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暴”的成語大全(10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暴躁如雷、不忙不暴、鎩羽暴鱗等含“暴”的成語102個,其中“暴”開頭的21個,“暴”結尾的27個,“暴”在中間的5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暴”開頭的成語
【第1句】:暴躁如雷[bào zào rú léi]
【解釋】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出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示例】嚴貢生越發惱得暴躁如雷。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
【第2句】:暴取豪奪[bào qǔ háo duó]
【解釋】豪:強橫。用暴力劫奪。
【出處】宋·蘇軾《策斷上》:“國用不足,則加賦于民,加賦而不已,則凡暴取豪奪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世矣。”
【第3句】:暴虎馮河[bào hǔ píng hé]
【解釋】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示例】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魯齋郎他可敢暴虎馮河? ——元·關漢卿《魯齋郎》第四折
【第4句】:暴腮龍門[pù sāi lóng mén]
【解釋】象魚仰望龍門而不得上一樣。科舉時代比喻應進士試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處境窘迫。
【出處】《太平御覽》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記》:“河津一名龍門,巨靈跡猶在,去長安九百里。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暴腮龍門。”
【示例】江海大魚集門下,不得上;上即為龍。故云:'暴腮龍門,垂耳轅下。’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六》
【第5句】:暴發戶[bào fā hù]
【解釋】指突然發了財得了勢的人。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書,咱伺候過多少,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在咱面上混充老爺!”
【示例】這種鄙吝勢利的暴發戶,咱們不希罕和他們做親家。 ——錢鐘書《圍城》
【第6句】:暴斂橫征[bào liǎn héng zhēng]
【解釋】指強征捐稅,搜刮人民財富。
【出處】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一經我設立領事,彼不免喧賓奪主之嫌,以礙其暴斂橫征之舉,所以始必堅拒,繼則宕延。”
【示例】甚至一地兩科,以重稅病民。暴斂橫征,于斯可驗。 ——朱小璋《安微討滿洲檄》
【第7句】:暴不肖人[bào bù xiāo rén]
【解釋】暴:兇暴;不肖:不賢。兇暴而不賢的人。
【出處】《墨子·非命下》:“以此說觀之,則必非莫三代圣善人也,心暴不肖人也。”
【第8句】:暴露無遺[bào lù wú yí]
【解釋】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全都暴露出來。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只要在這里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
【示例】蔣介石政府的賣國外交政策暴露無遺。
【第9句】: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
【解釋】暴:損害,糟蹋;殄: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后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示例】既有許多值錢有東西,任人作踐了,也似乎暴殄天物。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第10句】:暴飲暴食[bào yǐn bào shí]
【解釋】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體失調。
【出處】王朔《我是你爸爸》:“長得單薄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即使從現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飲暴食,換出一身牛力氣也得寒暑幾載。”
【示例】暴飲暴食對人身體不利。
【第11句】:暴衣露冠[pù yī lù guàn]
【解釋】日曬衣裳,露濕冠冕。形容奔波勞碌。暴,曬。
【出處】《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示例】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將兵助楚討不義,足不何不自喜也?臣原以事見,而曰'吾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第12句】:暴殞輕生[bào yǔn qīng shēng]
【解釋】暴:突然;殞:死亡;輕生:把生命看得很輕。指突然間自殺身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三回:“大約我近年于家務疏懶,自然執事人操克奪之權,致使弄出這暴殞輕生的禍來。”
