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擊”的成語大全(10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擊缺唾壺、內外夾擊、鼓腹擊壤等含“擊”的成語104個,其中“擊”開頭的24個,“擊”結尾的34個,“擊”在中間的4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擊”開頭的成語
【第1句】:擊缺唾壺[jī quē tuò hú]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后也用以形容有志之士的憤慨之情。
【出處】晉·裴啟《語林》:“以鐵如意擊唾壺為節,壺盡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第2句】:擊壤鼓腹[jī rǎng gǔ fù]
【解釋】擊壤:古代的一種投擲游戲;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飽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出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于道。”《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第3句】:擊節嘆賞[jī jié tàn shǎng]
【解釋】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示例】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故安國康侯聞之,擊節嘆賞。 ——宋·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志》 ——汪信民嘗
【第4句】:擊轂摩肩[jī gǔ mó jiān]
【解釋】形容車馬眾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涂,車轂擊,人肩摩。”
【示例】故得填郊溢郭,擊轂摩肩。 ——清·俞樾《春在堂隨筆》
【第5句】:擊缽催詩[jī bō cuī shī]
【解釋】指限時成詩。比喻詩才敏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7回:“七步八叉,具有成例,古人擊缽催詩,我要擊缽了。”
【示例】我們偶爾也玩擊缽催詩的游戲。
【第6句】:擊鐘鼎食[jī zhōng dǐng shí]
【解釋】打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出處】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三國·魏·嵇康《卜疑》:“寧聚貨千億,擊鐘鼎食;枕藉芬芳,婉臠美色乎?”
【第7句】:擊筑悲歌[jī zhù bēi gē]
【解釋】擊:敲擊;筑:古樂器名。敲擊著筑,唱著悲壯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出處】《戰國策·燕策》:“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
【第8句】:擊其不意[jī qí bù yì]
【解釋】在敵人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下進行攻擊。
【出處】《孫子·虛實》:“行千里而不勞者,行于無人之地也。”三國·魏·曹操注:“出空擊虛,避其所守,擊其不意。”
【示例】是時,世宗新即位,以謂旻幸周有大喪,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將以擊其不意。 ——《新五代史·東漢世家·劉旻》
【第9句】:擊電奔星[jī diàn bēn xīng]
【解釋】形容快速。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天兵有限,不可久停,馬乃擊電奔星,行至子胥妻舍。擬迎婦歸吳國。”
【第10句】:擊節稱賞[jī jié chēng shǎng]
【解釋】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示例】宋白為時聞人,一見擊節稱賞。 ——宋·趙佶《宣和畫譜·龍魚·董羽》
【第11句】:擊中要害[jī zhòng yào hài]
【解釋】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來歙傳》:“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示例】他被這話擊中要害后,垂頭喪氣。
【第12句】:擊玉敲金[jī yù qiāo jīn]
【解釋】如金玉被撞擊而發出的聲音。形容言辭鏗然有聲,正確無誤。
【出處】明·楊慎《洞天玄記》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師傅所言,句句斬釘截鐵,言言擊玉敲金。”
【第13句】:擊其猶猶,陵其與與[jī qí yóu yóu,líng qí yǔ yǔ]
【解釋】猶猶:猶豫不決的樣子;與與:進退不定的樣子。趁其猶豫不決的時候進行突然襲擊。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寒暑耳,疾霆不暇掩目。”
【第14句】:擊轅之歌[jī yuán zhī gē]
【解釋】轅:車前駕牲口的長木。敲著車轅時所唱的歌。后指勞動人民自己創作并演唱的歌曲。
