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納”的成語大全(64個)

7875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納”的成語大全(6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納污藏穢、閉門不納、招亡納叛等含“納”的成語64個,其中“納”開頭的17個,“納”結尾的7個,“納”在中間的4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納”開頭的成語

【第1句】:納污藏穢[nà wū cáng huì]

【解釋】納:容納;穢:骯臟,污穢。包藏容納污濁骯臟的東西。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宋·葉適《東嘉開河記》:“故大川淺不勝舟,而小者納污藏穢,流泉不來,感為癘疫,民之病此,積四五十年矣。”

【示例】遂使首善賢士之關,翻為納污藏穢之府。 ——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

【第2句】:納貢稱臣[nà gòng chēng chén]

【解釋】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后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四十八回:“陳柳雖然大賣私鹽,誰知這久慣鹽徒都與這巡鹽的民壯結成一伙,四時八節都與那巡役納貢稱臣,所以任憑那鹽徒四處橫行,壅阻鹽法。”

【示例】宜要其納貢稱臣,以黃河為界。 ——柯劭忞《清史稿·太宗本紀》

【第3句】:納屨踵決[nà jù zhǒng jué]

【解釋】納:穿;屨:鞋;踵:腳后跟;決: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著襤褸。

【出處】《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第4句】:納叛招亡[nà pàn zhāo wáng]

【解釋】招收逃亡的人,接納敵方叛變、歸順的人。

【出處】《資治通鑒·漢紀·太祖高皇帝中五年》:“高祖起豐、沛以來,罔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

【示例】靳直納叛招亡,屯留洋海,贗符偽札,布滿江湖,應照大逆之條,凌遲不枉。(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四回)

【第5句】:納士招賢[nà shì zhāo xián]

【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示例】賢士有如此博學廣文,高才大德,見如今圣人納士招賢,何不進取功名。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四折

【第6句】:納污藏垢[nà wū cáng gòu]

【解釋】納:容納;垢:污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涂,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

【示例】我不想去那納污藏垢的地方。

【第7句】:納諫如流[nà jiàn rú liú]

【解釋】納:采納,接受;諫:舊指規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如流:迅速。接受勸諫就像流水那樣自然。形容非常樂意聽取別人意見。

【出處】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三折:“豁達大度,納諫如流,為宗而罷刑肉。”

【示例】玄德公納諫如流,敬賢禮士。 ——明·無名氏《龐掠四郡》第四折

【第8句】:納履踵決[nà lǚ zhǒng jué]

【解釋】納:穿;履:鞋;踵:腳后跟;決:破裂。提上鞋,鞋的腳后跟處卻破裂。形容處境困難。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原憲]楮冠黎杖而應門,正冠則纓絕,振襟則肘見,納履則踵決。”

【第9句】:納頭便拜[nà tóu biàn bài]

【解釋】納頭;低頭。一見面就低頭行下拜禮。形容人謙虛有禮貌。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三回:“武松當下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

【示例】進了大門,二層廳上立定,萬中書納頭便拜。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回

【第10句】:納忠效信[nà zhōng xiào xìn]

【解釋】納;獻納;效:獻出。獻出忠心和諍言。

【出處】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譽,自結明主。”

【第11句】:納污含垢[nà wū hán gòu]

【解釋】納:接受;垢:污穢。包藏容納污穢的東西。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日本蕞爾小國爾,尚知發奮為雄。獨我大國,將納污含垢以終古哉! ——清·馮桂芬《上制洋器議》

【第12句】:納民軌物[nà mín guǐ wù]

【解釋】納:容納;民:老百姓;軌:法度;物:器物。指將百姓納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出處】《左傳·隱公五年》:“群將納民于軌物者也。”

【示例】納民軌物,驅時仁壽,神化隆平,生靈熙阜。 ——《隋書·盧思道傳》

【第13句】:納奇錄異[nà qí lù yì]

【解釋】納:接納;錄:錄用。接納錄用有奇異才能的人。

【出處】《三國志·吳志·魯肅傳》:“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于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歷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

【示例】今吾孫將軍親賢禮士,納奇錄異,世所罕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第14句】:納新吐故[nà xīn tǔ gù]

【解釋】原指人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現多用來比喻揚棄舊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處】《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示例】夜夜朝朝,納新吐故,潛收靜處功夫。 ——明·陸采《明珠記·買藥》

