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噤”的成語(5個)
本文整理了噤口不言、目瞪口噤等含“噤”的成語5個,其中“噤”開頭的成語4個,“噤”結尾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噤”開頭的成語【第1句】:噤口不言[jìn kǒu bù yán]
【解釋】噤:閉口不作聲。閉著嘴不說話。
【出處】唐·呂巖《寄白龍洞劉道人》:“近來世上人多詐,盡著布衣稱道者。問他金木是何般,噤口不言如害啞。”
【示例】朱泚構逆,遣人就第問訊,欲令掌兵,晞佯瘖,噤口不言,泚以兵脅之,晞終不語,賊知其不可用,乃止。 ——《舊唐書·郭晞傳》
【第2句】:噤若寒蟬[jìn ruò hán chán]
【解釋】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出處】《后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示例】他的話完了,臺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第3句】:噤口卷舌[jìn kǒu juǎn shé]
【解釋】指緘默不言。
【出處】宋·蘇洵《諫論下》:“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
【示例】至此幾于噤口卷舌,而絕不敢復措其手足。 ——清·王韜《弢園文錄·洋務下》
【第4句】:噤口捲舌[jìn kǒu juǎn shé]
【解釋】指緘默不言。
“噤”結尾的成語【第1句】:目瞪口噤[mù dèng kǒu jìn]
【解釋】目瞪:睜大眼睛直視;口噤:嘴里說不出話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出處】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夏侯楨》:“其夕,夏侯生惝恍不寐,若為陰物所中。其仆來告,枚走視之,則目瞪口噤,不能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