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跑”的成語(16個)
本文整理了跑江湖、東奔西跑、羊群里跑出駱駝來等含“跑”的成語16個,其中“跑”開頭的成語10個,“跑”結尾的成語2個,“跑”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跑”開頭的成語【第1句】:跑江湖[pǎo jiāng hú]
【解釋】指舊時以賣藝、算卦、相面、賣藥等為職業,來往各地謀求生活。
【示例】他從小就開始跑江湖。
【第2句】:跑肚拉稀[pǎo dù lā xī]
【解釋】瀉肚,拉肚子。
【示例】初到南方就開始跑肚拉稀。
【第3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miào]
【解釋】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于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后還是無法脫身。
【示例】你這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何必呢?
【第4句】:跑單幫[pǎo dān bāng]
【解釋】指以經商為職業的個人往來各地販賣貨物牟利或指個人全權處事。
【示例】他辭去公職后,開始跑單幫。
【第5句】:跑馬觀花[pǎo mǎ guān huā]
【解釋】比喻大略地觀看一下。
【出處】語出唐·孟郊《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示例】他跑馬觀花地把這部詩劇讀了一遍,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郭沫若《萬引》
【第6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寺[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sì]
【解釋】指縱然一時躲掉,但由于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后還是無法脫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示例】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他是逃避不了責任的。
【第7句】:跑跑跳跳[pǎo pǎo tiào tiào]
【解釋】形容連跑帶跳,很活潑的樣子。
【示例】她走路跑跑跳跳的,兩只羊角辮在空中飛舞。
【第8句】:跑馬賣解[pǎo mǎ mài jiè]
【解釋】指在馬上表演各種技藝,以此賺錢謀生。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十回:“寧陵縣中有父子幾人,姓蔣名自興,原是跑馬賣解人家。”
【示例】那一群逃跑的人分明是跑馬賣解的。你看,走在前邊的那個老頭子還牽著一只猴子。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一章
【第9句】:跑龍套[pǎo lóng tào]
【解釋】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出處】沈從文《跑龍套》:“跑龍套在戲臺上象是個無固定任務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報,雖然每一出戲文中大將或寨主出場,他都得前臺露面打幾個轉,而且要嚴肅認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規矩行動,隨后才必恭必敬的分站兩旁。”
【示例】你記得吧,在文工團里時,一唱平戲就叫我跑龍套。 ——鄧友梅《追趕隊伍的女兵們》三
【第10句】:跑跑顛顛[pǎo pǎo diān diān]
【解釋】忙碌奔走,一點也不閑著。形容非常忙碌。
【示例】他在車站跑跑顛顛的,為路人扛行李。
“跑”結尾的成語【第1句】:東奔西跑[dōng bēn xī pǎo]
【解釋】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示例】憔其為退頭貨,所以在山東河南東奔西跑。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九回
【第2句】:東躲西跑[dōng duǒ xī pǎo]
【解釋】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五回:“這番遇了秦叔寶,里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
【示例】他被打得東躲西跑的。
“跑”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羊群里跑出駱駝來[yáng qún lǐ pǎo chū luò tuó lái]
【解釋】比喻在普通的地方里出了有名的人或事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如今你還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第2句】:東跑西顛[dōng pǎo xī diān]
【解釋】比喻到處奔走。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四:“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劈青苗,東跑西顛,整整地忙了五天。”
【示例】我每天東跑西顛,替他四處攬活,或者去送做好的活計。 ——楊朔《紅花草》
【第3句】:東跑西奔[dōng pǎo xī bēn]
【解釋】奔:急走,跑。指到處奔波。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玉厚參加了村里給解放軍送糧的運輸隊,同時還得種地,東跑西奔,忙忙亂亂。”
【第4句】:白跑一趟[bái pǎo yī tàng]
【解釋】白白地去了一次無功而返。
【出處】葉圣陶《一個練習生》:“我們白跑一趟,偷雞不著蝕把米,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