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潑”的成語(28個)
本文整理了潑聲浪氣、行兇撒潑、拈酸潑醋等含“潑”的成語28個,其中“潑”開頭的成語7個,“潑”結(jié)尾的成語5個,“潑”在中間的成語1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潑”開頭的成語【第1句】:潑聲浪氣[pō shēng làng qì]
【解釋】潑:潑辣;浪:放浪。潑辣的聲調(diào)放浪的聲勢。形容撒潑的神態(tài)。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金桂聽見他婆婆如此說,怕薛蟠心軟意活了,便潑聲浪氣大哭起來。”
【第2句】:潑冷水[pō lěng shuǐ]
【解釋】比喻挫傷別人的熱情或興致。
【示例】你不要對別人的熱情潑冷水。
【第3句】:潑天大禍[pō tiān dà huò]
【解釋】潑天:形容極大。極大的禍害。
【出處】明·羅貫中《粉妝樓》第三十回:“為了玉霜夫妻兩個,弄下這一場潑天大禍。”
【示例】假如換了一個人,或者有一句話說得不對,隨之而來的,可就是又一場驚動全國的潑天大禍了!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二十五回
【第4句】:潑油救火[pō yóu jiù huǒ]
【解釋】救火時用油澆灑。比喻事情處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態(tài)更嚴重。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4回:“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
【示例】正是'潑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罷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85回
【第5句】:潑水難收[pō shuǐ nán shōu]
【解釋】相傳漢朱買臣因家貧,其妻離去,后買臣富貴,妻又求合。買臣取水潑灑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離異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六卷:“已裝不卸,潑水難收怎奈何?”
【示例】小神只會放水,卻不會收水。常言道:'潑水難收’。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1回
【第6句】:潑婦罵街[pō fù mà jiē]
【解釋】潑?a href='.com/baike/224/2647【第79句】:html' target='_blank' >荊浩美斃綴返母九O篤酶駒誚稚系敝諉÷睢6嘀復笏涼セ鰲⒚÷畋鶉恕?/p>
【出處】鄒韜奮《經(jīng)歷·新聞記者的作品》:“對政敵或爭論的對方有著誠懇的禮貌,一點沒有潑婦罵街的惡習氣。”
【示例】你不能學潑婦罵街。
【第7句】:潑天冤枉[pō tiān yuān wǎng]
【解釋】潑天:極大的。天大的冤屈。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四十:“唬得中軍官失了三魂,把門吏喪了七魄,一齊跑來,將繩縛往,喝道:“這婦人好大膽!”聞氏哭倒在地,口稱潑天冤枉。”
【示例】求青天大老爺明鑒萬里,伸超小婦人丈夫楊乃武的潑天冤枉,小婦人便死,也感激大老爺?shù)亩鞯洹?——黃南丁氏《楊乃武與小白菜》第三十六回
“潑”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行兇撒潑[xíng xiōng sā pō]
【解釋】撒潑:耍無賴,用蠻橫無禮的行動待人。指待人兇惡,蠻橫無理。
【出處】明·無名氏《打董達》第二折:“我平日之間,行兇撒潑,倚強凌弱,欺負平人。”
【第2句】:撒賴放潑[sā lài fàng pō]
【解釋】形容耍無賴,瞎胡鬧。
【示例】茶壺的碎瓷片,散在地上,仰著死白色的破臉,像是十分委曲,又像是撒賴放潑的神氣。 ——茅盾《蝕》一
【第3句】:生動活潑[shēng dòng huó pō]
【解釋】內(nèi)容和形式的豐富、活躍。
【出處】郭沫若《關于文風問題》:“要是句子短些,章節(jié)短些,文章就生動活潑。”
【示例】我喜歡生動活潑的孩子。
【第4句】:放刁撒潑[fàng diāo sā pō]
【解釋】放:使用;刁:無賴,刁滑;撒潑:蠻不講理。指使用刁鉆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極不講理。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俺兩個全仗俺父親的虎威,拿粗挾細,揣歪捏怪,幫閑鉆懶,放刁撒潑。”
【示例】那陳師叟怎么肯罷,放刁撒潑,別著晁梁足足的賠了他一千“老黃邊”才走散了。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二回
【第5句】:打滾撒潑[dǎ gǔn sā pō]
【解釋】躺倒在地上打滾,嘴里罵著潑辣的話。同“撒潑打滾”。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回:“芳官捱了兩下打,那里肯依?便打滾撒潑的哭鬧起來。”
【示例】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脾氣或打滾撒潑時,大人不要去理睬他。
“潑”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拈酸潑醋[niān suān pō cù]
【解釋】產(chǎn)生嫉妒情緒。多指在男女關系上。同“拈酸吃醋”。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蓉謫》:“則見那,嬌惰的熏香閑坐,悍妒的拈酸潑醋。”
【第2句】:放潑撒豪[fàng pō sā háo]
【解釋】耍無賴,仗勢壓人。
【出處】克非《春潮急》三十:“決心放潑撒豪的李胡子,伸手抓下頭上的垮皮帽,在方桌上使勁一摜,沖著孟二胡子喊:'出去!’”
