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漏”的成語大全(6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漏網(wǎng)游魚、補闕掛漏、脫天漏網(wǎng)等含“漏”的成語68個,其中“漏”開頭的14個,“漏”結(jié)尾的26個,“漏”在中間的2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漏”開頭的成語
【第1句】:漏網(wǎng)游魚[lòu wǎng yóu yú]
【解釋】逃脫魚網(wǎng)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同“漏網(wǎng)之魚”。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序》:“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
【示例】李靖往前飛走,真似失林飛鳥,漏網(wǎng)游魚,莫知東南西北。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四回
【第2句】:漏盡更闌[lòu jìn gēng lán]
【解釋】漏:古代滴水計時的儀器。更:夜間計時單位。喻指夜深之時。
【出處】元·高文秀《襄陽會》第一折:“直等的漏盡更闌,街衢靜悄。”
【第3句】:漏脯充饑[lòu fǔ chōng jī]
【解釋】漏脯:掛在檐下風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餓了吃腐爛發(fā)臭的干肉。比喻只顧眼前,不管后果。
【出處】晉·葛洪《抱撲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饑,酣鴆酒以止渴也。”
【第4句】:漏網(wǎng)之魚[lòu wǎng zhī yú]
【解釋】逃脫魚網(wǎng)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序》:“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
【示例】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wǎng)之魚。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
【第5句】:漏泄春光[lòu xiè chūn guāng]
【解釋】原指柳葉首先透露春天到來的信息,后比喻男女私情泄露,或秘密被察覺。
【出處】唐·杜甫《臘日》詩:“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示例】本待要安排心事傳幽客,我則怕漏泄春光與乃堂。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
【第6句】:漏齏搭菜[lòu jī dā cài]
【解釋】拖泥帶水,不爽利。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二折:“是你辱門敗戶先自歪,做的來漏齏搭菜,把花言巧語枉鋪排。”
【第7句】:漏盡鐘鳴[lòu jìn zhōng míng]
【解釋】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同“漏盡鍾鳴”。
【出處】《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馬稚暨妻張氏墓志》:“漏盡鐘鳴,箭馳風迫。”
【示例】老人漏盡鐘鳴,旦夕就木,又安能長為汝伴者。 ——《孤兒記》第四章
【第8句】:漏卮難滿[lòu zhī nán mǎn]
【解釋】卮:勵酒器。滲漏的酒器難于盛滿。多比喻權(quán)利的外溢。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
【第9句】:漏盡鍾鳴[lòu jìn zhōng míng]
【解釋】比喻人的生命已到盡頭。
【第10句】:漏甕沃焦釜[lòu wēng wò jiāo fǔ]
【解釋】用漏甕里的余水倒在燒焦的鍋里。比喻情勢危急,亟待挽救。
【出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趙之務,宜若奉甕沃焦釜也。”
【第11句】:漏洞百出[lòu dòng bǎi chū]
【解釋】百:極言其多。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說話或辦事,破綻很多。
【出處】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示例】他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第12句】:漏洩春光[lòu xiè chūn guāng]
【解釋】①透露春天的信息。②指密傳消息或泄露男女私情。
【第13句】:漏泄天機[lòu xiè tiān jī]
【解釋】天機:重要的機密。走漏了不宜外泄的機密。
【出處】《平妖傳》第二十五回:“仙人言稱是本州之神,與小人酒食吃了,又將此物出來,叫小人付與州官收受,不許漏泄天機。”
【示例】官吏稱韋義方不合漏泄天機,合當有罪,急得韋義方叩頭告罪。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三
【第14句】:漏虀搭菜[lòu jì dā cài]
【解釋】形容拖泥帶水,不爽快。
【出處】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二折:“是你辱門敗戶先自歪,做的來漏虀搭菜,把花言巧語本鋪排。”
“漏”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補闕掛漏[bǔ quē guà lòu]
