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西”的成語大全(234個)

27995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西”的成語大全(23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西狩獲麟、朝東暮西、拆東墻補西墻等含“西”的成語234個,其中“西”開頭的26個,“西”結尾的34個,“西”在中間的17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西”開頭的成語

【第1句】:西狩獲麟[xī shòu huò lín]

【解釋】《左傳·哀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

【出處】老爺便從“麟現闕里”起,一直講到“~”。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

【示例】老爺便從“麟現闕里”起,一直講到“西狩獲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

【第2句】:西山餓夫[xī shān è fū]

【解釋】傳說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后用“西山餓夫”指伯夷、叔齊。

【出處】《梁書·劉顯傳》:“之遴嘗聞夷、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則西山餓夫、東國黜土,名豈施于后世。”

【示例】唐·劉軻《重與劉賓虞書》:“不然,則東國絀臣、西山餓夫,微仲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

【第3句】:西山日薄[xī shān rì bó]

【解釋】薄:逼近。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出處】宋·洪咨夔《賀新郎·誰識昂昂鶴》詞:“世事幾番新局面,看底卻高三著。況轉首,西山日薄。”

【第4句】:西方凈土[xī fāng jìng tǔ]

【解釋】佛教語。西方之極樂世界,即佛國。

【出處】唐·李白有《金銀泥畫西方凈土變相贊》詩。

【第5句】:西窗剪燭[xī chuāng jiǎn zhú]

【解釋】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后泛指親友聚談。

【出處】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示例】待歸來細問當年事,有誰念殘香冷膩,共話卻潦倒西窗剪燭時。 ——明·陳汝元《金蓮記·便省》

【第6句】:西鄰責言[xī lín zé yán]

【解釋】西鄰:西部的鄰國;責言:問罪的話。原指秦國(在西)向晉國(在東)問罪。后泛指別人的責備。

【出處】《左傳·僖公十五年》:“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示例】西鄰方責言,東市又相斫。 ——清·黃遵憲《番客篇》

【第7句】:西除東蕩[xī chú dōng dàng]

【解釋】到處征剿。形容身經百戰。

【出處】元·李壽卿《伍員吹蕭》第一折:“俺也曾西除東蕩,把功勞立下幾樁樁。”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他待要南征北討,西除東蕩,廝殺相持。問甚掄槍使劍,挾人捉將,扯鼓奪旗。”

【示例】想我年紀小時,南討北征,西除東蕩,鞍不離身,甲不離馬背,多曾建功來。 ——明·無名氏《十樣錦》第二折

【第8句】:西顰東效[xī pín dōng xiào]

【解釋】西施捧心、東施效顰。比喻以丑陋學美好而愈顯其丑。

【出處】清·無名氏《少年登場》:“西顰東效,沒來由把國民價值掃地盡了。”

【第9句】:西方凈國[xī fāng jìng guó]

【解釋】指西方凈土。

【出處】清·龔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凈國未可到,下筆綺語何漓漓。”

【第10句】:西歪東倒[xī wāi dōng dǎo]

【解釋】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傾斜不穩。也形容物體傾斜不牢固。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劉郎中<粉蝶兒一套>》:“柱肚撐腸酒力催,西歪東倒腳高低。”

【第11句】:西施捧心[xī shī pěng xīn]

【解釋】西施:春秋越國美女。指美女病態更加嬌美。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

【示例】西施捧心而顰,鄰人笑之,人皆棄而走。 ——宋·馬永卿《懶真子》第一卷

【第12句】:西裝革履[xī zhuāng gé lǚ]

【解釋】身穿西裝,腳穿皮鞋。形容衣著入時。

【出處】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示例】西裝革履、華裙艷服,只有在演出的時候演員的身上才出現。 ——吳伯簫《記一輛紡車》

【第13句】:西鶼東鰈[xī jiān dōng dié]

【解釋】鶼:比翼鳥;鰈:比目魚。泛指四海珍異之物。

【出處】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封禪》:“然則西鶼東鰈,南茅北黍,空談非征,勛德而已。”

【示例】西鶼東鰈佇云亭,百神受職惟德馨。 ——清·黃景仁《平金川饒歌》

【第14句】:西眉南臉[xī méi nán liǎn]

【解釋】春秋時美女西施的眉和南威的臉。后泛指美麗的女子。

【出處】唐·李咸用《巫山高》:“西眉南臉人中美,或者皆聞無所利。”

【第15句】:西食東眠[xī shí dōng mián]

【解釋】在西家吃飯,在東家睡覺。比喻貪利的人企圖兼有兩利。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一回:“別人知道是性命交關的事,又誰敢多嘴,倒放驥東兼收并蓄,西食東眠,安享一年多的艷福了。”

【第16句】:西風貫驢耳[xī fēng guàn lǘ ěr]

【解釋】貫:穿過。比喻聽話的人認為無關緊要,不值得一聽的話。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卷一:“李白答王去一詩'有如東風射馬耳’,按守元人又有'西風貫馬耳’語,當即因此轉變。”

【第17句】:西市朝衣[xī shì cháo yī]

【解釋】西市:指北京菜市口,明、清兩代在那里處決犯人;朝衣:古代官員上朝時所穿的禮服。指大臣被殺。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爰盎晁錯傳》:“乃使中尉召錯,給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

【第18句】:西河之痛[xī hé zhī tòng]

【解釋】指喪子之痛。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示例】知道儺壽先生具西河之痛,又因著家中病人非儺壽先生親來診視不成。 ——沈從文《好管閑事的人·爹爹》

【第19句】:西贐南琛[xī jìn nán chēn]

【解釋】謂四方皆來朝貢為“西贐南琛”。贐,貢物。琛,珍寶。

【出處】北周·庾信《哀江南賦》:“西贐浮玉,南琛沒羽。吳歈越吟, 荊艷楚舞。”

【示例】西贐南琛,無聞竹素。 ——《南史·夷貊傳論》

【第20句】:西風殘照[xī fēng cán zhào]

【解釋】秋天的風,落日的光。比喻衰敗沒落的景象。多用來襯托國家的殘破和心境的凄涼。”

【出處】唐·李白《憶秦娥》詞:“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示例】西風殘照舊山河,故國遺臺憶獨過。 ——元·王惲《望歌風臺》詩

【第21句】:西風落葉[xī fēng luò yè]

【解釋】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趨衰落。

【出處】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示例】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

【第22句】:西風斜陽[xī fēng xié yáng]

【解釋】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第三折:“則你那路途迢遙,趁西風斜陽古道。”

【第23句】:西山日迫[xī shān rì pò]

【解釋】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出處】元·無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堪嘆的是西山日迫桑榆暮,喜的是高堂月旦芝蘭聚。”

【第24句】:西學東漸[xī xué dōng jiàn]

【解釋】漸:流入;東漸:原指河水東流入海,引申為向東方流傳。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向東方流傳。

【出處】《尚書·禹貢》:“東漸于海。”

【第25句】:西子捧心[xī zǐ pěng xīn]

【解釋】指美女之病態,愈增其妍。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示例】西子捧心,孫壽折腰。 ——五代·李瀚《蒙求》詩

【第26句】:西臺痛哭[xī tái tòng kū]

【解釋】宋末文天祥抗元失敗被害。八年后,謝翱與友人登西臺痛哭致祭,并作《登西臺慟哭記》以記其事。后用以稱亡國之痛。

【出處】柳棄疾《懷人詩》之四:“西臺痛哭謝晞發,眢井沉書鄭億翁。”

【示例】風流十年無遺愛,誰解西臺痛哭詩。 ——葉葉《書壬子宮駝記后》詩

“西”結尾的成語

【第1句】:朝東暮西[zhāo dōng mù xī]

