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詘”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詘膝請和、計窮力詘、聱牙詘曲等含“詘”的成語9個,其中“詘”開頭的成語3個,“詘”結尾的成語2個,“詘”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詘”開頭的成語【第1句】:詘膝請和[qū xī qǐng hé]
【解釋】詘:通“屈”,彎曲;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請求和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后興師出兵,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第2句】:詘要橈腘[qū yào ráo yù]
【解釋】指彎腰曲膝。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富國》:“詘要橈腘。”
【第3句】:詘寸信尺[qū cùn shēn chǐ]
【解釋】詘:通“屈”;信:通“伸”。屈折一寸可伸長一尺。比喻小處受點委曲,以求得較大的利益。
【出處】《尸子》卷下:“孔子曰:詘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弗為也。”
“詘”結尾的成語【第1句】:計窮力詘[jì qióng lì qū]
【解釋】計策、力量都用完了。見“計窮力屈”。
【出處】明·鹿善繼《請發帑疏》:“臣今日之請,非但司遼餉言遼餉,實在新庫言新庫,計窮力詘,不得不出于此。”
【第2句】:大直若詘[dà zhí ruò qū]
【解釋】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隨和。同“大直若屈”。
【出處】《韓詩外傳》卷九:“大直若詘,大辯若訥。”
【示例】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蓋謂是乎?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論》
“詘”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聱牙詘曲[áo yá qū qū]
【解釋】形容文辭艱澀難讀。
【出處】清·錢謙益《題歸太仆文集》:“推公之意,其必以聱牙詘曲不識字句者為古耶?”
【第2句】:詰詘聱牙[jié qū áo yá]
【解釋】形容文句艱澀,不通順暢達。同“詰曲聱牙”。
【出處】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且又日鼓舞之以報章,間協助之以書籍,中之文詞,雖詰詘聱牙,難于盡曉,顧究亦輸入文明之利器也。”
【第3句】:時詘舉贏[shí qū jǔ yíng]
【解釋】在困難的時候而做奢侈的事情。同“時絀舉贏”。
【出處】《資治通鑒·周顯王三十五年》:“君必不出此門。何也?不時。吾所謂時者,非時日也。夫人固有利、不利時。往者君嘗利矣,不作高門。前年秦拔宜陽,今年旱,君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所謂時詘舉贏者也。故曰不時。”
【第4句】:一詘一信[yī qū yī shēn]
【解釋】詘:通“屈”,彎曲;信:通“伸”,伸展。一屈一伸。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九:“用其升少陽,一詘一信,展羽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