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氣吞虹霓、氣喘汗流、氣斷聲吞、氣咽聲絲等“氣”開頭的成語80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氣吞虹霓[qì tūn hóng ní]
【解釋】虹霓:彩虹。氣勢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氣魄宏大。
【出處】宋·岳珂《桯史·王義豐詩》:“阮得此詩獨憮然不滿意,曰:'先生氣吞虹霓,今獨少卑之,何也?’”
【第2句】:氣喘汗流[qì chuǎn hàn liú]
【解釋】因繁忙、勞累而呼吸急促,流汗很多。形容工作非常繁忙。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繁至文林館,氣喘汗流,問書之外,不暇他語。”
【示例】待氣喘汗流趕到店內(nèi),庶見房內(nèi)雜物零亂,空空落落,哪還有半個人影?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回
【第3句】:氣斷聲吞[qì duàn shēng tūn]
【解釋】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fù)以兒為念。”
【第4句】:氣咽聲絲[qì yè shēng sī]
【解釋】呼吸困難,聲音細微如絲。形容人極度虛弱。
【出處】元·關(guān)漢卿《包待制三勘蝴蝶夢》第一折:“走的我氣咽聲絲,恨不的兩肋生雙翅。”
【示例】呀,雪消也見死尸,打的你氣咽聲絲,倒著我抹淚揉眵。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
【第5句】:氣數(shù)已盡[qì shù yǐ jìn]
【解釋】氣數(shù):命運。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將死亡或沒有生命力。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漢東都洛陽,二百余年,氣數(shù)已盡。”
【示例】大明氣數(shù)已盡,四下起火,八下冒煙,崇禎的龍椅早就坐不穩(wěn)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第6句】:氣度不凡[qì dù bù fán]
【解釋】氣:氣質(zhì)。氣質(zhì)和風(fēng)度不同一般。
【出處】《人民日報》:“我不禁驚詫于這窮鄉(xiāng)僻壤,竟有如此氣度不凡的建筑。”
【示例】這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氣度不凡。
【第7句】:氣竭聲嘶[qì jié shēng sī]
【解釋】氣力竭盡,聲音嘶啞。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小氣竭聲嘶,呼而求飲。”
【第8句】:氣生氣死[qì shēng qì sǐ]
【解釋】形容極度氣憤。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回:“那婦人氣生氣死,和他合了幾場氣。”
【第9句】:氣壯河山[qì zhuàng hé shān]
【解釋】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同“氣壯山河”。
【出處】唐·張說《<洛州張司馬集>序》:“族高辰象,氣壯河山,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第10句】:氣味相投[qì wèi xiāng tóu]
【解釋】氣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風(fēng)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出處】明·馮惟敏《天香引·送陳震南》:“氣味相投,風(fēng)情迥別,議論通玄。”
【示例】前者妹子同表妹舜英進京,曾與此女中途相遇,因他學(xué)問甚優(yōu),兼之氣味相投,所以結(jié)伴同行。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二回
【第11句】:氣宇昂昂[qì yǔ áng áng]
【解釋】氣宇:氣度,儀表;昂昂:氣概軒昂的樣子。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四回:“指揮軍士,東西布陣,氣宇昂昂,旁若無人。”
【示例】又見展爺穿著簇新的四品武職服色,越顯得氣宇昂昂,威風(fēng)凜凜,真真令人羨慕之中可畏可親。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二十二回
【第12句】:氣焰囂張[qì yàn xiāo zhāng]
【解釋】囂張:猖狂的樣子。形容人威勢逼人,猖狂放肆。
【出處】《手術(shù)臺就是陣地》:“氣焰囂張的日寇剛到齊會鎮(zhèn),就挨了當頭一棒,被我等消滅了五百多人。”
【示例】你不要怕他氣焰囂張的樣子。
【第13句】:氣充志定[qì chōng zhì dìng]
【解釋】充:充實,充足。精力充沛,意志堅定。
【出處】《明史·范濟傳》:“磨礱砥礪,使其氣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舉而用之,以任天下國家事無難矣!”