【第13句】:暴虐無道[bào nüè wú dào]
【解釋】殘暴狠毒,喪盡道義。
【出處】《晉書·桓彝傳》:“遂肆意酒色,暴虐無道,多所殘害。”
【示例】到九傳厲王,暴虐無道,為國人所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
【第14句】:暴富乞兒[bào fù qǐ ér]
【解釋】暴:突然;乞兒:乞丐。乞丐突然間富裕了。指非常規的地突然變得富有。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三十五:“暴富乞兒休說夢,誰家窖里火無煙。”
【第15句】:暴風疾雨[bào fēng jí yǔ]
【解釋】指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處】《清史稿·災異志三》:“[同治]三年六月初十日,定海暴風疾雨,壞各埠船,溺死兵民無數。”
【示例】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飛著飛著,不會覺得倦么?不會遇著暴風疾雨么?我們真替它們擔心呢! ——鄭振鐸《海燕》
【第16句】:暴厲恣睢[bào lì zí suī]
【解釋】暴:殘暴;恣睢:橫行霸道,任意妄為。形容殘暴兇狠,恣意橫行。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12回:“這位新官,或是慈祥愷惻,叫人感恩,或是暴厲恣睢,叫人畏懼。”
【第17句】:暴風驟雨[bào fēng zhòu yǔ]
【解釋】暴、驟: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風雨。比喻聲勢浩大,發展急速而猛烈。
【出處】《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示例】有雌雄二鳥,原在一處同飛,忽被暴風驟雨驚散。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九回
【第18句】:暴內陵外[bào nèi líng wài]
【解釋】暴:殘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對內殘害百姓,對外欺壓弱小。
【出處】《周禮·夏官·司馬上》:“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
【第19句】: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
【解釋】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出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示例】他哥哥知道了,氣得暴跳如雷。叫了他去罵。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
【第20句】:暴衣露蓋[pù yī lù gài]
【解釋】日曬衣裳,露濕車蓋。形容奔波勞碌。暴,曬。
【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示例】陛下暴衣露蓋,櫛風沐雨,曾不顧惜此。 ——明·楊慎《丁丑封事》
【第21句】: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
【解釋】暴戾:兇惡、殘暴;恣睢:任意做壞事。形容兇殘橫暴,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示例】這位新官,或是慈祥愷惻,叫人感恩;或是暴戾瓷睢,叫人畏懼,做書的人,都不暇細表。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暴”結尾的成語
【第1句】:不忙不暴[bù máng bù bào]
【解釋】態度縱容,不忙亂,不急躁。
【出處】《董西廂》卷二:“不緊不慌,不驚不怕,不忙不暴。”
【第2句】:賞賢罰暴[shǎng xián fá bào]
【解釋】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出處】《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
【第3句】:討逆除暴[tǎo nì chú bào]
【解釋】征伐和消除背叛的殘暴勢力。
【出處】《晉書·張軌傳》:“立秋,萬物將成,殺氣之始,其于王事,杖麾誓眾,釁鼓禮神,所以討逆除暴,成功濟務,寧宗廟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廢也。”
【第4句】:自棄自暴[zì qì zì bào]
【解釋】指自甘墮落,不求進取。同“自暴自棄”。
【出處】《朱子語類》卷一百四:“凡為血氣所移者,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
【示例】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04卷:“凡為血氣所移者,皆是自棄自暴之人耳。”
【第5句】: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
【解釋】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示例】吏轉念去一狐,得一狐,是以暴易暴也,游移不敢即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周三》
【第6句】:臉紅筋暴[liǎn hóng jīn bào]
【解釋】形容發急或發怒時面部紅脹,青筋暴起的樣子。
【第7句】:除殘去暴[chú cán qù bào]
【解釋】殘:殘暴。暴:殘暴,比喻惡勢力。清除社會上的殘暴、腐朽勢力。