【出處】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夫街談巷說,必有可采;擊轅之聲,有應風雅,匹夫之思未易輕棄也。”
【第15句】:擊鞭錘鐙[jī biān chuí dèng]
【解釋】指驅馬疾行。指急行軍。
【出處】清·李漁《奈何天·攢羊》:“破釜焚舟,擊鞭錘鐙,休怕風寒雪冷。”
【第16句】:擊壤而歌[jī rǎng ér gē]
【解釋】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打擊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豐衣足食。
【出處】《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其間。”
【示例】百姓都盼望擊壤而歌的生活。
【第17句】:擊鐘陳鼎[jī zhōng chén dǐng]
【解釋】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灑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馬醫淺方,張里擊鐘。”
【示例】擊鐘陳鼎者,噴水爽人口也。 ——唐·崔尚《唐天臺山新桐柏觀之頌序》
【第18句】:擊節稱嘆[jī jié chēng tàn]
【解釋】節:節拍;擊節:打拍子;嘆:贊嘆。指打著拍子欣賞詩文或藝術作品。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公期望基切,闈后索文讀之,擊節稱嘆,不意時數限人,文章憎命,及放榜時,依然鎩羽。”
【第19句】:擊碎唾壺[jī suì tuò hú]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晉書·王敦傳》:“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
【示例】有客虬髯醉咽嗚,擊碎唾壺小酒唱。 ——清·魏源《秦淮燈船引》
【第20句】:擊鼓鳴金[jī gǔ míng jīn]
【解釋】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3回:“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羊放馬。”
【示例】擊鼓鳴金的做法在現代戰爭中已經不用了。
【第21句】:擊楫中流[jī jí zhōng liú]
【解釋】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示例】擊楫中流,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 ——《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
【第22句】:擊排冒沒[jī pái mào mò]
【解釋】指攻擊排斥,輕率而不顧一切。
【出處】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秉觚牘,焦思慮,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攻訐很怒,以辭氣相擊排冒沒者,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第23句】:擊石彈絲[jī rǎng gǔ fù]
【解釋】擊壤:古代的一種投擲游戲;鼓腹:鼓起肚子,意即飽食。形容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出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老人,擊壤于道。”《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示例】長使仆輩為匪人耶?其終無以見明,而不得擊石彈絲樂堯、舜之道耶?(唐·柳宗元《與裴塤書》)
【第24句】:擊搏挽裂[jī bó wǎn liè]
【解釋】攻打撕裂。形容爭斗激烈。
【出處】唐·陸龜蒙《五歌·水鳥》:“則有觜鈹爪戟勁立直視者,擊搏挽裂圖膻腥。”
【示例】上古之時,人物雜處,其間擊搏挽裂,人與禽獸爭命者,不知更幾何年。 ——勇立《論排外不宜有形跡》
“擊”結尾的成語
【第1句】:內外夾擊[nèi wài jiā jī]
【解釋】夾:從兩方面來的。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臺兒莊正面之敵,經我軍于六日夜開始總攻,內外夾擊……尚據險頑抗,戰況之烈,空前未有。”
【第2句】:鷹撮霆擊[yīng cuō tíng jī]
【解釋】像老鷹攫食,雷霆猛擊。形容氣勢威猛。
【第3句】:無懈可擊[wú xiè kě jī]
【解釋】懈:松懈,引伸為漏洞、破綻。沒有一點弱點可以讓人攻擊。形容十分嚴密,找不到一點漏洞。
【出處】《孫子·計》:“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曹操注:“擊其懈怠,出其空虛。”
【示例】前后不過四五個鐘頭。卻也辦得細密周到,無懈可擊。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二回
【第4句】:風馳霆擊[fēng chí tíng jī]
【解釋】形容迅速出擊。同“風馳電擊”。
【出處】陳熾《庸書·議院》:“華盛頓以編戶之細民,苦英人之虐政,風馳霆擊,崛起美洲。”
【第5句】:反戈一擊[fǎn gē yī jī]