【解釋】朝:早晨。早晨在東,晚上在西。指行蹤不定。比喻變來變去,不專一。

【出處】明·徐霖《繡襦記·聞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東暮西,那有蹤跡。”

【示例】十郎,奴家失身青樓,朝東暮西,理當生受。 ——明·湯顯祖《紫簫記·托媒》

【第2句】:拆東補西[chāi dōng bǔ xī]

【解釋】拆掉東邊去補西邊。比喻臨時勉強應付。

【出處】宋·陳師道《次韻蘇公西湖徙魚》:“小家厚斂四壁立,拆東補西裳作帶。”

【示例】但若拆東補西,費日增而無已,兵復弱而莫支,將來必有以為口實者。 ——明·張居正《答劉總督》

【第3句】:移東換西[yí dōng huàn xī]

【解釋】比喻生活不安定。

【出處】宋·朱熹《答呂子約》:“則恐一生只得如此,移東換西,終是不成家計也。”

【第4句】:涂東抹西[tú dōng mǒ xī]

【解釋】涂、抹:原喻從事文辭。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

【第5句】:指東說西[zhǐ dōng shuō xī]

【解釋】①見“指東話西”。②猶言指桑罵槐。

【出處】曹禺《雷雨》第三幕:“你要罵我就罵我,別指東說西,欺負媽媽好說話。”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11回:“你們別指東說西的挖苦人。”

【第6句】:你東我西[nǐ dōng wǒ xī]

【解釋】指分手離去。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誰想當面一番錯過,便如此你東我西,料想那還有再會的日子!”

【示例】你東我西,各自去了。 ——清·張南莊《何典》第十回

【第7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sān shí nián hé dōng,sān shí nián hé xī]

【解釋】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優勢,我是親眼看見的。”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真可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第8句】:各奔東西[gè bēn dōng xī]

【解釋】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72回:“大家撒腿就跑,各奔東西。”

【示例】大難當頭,他們各奔東西。

【第9句】:說東談西[shuō dōng tán xī]

【解釋】說這說那,隨意談論。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那堪長老鼓兩片皮,搖三寸舌,說東道西,指南言北。”

【示例】只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坐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

【第10句】:移東補西[yí dōng bǔ xī]

【解釋】用之方面的錢、物彌補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余。”

【示例】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 ——清·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第11句】:指東劃西[zhǐ dōng huà xī]

【解釋】指說話時的手勢動作。比喻說話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

【示例】張天翼《兒女們》:“廉大爺……指東劃西地告訴別人,他這回趕回家來是為了造門柵的。”

【第12句】:指東畫西[zhǐ dōng huà xī]

【解釋】指說話時的手勢動作。比喻說話避開主題,東拉西扯。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四:“說青道黃,指東劃西。”宋·釋惟白《續傳燈錄》:“際出今日去卻之乎者也,更不指東畫西。”

【示例】遠遠望著應伯爵與王媽媽二人,指東畫西,見了他來,便各自走散。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

【第13句】:送佛送到西[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解釋】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第14句】:指東打西[zhǐ dōng dǎ xī]

【解釋】指著東邊打西邊,打得對手防不勝防。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那女子一見,重新跳將下來,將那杠子搶到手里,掖上倭刀,一手掄開杠子,指東打西,指南打北,打了個落花流水,東倒西歪。”

【第15句】:一東一西[yī dōng yī xī]

【解釋】一個在東,一個在西。指各在遙遠的一方。也比喻背道而馳。

【出處】唐·戎昱《送李參軍》:“一東一西如別鶴,一南一北似浮云。”

【示例】一東一西壟頭水,一聚一散天邊霞。 ——唐·王建《古謠》

【第16句】:什伍東西[shí wǔ dōng xī]

【解釋】什伍:縱橫錯雜。原指南斗六星,牽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雜亂無章。后多形容事物錯雜紛亂。

【出處】唐·韓愈《三星行》詩:“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

【第17句】:說東忘西[shuō dōng wàng xī]

【解釋】說了這樣忘了那樣。形容記憶力差。

【出處】柳青《狠透鐵》一:“一貫沒擔過事的人嘛,一下子料理五十來戶人家的莊稼事務,再加上社員們復雜的思想狀況,勞神勞得他顛三倒四,說東忘西。”

【第18句】:文東武西[wén dōng wǔ xī]

【解釋】本指漢初叔孫通所定的朝儀,文官位東,武將居西。指文武官員的排列位次。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

【示例】《南齊書·邱巨源傳》:“仰觀天緯,則右將而左相,俯察人序,則文東武西。”

【第19句】:聲東擊西[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第20句】:南北東西[nán běi dōng xī]

【解釋】指四方、到處、各地或方向;也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惟知倉惶奔走;馬聽轟天之炮,難分南北東西。”

【示例】初來乍到,我人地兩生,分不清南北東西。

【第21句】:拉東補西[lā dōng bǔ xī]

【解釋】多指欠債,借東家還西家,左支右絀。

【示例】他這幾年就靠拉東補西過日子。

【第22句】:道東說西[dào dōng shuō xī]

【解釋】指亂加談論。同“道西說東”。

【出處】《劉知遠諸宮調·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覷俺咱似兒戲,使著后,道東說西暢憋氣。”

【第23句】:偷東摸西[tōu dōng mō xī]

【解釋】指小偷小摸。

【出處】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那個弟子孩,不似好人,偷東摸西,打發他去了吧。”

【示例】自小里偷東摸西,揣歪捏怪,胡行亂走,不老實。 ——明·無名氏《撥宅飛升》楔子

【第24句】:說東道西[shuō dōng dào xī]

【解釋】說東家,講西家。形容沒有中心地隨意說。

【出處】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師哪有工夫聽別人說東道西?”

【示例】我不喜歡在別人背后說東道西。

【第25句】:學貫中西[xué guàn zhōng xī]

【解釋】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本領事久聞這位某觀察,是曾經某制軍保舉過他留心時務、學貫中西的。”

【示例】曹汝霖、章宗祥都是學貫中西的人物,但結果卻都做賣國害民的事。(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

【第26句】:移東掩西[yí dōng yǎn xī]

【解釋】用這方面的錢、物彌補那方面的虧空或不足。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余。”

【示例】我是個老實人,有一句便說一句,從來不曉得將沒作有,移東掩西,哄騙別人。 ——清·無名氏《定情人》第五回

【第27句】:指東話西[zhǐ dōng huà xī]

【解釋】猶言東拉西扯。指說話文不對題或空言不實。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三荷包再問問他,他便指東話西,一味支吾。又說:“臨時我自來照料。”又說:“連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無可奈何,只得辭了出來,又與丁師爺商量。”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三荷包再問問他,他便指東話西,一味支吾。”

【第28句】:移東就西[yí dōng jiù xī]

【解釋】彼此挪動轉移。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余。”

【第29句】:推東主西[tuī dōng zhǔ xī]

【解釋】推掉東面主西面。指借口推托,不說實情。

【出處】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兀那廝,我問著你,您休推東主西的!”