【解釋】闕:缺;漏:遺漏。指彌補事物的缺陷和漏洞。
【出處】清·趙曦明《<顏氏家訓>跋》:“至于補闕掛漏,俾臻完善,不能無望于將伯之助云。”
【第2句】:百無一漏[bǎi wú yī lòu]
【解釋】干一百件事,沒有一件疏漏。形容有完全把握,不會失手。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麞鹿狐兔,走馬遮截,放索踏之,百無一漏。”
【第3句】:補苴罅漏[bǔ jū xià lòu]
【解釋】苴:鞋底的草墊;罅:縫隙。補好裂縫,堵住漏洞。比喻彌補事物的缺陷。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示例】補苴罅漏,經(jīng)緯萬端。來日之難,培于往昔。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十七回
【第4句】:上溢下漏[shàng yì xià lòu]
【解釋】指上富下貧。
【出處】《旬子·王制》:“筐篋已富,府庫已實,而百姓貧,夫是之謂上溢而下漏。”王先謙解引王引之曰:“上溢而下漏,即是上富而下貧。”
【示例】天下財賦多為禁中私財,上溢下漏,而民重困。 ——《宋史·食貨志下一》
【第5句】:疏而不漏[shū ér bù lòu]
【解釋】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出處】《老子》:“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示例】你可記得三年前蔡指揮的事么?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說。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第6句】:水泄不漏[shuǐ xiè bù lòu]
【解釋】猶言滴水不漏。形容說話慎密。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德山門下,水泄不通。”
【示例】你正是“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泄不漏,半點兒也沒有落地!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三回
【第7句】:滴水不漏[dī shuǐ bù lòu]
【解釋】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說話、辦事非常細致、周密,無懈可擊。也形容錢財全部抓在手里,輕易不肯出手。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易三》:“又要說得極密處無縫罅,盛水不漏。”
【示例】這也是王春宇幾年江湖上精細,把這宗事,竟安插的滴水不漏。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七回
【第8句】:不欺室漏[bù qī shì lòu]
【解釋】屋漏:古代室內(nèi)西北角。原指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后轉(zhuǎn)義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邪念。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3回:“自是大臣守正,不欺室漏。”
【第9句】:玲瓏透漏[líng lóng tòu lòu]
【解釋】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結(jié)構(gòu)細巧。也比喻人精明靈活。同“玲瓏剔透”。
【出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石在亭前池中,高八尺,闊半之,玲瓏透漏不瘦不肥,前后俱無斧鑿痕,太湖之絕品也。”
【第10句】:不欺屋漏[bù qī wū lòu]
【解釋】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出處】《好逑傳》第八回:“臺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勝愧悔。”
【第11句】: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解釋】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出處】《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魏書·任城王傳》:“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示例】你可記得三年前蔡指揮的事么?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今日有何理說。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第12句】:千金之堤,潰于蟻漏[qiān jīn zhī dī,kuì yú yǐ lòu]
【解釋】堤:堤壩;潰:崩潰。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出處】堤:堤壩;潰:崩潰。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比喻小事不慎將釀成大禍。
【第13句】:無愧屋漏[wú kuì wū lòu]
【解釋】屋漏:古代室內(nèi)西北角。原指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后轉(zhuǎn)義為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邪念。