【第15句】:納履決踵[nà lǚ jué zhǒng]

【解釋】納:穿;履:鞋;決:破裂;踵:腳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窮困、窘迫。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貧富》:“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第16句】:納垢藏污[nà gòu cáng wū]

【解釋】垢、污:骯臟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

【示例】受人錢甘心納垢藏污。 ——明·陳汝元《金蓮記·構畔》

【第17句】:納污藏疾[nà wū cáng jí]

【解釋】污、疾:骯臟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五岳陵霄,四海亙地,納污藏疾,無損高深。 ——《資治通鑒·唐紀·太宗貞觀十九年》

“納”結尾的成語

【第1句】:閉門不納[bì mén bù nà]

【解釋】納:入,進來。關上門不讓人進來。

【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欲入城則閉門不納,將入山則又與賊遇。”

【示例】閉門不納的魯男子。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

【第2句】:半籌不納[bàn chóu bù nà]

【解釋】籌:古代計算工具,引伸為計策;納:繳納。半條計策也拿不出來。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出處】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折:“往常時我習武藝學兵法,到如今半籌也不納。”

【示例】萬騎交馳,兩軍相見,咱手里半籌不納。 ——元·朱凱《昊天塔》第二折

【第3句】:深文周納[shēn wén zhōu nà]

【解釋】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與趙禹共定諸律令,務在深文。”《漢書·路溫舒傳》:“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納之。”

【示例】但這也許是“刀筆吏”工的深文周納。 ——魯迅《華蓋集續編·可慘與可笑》

【第4句】:言從計納[yán cóng jì nà]

【解釋】講的話、出的主意,都聽從采納。

【出處】漢·蔡邕《司空臨晉侯楊公碑》:“及其所以匡輔本朝,忠言嘉謀,造膝危辭,當事而行,言從計納。”

【第5句】:山容海納[shān róng hǎi nà]

【解釋】形容胸懷寬廣,能象山谷和大海一樣容物。

【出處】唐·歐陽詹《送張尚書書》:“以尚書山容海納,則自斷于朐襟也,豈在攸攸八行尺牘進退于人乎?”

【第6句】:鍛煉周納[duàn liàn zhōu nà]

【解釋】鍛煉:錘煉;周納:羅織。指羅織罪名,設法使之周密而無遺漏。

【出處】漢·陸溫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煉而周納之。”

【第7句】:格格不納[gē gē bù nà]

【解釋】指難以接受。

【出處】清·昭槤《嘯亭雜錄·詩文澀體》:“其《新唐書》好用僻字澀句,以矜其博,使人讀之,胸臆間格格不納,殊不爽朗。”

“納”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招亡納叛[zhāo wáng nà pàn]

【解釋】招引接納敵方叛逃的人。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高帝五年》:“高祖起豐、沛以來,罔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

【示例】那時安祿山久蓄異志,專一招亡納叛。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卷

【第2句】:川澤納污[chuān zé nà wū]

【解釋】以湖泊江河能容納各種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養,能包容所有的善惡、毀譽。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第3句】:啟寵納侮[qǐ chǒng nà wǔ]

【解釋】指開寵端而招致侮慢。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元年》:“啟寵納侮,其此之謂也。”

【第4句】:傅納以言[fù nà yǐ yán]

【解釋】傅:陳述。讓人陳述自己的意見而加以采納。

【出處】《漢書·成帝紀》:“古之選賢,傅納以言,明試以功。”

【第5句】:去故納新[qù gù nà xīn]

【解釋】猶言去舊迎新。

【出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

【第6句】:含垢納污[hán gòu nà wū]

【解釋】垢:恥辱;污:污蔑。容忍恥辱和污蔑。指氣度大,能包容一切。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退而上書數萬言,大抵皆勸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納污,屈己以裕人也。 ——宋·蘇軾《辯試館職策問札子》之二

【第7句】:招權納賂[zhāo quán nà lù]

【解釋】把持權勢,接受賄賂。

【出處】《元史·樸不花傳》:“不花驕恣無上,招權納賂,奔競之徒,皆出其門,骎骎有趙高、張讓、田令孜之風。”

【示例】皆人間清要之官而招權納賂,欺世盜名,或于任所陽為廉潔,而陰受苞苴。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何思明游酆都錄》

【第8句】:藏垢納污[cáng gòu nà wū]

【解釋】垢、污:骯臟的東西。包藏容納骯臟之物。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諺曰:'高下在心,川澤納污,山藪藏疾,瑾瑜匿瑕。’國君含垢,天之道也。”

【示例】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說的罷:“會稽乃報仇雪恥之鄉,非藏垢納污之地。” ——魯迅《且介亭雜文附集·女吊》

【第9句】:招降納款[zhāo xiáng nà kuǎn]

【解釋】招:招引;納:接納;款:投誠。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出處】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明道》:“豈非招降納款,開之以自新乎!”