【解釋】掉轉武器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進行攻擊。
【出處】《尚書·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吾與楊將軍反戈擊之。但看火起為號,溫侯以兵相應可也。”
【示例】又因為從舊壘中來,情形看得較為分明,反戈一擊,易制強敵的死命。 ——魯迅《墳·寫在〈墳〉后面》
【第6句】:縱兵追擊[zòng bīng zhuī jī]
【解釋】縱:發,放。派出軍隊追擊敵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
【第7句】:風行電擊[fēng xíng diàn jī]
【解釋】形容氣勢迅猛。
【出處】《隋書·揚諒傳》:“文安請為前鋒,王以大軍繼后,風行電擊,頓于霸上,咸陽以東可指麾而定。”
【示例】清河公房彥藻,近秉戎律,略地東南,師之所臨,風行電擊。 ——《舊唐書·李密傳》
【第8句】:耳濡目擊[ěr rǔ mù jī]
【解釋】濡:沾濕。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出處】明·李東陽《劉公神道碑銘》:“古者重世臣將家,蓋其韜略技藝,耳濡目擊,有不習而能者。”
【第9句】:突然襲擊[tū rán xí jī]
【解釋】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
【出處】胡雪《驚人相似的一幕》:“使用的戰術差不多,出其不意的突然襲擊。”
【示例】對同志不能搞突然襲擊。
【第10句】:分進合擊[fēn jìn hé jī]
【解釋】軍隊從幾個方向前進,協同圍擊同一目標。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六節:“將敵軍對我軍的戰略上的分進合擊,改為我軍對敵軍的戰役或戰斗上的分進合擊。”
【示例】這份電報全部暴露了敵人對我'分進合擊’的戰役企圖和敵人各路兵力的部署。 ——曹丹輝《在一九三一年間》
【第11句】:不堪一擊[bù kān yī jī]
【解釋】不堪:經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經不起一擊。也形容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出處】毛澤東《蘇聯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這個政府又是一個十分無能的政府,一百五十萬以上的大軍,不堪一擊,僅僅在兩個星期的時間中,就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示例】這篇文章論點不嚴密,不堪一擊。
【第12句】:耳聞目擊[ěr wén mù jī]
【解釋】擊:接觸。親自聽說,親眼看見。
【出處】明·王廷相《慎言·作圣》:“耳聞目擊,不忍民之失所也,故隨其所遇,盡力而為之。”
【示例】這類素材,顯然和他在獄中耳聞目擊的事情有密切的關聯。 ——秦牧《花蜜與蜂刺》
【第13句】:東馳西擊[dōng chí xī jī]
【解釋】指指揮不統一,幾路軍隊各自行動。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卷九:“各專責成,互相援應,毋東馳西擊,各不相顧。”
【第14句】:旁敲側擊[páng qiāo cè jī]
【解釋】側:旁邊;擊:敲打。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示例】不堂堂正正辯論是非,而旁敲側擊中傷對手,最是卑劣。 ——清·梁啟超《教育與政治》
【第15句】:乘勝追擊[chéng shèng zhuī jī]
【解釋】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擴大戰果。
【出處】《戰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示例】李思安躍馬交斗,經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新編五代史評話·梁史卷上》
【第16句】:迎頭痛擊[yíng tóu tòng jī]
【解釋】迎頭:迎面,當頭;痛:狠狠地。迎上去給敵人以狠狠的打擊。
【出處】清·吳趼人《發財秘訣》:“倘使此輩都是識時務熟兵機之員,外人擾我海疆時,迎頭痛擊,殺他個片甲不回。”
【示例】我只見到對青年作家的迎頭痛擊,冷笑,抹殺,卻很少見誘掖獎勸的意思的批評。 ——魯迅《華蓋集·并非閑話(三)》
【第17句】:星流霆擊[xīng liú tíng jī]
【解釋】指如流星閃電。形容迅猛異常。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乘遺風,射游騏,倏眒倩浰雷動猋至,星流霆擊”
【第18句】:風颮電擊[fēng biāo diàn jī]
【解釋】颮:強風突然發作。風雨雷電交加。比喻風氣或某種現象極盛。
【出處】漢·班固《答賓戲》:“游說之徒,風颮電擊。”
【第19句】:道存目擊[dào cún mù jī]
【解釋】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田子方》:“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示例】色瘁形枯應笑屈,道存目擊豈非溫? ——宋·蘇軾《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仍用前韻》
【第20句】:半濟而擊[bàn jì ér jī]
【解釋】半濟:渡河渡過一半。當敵人渡河渡過一半的時候再去攻擊。指善于捕捉有利時機攻擊敵人。