【第30句】:日東月西[rì dōng yuè xī]

【解釋】比喻遠隔兩地,不能相聚。

【出處】漢·蔡琰《胡茄十八拍》:“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

【第31句】:扶東倒西[fú dōng dǎo xī]

【解釋】扶:扶持,攙扶。比喻隨他人的意志轉移,自己沒主見。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31卷:“張魏公才極短,雖大義極分明而不全曉事,扶得東邊,倒了西邊;知得這里,忘了那里。”

【第32句】:指東罵西[zhǐ dōng mà xī]

【解釋】指著東邊罵西邊。形容指著這個罵那個。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八回:“這一丈青氣忿忿的走到后邊廚下,指東罵西,一頓海罵。”

【示例】起初還是指桑罵槐,指東罵西;再過幾天,便漸漸罵到媳婦臉上來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七回)

【第33句】:一命歸西[yī mìng guī xī]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示例】他回到家里就一命歸西了。

【第34句】:買東買西[mǎi dōng mǎi xī]

【解釋】指買各種物品。

【出處】明·李開先《林沖寶劍記》第29出:“買東買西使官錢,點驢點馬是買賣。”

【示例】俗語買東買西,言賣買者非東即西,沿習日久,遂以東西為貨物替身。 ——清·龔煒《巢林筆談續編·買東西考》

“西”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拆東墻補西墻[chāi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解釋】拆倒東邊的墻,以修補西邊的墻。比喻臨時勉強應付。亦比喻臨時救急,不是根本辦法。

【出處】《中國民歌資料·納布鞋》:“拆東墻,補西墻,先要顧前方。”

【示例】戚祖勝無力還債,只好再去騙,拆東墻補西墻,騙的更大,債主更多,形成了惡性循環。 ——《新華文摘》1981年11期

【第2句】:東挪西輳[dōng nuó xī còu]

【解釋】挪:挪借;輳:通“湊”,聚合。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出處】明·沈受先《三元記·歸妹》:“我命運乖,糧運折,家私都準折,東挪西輳猶還缺,一女多嬌,將他來拋撇。”

【第3句】:東差西誤[dōng chà xī wù]

【解釋】指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池、錯誤。形容辦事不得力。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原約一到任所差人進京圖干此事,誰知所去的,多不得力。我這里好不盼望,不甫能勾回個信來,定是東差西誤的。”

【第4句】:東鄰西舍[dōng lín xī shè]

【解釋】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鄰居。

【出處】唐·戴叔倫《女耕田行》:“東鄰西舍花發盡,共惜余芳淚滿衣。”

【示例】那些東鄰西舍聽得哭聲,都來觀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第5句】:東馳西騁[dōng chí xī chěng]

【解釋】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出處】清·貫公《拒約須急設“機關日報”議》:“電傳消息,或兩國議和,交涉問題,而調查員東馳西騁,察其人心輿論,以知其彼此方針。”

【第6句】:行不由西州路[xíng bù yóu xī zhōu lù]

【解釋】西州:古南京。晉朝宰相謝安病重時,曾經從西州城門入城回京,死后,其友羊曇很悲痛,不愿從西州路走。比喻懷念故人,悲悼亡友。

【出處】《晉書·謝安傳》:“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

【第7句】:東搜西羅[dōng sōu xī luó]

【解釋】指到處尋找與搜集。

【出處】許地山《空山靈雨·補破衣的老婦人》:“我們所為,原就和你一樣,東搜西羅,無非是些綢頭布尾,只配用來補補破衲襖罷了。”

【示例】他整天都在東搜西羅,終于拼湊完這篇論文。

【第8句】:東封西款[dōng fēng xī kuǎn]

【解釋】封:封爵;款:歸順。東邊封爵,西邊歸順。指邊境罷戰,修好言和。

【出處】明·袁宏道《逋賦謠》:“東封西款邊功多,江淮陸地生洪波,內庫馬價支垂盡,民因無力官奈何。”

【第9句】:東扭西捏[dōng niǔ xī niē]

【解釋】扭捏作態,不爽快。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及至準算與他,又要減你的價錢,準算過,便有幾兩贏余,要他找絕,他又東扭西捏,朝三暮四,沒有得爽利與你。”

【第10句】:夕陽西下[xī yáng xī xià]

【解釋】指傍晚日落時的景象。也比喻遲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處】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示例】夕陽西下路途行,越嶺經峰十里余。 ——柳亞子《琵琶湖·雜詩》

【第11句】:東奔西跑[dōng bēn xī pǎo]

【解釋】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示例】憔其為退頭貨,所以在山東河南東奔西跑。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九回

【第12句】:東滾西爬[dōng gǔn xī pá]

【解釋】形容潰逃時的狼狽相。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鐵金剛》:“打得官兵東滾西爬,急忙逃命。”

【第13句】:東食西宿[dōng shí xī sù]

【解釋】比喻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處都要。

【出處】漢·應邵《風俗通》:“俗說齊人有女,二人求之。東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貧。父母疑不能決,問其女,定所欲適。……女便兩袒,怪問其故。云:'欲東家食,西家宿。’”

【示例】“東食西宿”,廉者當不如是,馬亦自笑無以對。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英》

【第14句】:喝西北風[hē xī běi fēng]

【解釋】原作“吸風”。指道家所宣揚的一種境界,即不食人間煙火,只靠呼吸空氣生存。指沒有東西吃,空著肚子過日子。

【出處】《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唐·枉檐《游邊》:“邊云四顧濃,饑馬嗅枯叢。萬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風。”

【示例】叫我們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都象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第15句】:東挨西問[dōng āi xī wèn]

【解釋】挨:接近。形容四處打聽、尋問。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五回:“這些眾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挨西問,那有消息。”

【第16句】:東張西覷[dōng zhāng xī qù]

【解釋】形容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同“東張西望”。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只見前面一個人搖擺將來,見張貢生帶了一伙家人東張西覷,料他是個要嫖的勤兒沒個幫的人,所以遲疑。”

【第17句】:東敲西逼[dōng qiāo xī bī]

【解釋】各處敲詐逼迫。

【出處】蔡東藩《后漢通俗演義》第二回:“百姓又最怕輸糧,地方官刑驅勢迫,東敲西逼。”

【第18句】:東躲西逃[dōng duǒ xī táo]

【解釋】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2回:“這公子左沖右突,那番兵東躲西逃,直殺透番營。”

【示例】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37回:“后來曉得龐妃還要加害,只得東躲西逃。”

【第19句】:刻畫無鹽,唐突西施[kè huà wú yán,táng tū xī shī]

【解釋】刻畫:描繪;無鹽:戰國時齊國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較,冒犯與貶低了美的。

【出處】《晉書·周顗傳》:“庚亮嘗謂顗曰:'諸人咸以君方樂廣。’顗曰:'何乃刻畫無鹽,唐突西施也。’”

【第20句】:東聲西擊[dōng shēng xī jī]

【解釋】猶言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此方,實際卻攻彼方。

【出處】明·李東陽《喻戰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第21句】:東沖西撞[dōng chōng xī zhuàng]

【解釋】指無把握地四處奔走尋找。

【出處】楊朔《鐵騎兵》:“他帶著一班人巧妙地摔開了追擊的敵人,東沖西撞,想再追上大隊。”

【第22句】:東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解釋】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處飄泊,行蹤不定。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 《禮記·檀弓上》:“今丘(孔子)也,東西南北之人也。”

【示例】后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 ——清·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自序》

【第23句】:抱痛西河[bào tò xī hé]

【解釋】痛:哀痛;西河:古地名,戰國魏地。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喪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后泛指死了兒子而極其頭痛。

【出處】典出《史記·仲尼弟子傳·卜商傳》:“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第24句】:金烏西墜,玉兔東升[jīn wū xī zhuì,yù tù dōng shēng]

【解釋】烏: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太陽東山,月亮升起。指黃昏時分。也借指時光。

【出處】唐·韓琮《春愁》:“金烏飛,玉兔走,青鬢常青古無有。”

【示例】一路說,一路行,不多時,早已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十三回

【第25句】:東飄西徙[dōng piāo xī xǐ]

【解釋】指到處漂流,遷徙無定。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飄西徙,今日里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第26句】:東扯葫蘆西扯瓢[dōng chě hú lú xī chě piáo]

【解釋】說話東扯西拉。

【出處】柯藍《瀏河十八彎》:“你少東扯葫蘆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發癲,想起去查賬了。”

【第27句】:東漂西徒[dōng piāo xī xǐ]