【第14句】:氣忍聲吞[qì rěn shēng tūn]
【解釋】受了氣而勉強忍耐,不說什么話。形容窩囊。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兒為人,半世兒孤貧,氣忍聲吞,何日酬恩。”
【示例】受了委屈,他也只能氣忍聲吞了。
【第15句】:氣沖志驕[qì chōng zhì jiāo]
【解釋】指氣勢沖盈,高傲自大。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沖志驕,淫侈無度。”
【第16句】:氣焰熏天[q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氣焰:氣勢。形容盛氣凌人,十分傲慢。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雙惠記·巡守雍丘》:“獨不見氣焰熏天誰敢當。”
【示例】比時康太守正是氣焰熏天,尋常的候補道都不在他眼里,這位因為是親戚,所以還時時見面。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
【第17句】:氣粗膽壯[qì cū dǎn zhuàng]
【解釋】氣勢旺盛,膽子很大。形容氣勢很盛。
【出處】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九:“我枚獨氣粗膽壯,而奮然治具者,恰別有說焉。”
【示例】不完全是害怕,又不完全氣粗膽壯,就那么怪不得勁的,手心上出了點涼汗。 ——老舍《我這一輩子》七
【第18句】:氣沖牛斗[qì chōng niú dǒu]
【解釋】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出處】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牛斗,誓將真節(jié)報君仇。”
【示例】興見馬忠是害父仇人,氣沖牛斗,舉青龍刀望忠便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第19句】:氣凌霄漢[qì líng xiāo xiàn]
【解釋】霄漢:高空。形容氣勢壯闊。
【出處】南朝·宋·傅亮《策宋公九錫文》:“公精貫朝日,氣凌霄漢,奮其靈武,大殲群慝。”
【示例】說時俠氣凌霄漢,聽罷奇文冠古今。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八
【第20句】:氣勢洶洶[qì shì xiōng xiōng]
【解釋】洶洶:氣勢盛大的樣子。形容氣勢兇猛。
【出處】《荀子·天論》:“君子不為小人之洶洶也輟行。”
【示例】就在這時候,從門外闖進了一位氣勢洶洶中年農(nóng)婦。 ——郭沫若《金剛坡下》
【第21句】:氣貫虹霓[qì guàn hóng ní]
【解釋】貫:貫穿。正義的精神直上高空,穿過彩虹。形容精神極其崇高,氣概極其豪壯。
【出處】《禮記·聘義》:“氣如白虹,天也。”宋·史浩《劍舞》:“炭熾紅爐,光噴星日;硎新雪刃,氣貫虹霓。”
【示例】謹以炙雞絮酒,致祭于仁兄巨卿范君之靈曰:于維巨卿,氣貫虹霓,義高云漢。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六
【第22句】:氣象萬千[qì xiàng wàn qiān]
【解釋】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示例】這莊嚴秀麗、氣象萬千的長江真是美極了。 ——劉白羽《長江三日》
【第23句】:氣吞山河[qì tūn shān hé]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
【示例】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fā)圖強,壯志凌云,氣吞山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第24句】:氣誼相投[qì yì xiāng tóu]
【解釋】指志趣、情誼互相投合。同“氣義相投”。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太史慈……與孔融親非骨肉,比非鄉(xiāng)黨,特以氣誼相投,有分憂共患之意。”
【第25句】:氣憤填胸[qì fèn tián xiōng]
【解釋】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xùn)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舊唐書·文宗紀下》:“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示例】一連三疏,請圣上還都,誰知被汪伯豢、黃潛善所遏,氣憤填胸。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七回
【第26句】:氣噎喉堵[qì yē hóu dǔ]