【出處】《孫子·行軍篇》:“客絕水而來,勿迎之于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第21句】:群起攻擊[qún qǐ gōng jī]
【解釋】很多人一起反對、指責。
【出處】梁啟超《違制論》:“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詔以為護符者耶,則舉國群起而攻之。”
【示例】對于這種壞人壞事,我們要群起攻擊。
【第22句】:四面出擊[sì miàn chū jī]
【解釋】形容工作全面展開,沒有重點。
【出處】毛澤東《不要四面出擊》:“總之不要四面出擊。四面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
【第23句】:風驅電擊[fēng qū diàn jī]
【解釋】形容迅速出擊。同“風馳電擊”。
【出處】《宋書·謝晦傳》:“散騎常侍、驍騎將軍段宏鐵馬二千,風驅電擊,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第24句】:無瑕可擊[wú xiá kě jī]
【解釋】瑕:比喻事物的缺點。完美無缺,無可指責。
【出處】郭沫若《歷史·史劇、現實》:“關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習慣,時代的風俗、制度、精神,總要盡可能的收集材料,務求其無瑕可擊。”
【示例】這東西到了無瑕可擊的地步。
【第25句】:神抶電擊[shén chì diàn jī]
【解釋】指如神電之笞擊。比喻進擊疾速。
【出處】《文選·揚雄〈羽獵賦〉》:“壁壘天旋,神抶電擊。”李善注引《埤蒼》:“抶,笞擊也。”。劉良注:“言士卒皆如神電之擊禽獸。”
【第26句】:風馳電擊[fēng chí diàn jī]
【解釋】形容迅速出擊。
【出處】《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擊,不知所由。”
【示例】王師北伐如宣王,風馳電擊復土疆。 ——宋·陸游《觀運糧圖》詩
【第27句】:天打雷擊[tiān dǎ léi jī]
【解釋】雷擊:雷電殺傷。比喻不得好死。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爺,小人叫天打雷擊了。”
【第28句】:盎盂相擊[àng yú xiāng jī]
【解釋】比喻一家人爭吵。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后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示例】每個家庭都不可避免盎盂相擊。
【第29句】:跟蹤追擊[gēn zōng zhuī jī]
【解釋】指跟尋蹤跡進行打擊。
【示例】我們跟蹤追擊,一定能消滅他們。
【第30句】:星流電擊[xīng liú diàn jī]
【解釋】形容迅猛異常。同“星流霆擊”。
【出處】《周書·晉蕩公護傳》:“更集諸部,傾國齊至,星流電擊,數道俱進。”
【第31句】:輕敲緩擊[qīng qiāo huǎn jī]
【解釋】比喻婉轉地表達意思和說明問題。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個宮人到,輕敲緩擊試他們。”
【第32句】:東聲西擊[dōng shēng xī jī]
【解釋】猶言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此方,實際卻攻彼方。
【出處】明·李東陽《喻戰送李永敷南歸》:“子知戰乎……神出鬼沒,東聲西擊,變化而無常者,用也。”
【第33句】:肩摩轂擊[jiān mó gǔ jī]
【解釋】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示例】只見這弄堂里面,熙來攘往,肩摩轂擊,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
【第34句】:大肆攻擊[dà sì gōng jī]
【解釋】用不實或過分之辭對人大加攻擊。
【示例】他大肆攻擊她的時髦論調。
“擊”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鼓腹擊壤[gǔ fù jī rǎng]
【解釋】原指人民吃得飽,有余閑游戲。后用為稱頌太平盛世之典。同“擊壤鼓腹”。
【出處】《隋書·儒林傳·何妥》:“上古之時,未有音樂,鼓腹擊壤,樂在期間。”唐·盧照鄰《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擊壤者不知帝力。”
【示例】普天之下,率土之濱,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窮于丹穴,莫不鼓腹擊壤,鑿井耕田,治致升平,驅之仁壽。 ——《舊唐書·李密傳》
【第2句】:重門擊柝[chóng mén jī tuò]
【解釋】柝:打更用的梆子。設置重重門戶,并派更夫巡夜。指嚴加戒備,以防不測。
【出處】《周易·系辭下》:“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示例】若非高岸峻防,重門擊柝,雖有盛德,曷觀成功? ——唐·呂溫《三受降城碑銘序》
【第3句】:以眾擊寡[yǐ zhòng jī guǎ]
【解釋】用多數人去進攻少數人。比喻用優勢的兵力去進攻劣勢的敵人。
【出處】《孫子·虛實》:“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示例】君嘗以寡擊眾,取勝如神,況以強擊弱,以眾擊寡乎? ——《戰國策·中山策》