【解釋】徒:遷徒。到處漂泊,遷徒不定。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遷徒。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江會》:“幾年間東漂西徒,今日里天教重會,大海船頭,果有相撞時。”

【第28句】:東跑西顛[dōng pǎo xī diān]

【解釋】比喻到處奔走。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劈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

【示例】我每天東跑西顛,替他四處攬活,或者去送做好的活計。 ——楊朔《紅花草》

【第29句】:東張西張[dōng zhāng xī zhāng]

【解釋】形容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同“東張西望”。

【出處】方志敏《可愛的中國》:“三人擠在一個艙角里,看他們的眼睛,偷偷地東張西張的神氣。”

【第30句】:東挪西湊[dōng nuó xī còu]

【解釋】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只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示例】不過這樣頭痛醫頭,東挪西湊,總不是辦法。 ——茅盾《子夜》

【第31句】:東西南北人[dōng xi nán běi rén]

【解釋】指居處無定之人。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鄭玄注:“東西南北,言居無常處也。”

【示例】龍鐘還忝二千石,愧爾東西南北人。 ——唐·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詩

【第32句】:一口吸盡西江水[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

【解釋】原是一氣呵成、貫通萬法的意思。后比喻過于性急,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第33句】:東闖西走[dōng chuǎng xī zǒu]

【解釋】指沒有目的和方向地四處闖蕩。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回:“都是你這老不賢,養這禍根,終日縱他性子,任他東闖西走,惹禍招非,如今弄出事來了。”

【第34句】:東抄西襲[dōng chāo xī xí]

【解釋】胡亂抄襲別人的文章。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34回:“毓生又會想法,把人家譯就的西文書籍,東抄西襲,作為自己譯的東文稿子。印出來的,人家看得佩服,就有幾位維新朋友慕名來訪他。”

【示例】寫文章不能東抄西襲。

【第35句】:東遷西徙[dōng qiān xī xǐ]

【解釋】指四處遷移,居止不定。

【出處】《明史西域傳二·沙州衛》:“爾居沙州三十年……但當循分守職,保境睦鄰,自無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徒取勞瘁。”

【第36句】:東討西伐[dōng tǎo xī fá]

【解釋】指四面出兵征戰討伐。同“東征西討”。

【出處】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由是南馳北走,東討西伐,運之無旁,按之無下。”

【第37句】:東支西吾[dōng zhī xī wú]

【解釋】指說話辦事含糊敷衍。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下第三局時,頻頻以目送情。小道人會意,仍舊東支西吾,讓他過去。”

【第38句】:東扶西倒[dōng fú xī dǎo]

【解釋】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出處】宋·楊萬里《過南蕩》詩:“笑殺槿籬能耐事,東扶西倒野酴醿。”

【示例】如破屋相似,東扶西倒,雖欲修養,亦何能有益邪?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25卷

【第39句】:送佛到西天[sòng fó dào xī tiān]

【解釋】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示例】我們中國人最講信義,幫人幫到底,送佛到西天!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十一章

【第40句】:東流西上[dōng liú xī shàng]

【解釋】水向東流,人往西走。比喻人們對故鄉的思戀。

【出處】《后魏書·孝武帝紀》:“宇文泰遣大都督趙貴梁御甲騎二千來赴,乃奉迎。帝謂御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謁洛陽廟,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泫涕。”

【第41句】:南征北戰,東蕩西殺[nán zhēng běi zhàn,dōng dàng xī shā]

【解釋】征:征戰;蕩:掃蕩。形容轉戰南北,奮勇殺敵。

【出處】晉劇《打金枝》第二場:“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戰,東蕩西殺,十大汗馬功勞爭來的。”

【第42句】:中西合璧[zhōng xī hé bì]

【解釋】合璧:圓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圓形的叫半璧,兩個半璧合成一個圓叫“合璧”。比喻中國和外國的好東西合到一塊。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個中外合璧。”

【示例】她轉過臉去看墻壁上的字畫:那也是“中西合璧”的,張大千的老虎立軸旁邊陪襯著兩列五彩銅版印的西洋畫。 ——茅盾《子夜》八

【第43句】:東藏西躲[dōng cáng xī duǒ]

【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

【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示例】真虧你領著母親和一群孩子東藏西躲的,末一回還要走多少里路,翻一道大嶺。 ——朱自清《給亡婦》

【第44句】:東扯西拉[dōng chě xī lā]

【解釋】形容說話離題,沒有中心。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五三回:“制臺問了幾句話,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

【示例】這批導工會的事是很麻煩的,你得給他詳細說說以前的經過情形,不要東扯西拉的什么英美,什么南洋。 ——瞿秋白《“矛盾”的繼續》

【第45句】:東掩西遮[dōng yǎn xī zhē]

【解釋】謂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第46句】:東躲西跑[dōng duǒ xī pǎo]

【解釋】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里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

【示例】他被打得東躲西跑的。

【第47句】:刻畫無鹽,唐突西子[kè huà wú yán,táng tū xī zǐ]

【解釋】刻畫:精細的描繪;無鹽:傳說中的古代丑女;西子:即西施,美女。比喻為了突出丑的而貶低了美的。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底》:“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第48句】:東磕西撞[dōng kē xī zhuàng]

【解釋】猶言東奔西撞。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三五回:“你道這幾件事豈是容易做的?這都是要?瘧疾ǎ悴徽吹氐墓吹保袷墻淌槿慫縖汪為露]失了魂的一般東磕西撞。”

【第49句】:東游西逛[dōng yóu xī kuàng]

【解釋】東游游,西逛逛,到處游玩,不務正業。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回:“他因沒事干管理,東游西蕩。”

【示例】你也應把心事放在工作上啊,不要東游西逛的。 ——草明《姑娘的心事》

【第50句】:東西易面[dōng xi yì miàn]

【解釋】指東西方向顛倒。后比喻是非顛倒,視聽淆亂。

【出處】漢·賈誼《新書·審微》:“事之適亂,如地形之惑人也,機漸而往,俄而東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見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繆千里也。”

【示例】媢疾之臣相繼而居腹之心,其術百變,能使東西易面,人主自為轉移而不覺耳。 ——清·方苞《跋<石齋黃公手>札》

【第51句】:東游西蕩[dōng yóu xī dàng]

【解釋】無所事事,到處閑誑。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回:“他因沒事干管理,東游西蕩。”

【示例】他東游西蕩,突然,看見一個新鮮玩藝。 ——王福仲《小虎子》

【第52句】:關西出將,關東出相[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

【解釋】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西出將,關東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

【第53句】:唐突西施[táng tū xī shī]

【解釋】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為了突出丑的,而貶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出處】梁啟超《詩話》:“以《史記》所記原歌作尾聲,近于唐突西施,點竄堯典。”

【示例】我們不能干唐突西施的時期。

【第54句】:東蕩西除[dōng dàng xī chú]

【解釋】指出兵平定各處叛亂。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佐高皇南征北討,隨諸將東蕩西除。”

【示例】昔日魏武祖皇帝,東蕩西除,南征北討,非容易得此天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

【第55句】:東獵西漁[dōng liè xī yú]

【解釋】指處處涉獵而不專精。

【出處】唐·孫樵《罵僮志》:“凡為讀書,東獵西漁,粗知首尾,則為有余。”

【第56句】:東翻西倒[dōng fān xī dǎo]

【解釋】四處翻撿搜尋。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回:“因先入廚房,搜尋食物,那知這廟中,竟無隔宿之糧,東翻西倒,只有一個腌菜壇。”

【第57句】:捧心效西子[pěng xīn xiào xī zǐ]

【解釋】效:仿效。丑人用手捫著胸口學西施模樣,反而愈顯其丑。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示例】我豈醫巫魘勝者耶?汝欲自捧心效西子耳。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嫦娥》