【出處】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故在濟南,始除殘去穢,平心選舉,違忤諸常待。”
【示例】據有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為國家除殘去暴。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第8句】:討惡剪暴[tǎo è jiǎn bào]
【解釋】征伐和消除兇惡殘暴的勢力。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夫討惡剪暴必聲其罪,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歸。”
【第9句】:雖有搞暴[shui you gao pu]
【解釋】即使因干枯而變形。
【第10句】:禁亂除暴[jìn luàn chú bào]
【解釋】禁:制止;亂:混亂;暴:強暴。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出處】清·汪琬《復仇或問》:“諸凡國法所不及加,與有司所不得而執者,不許其復仇,則無以禁亂除暴也,”
【第11句】:上嫚下暴[shàng màn xià bào]
【解釋】指君上驕慢,下民強暴。同“上慢下暴”。
【出處】《漢書·敘傳下》:“上嫚下暴,惟盜是伐,勝、廣熛起,梁、籍扇烈。”
【第12句】:撥亂誅暴[bō luàn zhū bào]
【解釋】撥:治理;亂:亂世;誅:討伐;暴:兇殘。治平亂世,誅滅強暴。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
【示例】高帝撥亂誅暴,庶事草創,日不暇給。 ——東漢·班固《漢書·外戚恩澤侯表》
【第13句】:擒奸討暴[qín jiān tǎo bào]
【解釋】奸、暴:指壞人和豪強。捉拿、制服壞人與豪強。
【出處】漢·曹操《褒揚泰山友誼賽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討暴,百姓獲安。”
【第14句】:以亂易暴[yǐ luàn yì bào]
【解釋】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出處】《樂府詩集·采薇操》:“登彼高山,言采其薇。以亂易暴,不知其非。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適安歸。”
【示例】割牲而盟以為信,因四內與共頭以明行,揚夢以說眾,殺伐以要利,以此紹殷,是以亂易暴也。 ——《呂氏春秋·誠廉》
【第15句】:安良除暴[ān liáng chú bào]
【解釋】安撫善良的人,鏟除強暴的人。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在乎除暴安良。”
【示例】《三俠五義》間在敘勇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為國立功。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第16句】:上慢下暴[shàng màn xià bào]
【解釋】指君上驕慢,下民強暴。
【出處】《易·系辭上》:“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高亨注:“國家如君上驕惰,下民強暴,則盜寇思伐之矣。”
【示例】夫民疲勞則騷擾之兆生,上慢下暴則瓦解之形起。 ——《三國志·蜀志·譙周傳》
【第17句】:救亂除暴[jiù luàn chú bào]
【解釋】救:拯救;除:鏟除。禁除暴行,治理混亂的局面。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
【示例】蓋救亂除暴,謂之義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第18句】:革奸鏟暴[gé jiān chǎn bào]
【解釋】清除奸佞,鏟除暴虐。
【示例】國家要穩步向前發展,就必須革奸鏟暴,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19句】:除殘祛暴[chú cán qū bào]
【解釋】除:去掉;祛:除去;暴:兇暴。鏟除殘暴。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0卷:“專一除殘祛暴,濟困扶危。”
【第20句】:助桀為暴[zhù jié wéi bào]
【解釋】桀,夏末暴君。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同“助桀為虐”。
【出處】《史記·田單列傳》:“國既破亡,吾不能存;今有劫之以兵為君將,是助桀為暴也。”
【第21句】:鸮鳴鼠暴[zhāng míng shǔ bào]
【解釋】鸮鳥鳴叫,老鼠肆暴。比喻惡人氣焰囂張。
【第22句】:討惡翦暴[tǎo è jiǎn bào]
【解釋】征討和剪除兇惡殘暴的勢力。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夫討惡翦暴必聲其罪,宜先分裂,奪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歸。”
【第23句】:鹿馴豕暴[lù xùn shǐ bào]
【解釋】意指一會兒像鹿一樣柔馴,一會兒像豬一樣兇暴。形容狡詐。
【第24句】:竊嚙斗暴[qiè niè dòu bào]
【解釋】嚙:咬。老鼠偷食啃東西,互相爭斗。
【出處】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晝累累與人兼行,夜則竊嚙斗暴,其聲萬狀,不可以寢。”
【第25句】:十寒一暴[shí hán yī pù]
【解釋】凍十天,曬一天。比喻做事時而抓緊,時而懈怠,進展不快。
【出處】南宋·葛洪《涉史隨筆·齊鄒忌諷威王求諫》:“又況人君與宦官宮妾相處之時多,與士大夫相接之時少,十寒一暴,其能自免于過耶?”