【第10句】:招權納賄[zhāo quán nà huì]

【解釋】招權:弄權,攬權;納賄:接受賄賂。抓權力,受賄賂。

【出處】《漢書·季布傳》:“辯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

【示例】他父子濟惡,招權納賄,賣官鬻爵。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四十卷

【第11句】:招降納附[zhāo xiáng nà fù]

【解釋】招:招引;納:接納;附:歸附。指招引接納敵方投降、叛變的人擴充勢力

【出處】《元史·來阿八赤傳》:“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納附,勿縱士卒侵掠。”

【第12句】:稱臣納貢[chēng chén nà gòng]

【解釋】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

【出處】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

【示例】我們不能干稱臣納貢的事。

【第13句】:招降納叛[zhāo xiáng nà pàn]

【解釋】原指收容接納敵方投降叛變過來的人,以擴大自己的勢力。現指收羅壞人,結黨作惡。

【出處】《宋史·劉光世傳》:“楚州破,命光世節制諸鎮,力守通泰。完顏昌屯承楚,光世知其眾思歸,欲攜貳之。……獲敵不殺,令持錢文示其徒,有欲歸者,扣江執錢為信。歸者不絕。”

【示例】無論誰搞招降納叛、結黨營私的罪惡活動,都沒有好下場。

【第14句】:計勞納封[jì láo nà fēng]

【解釋】計:考定,計算;納封:接受封賞。根據付出的勞動而接受封賞。

【出處】《晉書·虞亮傳》:“此之厚幸,可謂弘矣,豈復得計勞納封,受賞司勛哉。”

【第15句】:鋪胸納地[pū xiōng nà dì]

【解釋】一種上半身貼近地面的跪拜禮,表示虔敬與隆重。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像叩頭。”

【第16句】:芥納須彌[jiè nà xū mí]

【解釋】須彌:傳說中的古印度山名。佛教說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須彌大山或整個世界。

【示例】佛家所說的芥納須彌包含一個偉大的哲理。

【第17句】:攬權納賄[lǎn quán nà huì]

【解釋】攬:把持。納:接納。把持權勢,并接受賄賂。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到了湖北,方才曉得李統領因為京里有人參他攬權納賄等事。”

【示例】他最喜歡攬權納賄。

【第18句】:養賢納士[yǎng xián nà shì]

【解釋】招養收容有才德的人。

【出處】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養賢納士,修德治民。”

【示例】古代君子靠養賢納士才取得大的功業。

【第19句】:招門納婿[zhāo mén nà xù]

【解釋】招門:招進門。舊時男子家貧無財,女家無子,招以為婿。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劉老頭兒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給虎妞弄個招門納婿的'小人’。”

【示例】劉老頭兒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給虎妞弄個招門納婿的“小人”。 ——老舍《駱駝祥子》四

【第20句】:招降納順[zhāo xiáng nà shùn]

【解釋】招收投降的人,接納敵方歸順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公何拒韓忠耶?”

【第21句】:水底納瓜[shuǐ dǐ nà guā]

【解釋】形容不能容納。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好家私水底納瓜,親子父在拳中的這掿沙。”

【示例】我勸他似水底納瓜,他覷我似鏡里觀花。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一回

【第22句】:貪贓納賄[tān zāng nà huì]

【解釋】貪贓:利用職權非法占有公家或他人的財物;納:接受;賄:賄賂。指利用職權,貪污受賄。

【示例】已而國用不足,又復思融,意欲再行召入,會有飛狀告融,貪贓納賄,隱沒官錢,乃再流巖州,病死途中。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四十四回

【第23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ěng guān]

【解釋】走過瓜田,不要彎下身子提鞋;經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處】《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俗話說:“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只要自己行得正,就沒有什么可擔心的。