【第58句】:東尋西覓[dōng xún xī mì]

【解釋】指到處尋找。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回:“又來東尋西覓,只恐還在左近,放心不下。”

【示例】心下煩惱,連生意也不去做,終日東尋西覓,并無尸首下落。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

【第59句】:唐突西子[táng tū xī zǐ]

【解釋】唐突:冒犯;西子:即西施,春秋時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抬高了丑的,貶低了美的。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示例】前書可謂刻畫無鹽,唐突西子矣。 ——清·惲敬《與李汀洲》

【第60句】:東央西浼[dōng yāng xī měi]

【解釋】指到處懇求請托。

【出處】《歧路燈》第八四回:“王象藎承主母之命,遵依程公條例,東央西浼,托產行尋售主。”

【第61句】:東瞧西望[dōng qiáo xī wàng]

【解釋】指到處亂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劉老老只聽見咯當咯當的響聲,很似打鑼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

【示例】他東瞧西望,像一個特務。

【第62句】:東奔西撞[dōng bēn xī zhuàng]

【解釋】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出處】明·高濂《玉簪記·依親》:“驟然起兵戈,擾攘。卷塵飛,東奔西撞,嬌兒拆散知何往?”

【示例】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6回:“話未說完,禪杖已經飛舞,嚇得這些兵將東奔西撞。”

【第63句】:東撙西節[dōng zǔn xī jié]

【解釋】指從各方面節省。

【出處】郭沫若《塔·萬引》:“他在這樣躊躕時,他的家計卻一天一天地逼迫攏來了,虧他的夫人挖肉補瘡,東撙西節地還能勉強維持著。“

【第64句】:東挦西撦[dōng xián xī là]

【解釋】指到處張羅。

【第65句】:東涂西抹[dōng tú xī mǒ]

【解釋】涂、抹:原喻從事文辭。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題名游賞賦詠雜記》:“報道莫貧相!阿婆三五少年時,也曾東涂西抹來。”

【示例】我從前曾經要學畫兩筆山水,東涂西抹的,鬧了多少時候,還學不會呢。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七回

【第66句】:東眺西望[dōng tiào xī wàng]

【解釋】眺:向無處看。向東西兩面眺望。

【出處】《晉書·習鑿齒傳》:“西望隴中,想臥龍之吟;東眺白沙,思鳳雛之聲。”

【第67句】:東踅西倒[dōng xué xī dǎo]

【解釋】形容行走艱難。

【出處】明·馮惟敏《新水令·庚午春試筆》套曲:“看俺這曲脊是腰,手顫頭搖,言語刁騷,衣履鏖糟,行動處東踅西倒,一步低一步高。”

【第68句】:東抄西轉[dōng chāo xī xhuǎn]

【解釋】轉彎抹角,抄近路走。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云門》:“又向小巷里東抄西轉,也不曾遇著一個。但是問人,都與大街上說話一般,一發把李清弄呆了。”

【第69句】:東談西說[dōng tán xī shuō]

【解釋】指議論的面很寬。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金肇野》:“近來東談西說,而其實都無深研究,發議論是不對的。”

【示例】請不要在這兒東談西說。

【第70句】:東張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

【解釋】張:看。形容這里那里地到處看。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一心只想丈夫回來,從此時常走向前樓,在簾內東張西望。”

【示例】見范進抱著雞,手里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里尋人買。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第71句】:東徙西遷[dōng xǐ xī qiān]

【解釋】指四處遷移,漂泊不定。

【出處】《明史·西域傳二》:“但當循分守職,保境睦鄰,自無外患。何必東遷西徙,徒取勞瘁。”

【示例】竄匿草莽,東徙西遷,屢瀕于危。 ——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卷八

【第72句】:東作西成[dōng zuò xī chéng]

【解釋】東作:指春耕;西成:指秋收。指春種秋熟。

【出處】明·沈榜《宛署雜記·宣諭》:“慨自唐虞成周之際,爰宅四時,東作西成,歲月時日,水火土谷,歷世不易。”

【第73句】:東征西討[dōng zhēng xī tǎo]

【解釋】指四面出兵征戰討伐。

【出處】唐·楊炯《左武衛將軍成安子崔獻行狀》:“至如出車授鉞,東征西討,孤虛向背,則雖女子之眾,可以當于丈夫。”

【示例】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下耳!當其勉之。 ——《元史·木華黎傳》

【第74句】:東趨西步[dōng qū xī bù]

【解釋】指相背而行。

【出處】漢·焦贛《易林·比之損》:“二人異路,東趨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處。”

【第75句】:日落西山[rì luò xī shān]

【解釋】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將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處】《上唐書·音樂志》:“'棲鳥夜飛’,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敗前,思歸京師,故歌和云:'日落西山還去來。’”

【示例】財主們已經是日落西山,紅不過一會兒了。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第76句】:東逃西竄[dōng táo xī càn]

【解釋】四處奔逃躲避。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夫妻兩口,凄凄惶惶,東逃西竄,胡亂的過了幾年。”

【示例】失魂者東逃西竄,象龍游淺水,虎入深林。 ——明·徐渭《英烈傳》第六十六回

【第77句】: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

【解釋】薄:迫近。太陽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示例】君須聽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 ——明·瞿佑《剪燈新話·愛卿傳》

【第78句】:東飄西蕩[dōng piāo xī dàng]

【解釋】指不固定,沒有著落。也指無定向地漂浮。

【出處】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去汴梁買馬,不想東飄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示例】兩個人連忙用力把船穩住,但是船依舊東飄西蕩。 ——巴金《家》

【第79句】:東行不見西行利[dōng háng bù jiàn xī háng lì]

【解釋】東行、西行:即東市、西市。指到處賺便宜,牟利。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四折:“老虔婆坐兒不覺立兒饑,甚黑子東行不見西行利,沒道理,全不怕咆哮兩行公人立。”

【第80句】:東奔西走[dōng bēn xī zǒu]

【解釋】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示例】強如在中國東奔西走,受盡腌臜的氣。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回

【第81句】:東扭西歪[dōng niǔ xī wāi]

【解釋】嘴唇不停地做怪樣而實際并未說話。

【示例】他急促不清地講著,嘴唇東扭西歪而且全身發抖。

【第82句】:東勞西燕[dōng láo xī yàn]

【解釋】勞:伯勞。比喻情侶、朋友離別。

【出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古辭·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示例】奇了!這人莫不是也要搭西伯利亞鐵路去游學,和我們恰做個東勞西燕么?(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四回

【第83句】:東央西告[dōng yāng xī gào]

【解釋】指到處懇求。

【出處】《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李甲]口里雖如此說,心中割舍不下,依舊又往外邊東央西告,只是夜里不進院門了。”

【第84句】:剪燭西窗[jiǎn zhú xī chuāng]

【解釋】原指思念遠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語。后泛指親友聚談。

【出處】唐·李商隱《夜雨寄北》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示例】今視之殆如夢寐,與談詩文,慧黠可愛。剪燭西窗,如得良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

【第85句】:東走西撞[dōng zǒu xī zhuàng]

【解釋】四處亂闖亂碰。

【出處】明·余象斗《南游記》:“聞你不是好人,東走西撞,無事不為,今來我東岳廟則甚?”