【第4句】:撫掌擊節[fǔ zhǎng jī jié]
【解釋】撫掌:拍手;擊節:打拍子。拍手為樂曲打拍子。也用來表示非常贊賞。
【出處】《晉書·謝尚傳》:“便著衣幘而舞,導令坐者撫掌擊節。”
【示例】《魏略》:“王朗答太祖曰:'承旨之日,撫掌擊節。’”
【第5句】:聲東擊西[shēng dōng jī xī]
【解釋】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為之以歙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唐·杜佑《通典·兵六》說:“聲言擊東,其實擊西。”
【示例】蜀人或聲東擊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須分頭守把。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一回
【第6句】:避其銳氣,擊其惰歸[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
【解釋】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示例】孫子說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勢。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7句】:打擊報復[dǎ jī bào fù]
【解釋】打擊:攻擊。用敵對的態度回擊對方。
【出處】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公文旅行,互相推諉,以至官氣十足,動輒訓人,打擊報復,壓制民主,欺上瞞下,專橫跋扈,徇私行賄,貪贓枉法,等等。”
【示例】披露了我們向上級反映我店截留利潤六十五萬元的問題后,遭受打擊報復的一些真相。 ——《人民日報》19【第88句】:【第12句】:31
【第8句】:以勞擊逸[yǐ láo jī yì]
【解釋】用疲勞的軍隊去進攻養精蓄銳的敵人。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張既詔》:“卿逾河歷險,以勞擊逸,以寡勝眾,功過南仲,勤逾吉甫。此勛非但破胡,乃永寧河右,使吾長無西顧之念矣。”
【第9句】:撲擊遏奪[pū jī è duó]
【解釋】撲擊:打擊。指攔路打劫。
【出處】《呂氏春秋·安死》:“于是乎聚眾多之徒,以深山廣澤林藪,撲擊遏奪。”
【第10句】:舉笏擊蛇[jǔ hù jī shé]
【解釋】笏:古代大臣上朝時拿的手板。用手板將蛇打死。比喻有膽識。
【出處】《宋史·孔道輔傳》:“有蛇出天慶觀真武殿中,一郡以為神,州將帥官屬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輔徑前,以笏擊蛇,碎其首。觀者初驚,后莫不嘆服。”
【第11句】:乘間擊瑕[chéng jiàn jī xiá]
【解釋】乘:趁,利用;間:間隙;瑕:空隙。鉆空子,打擊對方薄弱的地方。
【出處】《歷代名將言行錄》卷二十八:“堅壁清野以為體,乘間擊瑕以為用,戰雖不足,守則有余。”
【第12句】:車擊舟連[chē jī zhōu lián]
【解釋】車相撞,船相連。極言車船之多。
【出處】唐·柳宗元《故嶺南鹽鐵院李侍御墓志》:“君以試大理評事佐荊南兩稅使,督食饒給,車擊舟連。”
【第13句】:夾?鞣質?[jiā jī fēn shì]
【解釋】夾擊:從兩面對攻;分:分散;勢:勢力。從兩面夾攻,以分散敵人的力量。
【出處】明·周承邦《兵家要經》:“兵家夾擊原分其勢耳。”
【第14句】:撞鐘擊鼓[zhuàng zhōng jī gǔ]
【解釋】指奏樂或敲擊寺院的鐘鼓。
【出處】《墨子·非樂上》:“撞巨鐘,擊鳴鼓。”《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鐘擊鼓而和。”
【示例】轉到山門外,只聽寺內撞鐘擊鼓,眾僧出來迎接,向前與宋江、魯智深等施了禮。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
【第15句】:唾壺擊缺[tuò hú jī quē]
【解釋】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王處仲(王敦)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第16句】:抱關擊柝[bào guān jī tuò]
【解釋】柝:木梆;抱關:守關;擊柝:打更巡夜。守關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
【出處】《孟子·萬章下》:“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擊柝。”
【示例】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擊柝者可也。 ——唐·韓愈《爭臣論》
【第17句】:轂擊肩摩[gǔ jī jiān mó]
【解釋】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示例】只見這弄堂里面,熙來攘往,轂擊肩摩;那出進的轎子,更覺絡繹不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八回
【第18句】:鷹擊毛摯[yīng jī máo zhì]
【解釋】擊:搏擊;摯:兇猛。鷙鳥撲擊其他動物時,羽毛都張著。比喻嚴酷兇悍。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而縱以鷹擊毛摯為治。”
