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初”的成語(43個)
本文整理了初出茅廬、慎終如初、慎重初戰等含“初”的成語43個,其中“初”開頭的成語16個,“初”結尾的成語8個,“初”在中間的成語1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初”開頭的成語【第1句】:初出茅廬[chū chū máo lú]
【解釋】茅廬:草房。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示例】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廬”,我們準可以掃光他! ——魯迅《彷惶·高老夫子》
【第2句】:初試啼聲[chū shì tí shēng]
【解釋】本指初生嬰兒啼聲宏大,將來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樂會歌唱者初次登臺。
【第3句】:初寫黃庭[chū xiě huáng tíng]
【解釋】黃庭:指《黃庭經》,為道家經典。恰到好處的意思。
【出處】魏晉時人所寫《黃庭經》帖,為后世學寫小楷的范本,相傳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
【示例】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能及。 ——清·王士慎《帶經堂詩知》卷八
【第4句】:初生犢[chū shēng dú]
【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犢”。
【第5句】:初生之犢[chū shēng zhī dú]
【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示例】以初生之犢的勇氣,站在一切戰斗的前列。 ——夏衍《戲劇抗戰三年間》
【第6句】:初試鋒芒[chū shì fēng máng]
【解釋】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處】魏巍《前進吧,祖國》:“他正支著腮微笑著,聽參謀報告無座力炮初試鋒芒的戰果。”
【第7句】:初生牛犢不怕虎[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釋】犢:小牛。剛生下來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出處】《莊子·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犢,而無求其故。”
【示例】天禪年方十七歲,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催開戰馬,搖槍沖殺過來。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七十三回
【第8句】:初學涂鴉[chū xué tú yā]
【解釋】涂鴉:比喻書法拙劣或寫作水平不高,涂抹修改的地方很多。形容剛開始研究學問。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嬌娜》:“小子初學涂鴉,勿以友故,行輩視之也。”
【第9句】:初生之犢不懼虎[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解釋】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示例】真是初生之犢不懼虎,我劉國棟就是一只虎,哼,連虎也得懼我三分的! ——靳以《眾神》
【第10句】:初露鋒芒[chū lù fēng máng]
【解釋】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處】《人民日報》19【第84句】:【第2句】: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示例】他在這次活動中只不過是初露鋒芒而已。
【第11句】:初度之辰[chū dù zhī chén]
【解釋】初生之時。自稱生日的意思。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皇攬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示例】自稱生日曰初度之辰。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慶誕類》
【第12句】:初生犢?[chū shēng dú ?]
【解釋】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犢”。
【第13句】:初生之犢不畏虎[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解釋】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示例】我看你二人,也真是初生之犢不畏虎! ——粵劇《搜書院》
【第14句】:初發芙蓉[chū fā fú róng]
【解釋】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出水,顏如錯彩鏤金。”
【示例】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南史·顏延之傳》
【第15句】:初來乍到[chū lái zhà dào]
【解釋】剛剛來到。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9章:“行走在大城市五光十色的街道上,少平倒不像初來乍到時那般縮手縮腳。”
【示例】我初來乍到這里,人生地不熟。
【第16句】:初露頭角[chū lù tóu jiǎo]
【解釋】比喻剛剛顯示出能力或才干。
【出處】周得京《花城洛陽賞牡丹》:“相傳洛陽牡丹在隋前還是默默無聞的,到唐朝初露頭角。”
【示例】我們這支球隊初露頭角就打敗了國家一級球隊。
“初”結尾的成語【第1句】:慎終如初[shèn zhōng rú chū]
【解釋】慎:謹慎;如:象。謹慎收尾,如同開始時一樣。指始終要謹慎從事。
【出處】《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示例】溫溫恭人,慎終如初。 ——晉·盧諶《贈劉琨詩》
【第2句】:既有今日,何必當初[jì yǒu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解釋】既然現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示例】寶玉在身后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
【第3句】:何必當初[hé bì dāng chū]
【解釋】表示后悔過去的作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二八回:“寶玉在身后面嘆道:'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示例】他因一念之差誤入歧途,斷送美好前程,如今后悔莫及,人皆謂其既知今日,何必當初。
【第4句】:復舊如初[fù jiù rú chū]
【解釋】復:恢復;如:像,好像。恢復舊的,就像當初一樣。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巴的到祖貫鄉閭,我只道認著了伯娘伯父,便歡然復舊如初。”
【第5句】:早知今日,悔不當初[zǎo zhī jīn rì,huǐ bù dāng chū]
【解釋】既然現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惠林宗本禪師》:“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示例】性命既失,錢財又無,早知今日,悔不當初。 ——清·李漁《比目魚·征利》
【第6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zǎo zhī jīn rì,hé bì dāng chū]
【解釋】既然現在后悔,當初為什么要那樣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曰:'中下之流,如何領會?’師曰:'伏尸萬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當初。’”
【示例】還有好幾個侍衛,留管前后門,準備查抄。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四十三回)