【第86句】:東播西流[dōng bō xī liú]

【解釋】指流落四方。

【出處】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揚仆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第87句】:東穿西撞[dōng chuān xī zhuàng]

【解釋】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同“東奔西撞”。

【出處】《隋唐演義》第二六回:“次日進城中訪察……亦不曉得那張善士住在何處,東穿西撞,但聞街談巷語,東一堆西一簇,說某家送了幾千兩,某家送了幾百兩。”

【第88句】:東挪西借[dōng nuó xī jiè]

【解釋】指到處挪借款項。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6回:“來京引見的人,有幾個腰里常常帶著幾十萬銀子?不過也是東挪西借,得了缺再去還人家。”

【示例】我東挪西借,好不容易才湊夠這個數。

【第89句】:東躲西藏[dōng duǒ xī cáng]

【解釋】形容為了逃避災禍而到處躲藏。

【出處】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殺的他軍兵膽碎魂先喪,一個個哭啼啼東躲西藏,槍刀劍戟都潎樣。”

【示例】鳳仙拽開彈弓,連珠打出,打得嘍啰東躲西藏。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九十八回

【第90句】:情人眼里出西施[qíng rén yǎn lǐ chū xī shī]

【解釋】西施:春秋時越國美女。比喻由于有感情,覺得對方無一處不美。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山谷上》:“諺云:情人眼里有西施。”

【示例】一則是天緣,二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

【第91句】:東鳴西應[dōng míng xī yīng]

【解釋】指各方面互有聯系,互相影響。

【出處】蔡元培《歐美國學會叢刊發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于郵命。”

【第92句】:東撈西摸[dōng lāo xī mō]

【解釋】指盲目地四處求索。

【出處】宋·朱德《答廖子晦》:“蓋性命之理雖微,然就博文約禮實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須向無形象處東撈西摸,如捕風系影。”

【第93句】:東向而望,不見西墻[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

【解釋】向東面看,看不到西面的墻。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出處】《呂氏春秋·去尤其》:“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示例】會己則嗟諷,民我且沮棄,各執一隅之角,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墻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第94句】:東拉西扯[dōng lā xī chě]

【解釋】一會兒說東,一會兒說西。指說話條理齋亂,沒有中心。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更有一種可笑的,肚子里原沒有什么,東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還自以為博奧。”

【示例】倘在學校,誰都可以直沖而入,并無可談,而東拉西扯,坐著不走,殊討厭也。 ——魯迅《兩地書·九三》

【第95句】:東橫西倒[dōng héng xī dǎo]

【解釋】形容雜亂。

【出處】劉復《曉》詩:“回看車中,大家東橫西倒,鼾聲呼呼。”

【第96句】:東扯西拽[dōng chě xī zhuāi]

【解釋】謂事情互相糾纏。猶言拆東補西。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別件事,或者有些東扯西拽,東掩西遮,東三西四,不容易說話。”

【示例】也就東扯西拽,不能如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

【第97句】:東家西舍[dōng jiā xī shě]

【解釋】猶言左鄰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鄰居。

【出處】唐·李白《江夏行》:“東家西舍同時發,北去南來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個音書能斷絕。”

【第98句】:東零西散[dōng líng xī sàn]

【解釋】這邊一個,那邊一個。形容星散零落。

【出處】明·袁宏道《致蕭允升庶子》:“曾未幾何,而東零西散,念方既已下世,先兄繼之,射堂秋月,有若隔世,人生會合,何可常也。”

【示例】一霎時,十萬余兵,殺得東零西散,止剩得一個空寨。 ——清·古吳墨浪子《西湖佳話·錢塘霸跡》

【第99句】:東揚西蕩[dōng yáng xī dàng]

【解釋】指飄泊無定。

【出處】《野叟曝言》第四一回:“姐姐若不見憐,怎樣著落妹子死后魂靈,不至東揚西蕩。”

100、東閃西挪[dōng shǎn xī nuó]

【解釋】形容有所畏懼,躲躲閃閃。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還有個東閃西挪,到了他的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

10【第1句】:東碰西撞[dōng pèng xī zhuàng]

【解釋】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

【出處】巴金《火》:“劉波好像被困在一條死巷里,他東碰西撞都找不出一個出路。”

【示例】他整天東碰西撞,就是沒有成績。

10【第2句】:東推西阻[dōng tuī xī zǔ]

【解釋】推:推諉;阻:阻撓。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都氏只是揀精剔肥,東推西阻,媒婆說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10【第3句】:東西南北客[dōng xi nán běi kè]

【解釋】指居處無定之人。

【出處】參見“東西南北人”。

【示例】綸巾老子無遺策,長作東西南北客。 ——宋·陳與義《欲離均陽而雨不止書八句寄何子應》詩

10【第4句】:東竄西跳[dōng cuàn xī tiào]

【解釋】跳來跳去。

【示例】杜鵑鳥在灌木林中東竄西跳的。

10【第5句】:捧心西子[pěng xīn xī zǐ]

【解釋】西子: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西子因心痛而捧心皺眉,仍然顯得很漂亮。形容美女嬌弱之態。

【出處】《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示例】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為魂。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10【第6句】:東猜西疑[dōng cāi xī yí]

【解釋】指胡亂猜疑。

【出處】沙汀《柳永慧》:“當我正在東猜西疑的時候,拖拉機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示例】請不要對我東猜西疑的。

10【第7句】:東零西落[dōng líng xī luò]

【解釋】這邊一個,那邊一個。形容星散零落。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桃園記·古城聚會》:“還說道不降曹,到如今越氣惱,受女納金多快樂,將恩義頓然拋調,撇得俺弟兄每,東零西落。”

【示例】出車站空場上,遠遠就看見東零西落的房屋,戰爭時燒毀的建筑,殘石剩礎,凄然的哀訴資本主義的破產呢。 ——瞿秋白《俄鄉紀程》十

10【第8句】:東走西顧[dōng zǒu xī gù]

【解釋】比喻顧慮多。

【出處】《古詩源》卷三:“煢煢白兔,東走西顧。”

10【第9句】:移東籬,掩西障[yí dōng lí,yǎn xī zhàng]

【解釋】比喻只求暫時應付,不作長久打算。

【出處】唐·陸贄《論裴延齡奸蠹書》:“移東就西,便為課續。取此適彼,遂號羨余。”

1【第10句】:痛抱西河[tòng bào xī hé]

【解釋】比喻喪子之痛。

【出處】《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夏居西河教授,為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

1【第11句】:東望西觀[dōng wàng xī guān]

【解釋】形容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同“東張西望”。

【出處】《再生緣》第十一回:“這邊受專心等,東望西觀只候臨。”

1【第12句】:關東出相,關西出將[guē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

【解釋】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出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出將帥。

【出處】《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示例】世言關東出相,關西出將,豈東西喻耶?(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李衛公靖》)

1【第13句】:東來西去[dōng lái xī qù]

【解釋】從東邊來的,往西邊去的。形容人來人往,互不相識。

【出處】唐·李商隱《關門柳》:“東來西去人情薄,不為清陽減路塵。”

【示例】橋上做賣做買,東來西去的,挨擠不過。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三

1【第14句】:東馳西撞[dōng chí xī zhuàng]

【解釋】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同“東奔西撞”。

【出處】《花月痕》第四七回:“那馬東馳西撞,不可押勒。”

1【第15句】:駕鶴西游[jià hè xī yóu]

【解釋】死的婉稱。

【出處】鄧友梅《那五》:“過老太太言而有信,這事辦完不久就駕鶴西游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來。”

【示例】我現在還不想駕鶴西游。

1【第16句】:東歪西倒[dōng wāi xī dǎo]

【解釋】形容身不由己,傾斜不穩。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9回:“日暮挑燈閑徙倚,郎不歸來留戀誰家里?及至歸來沉醉矣,東歪西倒扶難起。”

【示例】那個向西的稻草棚屋,好像一個東歪西倒的老人,蹲在那里。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

1【第17句】:東挪西撮[dōng nuó xī cuō]

【解釋】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同“東挪西湊”。

【出處】《水滸傳》第九四回:“我這里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挪西撮。你這項信賞錢,依著我,權且存置庫內。”

1【第18句】:東西南朔[dōng xī nán shuò]