【第19句】:中流擊枻[zhōng liú jī yì]
【解釋】擊:敲打;枻:漿。指到中流時敲著船槳起誓。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第20句】:鷙鳥將擊,卑飛斂翼[zhì niǎo jiāng jī,bēi fēi liǎn yì]
【解釋】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后發。
【出處】《六韜·發啟》:“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示例】賢弟,且不要使性氣,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明·無名氏《鳴鳳記·南北分別》
【第21句】:以一擊十[yǐ yī jī shí]
【解釋】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一而當十,十而當百,百而當千。”《史記·項羽本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
【第22句】:懸羊擊鼓,餓馬提鈴[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解釋】懸:吊掛。把羊吊起來,使羊腳亂動擊鼓;把鈴吊在餓馬的蹄子上發出聲音。古代作戰時使用空營誘惑敵人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俺今夜倒下個空營,著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第23句】:雷擊墻壓[léi jī qiáng yā]
【解釋】形容來勢猛烈。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六:“其刑罰繁而信,其誅殺猛而必,闇然如雷擊之,如墻壓之。”
【第24句】:摩肩擊轂[mó jiān jī gǔ]
【解釋】肩膀和肩膀相摩,車輪和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往來擁擠。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示例】帝城才過元宵節,摩肩擊轂何更迭。 ——清·王位坤《燕九竹枝詞》
【第25句】:以半擊倍[yǐ bàn jī bèi]
【解釋】用半數兵力擊破一倍于己的敵人。形容取勝之易。
【出處】《管子·制分》:“人事荒亂,以十破百;器備不行,以半擊倍。”尹知章注:“敵國器備,不可施行;故此雖半,可以擊彼之倍。”
【示例】諸侯未會,君臣未和,溝壘未成,禁令未施,三軍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擊倍,百戰不殆。 ——《吳子·料敵》
【第26句】:敲金擊石[qiāo jīn jī shí]
【解釋】金、石:指鐘磬一類的樂器。演奏鐘磬等樂器。也形容聲音鏗鏘。
【出處】唐·韓愈《代張籍與李浙東書》:“閣下憑幾而聽之,未必不如聽吹竹彈絲、敲金擊石也。”
【第27句】:目擊耳聞[mù jī ěr wén]
【解釋】親眼看到,親耳聽到。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睿宗景云二年》:“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示例】我又愿意知道一點十七年前的三月二十九日的情形,但一時找不到目擊耳聞的耆老。 ——魯迅《而已集·黃花節的雜感》
【第28句】:目擊道存[mù jī dào cún]
【解釋】眼睛一看便知道“道”存在著。后指聲氣相求,志同道合。
【出處】《莊子·田子方》:“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示例】與天下公共,必有目擊道存者矣。 ——元·一虛叟《題四子贊》
【第29句】:避實擊虛[bì shí jī xū]
【解釋】實:實在,堅實部分;虛:空虛,虛弱部分。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
【出處】《孫子·虛實》:“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示例】臣以為天下之勢,避實擊虛,不過如是。 ——宋·辛棄疾《美芹十論·詳戰第十》
【第30句】:唾壺擊碎[tuò hú jī suì]
【解釋】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示例】主人顧我何不歌,唾壺擊碎意則那? ——李木庵《延安雅集》
【第31句】:悲歌擊筑[bēi gē jī zhù]
【解釋】以之為典,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載:戰國時,荊軻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們送別于易水,高漸離擊筑,荊軻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登車不顧而去。
【示例】百戰西歸變姓名,悲歌擊筑醉湖城。 ——宋·陸游《老將》詩
【第32句】:投卵擊石[tóu luǎn jī shí]
【解釋】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敗。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14卷:“所謂以羊將狼,投卵擊石,幸而不用,何過望哉!”
