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輒”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輒作數日惡、欲吐輒止等含“輒”的成語7個,其中“輒”開頭的成語2個,“輒”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輒”開頭的成語【第1句】:輒作數日惡[zhé zuò shù rì è]
【解釋】輒:總是;惡:難受。動不動就接連幾天不舒服。形容因受外界刺激而感到難受。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語王右軍曰:'中年喪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日惡?!踉唬?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欣樂之趣?!?/p>
【示例】余覽白樂天《長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劇,輒作數日惡。(清·洪昇《長生殿·自序》)
【第2句】:輒鮒之急[zhé fù zhī jí]
【解釋】比喻困厄迫身。
【出處】《莊子·外物》:“車轍中有鮒魚焉,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p>“輒”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欲吐輒止[yù tǔ zhé zhǐ]
【解釋】輒:就。想把話說出來,又感覺有不便的地方,把話又咽了回去。
【出處】宋·陳亮《與章德茂侍郎四首》:“心之耿耿,每欲與侍郎劇談一番,而坐有他客,欲吐輒止?!?/p>
【第2句】:動輒得咎[dòng zhé dé jiù]
【解釋】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后,動輒得咎。”
【示例】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后隨也不好,并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
【第3句】:有求輒應[yǒu qiú zhé yìng]
【解釋】輒:就,總是。只要提出要求,總是能答應。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蘇仙》:“偶缺晨炊,仰屋無計。忽憶兒言,往啟櫝,果得米,賴以舉火。自是有求輒應?!?/p>
【示例】一班愚夫愚婦,共去拜祝,有求輒應,就是武帝外祖母臧兒,也曾往禱,果得子女貴顯。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十二回
【第4句】:臨機輒斷[lín jī zhé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同“臨機立斷”。
【出處】《新唐書·杜如晦傳》:“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內負大節,臨機輒斷?!?/p>
【第5句】:淺嘗輒止[qiǎn cháng zhé zhǐ]
【解釋】輒:就。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出處】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二十四回:“此物非不可嘗,茍文人墨客,淺嘗輒止,用以悅性陶情,有何不可?”
【示例】做事情不能淺嘗輒止,要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