【第3句】:如湯潑蟻[rú tāng pō yǐ]
【解釋】湯:沸水。像用熱水去潑螞蟻,一潑即散,既而又聚。比喻效果不明顯。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各處申達表文求救,累次調(diào)兵前去征剿交鋒,如湯潑蟻。”
【第4句】:針插不進,水潑不進[zhēn chā bù jìn,shuǐ pō bù jìn]
【解釋】比喻一個集團非常排外,不容易打進去,也比喻一個人堅持已見,不聽別人的任何意見。
【示例】我們這兒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獨立王國。
【第5句】:如湯潑雪[rú tāng pō xuě]
【解釋】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決。同“如湯沃雪”。
【出處】《水滸傳》第五八回:“若是拿得此人,覷此城子,如湯潑雪。”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2回:“二鬼覺得一股熱氣,如湯潑雪,從頂門直透涌泉。”
【第6句】:馬前潑水[mǎ qián pō shuǐ]
【解釋】比喻夫妻離異,無法挽回。
【出處】錢鐘書《圍城》:“雖然'馬前潑水’,居然'破鏡重圓’。”
【示例】他經(jīng)常給我講朱買臣馬前潑水的故事。
【第7句】:撒潑行兇[sā pō xíng xiōng]
【解釋】放刁逞蠻,打人以至殺人。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浪蕩乾坤,怎敢行兇撒潑,擅自勒死平民!”
【示例】這件事實在是小老婆撒潑行兇,把大老婆的臉都抓破,男人制伏不下,所以大老婆來告狀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回
【第8句】:撒潑放刁[sā pō fàng diāo]
【解釋】耍賴撒野。舉動粗蠻,無理取鬧。
【出處】《平妖傳》第四回:“你卻如此撒潑放刁,快快出去便休。”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0回:“那薛蝌卻只躲著;有時遇見,也不敢不周旋一二,只怕他撒潑放刁的意思。”
【第9句】:膽大潑天[dǎn dà pō tiān]
【解釋】形容膽子極大。
【出處】清·王士禛《居易續(xù)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余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第10句】:閑言潑語[xián yán pō yǔ]
【解釋】指與正事無關的話;廢話。
【出處】宋·郭應祥《鵲橋仙·丁卯七夕》詞:“獨憐詞客與詩人,費多少閑言潑語。”
【第11句】:瓢潑大雨[piáo pō dà yǔ]
【解釋】像用瓢潑水那樣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樣子。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懸天起了烏黑的云朵,不大一會,瓢潑大雨到來了,夾著炸雷和閃電,因為三天兩頭地下雨,道上黑泥總是不干的,出門的人們都是光著腳丫子,順著道沿走。”
【示例】外面瓢潑大雨,我們只有呆在宿舍里。
【第12句】:滾湯潑雪[gǔn tāng pō xuě]
【解釋】滾:液體沸騰;湯:開水。沸水倒在冰雪上,雪很快就溶化。形容極為容易。
【示例】讓他來辦這件事簡直就是滾湯潑雪一般。
【第13句】:活潑天機[huó pō tiān jī]
【解釋】活潑:使富有生機;天機:指人的靈性。使靈性生動活潑,自然舒展。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否則閑中望望行云,聽聽流水,都可活潑天機。”
【第14句】:水潑不進[shuǐ pō bù jìn]
【解釋】比喻一個人不接受意見或者一個單位拒絕和外界來往。
【示例】他們的防線真是水潑不進的。
【第15句】:撒潑打滾[sā pō dǎ gǔn]
【解釋】嘴里罵著潑辣的話,躺倒在地上打滾。同“打滾撒潑”。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回:“他雖不敢還手,便也撒潑打滾,尋死覓活。”
【第16句】:惡言潑語[è yán pō yǔ]
【解釋】潑:蠻橫。用惡毒和蠻橫的語言說話。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回:“那九個兇神,惡言潑語,在門前罵戰(zhàn)哩。”
【示例】這伊秀才又是個極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惡言潑語,傷犯那些眾人。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