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掉”的成語(22個)
本文整理了掉以輕心、尾大難掉、運掉自如等含“掉”的成語22個,其中“掉”開頭的成語8個,“掉”結尾的成語4個,“掉”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掉”開頭的成語【第1句】:掉以輕心[diào yǐ qīng xīn]
【解釋】掉:擺動;輕:輕率。對事情采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故吾每為文章,未嘗敢以輕心掉之。”
【示例】由于這樣,好些人就對于文學作品中另一方面的道理—裝飾的美掉以輕心了。 ——秦牧《兩只青蛙》
【第2句】:掉嘴弄舌[diào zuǐ nòng shé]
【出處】明·天然智叟《石頭點》卷六:“況且他是賣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爭。”
【第3句】:掉三寸舌[diào sān cùn shé]
【解釋】掉:擺動,搖。玩弄口舌。多指進行游說。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
【示例】我們不需要你來掉三寸舌。
【第4句】:掉書袋[diào shū dài]
【解釋】掉:擺動,搖動。指說話或寫文章好引用古書言詞來賣弄自己的學識淵博。
【出處】《南唐書·彭利用傳》:“對家人稚子,下逮奴隸,言必據書史,斷章破句,以代常談,俗謂之'掉書袋’。”
【示例】不事斧鑿,高則高矣,但時時掉書袋,要是一癖。 ——宋·劉克莊《跋劉叔安感秋八詞》
【第5句】:掉舌鼓唇[diào shé gǔ chún]
【解釋】炫耀口才,夸夸其談。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9回:“妝女的呈嬌獻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示例】他一早就在教師里掉舌鼓唇。
【第6句】:掉臂不顧[diào bì bù gù]
【解釋】掉:擺動。擺動著手臂,頭也不回。形容毫無眷顧。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日暮之后,過市朝者,掉臂而不顧。”
【示例】若優游無事,日逐往來,一旦有事,便掉臂不顧,豈是人之所為?(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
【第7句】:掉頭鼠竄[diào tóu shǔ cuàn]
【解釋】轉過頭來像老鼠一樣逃竄。形容狼狽逃竄。
【出處】明·許自昌《水滸記·縱騎》:“他怎肯網開三面漫相遮,教我掉頭鼠竄無寧帖。”
【示例】敵人被打得掉頭鼠竄。
【第8句】:掉頭不顧[diào tóu bù gù]
【解釋】掉:擺動;顧:回頭看,瞻望。擺動著手臂,頭也不回。形容毫無眷顧,態度堅決。
【出處】宋·劉過《沁園春·寄辛丞旨,時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示例】他們會喜歡看你,不會像現在那樣掉頭不顧了。 ——茅盾《從牯嶺到東京》
“掉”結尾的成語【第1句】:尾大難掉[wěi dà nán diào]
【解釋】猶言尾大不掉。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出處】《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所謂末大必折,尾大難掉。”
【示例】嗣又恐他控制上游,尾大難掉,更召為中書監光祿大夫,另調沈攸之代任。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二十四回
【第2句】:尾大不掉[wěi dà bù diào]
【解釋】掉:搖動。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出處】《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示例】今乘尾大不掉之舟,損兵弊甲,遲遲與吾相持。 ——明·郎英《七修類稿·張友諒始末》
【第3句】:末大必折,尾大不掉[mò dà bì zhé,wěi dà bù diào]
【解釋】掉:搖動。樹梢茂盛,主干就會折斷,尾巴太大,掉轉不靈。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出處】《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第4句】:末大不掉[mò dà bù diào]
【解釋】猶尾大不掉。比喻部屬勢力強大,難以駕馭。
【出處】《左傳·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示例】余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于諸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強盛,末大不掉之咎歟? ——唐·柳完元《封建論》
“掉”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運掉自如[yùn diào zì rú]
【解釋】指運用和回旋都非常熟練自然。
【出處】王國維《人間詞話》五三:“提要駁之,謂猶能舉七十斤者,舉百斤則蹶,舉五十斤則運掉自如,其言甚辨。”
【第2句】:花馬掉嘴[huā mǎ diào zuǐ]
【解釋】舊時俗語,指花言巧語、油嘴滑舌地耍嘴皮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你不用和我花馬掉嘴的。咱們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你別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們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第3句】:攀今掉古[pān jīn diào gǔ]
【解釋】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同“攀今吊古”。
【出處】《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更兼他腹中全無滴墨,紙上難成片語,偏好攀今掉古,賣弄才學。”
【第4句】:不見棺材不掉淚[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diào lèi]
【解釋】比喻不到走投無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處】劉澍德《甸海春秋》:“我這份人,向來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相信眼睛,不大相信耳朵。”
【示例】他是個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
【第5句】:搖嘴掉舌[yáo zuǐ diào shé]
【解釋】猶搖唇鼓舌。形容耍弄嘴皮進行挑撥煽動。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二卷:“得鶯鶯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禍。不共你搖嘴掉舌,不共你斗爭斗合。”
【第6句】:搖頭掉尾[yáo tóu diào wěi]
【解釋】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六:“臨濟門下有個赤梢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誰家齏甕里淹殺?”
【示例】只見庵后跑出一白犬,一黑豬,搖頭掉尾,徑奔至林澹然跟前。 ——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三十八回
【第7句】:弄鬼掉猴[nòng guǐ diào hóu]
【解釋】比喻調皮搗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心里再要買一個,又怕那牙子家出來的,不干不凈,也不知道毛病兒,買了來三日兩日,又弄鬼掉猴的。”
【示例】你就是弄鬼掉猴也瞞不過我的眼睛。
【第8句】:驚心掉膽[jīng xīn diào dǎn]
【解釋】驚:驚嚇;掉:恐懼,戰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出處】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掉膽。”
【第9句】:張口掉舌[zhāng kǒu diào shé]
【解釋】指發表言論。
【出處】唐·羅隱《讒書·敘二狂生》:“張口掉舌,則謂之訕謗;俯首避事,則謂之詭隨,是時難事也。”
【第10句】:脫皮掉肉[tuō pí diào ròu]
【出處】崔巍《愛與恨》:“老頭子一輩為小梁莊群眾起早搭黑,脫皮掉肉奔波,哪天黑來不熬到雞兒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