【示例】就中此宅尤費手,官給工材半傭顧。十寒一暴半載強,才得安床置鐺釜。 ——金·元好問《戲題新居二十韻》
【第26句】:窮兇極暴[qióng xiōng jí bào]
【解釋】窮:極。形容極端殘暴兇惡。
【出處】宋·陸游《上殿札子》:“故自金虜猖獗以來,靖康、建炎之間,窮兇極暴,則有紹興之和。”
【示例】明·方孝孺《梁武帝》:“雖窮兇極暴之人,能幡然自悔,則可以成佛。”
【第27句】:竊時肆暴[qiè shí sì bào]
【解釋】老鼠放肆地偷吃東西。比喻得勢時胡作非為,橫行霸道。
【示例】你不要竊時肆暴。
“暴”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鎩羽暴鱗[shā yǔ bào lín]
【解釋】飛鳥羽毛脫落,養魚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處境極為困難。
【出處】南朝·宋·鮑照《侍郎上疏》:“鎩羽暴鱗,復見翻躍。”
【第2句】:橫賦暴斂[héng fù bào liǎn]
【解釋】橫、暴:殘暴,強橫,兇狠;賦、斂:征稅,聚財。強橫殘暴地征收苛捐雜稅。形容反動統治階級貪婪兇狠、搜刮人民的罪行。
【出處】宋·朱熹《已酉擬上封事》:“國家財用皆出人民,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于民,雖有愛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澤矣。”
【示例】[冉求]反替他取民米粟,比往日又加了一倍,橫賦暴斂,日甚一日。 ——明·李東陽《雜記·孟子直解》
【第3句】:窮兒暴富[qióng ér bào fù]
【解釋】窮人驟然發了大財。比喻學問大增。
【出處】宋·蘇軾《答程全父推官六首》:“兒子比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
【示例】羅四姐的意思是,升斗小民突然中了獎券,也就是拿窮兒暴富的譬喻,來形容她自己的心境。 ——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第五章
【第4句】:逆天暴物[nì tiān bào wù]
【解釋】違逆天理,殘害生靈。
【出處】《文子·精誠》:“故精誠內形,氣動于天,景星見,黃龍下,鳳皇至,醴泉出,嘉谷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涌;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相乘,晝明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示例】有陳竊據江表,逆天暴物,朕初受命,陳頊尚存,厚納叛亡,侵犯城戍。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八十四回
【第5句】:急風暴雨[jí fēng bào yǔ]
【解釋】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爭。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示例】這個攻擊的形勢,簡直是急風暴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第6句】:禁暴誅亂[jìn bào zhū luàn]
【解釋】禁除暴行,誅殺叛亂。亦作“禁暴靜亂”。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其強也,禁暴誅亂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諸侯從。”
【示例】于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殺之權,使之禁暴誅亂,抑頑惡而扶弱善也。 ——明劉基《郁離子·蛇蝎》
【第7句】:乞兒暴富[qǐ ér bào fù]
【解釋】乞兒:乞丐。乞丐驟然發了大財。比喻學問大增。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三十五:“暴富乞兒休說夢,誰家窖里火無煙。”
【示例】然寒微之士,無以致此,但得宣、成等窯瓷瓶各一二枚,亦可謂乞兒暴富矣。 ——明·袁宏道《瓶史·器具》
【第8句】:強不犯弱,眾不暴寡[qiáng bù fàn ruò,zhòng bù bào guǎ]
【解釋】指力量強大的不欺侮弱小的,人數多的不欺負人數少的。
【出處】《禮記·祭義》:“強不犯弱,眾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
【示例】若此,則教義日深,而禮讓興;禮讓興,則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此由太學而來者也。 ——《舊唐書·歸崇敬傳》
【第9句】:殘暴不仁[cán bào bù rén]
【解釋】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
【出處】《三國志·魏志·董卓傳》:“卓性殘不仁,遂以嚴刑脅應。”
【示例】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眾共殛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三回
【第10句】:三尸暴跳,七竅生煙[sān shī bào tiào,qī qiào shēng yān]