【解釋】喉嚨被堵噎了。形容喘不過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4回:“此時黛玉雖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這等無聲之泣,氣噎喉堵,更覺厲害。”
【第27句】:氣盛言宜[qì shèng yán yí]
【解釋】氣:文章的氣勢;言:語言;宜:合適。文章氣勢宏大而語言適宜。
【出處】唐·韓愈《答李翊書》:“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皆宜。”
【示例】乃貌若相合,心實相離,口血未干,私爭已啟,徒賴一氣盛言宜之曹操,亦何能濟? ——蔡東蕃《后漢演義》第六十七回
【第28句】:氣喘如牛[qì chuǎn rú niú]
【解釋】形容大聲喘氣的模樣。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九回:“臉是喝了個漆紫,連樂帶忙,一頭說著,只張著嘴,氣喘如牛的拿了條大手巾擦那腦門子上的汗。”
【示例】那總辦氣喘如牛的說道:'那賤人我不要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十六回
【第29句】:氣驕志滿[qì jiāo zhì mǎn]
【解釋】指氣勢沖盈,高傲自大。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沖志驕,淫侈無度。”
【示例】就未免氣驕志滿,一天一天的放蕩恣縱起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
【第30句】:氣吞湖海[qì tūn hú hǎi]
【解釋】猶氣吞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清·查慎行《送田間先生歸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詩:“氣吞湖海豪猶昔,老閱滄桑骨已仙。”
【第31句】:氣滿志驕[qì mǎn zhì jiāo]
【解釋】指氣勢沖盈,高傲自大。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沖志驕,淫侈無度。”
【示例】他打了俺三個大郡,氣滿志驕,必然想著幽州。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十六回
【第32句】:氣克斗牛[qì kè dǒu niú]
【解釋】斗:北斗星。牛:牽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氣魄很大。同“氣吞牛斗”。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千金記·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氣克斗牛,怎肯與他年少成仇。”
【第33句】:氣得志滿[qì dé zhì mǎn]
【解釋】洋洋自得,心滿意足。
【出處】唐·韓愈《荊潭唱和詩序》:“是故文章之作,恒發(fā)于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得志滿,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
【第34句】:氣壯理直[qì zhuàng lǐ zhí]
【解釋】指理由充分,說話有氣勢。
【出處】義俠《為滇越鐵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無端廢約于先,吾滇人要求廢約于后,氣壯理直,諒法人不復(fù)狡焉思逞。”
【示例】他倒顯得氣壯理直了。
【第35句】:氣貫長虹[qì guàn cháng hóng]
【解釋】貫:貫穿。正義的精神直上高空,穿過彩虹。形容精神極其崇高,氣概極其豪壯。
【出處】《禮記·聘義》:“氣如白虹,天也。”
【示例】斗爭結(jié)盟友,殉難慷慨同。 人民柴市節(jié),浩氣貫長虹。 ——陳毅《紀念李大釗同志殉難三十周年》詩
【第36句】:氣度雄遠[qì dù xióng yuǎn]
【解釋】氣度:氣魄,度量;雄:宏大。比喻氣魄度量寬闊,志向遠大。
【出處】《晉書·王猛傳》:“猛瑰恣俊偉,博學(xué)好兵書,謹質(zhì)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
【第37句】:氣象一新[qì xiàng yī xīn]
【解釋】形容出現(xiàn)嶄新的面貌,顯得很光彩。
【出處】鄧小平《今后的主要任務(wù)是搞建設(shè)》:“我們的國家發(fā)展得確實很快,氣象一新。”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燈火樓臺》:“貪庸疲軟的劣員,參的參,調(diào)的調(diào),官場氣象一新。”
【第38句】:氣決泉達[qì jué quán dá]
【解釋】如氣之逸出,泉水之流瀉。比喻事情進行非常順利。
【出處】漢·蔡邕《袁滿來碑銘》:“氣決泉達,無所凝滯。”
【第39句】:氣涌如山[qì yǒng rú shān]
