔。”
【第2句】:品頭評足[pǐn tóu píng zú]
【解釋】原指輕浮地議論婦女的容貌。現也比喻對人對事任意挑剔。
【出處】清·黃小配《大馬扁》第四回:“那全副精神又注在各妓,那個好顏色,那個好太度,評頭品足,少不免要亂哦幾句詩出來了。”
【第3句】:品評卓逸[pǐn píng zhuó yì]
【解釋】品:辨別;評:評議;卓:高明;逸:超出一般。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于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第4句】:打謾評跋[dǎ màn píng bá]
【解釋】謾:謾罵;跋:專橫。指打罵催迫。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告哥哥休打謾評跋,權等待些兒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