【出處】清·顏光敏《顏氏家藏尺牘·勞副都之辨》:“惟存一矢慎之心,無愧屋漏。”
【第14句】:銅壺刻漏[tóng hú kè lòu]
【解釋】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刻漏:一種古代計時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指時光正在流逝。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第15句】:不愧屋漏[bù kuì wū lòu]
【解釋】愧:慚愧;屋漏:古代室內(nèi)西北角安放小帳的地方。原意是雖在宗廟里,但無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壞念頭。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抑》:“相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
【示例】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不無忝,存心養(yǎng)性為匪懈。 ——《宋史·張載傳》
【第16句】:點水不漏[diǎn shuǐ bù lòu]
【解釋】形容十分周到、嚴密,毫無差失漏洞。
【出處】《隋唐演義》第四九回:“羅成見線娘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沒,點水不漏。”
【第17句】:置水不漏[zhì shuǐ bù lòu]
【解釋】置:安放。放著的水一滴也不漏掉。形容說話行事縝密,毫無差錯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錄》第114卷:“今有學者在某門者,其于考理,非不精當,說得來置水不漏,真是理會得好。”
【第18句】:吞舟是漏[tūn zhōu shì lòu]
【解釋】本指大魚漏網(wǎng),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
【出處】《南史·陳慶之傳》:“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第19句】:江心補漏[jiāng xīn bǔ lòu]
【解釋】船到江心才補漏洞。指臨到緊急關(guān)頭才設(shè)法補救,為時已晚。
【出處】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第八折:“憑時節(jié)船到江心補漏遲,煩惱怨他誰,事要前思免后悔,我也勸你不得,有朝一日,準備著搭救你塊望夫石。”
【示例】王铚續(xù)義山雜纂,載不濟事四十一條,其一曰江心補漏。 ——清·翟灝《通俗編·地理》
【第20句】:天機不可泄漏[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òu]
【解釋】舊時迷信認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漏。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先透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秦氏道:'天機不可泄漏。只是我與嬸子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天機不可泄漏。’胡雪巖拿手一指嵇鶴齡,'雪公,……’”
【第21句】:盛水不漏[chéng shuǐ bù lòu]
【解釋】比喻說理嚴密。
【出處】梁啟超《霍布士學案》:“霍氏之哲學,理論極密,前呼后應,幾有盛水不漏之觀。”
【示例】我覺得他這句話說得真好,真正是盛水不漏,真正把共產(chǎn)主義運動說穿了。 ——郭沫若《盲腸炎·窮漢的窮談》
【第22句】:不慚屋漏[bù cán wū lòu]
【解釋】屋漏:古代室內(nèi)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帳幕遮蓋處。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不做壞事,不起邪念。
【出處】隋·江總《讓尚書仆射表》:“門驚如市,不慚屋漏;心抱如水,無欺暗室。”
【第23句】:銅壺滴漏[tóng hú dī lòu]
【解釋】銅壺:古代計時的漏器。用銅壺盛水滴漏來計時刻。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示例】靜聽得銅壺滴漏,夜月微殘。 ——《白雪遺音·馬頭調(diào)·好夢兒》
【第24句】:多魚之漏[duō yú zhī lòu]
【解釋】指泄漏軍事機密。
【出處】《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杜預注:“多魚,地名……《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為齊亂張本。”
【示例】約以晦日同時進襲,而漢奸有多魚之漏,洋人踞城者皆預為準備。 ——清·夏燮《中西紀事·海疆殉難》
【第25句】:暗室屋漏[àn shì wū lòu]
【解釋】指別人看不見的地方;隱私之室。
【出處】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四:“至于發(fā)人隱惡,雖虧雅道,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是亦小道之可觀者。”
【示例】瓜田李下,明俠女之志;暗室屋漏,窺君子之心。 ——《好逑傳》第六回
【第26句】:涓滴不漏[juān dī bù lòu]
【解釋】涓滴:小水珠,比喻極小或極少的東西。一點兒也不遺漏。亦作“涓滴不留”、“涓滴不遺”。