【解釋】形容惱怒到極點。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權(quán)大怒,欲自征淵”裴松之注引晉·虞溥《江表傳》:“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近為鼠子所前卻,令人氣涌如山。”
【示例】大怒,來余家,氣涌如山,為言并無奏加津貼事。 ——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
【第40句】:氣吞河山[qì tūn hé shān]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唐·薛逢《君不見》:“君不見,馬侍中,氣吞河朔稱英雄。”
【示例】果然使李自成陷于絕境,還稱頌他如何在戰(zhàn)場上橫刀躍馬,氣吞河山;大旗指處,“悍賊”披靡。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第41句】:氣夯胸脯[qì hāng xiōng pú]
【解釋】夯:沖撞。形容極度氣憤。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有口難言,氣夯破胸脯。”
【示例】你是個朽木之材,在人前強做支吾,有甚么真實的肺腑,不由人氣夯胸脯。 ——明·無名氏《寶光殿天真祝萬壽》頭折
【第42句】:氣喘吁吁[qì chuǎn xū xū]
【解釋】形容呼吸急促,大聲喘氣。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六回:“一眼看見喜媚烏云散亂,氣喘吁吁。”
【示例】廖二嫂氣喘吁吁,臉色鐵青,奔到他面前來了。 ——沙汀《呼嚎》
【第43句】:氣沖志定[qì chōng zhì dìng]
【解釋】精力旺盛,意志堅定。
【出處】《明史·范濟傳》:“磨磨砥礪,使其氣充志定,卓然成材。”
【第44句】:氣充志驕[qì chōng zhì jiāo]
【解釋】指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xùn)》:“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第45句】:氣食全牛[qì shí quán niú]
【解釋】能吃下一頭牛的氣慨。形容人的氣魄非凡。
【出處】唐·杜甫《徐卿二子歌》:“小兒五歲氣食牛,滿堂賓客皆回頭。”
【示例】佳作氣食全牛,自堪壓卷。 ——明·湯顯祖《與門人陳仲宣》
【第46句】:氣壯山河[qì zhuàng shān hé]
【解釋】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出處】唐·張說《孔補闕集市》:“族高辰象,氣壯河山,神作銅鉤,天開金印。”
【示例】又聽到了你的樸樸實實、氣壯山河的言談了。 ——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四章
【第47句】:氣勢熏灼[qì shì xūn zhuó]
【解釋】熏灼:用煙熏,用火灼。拿氣勢壓制人家。形容氣勢極盛,威逼他人。
【出處】《清史稿·索額圖等傳論》:“康熙中,滿洲大臣以權(quán)位相尚者,惟索額圖、明珠,一時氣勢熏灼。”
【第48句】:氣壯如牛[qì zhuàng rú niú]
【解釋】氣很盛,但使人覺得笨拙。
【示例】他那氣壯如牛的樣子,簡直像要吃人。
【第49句】:氣壓山河[qì yā shān hé]
【解釋】形容氣勢極盛,可以壓倒山河。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氣壓山河百二雄,元也波戎,將軍校統(tǒng),宰臣每為頭兒又盡忠。”
【第50句】:氣血方剛[qì xuè fāng gāng]
【解釋】猶血氣方剛。指精力正值旺盛。
【出處】《論語·季氏》:“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
【示例】前輩氣血方剛,不拘小節(jié),蓋或有之。 ——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下
【第51句】:氣吞萬里[qì tūn wàn lǐ]
【解釋】氣:氣勢;吞:吞掉。形容氣魄宏大。
【出處】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第52句】:氣息奄奄[qì xī yān yān]
【解釋】氣息:呼吸;奄奄:呼吸微弱的樣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示例】到了次日早晨,慧娘已是氣息奄奄,十分不好。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四十七回
【第53句】:氣弱聲嘶[qì ruò shēng sī]
【解釋】弱:微弱;嘶:聲音沙啞。氣息微弱,聲音沙啞。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楔子:“打的你氣咽聲絲,倒著我抹淚揉眵。”
【示例】玉生來未經(jīng)過這樣苦楚,起先覺得打的疼不過還亂嚷亂哭,后來漸漸氣弱聲嘶,哽咽不出。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