【解釋】指居處無定之人。同“東西南北”。

1【第19句】:東蕩西馳[dōng dàng xī chí]

【解釋】指出兵平定各處叛亂。

【出處】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佐高皇南征北討,隨諸將東蕩西除。”

【示例】漢王乘那項王火咸陽,弒義帝,降子嬰,東蕩西馳的時候,早暗地里間道入關。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

1【第20句】:道西說東[dào xī shuō dōng]

【解釋】說東家,講西家。形容沒有中心地隨意說。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那堪長老鼓兩片皮,搖三寸舌,說東道西,指南言北。”

【示例】阿你兩個,何用忩忩?阿誰許你,各擬論功。言詞相毀,道西說東。 ——《敦煌變文集·茶酒論一卷》

1【第21句】:東討西征[dōng tǎo xī zhēng]

【解釋】指四面出兵征戰討伐。同“東征西討”。

【出處】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學劍,卯歲論兵,以身許國,東討西征。”

【示例】便休說站驛難為,則怕你東討西征那時節悔。 ——元·劉致《新水令·代馬訴冤》套曲

1【第22句】:東搖西擺[dōng yáo xī bǎi]

【解釋】形容走路不穩。比喻容易動搖、不堅定。

【出處】毛澤東《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我們的某些同志卻像一個小腳女人,東搖西擺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說:走快了,走快了。”

【示例】我們在原則性問題上要立場堅定,不能東搖西擺。

1【第23句】:東沖西突[dōng chōng xī tū]

【解釋】指四處沖鋒突擊。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云東沖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云。”

【示例】他(赫胥黎)以淵博的學識,警辟的文章,東沖西突,攻陷了以為亞當和夏娃的子孫們的最后的堡壘。 ——魯迅《南腔北調集·“論語一年”》

1【第24句】:東誑西騙[dōng kuāng xī piàn]

【解釋】誑:欺騙,迷惑。形容到處說謊欺騙。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8回:“應二哥,銀子便與他,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在外邊東誑西騙。”

【示例】他靠東誑西騙謀生。

1【第25句】:東補西湊[dōng bǔ xī còu]

【解釋】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同“東挪西湊”。

【出處】朱自清《哀互生》:“他東補西湊地為立達籌款子,還得跑北京,跑南京。”

1【第26句】:東流西落[dōng liú xī luò]

【解釋】形容四處流浪,流落四方。

【出處】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楊仆射書》:“又聞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風行雨散,東播西流。”

【示例】再從東京一失業下來,只好成為流浪奴隸,東流西落地隨著有工做的地方向四處的鄉下移動。 ——郭沫若《雞之歸去來》

1【第27句】:東觀西望[dōng guāng xī wàng]

【解釋】觀:看;望:向遠處看。形容四處觀望,察看動靜。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6卷:“張公也慌張了,東觀西望,恐怕有人撞見。”

【示例】他急得東觀西望。

1【第28句】:東跑西奔[dōng pǎo xī bēn]

【解釋】奔:急走,跑。指到處奔波。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玉厚參加了村里給解放軍送糧的運輸隊,同時還得種地,東跑西奔,忙忙亂亂。”

1【第29句】:東漸西被[dōng jiàn xī bèi]

【解釋】漸:浸漬;被:覆蓋。向東浸漬,向西覆蓋。指范圍逐漸擴大。

【出處】《尚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

1【第30句】:東奔西向[dōng bēn xī xiàng]

【解釋】指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出處】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1【第31句】:東怒西怨[dōng nù xī yuàn]

【解釋】比喻遷怒于人。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厲色揚聲,東怒西怨。”

1【第32句】:朝西暮東[zhāo xī mù dōng]

【解釋】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東。指行蹤不定。比喻變來變去,不專一。

【出處】明·無名氏《四賢記·社會》:“朝西暮東,齊、梁、燕、宋,生涯不同。”

1【第33句】:東奔西逃[dōng bēn xī táo]

【解釋】跑到東,又逃到西。到處逃竄。同“東逃西竄”。

【出處】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后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示例】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后決定了和漢家和好的大計。”

1【第34句】:東瞻西望[dōng zhān xī wàng]

【解釋】瞻:觀望。向東、向西觀望。形容對景色的欣賞。

【出處】南朝·梁·元帝《廬山碑序》:“東瞻洪井,識曳帛之在茲;西望石寶,見指寶之可拾。”

1【第35句】:東闖西踱[dōng chuǎng xī duó]

【解釋】指盲目地四處闖蕩。

【出處】茅盾《子夜》六:“他很想跑開,但想到不吳芝生作伴,到底比起獨自東闖西踱較為'有聊’,便又舍不得走。”

1【第36句】:東猜西揣[dōng cāi xī chuāi]

【解釋】指多方猜測。

【出處】清·袁枚《與楊蘭坡明府書》:“然李義山《錦瑟》一篇,寧使后人東猜西揣,聚訟紛紛,而當時絕不多下一注,亦可想見古人之落落大方矣。”

1【第37句】:東量西折[dōng liáng xī zhé]

【解釋】量:稱量;折:虧損。在量入量出時,難免有所虧損。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東量西折,難教小人賠償。”

1【第38句】:東征西怨[dōng zhēng xī yuàn]

【解釋】本指商湯向一方征伐,則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來解救自己。后指帝王興仁義之師為民除害,深受百姓擁戴。

【出處】語出《書·仲虺之誥》:“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賞……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示例】古先哲王,東征西怨。顧予不德,重以勞人。 ——唐·陸贄《重優復興元府及洋鳳州百姓等詔》

1【第39句】:東奔西竄[dōng bēn xī cuàn]

【解釋】跑到東,又竄到西。到處逃竄。同“東逃西竄”。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2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1【第40句】:東指西畫[dōng zhǐ xī huà]

【解釋】指指點點,吩咐指派。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桂員外途窮懺悔》:“桂遷東指西畫,處分家事,童仆去了一輩又來一輩,也有領差的,也有回話的。說一個不了。”

1【第41句】:東誆西騙[dōng kuāng xī piàn]

【解釋】指到處說謊話詐騙。

【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若論我,半個字也不識。若說道抵換官物、盜使印信,東誆西騙,天下跑魁。”

【示例】應二哥,銀子便與他,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在外邊東誆西騙。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八回

1【第42句】:東拼西湊[dōng pīn xī còu]

【解釋】比喻零亂地加以拼湊。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說不得東拼西湊,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鐘到代儒家來拜見。”

【示例】當他在半路上,早已東拼西湊,湊得三千銀子,專為監中打點之用。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1【第43句】:東捱西問[dōng ái xī wèn]

【解釋】指四處探問、打聽。

【出處】《平妖傳》第十五回:“這些眾人當一場生意,見神見鬼,東捱西問,那有消息。”

1【第44句】:袞衣西歸[gǔn yī xī guī]

【解釋】謂功勛卓著,位拜三公而歸。

【出處】相傳周公東征,周大夫為作《九罭》之詩,其辭曰:“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又曰:“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無使我心悲兮。”

【示例】卿未照朕心,殊乖素望。新政俟才,宜速銓補;俟東方化洽,當袞衣西歸。 ——《資治通鑒·晉簡文帝咸安元年》

1【第45句】:東完西缺[dōng wán xī quē]

【解釋】缺東少西,不完備,短缺。

【出處】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十二:“此中的工作者,剛一動手,必先覺著孤獨無助;工具破敗,不堪適用,一切技術上的設備,東完西缺。”

1【第46句】:東沖西決[dōng chōng xī jué]

【解釋】形容洪水四處沖決泛濫。

【出處】清·江藩《漢學師承記·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運耳。南行非河之本性,東沖西決,率無寧歲。”

1【第47句】:東鱗西爪[dōng lín xī zhǎo]