【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太師聞報,破了兩陣,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示例】駱青相真氣得三尸暴跳,七竅生煙。老大氣喘了一回,方才同段承恩商議,要報這個仇的話。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一回
【第11句】:禁暴正亂[jìn bào zhèng luàn]
【解釋】禁:制止。正:糾正。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或禁除暴行,根治叛亂。亦作“禁暴止亂”、“禁暴誅亂”、“禁亂除暴”、“救亂除暴”、“撥亂誅暴”、“止暴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
【第12句】:自甘暴棄[zì gān bào qì]
【解釋】指自甘墮落,不求進取。同“自暴自棄”。
【出處】章炳麟《演說錄》:“近來有一種歐化主義的人,總說中國人比西洋人所差甚遠,所以自甘暴棄,說中國必定滅亡,黃種必定剿絕。”
【第13句】:荒時暴月[huāng shí bào yuè]
【解釋】荒:五谷不收;暴:兇。指荒年或青黃不接的時候。
【出處】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荒時暴月,向親友乞哀告憐,借得幾斗幾升,敷衍三日五日,債務叢集,如牛負重。”
【示例】我們得想辦法渡過這荒時暴月。
【第14句】:橫征暴斂[héng zhēng bào liǎn]
【解釋】斂:搜刮。指向人民強行征收苛捐雜稅,進行殘酷剝削。
【出處】宋·朱熹《已酉擬上封事》:“國家財用皆出人民,如有不節而用度有闕,則橫賦暴斂必將有及于民,雖有愛人之心,而民不被其澤矣。”
【示例】這些財富,都是蔣介石等利用其獨裁權力橫征暴斂、假公濟私而來的。 ——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
【第15句】:驕侈暴佚[jiāo chǐ bào yì]
【解釋】形容生活放縱奢侈,荒淫無度。同“驕奢淫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6回:“必是后輩兒孫驕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檢。”
【第16句】:自暴自棄[zì bào zì qì]
【解釋】暴:糟蹋、損害;棄:鄙棄。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墮落。
【出處】《孟子·離婁上》:“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示例】讀書人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可是那些工人卻多么堅強呵,多么勇敢呵! ——歐陽山《苦斗》五三
【第17句】:狂風暴雨[kuáng fēng bào yǔ]
【解釋】指大風大雨。亦比喻猛烈的聲勢或處境險惡。
【出處】《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示例】卻遇了一陣狂風暴雨。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18句】:誅暴討逆[zhū bào tǎo nì]
【解釋】誅:討伐。討伐兇暴、叛逆之人。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軍》:“治軍之政,謂治邊境之事,匡救大亂道,以威武為政,誅暴討逆,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
【第19句】:禁暴止亂[jìn bào zhǐ luàn]
【解釋】禁:制止;暴:強暴;止:制止,平息;亂:混亂。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也。”
【示例】諸公當禁暴止亂。 ——章炳麟《電湘救趙》
【第20句】:懷詐暴憎[huái zhà bào zēng]
【解釋】暴:顯露。心懷欺詐,外露憎恨。形容人陰險兇惡。
【出處】唐·柳宗元《送薛存義序》:“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
【第21句】:急斂暴征[jí liǎn bào zhēng]
【解釋】嚴急而苛猛的賦稅。
【出處】唐·白居易《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第22句】:驟雨暴風[zhòu yǔ bào fēng]
【解釋】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處】清·張德彝《隨使法國記·歸途記》:“初六日壬辰,陰晴不定……入夜驟雨暴風一陣。”
【第23句】:以眾暴寡,以強凌弱[yǐ zhòng bào guǎ,yǐ qiáng líng ruò]
【解釋】暴、凌:欺侮,侵犯;寡:少。憑借強大或人多,去欺侮弱小者。
【出處】《莊子·盜跖》:“自是之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第24句】:凌弱暴寡[líng ruò bào guǎ]
【解釋】凌:侵犯;暴:欺負、踐踏。侵犯弱小的,欺侮孤單的。
【出處】《商君書·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示例】君當傳與世人,廣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損人。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一