【第7句】:下車之初[xià chē zī chū]
【解釋】下車:舊時指新官到任。舊指新官剛到任。現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到一個地方。
【出處】《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
【示例】下車之初,未問民事,先令所屬知縣均認財賦,且多為之數,督責峻急。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四十五
【第8句】:悔不當初[huǐ bù dāng chū]
【解釋】悔:后悔;當初:開頭,起初。后悔不在當初采取另一種行動。
【出處】唐·薛昭緯《謝銀工》詩:“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當初學冶銀。”
【示例】這一聲嘆息,大有悔不當初的意味。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初”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慎重初戰[shèn zhòng chū zhàn]
【解釋】慎重:謹慎重視;初戰:第一仗。慎重地對待在戰略、戰役全局上有決定意義的第一仗。
【示例】許多資產階級軍事家都主張慎重初戰,不論在戰略防御或戰略進攻皆然,而以防御為尤甚。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2句】:瓜字初分[guā zì chū fēn]
【解釋】舊時文人拆“瓜”字為兩個八字以紀年,即十六歲。多用于女子。
【出處】南朝·宋·吳聲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
【示例】柱形淺沸梁家黛,瓜字初分碧玉年。 ——唐·李群玉《贈馮姬》詩
【第3句】:如夢初醒[rú mèng chū xǐng]
【解釋】象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一回:“寡人聞仲之言,如夢初醒。”
【示例】看了這封信,他才如夢初醒,方知自己上當受騙。
【第4句】:大夢初醒[dà mèng chū xǐng]
【解釋】象做了一場大夢才醒。比喻被錯誤的東西蒙蔽了許久,開始醒悟過來。
【出處】《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
【示例】從一九年以來,她才仿佛從大夢初醒似的,又從事于版畫了。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序目》
【第5句】:新硎初試[xīn xíng chū shì]
【解釋】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處】《莊子·養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示例】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五回
【第6句】:久夢初醒[jiǔ mèng chū xǐng]
【解釋】形容長期從不明事理中開始明白過來。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6回:“王氏久夢初醒之人,極口贊成。”
【示例】他好像久夢初醒,終于明白過來。
【第7句】:有初鮮終[yǒu chū xiǎn zhōng]
【解釋】鮮:少。有開始卻很少有結尾。指有始無終。
【出處】《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示例】如順帝此言,雖歷代賢君無以過之,奈何有初鮮終,行不顧言耶! ——蔡東藩《元史演義》第五十二回
【第8句】:鴻蒙初辟[hóng méng chū pì]
【解釋】鴻蒙:古人認為天地開辟之前是一團渾沌的元氣。開天辟地。指剛剛開始出現人類世界。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太上君開天經》:“太初始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涬溟鴻蒙。”
【第9句】:新硎初發[xīn xíng chū fā]
【解釋】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處】《莊子·養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示例】一個是新硎初發,努力鉆研,一個是久旱逢甘,盡情領受。 ——蔡東藩《明史演義》第四十回
【第10句】: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duǒ guò chū yī,duǒ bù guò shí wǔ]
【解釋】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
【示例】俗話說: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看你往哪逃。
【第11句】:教婦初來,教兒嬰孩[jiào fù chū lái,jiào ér yīng hái]
【解釋】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誠哉斯語。’”
【第12句】:旭日初升[xù rì chū shēng]
【解釋】早晨的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比喻充滿活力、生氣勃勃的景象。
【出處】《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旭日始旦。”
【示例】新政如旭日初升,群賢并進,內外協力,宏濟艱難,遂啟中興之治。 ——清·薛福成《咸豐季年三奸伏誅》
【第13句】:返我初服[fǎn wǒ chū fú]
【解釋】返:歸還;初服:未做官時的衣服。比喻辭官歸隱。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啟》:“愿返初服,從子而歸。”
【第14句】:似夢初覺[sì mèng chū jué]
【解釋】像剛從夢中醒來。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剛剛明白過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4回:“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
【第15句】:如醉初醒[rú zuì chū xǐng]
【解釋】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黃歇如夢初覺,如醉初醒。”
【第16句】:如夢初覺[rú mèng chū jué]
【解釋】好像剛從夢景中醒來一樣。多比喻從糊涂、錯誤的認識中省悟過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信陵君如夢初覺,再拜稱謝。”
【示例】柯陳兄弟如夢初覺,如醉方醒,才放下心中疙瘩。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
【第17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mǐ bù yǒu chū,xiǎn kè yǒu zhōng]
【解釋】靡:無;初:開始;鮮:少;克:能。事情都有個開頭,但很少能到終了。多用以告誡人們為人做事要善始善終。
【出處】《詩經·大雅·蕩》:“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示例】你如今那里想俺家,道不得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
【第18句】:情竇初開[qíng dòu chū kāi]
【解釋】竇:孔穴;情竇:情意的發生或男女愛情萌動。指剛剛懂得愛情(多指少女)。
【出處】宋·郭印《次韻正紀見貽之計》:“情竇欲開先自窒,心里已凈弗須鋤。”
【示例】我和你自情竇初開之際,就等到如今了。(清·李漁《蜃中樓·耳卜》)
【第19句】:惡夢初醒[è mèng chū xǐng]
【解釋】像從可怕的夢境中解脫出來一樣。形容災難過后,心存余悸。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三:“好像惡夢初醒時那樣覺得生命是何等的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