【出處】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示例】獨步丹霄臨機大用,把住涓滴不漏,放行乃浪涌千江,踞地全威壁立千仞。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十
“漏”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脫天漏網(wǎng)[tuō tiān lòu wǎng]
【解釋】指不受約束地胡作非為。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6回:“從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脫天漏網(wǎng)的事做的頂多,銀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碼,以及幾千幾萬不等。”
【第2句】:玉漏猶滴[yù lòu yóu dī]
【解釋】指夜還未過去。玉漏:計時的漏壺。
【第3句】:鐘鳴漏盡[zhōng míng lòu jìn]
【解釋】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鐘已經(jīng)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出處】漢·崔寔《政論》:“鐘鳴漏盡,洛陽城中,不得有行者。”《三國志·魏書·田豫傳》:“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示例】直到鐘鳴漏盡,方始酒闌人散。 ——清·曾樸《孽海花》第四回
【第4句】:郁肉漏脯[yù ròu lòu fǔ]
【解釋】郁:腐臭;漏脯:古人認為肉為漏水所沾,有毒。形容腐臭的肉食。
【出處】《抱樸子·良規(guī)》:“雖策命暫隆,弘賞暴集,無異乎犧牛之被紋繡,淵魚之愛莽麥,渴者之資口于云日之酒,饑者之取飽于郁肉漏脯也。”
【示例】又次日,游木龍洞,洞甚狹,無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蓮房半爛,又似郁肉漏脯,離離可摘。 ——清·袁枚《游桂林諸山記》
【第5句】:堵塞漏卮[dǔ sāi lòu zhī]
【解釋】漏卮:有漏洞的盛酒器。比喻堵塞住利益外溢的漏洞。
【出處】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冊第五章:“奏請設(shè)立紡織局,謀堵塞漏卮。”
【示例】我們得盡快采取堵塞漏卮的措施。
【第6句】:星移漏轉(zhuǎn)[xīng yí lòu zhuǎn]
【解釋】星位移位,更漏轉(zhuǎn)換。謂夜深。
【出處】明·劉基《花犯·秋夜》詞:“夜何其,星移漏轉(zhuǎn),涼蟾照無睡。”
【第7句】:更長漏永[gēng cháng lòu yǒng]
【解釋】漏:漏壺,古代的計時工具。形容漫漫的長夜。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三折:“我為你呵捱了些更長漏永,受了些衾寒枕冷,我巴到你黃昏盼到你明,思舊約,想歸程,可著我久等。”
【示例】一字字更長漏永,一聲聲衣寬帶松。 ——明·崔時佩《西廂記·琴心寫恨》
【第8句】:言語漏泄[yán yǔ lòu xiè]
【解釋】機密的話被泄露出去。
【出處】《左傳·襄公十四年》:“今諸侯之事晉,不如昔者。蓋言語漏泄,則職汝之由。”
【示例】袁請訓往天津,光緒帝出乾清宮召見,用盡方法,不使言語漏泄。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八十六回
【第9句】:補漏訂訛[bǔ lòu dìng é]
【解釋】補:補充,填滿;訛:錯誤。補充缺漏,訂正錯誤。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wǎng)錄·鈔輯史記正義》:“王板《史記》之外,并博考他書所引,為之補漏訂訛,手鈔成帖。”
【第10句】:窮閻漏屋[qióng yán lòu wū]
【解釋】窮閻:偏僻的里巷;漏屋:通“陋”,狹小的房屋。指僻陋狹小的住處。
【出處】《荀子·儒效》:“雖隱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貴道誠存也。”
【第11句】:吞舟漏網(wǎng)[tūn zhōu lòu wǎng]
【解釋】本指大魚漏網(wǎng),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遙法外。同“吞舟是漏”。
【出處】清·王夫之《讀通鑒論·秦始皇》:“寬斯嚴,簡斯定,吞舟漏網(wǎng),而不敢再觸梁笱者何也?”
【第12句】:銅壺漏斷[tóng hú lòu duàn]
【解釋】漏壺里的水滴完了。表示一天的時間已經(jīng)過完,夜已深了。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第13句】:走漏天機[zǒu lòu tiān jī]
【解釋】走漏:泄漏。泄漏秘密。
【出處】元·曾瑞《留鞋記》第一折:“這件事,心知腹知。口里言,心中計,休得便走漏天機。”
【第14句】:走漏風聲[zǒu lòu fēng shēng]
【解釋】消息被透漏出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五回:“原來是一家人,決不走漏風聲的。”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七姑奶奶為怕走漏風聲,特意約在那里相會。”
【第15句】:囊漏貯中[náng lòu zhù zhōng]
【解釋】指糧食從小器漏入大器,其實并未漏掉。常比喻實際利益并未外流。貯,盛米器,大于囊。亦作“囊漏儲中”。
【出處】漢·賈誼《新書·春秋》:“汝知小計而不知大計。周諺曰:'囊漏貯中。’而獨弗聞歟?”