【第54句】:氣竭形枯[qì jié xíng kū]
【解釋】竭:盡;枯:枯槁。力氣用盡,形容枯槁。形容病人生命垂危的樣子。
【出處】元·張三豐《五劫篇》:“如是而精耗形枯,神亡氣竭,藥不能補,養(yǎng)不能回,懨懨病矣,又一劫也。”
【第55句】:氣宇軒昂[qì yǔ xuān áng]
【解釋】氣宇:指人的儀表、風(fēng)度;軒昂:精神飽滿的樣子。形容人精力充沛,風(fēng)度不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張昭等見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到此人必來游說。”
【示例】莊紹光見蕭昊軒氣宇軒昂,不同流俗,也就著實親近。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第56句】:氣急敗喪[qì jí bài sàng]
【解釋】形容十分荒張或惱怒。同“氣急敗壞”。
【出處】茅盾《子夜》十五:“桂長林臉上掛了彩,氣急敗喪地跑來。”
【第57句】:氣數(shù)已衰[qì shù yǐ shuāi]
【解釋】氣數(shù):命運。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將死亡或沒有生命力。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回:“漢東都洛陽,二百余年,氣數(shù)已衰。”
【第58句】:氣義相投[qì yì xiāng tóu]
【解釋】指志趣、情誼互相投合。
【出處】金·王若虛《林下四友贊》:“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氣義相投也,故不結(jié)而合,既合而歡。”
【第59句】:氣吞斗牛[qì tūn dǒu niú]
【解釋】斗、牛:牽牛星和北斗星。氣勢可以吞沒星斗。形容氣魄宏大。
【示例】毛澤東的詩詞有氣吞斗牛的氣概。
【第60句】:氣消膽奪[qì xiāo dǎn duó]
【解釋】形容恐懼到極點。
【出處】《南史·侯景傳》:“初,景之圍臺城,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
【第61句】:氣吐虹霓[qì tǔ hóng ní]
【解釋】虹霓:天空出現(xiàn)的弧形彩帶。吐氣能成天上彩虹。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云路鵬程九萬里,氣吐虹霓,志逞風(fēng)雷。”
【示例】氣吐虹霓興宇宙,赤心忠孝保江山。 ——明·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
【第62句】:氣吞虹蜺[qì tūn hóng yī]
【解釋】猶氣吞山河。形容氣魄宏大。
【第63句】:氣高志大[qì gāo zhì dà]
【解釋】意氣高昂,志向遠大。
【出處】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則為你氣高志大,見是如此。”
【第64句】:氣勢磅礴[qì shì páng bó]
【解釋】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處】清·歸莊《自訂時文序》:“《破浪》者,戊寅以后,一變其格,大抵議論激昂,氣勢磅礴,縱橫馳驟,不拘繩墨之作也。”
【示例】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氣勢磅礴的一頁。 ——秦牧《古戰(zhàn)場春曉》
【第65句】:氣傲心高[qì ào xīn gāo]
【解釋】心比天高,氣性驕傲。態(tài)度傲慢,自以為高人一等。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氣傲惹人憎。”
【示例】自家想著當年的事,還有些氣傲心高。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
【第66句】:氣竭聲澌[qì jié shēng sī]
【解釋】氣力竭盡,聲音嘶啞。同“氣竭聲嘶”。
【出處】《辛亥革命·關(guān)于南北議和的清方檔案》:“氣竭聲澌,不知所云。”
【第67句】:氣吞牛斗[qì tūn niú dǒu]
【解釋】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氣勢能吞沒星空。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真節(jié)報君仇。”
【示例】看蘭孫,氣吞牛斗,知不是等閑人。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
【第68句】:氣逾霄漢[qì yú xiāo hàn]
【解釋】正氣昂揚,直沖云天。形容魄力、勇氣非常大。霄漢,云霄和銀河。
【出處】《南齊書·高帝本紀》:“公受命宗枋,精貫朝日,擁節(jié)和門,氣逾霄漢。”
【第69句】:氣殺鐘馗[qì shā zhōng kuí]
【解釋】氣:氣惱。比喻因憤怒而臉色難看。