【第25句】:迅風暴雨[xùn fēng bào yǔ]
【解釋】迅: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爭。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第26句】:抑暴扶弱[yì bào fú ruò]
【解釋】抑:壓制;扶:幫助。壓制強暴,扶助弱小。
【出處】《漢書·刑法志》:“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難犯而易避也。”
【第27句】:戢暴鋤強[jí bào chú qiáng]
【解釋】戢:遏止,停止;暴:殘暴;鋤:鏟除;強:蠻不講理。遏止、鏟除兇蠻殘暴的人或事。
【第28句】:疾雨暴風[jí yǔ bào fēng]
【解釋】指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同“暴風疾雨”。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風,從太公邑外而過。”
【第29句】:強不凌弱,眾不暴寡[qiáng bù líng ruò,zhòng bù bào guǎ]
【解釋】指力量強大的不欺侮弱小的,人數多的不欺負人數少的。
【出處】《韓非子·奸劫弒臣》:“故其治國也,正明法,陳嚴刑,將以救群生之亂,去天下之禍,使強不凌弱,眾不暴寡。”
【示例】張廷尉論定律令,明法以繩天下,誅奸猾,絕幷兼之徒,而強不凌弱,眾不暴寡。 ——漢·桓寬《鹽鐵論·輕重》
【第30句】:三尸暴跳[sān shī bào tiào]
【解釋】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太師聞報,破了兩陣,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示例】岳鐘麒上表謝罪,說要請求在吐魯番屯墾,以為久戰之計。雍正氣得三尸暴跳。 ——二月河《雍正皇帝》一百三十九
【第31句】:馮河暴虎[féng hé bào hǔ]
【解釋】猶言暴虎馮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
【出處】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第32句】:鼓睛暴眼[gǔ jīng bào yǎn]
【解釋】指眼睛突出的樣子。
【出處】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自序》:“中國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實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還要難于接近的逆鱗。”
【第33句】:以強凌弱,以眾暴寡[yǐ qiáng líng ruò,yǐ zhòng bào guǎ]
【解釋】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著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仗著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對方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自是之后,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
【第34句】:禁暴靜亂[jìn bào jìng luàn]
【解釋】禁:禁止;靜:平靜。禁除暴行,平靜叛亂。
【出處】《隋書·經籍志》:“兵者,所以禁暴靜亂者也。”
【第35句】:橫科暴斂[hèng kē bào liǎn]
【解釋】濫征捐稅,強行搜刮民財。同“橫征暴賦”。
【出處】《元史·外夷傳一·高麗》:“僉議司官不肯供報民戶版籍,州縣疆界,本國橫科暴斂,民少官多,刑罰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實難撫治。”
【示例】老百姓受不了橫科暴斂,紛紛揭竿而起
【第36句】:陵弱暴寡[líng ruò bào guǎ]
【解釋】指欺凌弱小者和少數。
【出處】語出《莊子·盜跖》:“自是之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
【第37句】:驟風暴雨[zhòu fēng bào yǔ]
【解釋】來勢急遽而猛烈的風雨。
【出處】柳青《銅墻鐵壁》第八章:“眾人都擔心這時正是下雷雨的節令,猛不防來一陣驟風暴雨,人們藏在地洞里難免遭水淹。”
【第38句】:止暴禁非[zhǐ bào jìn fēi]
【解釋】止、禁:罅;暴、非:指種種壞事。制止種種壞事。
【出處】《莊子·盜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第39句】:盲風暴雨[máng fēng bào yǔ]
【解釋】指非常急驟的風雨。
【出處】蘇曼殊《遁跡記》:“爾時諸天昏暗,盲風暴雨,震蕩川陸。”
【第40句】:橫征暴賦[hèng zhēng bào fù]
【解釋】濫征捐稅,強行搜刮民財。
【出處】唐·元稹《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固合撫綏黎庶,上副天心,蠲減征徭,內榮鄉里。而乃橫征暴賦,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豐私室。”
