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楮”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鏤脂翦楮、溢于楮墨之表等含“楮”的成語7個,其中“楮”結尾的成語4個,“楮”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楮”結尾的成語【第1句】:鏤脂翦楮[lòu zhī jiǎn chǔ]
【解釋】雕刻油脂,剪裁楮葉。比喻徒勞無益。
【出處】清·何紹基《〈使黔草〉自序》:“其人之無成,浮務文藻,鏤脂翦楮,何益之有?”
【第2句】:斷墨殘楮[duàn mò cán chǔ]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出處】明·王世貞《題俞紫芝急救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遂與仲溫并驅。”
【第3句】:斷縑尺楮[duàn jiān chǐ chǔ]
【解釋】斷縑:殘缺不全的畫幅;楮:紙。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示例】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畫所題其上。 ——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
【第4句】:揮毫命楮[huī háo mìng chǔ]
【解釋】毫:毛筆;命:使用;楮:木名,可造紙,借指紙。指開始寫作。
【出處】明·袁宏道《瓶花齋集·答王百谷》:“方且揮毫命楮,恣意著述,每一篇成,跳躍大呼,若狂若顛。”
“楮”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溢于楮墨之表[yì yú chǔ mò zhī biǎo]
【解釋】楮墨:紙墨。詩文、繪畫作品所要表達的某種思想感情超出紙墨之外。
【出處】明·朱之瑜《答野節書二十八首》:“來札藹藹之情,溢于楮墨之表,彼此同之。”
【第2句】:莫辨楮葉[mò biàn chǔ yè]
【解釋】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葉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亂真。
【出處】《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第3句】:刻楮功巧[kè chǔ gōng qiǎo]
【解釋】楮:一種樹木。比喻技藝巧妙高超。
【出處】《韓非子·喻老》:“宋人有為其君以象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豐殺莖柯,毫芒繁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