【第33句】:以逸擊勞[yǐ yì jī láo]
【解釋】用充分養息的軍隊攻擊疲勞的敵人。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今罕羌欲為敦煌、酒泉寇,飭兵馬,練戰士,以須其至,坐得致敵之術,以逸擊勞,取勝之道也。”
【示例】敬業畏直搗江都,必將邀我中路,吾今乘勝進,又以逸擊勞,破之必矣! ——《新唐書·魏元忠傳》
【第34句】:懸羊擊鼓,餓馬蹄鈴[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
【解釋】把羊吊起來,使羊蹄亂動擊鼓;將鈴綁在餓馬蹄子上,蹄動發出聲響。古時作戰,在軍營中作這樣的布置以誘惑敵人。
【出處】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了空營,著懸羊擊鼓,餓馬提鈴。”
【第35句】:重關擊柝[chóng guān jī tuò]
【解釋】設置重門,擊柝(木梆)巡夜。指警戒森嚴。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所以未具上聞者,欲待至上,面自咨申。不圖重關擊柝,覲接莫由。”
【第36句】:鷙擊狼噬[zhì jī láng shì]
【解釋】指兇狠地殘害人。
【出處】《新唐書·王鉷傳》:“林甫方興大獄,撼東宮,誅不附己者,以鉷險刻,可動以利,故倚之,使鷙擊狼噬。”
【第37句】:避強擊惰[bì qiáng jī duò]
【解釋】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出處】唐·元稹《批劉悟謝上表》:“卿宜密運謨猷,明宣號令,避強擊惰,取暴撫羸。”
【第38句】:一擊即潰[yī jī jí kuì]
【解釋】潰:潰敗。剛一交戰就立即潰敗。指軍隊缺乏戰斗力。
【示例】陳長捷急派總預備隊保安師增援,被解放軍一擊即潰,敗下陣來。 ——劉鳳舞《民國春秋》第三十四章
【第39句】:敲金擊玉[qiāo jīn jī yù]
【解釋】敲鐘擊磬。喻詩文聲調鏗鏘動聽。
【出處】元·汪元亨《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風詠月長才思,吐敲金擊玉款言詞。”
【示例】說的是敲金擊玉敘家風;唱的是風花雪月梨園樂。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三回
【第40句】:鷹擊長空[yīng jī cháng kōng]
【解釋】指雄鷹振翅飛翔于遼闊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壯志的人在廣闊的領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出處】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第41句】:以卵擊石[yǐ luǎn jī shí]
【解釋】拿蛋去碰石頭。比喻不估計自己的力量,自取滅亡。
【出處】《荀子·議兵》:“經桀作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繞沸。”
【示例】劉豫州不識天時,強欲與爭,正如以卵擊石,安得不敗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第42句】:枕戈擊楫[zhěn gē jī jí]
【解釋】枕著兵器,拍擊船槳。形容殺敵心切,志節慷慨。
【出處】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坐朝》:“便憑著這肝膽輪囷,枕戈擊楫,逐韃虜早復神京也呵!”
【第43句】:各個擊破[gè gè jī pò]
【解釋】各個:逐個;擊:攻。軍事術語。指利用優勢兵力將被分割開的敵軍一部分一部分消滅。有時也比喻將問題逐個解決。
【出處】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集中紅軍相機應付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
【示例】我們利用他們的矛盾實行各個擊破。
【第44句】:中流擊楫[zhōng liú jī jí]
【解釋】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示例】中流擊楫,著祖生之鞭;下瀨橫戈,成漢武之志。 ——《晚清文學叢鈔·童子軍·草檄》
【第45句】:架肩擊轂[jià jiān jī gū]
【解釋】肩膀相挨,車輪相撞。形容行人車輛擁擠。
【出處】《太平廣記》卷二百引唐·高彥休《唐闕史·盧渥》:“及赴任陜郊,洛陽自居守分司朝臣已下,互設祖筵,遮于行路,洛陽為之一空。都人觀者架肩擊轂。”
【第46句】:避強擊弱[bì qiáng jī ruò]
【解釋】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出處】見“避強擊惰”。
【示例】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間,可以知其虛實強弱,然后避實擊虛,避強擊弱。 ——《資治通鑒·后周世宗顯德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