【解釋】原指畫龍時龍體被云遮住,只是東邊畫一片龍鱗,西邊露一只龍爪,不見龍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處】清·龔自珍《識某大令集尾》:“東云一鱗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示例】蘇東坡有一首詩好像就是在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東鱗西爪地記得幾節。 ——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

1【第48句】:東偷西摸[dōng tōu xī mō]

【解釋】指暗中干不正當的事。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30回:“她還是饞貓兒似的東偷西摸。”

【示例】我們不能干東偷西摸的事情。

1【第49句】:東馳西擊[dōng chí xī jī]

【解釋】指指揮不統一,幾路軍隊各自行動。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卷九:“各專責成,互相援應,毋東馳西擊,各不相顧。”

1【第50句】:拄笏西山[zhǔ hù xī shān]

【解釋】形容在官而有閑情雅興。亦為悠然自得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以手版拄頰云:'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示例】拄笏西山志騎曹,朝來爽氣與秋高。 ——金·元好問《西山樓為王仲理賦》詩之二

1【第51句】:東方不亮西方亮[dōng fāng bù liàng xī fāng liàng]

【解釋】比喻這里行不通,別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回旋的余地。”

【示例】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們不愁找不到出路。

1【第52句】:東兔西烏[dōng tù xī wū]

【解釋】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出處】宋·吳潛《瑞鶴仙》:“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準。況禁他,東兔西烏相逐,古古今今不問。”

1【第53句】:東漂西蕩[dōng piāo xī dàng]

【解釋】東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出處】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云汴梁買馬,不想東漂西蕩,將本錢盡行折了。”

【示例】今日弄得東漂西蕩,子不認母,節不成節,樂不成樂,自貽伊戚如此。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十一回

1【第54句】:東飄西泊[dōng piāo xī bó]

【解釋】指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出處】《蕩寇志》第一一二回:“車夫道:'只有一人想該斗得他過。’徐槐聽了,忙問是何人?車夫道:'這人姓顏,名叫樹德……向來東飄西泊,不知住處。”

1【第55句】:銅山西崩,洛鐘東應[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解釋】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應應。”

【示例】此義易明,銅山西崩,洛鐘東應,不以遠而陰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三

1【第56句】:東倒西歪[dōng dǎo xī wāi]

【解釋】指行走不穩,身不由主。也形容物體傾斜不正。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哎,卻原來醉醺醺東倒西歪。”

【示例】子期使侍衛阻之。熊宜僚用手一拉,侍衛東倒西歪,二人徑入殿中。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三回

1【第57句】:東風壓倒西風[dōng fēng yā dǎo xī fēng]

【解釋】原指封建大家庭里對立的兩方,一方壓倒另一方。現比喻革命力量對于反動勢力占壓倒的優勢。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東風壓了西風,就是西風壓了東風。”

【示例】我認為目前形勢的特點是東風壓倒西風。 ——毛澤東《在各國共產黨和工人黨莫斯科會議上的講話》

1【第58句】:送佛送到西天[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tiān]

【解釋】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姐姐原是為救安公子而來,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1【第59句】:東挨西撞[dōng āi xī zhuàng]

【解釋】形容無固定目標,到處亂闖。同“東奔西撞”。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終日間靠著些東涂西抹,東挨西撞,也濟不得甚事。”

【示例】你這樣東挨西撞的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1【第60句】:東抹西涂[dōng mò xī tú]

【解釋】比喻用筆隨便寫寫畫畫。后用作自己寫作或繪畫的謙詞。同“東涂西抹”。

【出處】清·龔自珍《金縷曲·沈虹橋廣文小像題詞》詞:“只東抹西涂還肯。兩載云萍交誼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示例】曾樸《孽海花》第25回:“左手拿著一張白紙,右手握了一根燒殘的細柳條,在那里東抹西涂。”

1【第61句】:東挦西扯[dōng xián xī chě]

【解釋】指到處張羅。

【出處】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三章:“以大不逮之財而日行勉強支持之事,東挦西扯,憂苦莫當。”

1【第62句】:待月西廂[dài yuè xī xiāng]

【解釋】指情人私相約會。

【出處】唐·元稹《月明三五夜》詩“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示例】分明訪賢東閣,已成待月西廂。 ——《玉嬌梨》第九回

1【第63句】:東脧西望[dōng suō xī wàng]

【解釋】形容這里那里地到處看。同“東張西望”。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時兩只眼睛不夠使的,正在東脧西望,又聽得那為吆喝:'吃酪罷!好干酪哇!’”

1【第64句】:東蕩西游[dōng dàng xī yóu]

【解釋】蕩:放浪,游蕩;游:行走。指到處游蕩,不務正業。

【出處】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三卷:“焦贊不肯歇息,邀軍校乘著月色,東蕩西游。”

【示例】他整天東蕩西游,不干正事。

1【第65句】:東零西碎[dōng líng xī suì]

【解釋】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出處】郭沫若《文藝論集·自然與藝術》:“他們把他們父親的財產東零西碎地鋪滿了一堂,沒有絲毫處理的手腕。”

【示例】我不喜歡這些東零西碎的東西。

1【第66句】:東行西步[dōng xíng xī bù]

【解釋】想向東走,卻向西邁步。比喻舉動失措,不知所向。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鼎之噬嗑》:“東行西步,失其次舍。”

1【第67句】:東攔西阻[dōng lán xī zǔ]

【解釋】指極力阻攔。

【出處】《雪巖外傳》第十回:“眾家人聽說,忙東攔西阻的教他們止聲。”

【示例】他東攔西阻地讓我放棄這個計劃。

1【第68句】:東怨西怒[dōng yuàn xī nù]

【解釋】指任意指責別人。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須求趨競,不顧羞慚,比較材能,斟量功伐,厲色揚聲,東怨西怒;或有協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或有喧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以此得官,謂為才力,何異盜食致飽,竊衣取溫哉!”

1【第69句】:東遮西掩[dōng zhē xī yǎn]

【解釋】指左右遮掩,隱瞞真相。

【出處】明·高濂《玉簪記·促試》:“我想陳妙常與我侄兒,兩下青春佳麗,意氣相投,每每月下星前,事事東遮西掩。”

【示例】這件事情是東遮西掩不住的。

1【第70句】:東砍西斫[dōng kǎn xī zhuó]

【解釋】斫:用刀斧砍。指東砍西殺,四面激戰。

【出處】《秦并六國平話》卷上:“韓廣殺將來,東砍西斫,星流去散,芋續八斷。”

1【第71句】:東閃西躲[dōng shǎn xī duǒ]

【解釋】閃:側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處躲避。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1回:“李逵在林木叢中東閃西躲。”

1【第72句】:拆西補東[chāi xī bǔ dōng]

【解釋】比喻臨時勉強湊合應付。同“拆東補西”。

【出處】唐·寒山《詩》:“雖乃得如斯,有為多患累,與道殊懸運,拆西補東爾。”

1【第73句】:東一下西一下[dōng yī xià xī yī xià]

【解釋】指做事無計劃。比喻行動漂忽無定。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使木板子東一下,西一下,攛這一二百下子。”

【示例】做什么事不能東一下西一下沒有定性。

1【第74句】:東投西竄[dōng tóu xī cuàn]

【解釋】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同“東奔西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a级日本片在线观看| 适合男士深夜看的小说软件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99久久久久久久|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免费在线公开视频| chinesevideo普通话对白|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五月| 天天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97色伦综合在线欧美视频| 污污的软件下载| 国产精品边做奶水狂喷小说|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搡女人免费免费视频观看| 欧美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久久午夜电影网| 色爱区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 我和娇妻乱荡史| 免费黄色a级片|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免费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韩国美女主播免费的网站|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免费观看一级欧美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一区免费式| 天天天欲色欲色WWW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动漫| 日b视频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