【出處】清·樵玉山人《鐘馗捉鬼傳》載:唐代人鐘馗,考取了狀元,但由于相貌丑陋,皇帝打算另選。于是鐘馗氣憤之極,自刎而死。
【示例】他們就是專和我作對,一個個都像個“氣殺鐘馗”。 ——魯迅《彷徨·離婚》
【第70句】:氣沖霄漢[qì chōng xiāo hàn]
【解釋】霄漢: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
【出處】《南齊書·高帝紀上》:“公受命宗祊,精貫朝日,擁節(jié)和門,氣逾霄漢。”
【示例】白玉堂一看,卻是蔣平穿著水靠,不由得氣沖霄漢。(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十七回)
【第71句】:氣冠三軍[qì guàn sān jūn]
【解釋】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高彪傳》:“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詩人作歌,如鷹如鴠。”
【第72句】:氣沖斗牛[qì chōng dǒu niú]
【解釋】氣:氣勢;牛、斗:即牽牛星和北斗星,指天空。形容怒氣沖天或氣勢很盛。
【出處】唐·崔融《詠寶劍》:“匣氣沖牛斗,山形轉(zhuǎn)轆轤。”宋·岳飛《題青泥赤壁》詩:“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真節(jié)報君仇。”
【示例】興見馬忠是害父仇人,氣沖斗牛,舉青龍刀望忠便砍。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第73句】:氣高膽壯[qì gāo dǎn zhuàng]
【解釋】氣勢旺盛,膽子很大。形容氣勢很盛。
【出處】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九:“我枚獨氣粗膽壯,而奮然治具者,恰別有說焉。”
【示例】何世清這老頭子為什么這樣氣高膽壯呢? ——劉流《烈火金剛》第十一回
【第74句】:氣宇不凡[qì yǔ bù fán]
【解釋】氣:氣質(zhì);氣宇:儀表。氣質(zhì)和風(fēng)度不同一般。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鬧西閣》:“妾見郞君氣宇不凡,……愿托終身,不知可否?”
【示例】李自成是一位魁梧大漢,由一柄黃傘前導(dǎo),騎在一匹黃轡頭、黃鞍韉的深灰色馬上,氈笠,縹衣,氣宇不凡。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六章
【第75句】:氣急敗壞[qì jí bài huài]
【解釋】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形容十分荒張或惱怒。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水軍頭領(lǐng)棹船接濟軍馬,陸續(xù)過渡,只見一個人氣急敗壞跑將來。”
【示例】那時氣急敗壞的樣子,實是不堪入目。 ——清·吳趼人《瞎編奇聞》
【第76句】:氣吞宇宙[qì tūn yǔ zhòu]
【解釋】猶氣吞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李太原喘喘余息,猶氣吞宇宙,可詬罵之。”
【第77句】:氣憤填膺[qì fèn tián yīng]
【解釋】膺:胸。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亦作“憤氣填膺”、“憤氣填胸”、“激憤填膺”。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xùn)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舊唐書·文宗紀下》:“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示例】秦媽媽氣憤填膺,盯著徐義德。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四十八
【第78句】:氣蓋山河[qì gài shān hé]
【解釋】形容氣勢很盛,可以覆蓋山河。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氣壓山河百二雄,元也波戎,將軍校統(tǒng)。宰臣每為頭兒又盡忠,文官每守正直,武將每建大功,到今日可也樂升平,好受用。”
【示例】怎當?shù)靡粋€是氣沖牛斗,一個是氣蓋山河。 ——清·李寶嘉《中國現(xiàn)在記》第六回
【第79句】:氣壯膽粗[qì zhuàng dǎn cū]
【解釋】氣勢壯、膽量大。形容無所畏懼。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6回:“她的那點聰明根本不在何玉鳳之下,況又受了公婆的許多錦囊妙計,此時轉(zhuǎn)比何玉鳳來的氣壯膽粗。”
【第80句】:氣滿志得[qì mǎn zhì dé]
【解釋】指志愿實現(xiàn),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