【第24句】:鑿楹納書[záo yíng nà shū]

【解釋】指藏守書籍以傳久遠。

【出處】《晏子春秋·雜下三十》:“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焉。謂其妻曰:'楹語也,子壯而示之。’”

【第25句】:水里納瓜[shuǐ lǐ nà guā]

【解釋】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

【出處】元·喬孟符《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里納瓜,他看覷咱如鏡里觀花。”

【第26句】:出納之吝[chū nà zhī lìn]

【解釋】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氣。

【出處】《論語·堯白》:“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內之吝謂之有司。’”

【示例】河北諸路并系災傷,內定州一路,雖只是雨水為害,然其實亦及五分以上。只緣有司出納之吝,不與盡實檢放,秋稅內定州只放二分。 ——宋·蘇軾《乞減價糶常平米賑濟狀》

【第27句】:海納百川[hǎi nà bǎi chuān]

【解釋】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

【出處】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第28句】:正冠納履[zhèng guàn nà lǚ]

【解釋】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時講李樹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出處】《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示例】久要心許之信,夷險不爽;正冠納履之嫌,終始不蹈。 ——晉·李闡《右光祿大夫西平靖侯顏府君碑》

【第29句】:招賢納士[zhāo xián nà shì]

【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羅人才。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

【示例】這里有個招賢納士好漢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第30句】:按納不住[àn nà bù zhù]

【解釋】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仙,春心蕩漾,按納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示例】他激動得有些按納不住了。

【第31句】:招財納福[zhāo cái nà fú]

【解釋】納:享受。發財享福

【出處】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見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個掌管招財納福的天使,人們一定要出高價來買,就問值多少錢。”

【第32句】:藏污納垢[cáng wū nà gòu]

【解釋】污、垢:骯臟的東西。比喻隱藏或包容壞人壞事。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川澤納污,山藪藏疾。”

【示例】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藏污納垢的黑窩。

【第33句】:招權納賕[zhāo quán nà qiú]

【解釋】把持權柄,收受賄賂。同“招權納賄”。

【出處】《明史·石亨傳》:“因劾亨招權納賕,肆行無忌。”

【第34句】:吐故納新[tǔ gù nà xīn]

【解釋】原指人呼吸時,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現多用來比喻揚棄舊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

【出處】《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示例】最人涅伏,吐故納新,敗果既落,新葩欲吐。 ——魯迅《集外集·說鈤》

【第35句】:穿花納錦[chuān huā nà jǐn]

【解釋】以穿紗的方法做成的刺繡花樣。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六回:“行者一一觀之,都是些穿花納錦,刺繡銷金之物。”

【第36句】:整冠納履[zhěng guàn nà lǚ]

【解釋】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動。

【出處】語本《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示例】此所謂蹊田奪牛,豈得謂無過!而整冠納履,當避嫌疑者也。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四年》

【第37句】: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guā tián bù nà lǚ,lǐ xià bù zhèng guān]

【解釋】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出處】《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第38句】:按納不下[àn nà bù xià]

【解釋】按納:抑制,忍耐。無法抑制。多指心里忍耐不住,情緒急躁或憂慮。

【出處】《水滸全傳》第五十一回:“朱仝見了,心頭一把無明業火高三千丈,按納不下。”

【第39句】:登庸納揆[dēng yōng nà kuī]

【解釋】登庸:皇帝登基;納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權剛剛建立。

【出處】《隋書·高祖紀》:“登庸納揆之時,草昧經綸之日。”

【第40句】:保納舍藏[bǎo nà shè cáng]

【解釋】收容并窩藏。

【出處】《后漢書·孔融傳》:“保納舍藏者融也,當坐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乱色伦图片区小说|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网址在线观看|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的网站| 日本福利片国产午夜久久|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中文字幕aⅴ在线视频| 男男18gay| 国产精品国产福利国产秒拍|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一区二区 | 国产三级久久精品三级|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观看|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直播 | 欧美国产日韩综合| 国产农村妇女一级毛片视频片|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 好吊妞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无套内射在线无码播放|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 人与禽交另类网站视频| 成人窝窝午夜看片|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香港黄色碟片黄色碟片| 女人张开腿等男人桶免费视频| 免费看v片网站| z0z0z0另类极品|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chinesehd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网站污|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www|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国产精品毛片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结合| 色吊丝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