【示例】故囊漏貯中,識者不吝;反裘負薪,存毛實難。 ——《宋書·范泰傳》
【第16句】:網(wǎng)漏吞舟之魚[wǎng lòu tūn zhōu zhī yú]
【解釋】網(wǎng):漁網(wǎng),比喻法網(wǎng);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wǎng)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wǎng)。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序》:“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示例】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 ——《后漢書·王暢傳》
【第17句】:春光漏泄[chūn guāng lòu xiè]
【解釋】原指柳枝泛綠,透露了春天將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來。
【出處】唐·杜甫《臘日》:“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示例】呀,這春光漏泄,怎地開交? ——清·洪昇《長生殿·絮閣》
【第18句】:鐘漏并歇[zhōng lòu bìng xiē]
【解釋】比喻年老衰殘。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今年逾八十,位極三事,鐘漏并歇,筋骸俱耄。”
【示例】老身鐘漏并歇,殘年向盡,骨肉之間,殊多乖闊。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第19句】: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pò wū gēng zāo lián yè yǔ,lòu chuán yòu zāo dǎ tóu fēng]
【解釋】打頭風:逆風。比喻禍不單行,接連遭受意外打擊。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5回:“禍從天降,災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連夜雨,漏船又遭打頭風。”
【第20句】:功在漏刻[gōng zài lòu kè]
【解釋】漏:古代計時用的器具;漏刻:頃刻之間。在極短的時間,就可以獲得成功。
【出處】《后漢書·光武紀》:“尋、邑自以為功在漏刻,意氣甚逸。”
【第21句】:船到江心補漏遲[chuán dào jiāng xīn bǔ lòu chí]
【解釋】船到江心才補漏洞。比喻補救不及時,對事情毫無幫助。
【出處】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一折:“恁時節(jié),船到江心補漏遲,煩惱怨他誰。事要前思,免勞后悔。”
【示例】這是藍田種玉結(jié)親娛,今日里船到江心補漏遲。 ——元·高明《琵琶記·散發(fā)歸林》
【第22句】:泄漏天機[xiè lòu tiān jī]
【解釋】天機:舊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借指特別秘密的事。指向人透露了不應該讓人知道的神秘天意(迷信)或重要秘密。亦作“天機不可泄漏”、“漏泄天機”、“泄露天機”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回見管輅,教再休泄漏天機;不然,必致天譴。”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8回:“若說出實情,又恐泄漏天機,致生災患。”
【第23句】:網(wǎng)漏吞舟[wǎng lòu tūn zhōu]
【解釋】網(wǎng):漁網(wǎng),比喻法網(wǎng);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wǎng)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wǎng)。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序》:“網(wǎng)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示例】今外則網(wǎng)漏吞舟,內(nèi)則桃僵李代。 ——明·劉若愚《<酌中志>自序》
【第24句】:掛一漏萬[guà yī lòu wàn]
【解釋】掛:鉤取,這里指說到,提到;漏:遺漏。形容說得不全,遺漏很多。
【出處】唐·韓愈《南山》詩:“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
【示例】相望二千里外,明月此心,懇懇側(cè)厘,掛一漏萬。 ——宋·文天祥《與游提刑汶》
【第25句】:藏頭漏影[cáng tóu lòu yǐng]
【解釋】藏:隱藏。把頭藏起來,卻露出影子。形容遮遮掩掩,不明不白。
【出處】元·佚名《鴛鴦被》:“當初也無定無媒證,做的來藏頭漏影。”
【第26句】:江河不實漏卮[jiāng hé bù shí lòu zhī]
【解釋】卮:古代盛酒的器具。江河的水,漏處太多,也會像有漏洞的酒器那樣遲早要干涸。比喻不能忽視事物的細微之處。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今夫溜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
【第27句】:上漏下濕[shàng lòu xià shī]
【解釋】上:指屋頂;下:指地面。形容房屋破舊,不能蔽風雨。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讓王》:“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示例】他們原來的破茅房一下雨就上漏下濕。
【第28句】:囊漏儲中[náng lòu chǔ zhōng]
【解釋】常比喻實際利益并未外流。同“囊漏貯中”。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鄒魯公云'囊漏儲中’,皆其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