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所當(dāng)無敵、所到之處、所作所為、所見略同等“所”開頭的成語19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所當(dāng)無敵[suǒ dāng wú dí]
【解釋】猶言所向無敵。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jì)》:“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dāng)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
【第2句】:所到之處[suǒ dào zhī chù]
【解釋】所去的任何地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7回:“如今知道朝里那些老爺們都是能文能武,出力報效,所到之處,早已消滅了。”
【示例】他所到之處都受到熱烈的歡迎。
【第3句】:所作所為[suǒ zuò suǒ wéi]
【解釋】指人所做的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自此鳳姐膽識愈壯,以后所作所為,諸如此類,不可勝數(shù)。”
【示例】二弟從前所作所為,我豈不知,只是我做哥哥的,焉能認真。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第4句】:所見略同[suǒ jiàn lüè tóng]
【解釋】所持的見解大致相同。
【出處】明·唐順之《與王芳湖中丞書》:“愚意方欲經(jīng)營,而來敘適反,此豈古謂所見略同者乎!”
【示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諫孤莫行。 ——清·唐訓(xùn)方《里語微實》
【第5句】:所剩無幾[suǒ shèng wú jǐ]
【解釋】剩:余留下來的。剩下的沒有多少了。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回:“好在所剩無幾,待我念完,諸位才女再去慢慢參詳,或者得其梗概,也未可知。”
【示例】除墊還他經(jīng)手若干外,所剩無幾,一齊打三折歸還人家的本錢,以作了事。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三回
【第6句】:所向風(fēng)靡[suǒ xiàng fēng mǐ]
【解釋】風(fēng)靡:草木隨風(fēng)倒伏。比喻畏懼強敵,聞風(fēng)潰敗。
【出處】《晉書·王浚傳》:“臣自達巴丘,所向風(fēng)靡。”
【示例】我們把敵人打得所向風(fēng)靡。
【第7句】:所向皆靡[suǒ xiàng jiē mí]
【解釋】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同“所向披靡”。
【出處】《東觀漢記》:“賈復(fù)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第8句】:所向克捷[suǒ xiàng kè jié]
【解釋】軍隊所去之處,都能取得勝利。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第七卷:“號令嚴(yán)明,所向克捷。”
【示例】劉揆一《黃興傳記》:“兩月之久,所向克捷。”
【第9句】:所在多有[suǒ zài duō yǒu]
【解釋】所在:處處,到處。指某類事情或現(xiàn)象到處都有,而且很多。
【出處】宋·鄭興裔《請禁民不舉子狀》:“至于生子恒多不舉,傷天理之和,滅人倫之大,末俗相沿,所在多有。”
【示例】當(dāng)是時,海神廟饗,所在多有,惟北海尚闕。 ——《清史稿·禮志二》
【第10句】:所費不貲[suǒ fèi bù zī]
【解釋】花費的錢財不計其數(shù)。
【出處】宋·蘇轍《乞誅竄呂惠卿狀》:“惠卿張皇其數(shù),牒轉(zhuǎn)運司交割,妄言可罷饋運,其實所費不貲而無絲毫之利。”
【示例】通惠河造閘壩,所費不貲,全藉主守之人上下修治,請設(shè)提領(lǐng)三員,專一巡護。 ——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二
【第11句】:所余無幾[suǒ yú wú jǐ]
【解釋】無幾:沒有幾個。剩下來的沒有幾個。
【出處】《舊唐書·陸贄傳》:“自頃逆泚誘涇、隴之眾叛,懷光污朔方之軍,割裂誅鋤,所余無幾。”
【示例】將士大批死傷潰散,所余無幾,拼死保護他向西南奪路逃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三章
【第12句】:所費不資[suǒ fèi bù zī]
【解釋】不資:資財無法計算。耗費資財無數(shù)。
【出處】《元史·泰定帝紀(jì)一》:“廉訪司蒞軍,非世祖舊制,賈胡鬻寶,西僧修佛事,所費不資,于國無益,并宜除罷。”
【第13句】:所圖不軌[suǒ tú bù guǐ]
【解釋】指圖謀做不合法或不正當(dāng)?shù)膲氖隆?/p>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會董卓乘虛,所圖不軌。”
【示例】她不想干所圖不軌的事情。
【第14句】:所向無前[suǒ xiàng nnnwú qián]
【解釋】所向:指軍隊所指向的地方。軍隊所指向的地方,沒有阻擋。
【出處】《三國志·魏志·鮮卑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年十四五,異部大人卜賁邑鈔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騎追擊,所向無前,悉還得所亡。”
【示例】恃勇銳沖鋒出戰(zhàn),指征途所向無前。 ——清·洪昇《長生殿·賄權(quán)》
【第15句】:所見所聞[suǒ jiàn suǒ wén]
【解釋】看到的和聽到的。
【出處】宋·王安石《慈溪縣學(xué)記》:“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
【示例】我為甚么不將這所見所聞的,寫封信告訴莊宮保呢?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第16句】:所向無敵[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釋】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fēng)勁勇,所向無敵。”
【示例】我自起兵以來,所向無敵。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五回
【第17句】: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解釋】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jì)》:“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示例】遂與其友鮮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算。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
【第18句】:所在皆是[suǒ zài jiē shì]
【解釋】到處都是。指某種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出處】宋·蘇軾《石鐘山記》:“石之鏗然有聲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第19句】:所答非所問[suǒ dá fēi suǒ wèn]
【解釋】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nèi)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
【示例】她伸著枯瘦的手烤著火,所答非所問地說道:“小毛子這么久沒有音訊,天又下了雪,萬歲還是回宮辦事為好。” ——二月河《康熙大帝》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