【第41句】:三軍暴骨[sān jūn pù gǔ]
【解釋】三軍:指所有軍隊;暴:曬。三軍的尸骨暴露于戰場。形容戰敗,使軍士尸橫戰場。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集,晉國賴之;不集,三軍暴骨。”
【示例】方庚午以前,三軍暴骨,萬姓流離,城郭丘墟,芻糧耗竭,邊臣首領不保,朝廷為旰食。 ——《明史·李棠傳》
【第42句】:飄風暴雨[piāo fēng bào yǔ]
【出處】管仲《管子·小匡》:“時雨甘露不將,飄風暴雨數臻。”
【示例】飄風暴雨可思惟,鶴望巢門斂翅飛。 ——唐·郭仁表《夢中辭》詩
【第43句】:憑河暴虎[píng hé bào hǔ]
【解釋】憑:從水中走過去;暴:空手搏斗;暴虎:空手打虎。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也比喻勇猛果敢。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蟠桃記·洞賓問答>》:“漫夸他陸地行舟,也何用凌空舉鼎,憑河暴虎皆亡命,蠅頭蝸角紛爭。”
【第44句】:一暴十寒[yī pù shí hán]
【解釋】雖然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一天,凍十天,也不可能生長。比喻學習或工作一時勤奮,一時又懶散,沒有恒心。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示例】而一暴十寒,終歸無益。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珠妓情殉》
【第45句】:以眾暴寡[yǐ zhòng bào guǎ]
【解釋】以人多勢眾的一幫去欺凌、迫害人少勢弱的一方。
【出處】《商君書·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示例】山林獨善,不能制群體之曼延,橧巢見并,松櫟為摧,以眾暴寡,又可睹矣! ——章炳麟《〈無政府主義〉序》
【第46句】:以暴易亂[yǐ bào yì luàn]
【解釋】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出處】《后漢書·宦者傳》:“雖袁紹龔行,芟夷無余,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
【示例】譬之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亂,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后嗣何觀!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
【第47句】: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sān shī shén bào tiào,qī qiào nèi shēng yān]
【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太師聞報,破了兩陣,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第48句】:無寇暴死[wu kou bào shi]
【解釋】在沒有變亂的情況下就死于非命
【第49句】:豪干暴取[háo gàn bào qǔ]
【解釋】指恃強奪取。
【出處】明·何景明《內篇》:“治儲之事,散有聚無,士需將征,豪干暴取,兇不改斂,貧不減費,權利而府怨是難之也。”
【第50句】:垂翼暴鱗[chuí yù bào lín]
【解釋】暴:脫落。飛鳥斂翼下跌,長蛇鱗片脫落。比喻人失勢或遭受挫折。
【出處】唐·楊炯《和劉長吏答十九兄》詩:“怪鳥俄垂翼,修蛇竟暴鱗。”
【第51句】:粗風暴雨[cū fēng bào yǔ]
【解釋】指風雨之來勢急驟狂猛。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8回:“莫講粗風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陣涼颼,只怕也難支持了。”
【示例】剛才還是清風明月,眨眼之間就是一個殛雷,頓時鬧起粗風暴雨來。 ——梁斌《播火記》
【第52句】:狂飲暴食[kuáng yǐn bào shí]
【解釋】狂:縱情任性。大吃大喝。
【示例】放縱的狂飲暴食對人的身體不利。
【第53句】:疾風暴雨[jí fēng bào yǔ]
【解釋】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風雨來勢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爭。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何謂隱之天?大寒甚暑,疾風暴雨,大霧冥晦,因此而為變者也。”
【示例】斧照伯當上三路,如飄潑盆傾,疾風暴雨,砍剁下來。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十二回
【第54句】:除暴安良[chú bào ān liáng]
【解釋】暴:暴徒;良:善良的人。鏟除強暴,安撫善良的人民。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舍之職責,在乎除暴安良。”
【示例】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