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股”的成語(36個)
本文整理了股肱之臣、白話八股、玩于股掌之上等含“股”的成語36個,其中“股”開頭的成語10個,“股”結尾的成語9個,“股”在中間的成語1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股”開頭的成語【第1句】:股肱之臣[gǔ gōng zhī chén]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4回:“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豈可去孤左右?”
【第2句】:股肱心膂[gǔ gōng xīn lǚ]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心膂:親信。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出處】《尚書·君樂》:“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
【第3句】:股肱之力[gǔ gōng zhī lì]
【解釋】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盡全力。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貞。其濟,君之靈也;不濟:則以死繼之。”
【示例】今也卿大夫之所以竭股肱之力,殫其思慮之知。 ——梁啟超《墨學微》第一章
【第4句】:股戰脅息[gǔ zhàn xié xī]
【解釋】戰:發抖;脅:從腋下到腰上的部分。兩腿發抖,屏住呼吸。形容恐懼異常。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股戰脅息,安敢妄攀。”
【第5句】:股肱耳目[gǔ gōng ěr mù]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舊時指鼎力輔佐帝王的大臣。現比喻十分親近的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尚書·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示例】明公以股肱耳目之重臣,膺茲簡命。 ——明·歸有光《論御倭書》
【第6句】:股肱腹心[gǔ gōng fù xīn]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4回:“倘國法、官體、獄情必應如此,則一下吏為之有余,何必老大人為股肱腹心耶?”
【第7句】:股肱心腹[gǔ gōng xīn fù]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心腹:親信。指輔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與親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5回:“先生乃吾之股肱心腹,倘有疏虞,如之奈何?”
【第8句】:股掌之間[gǔ zhǎng zhī jiān]
【解釋】在大腿和手掌之間。比喻在操縱、控制的范圍之內。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示例】若以我之同類,何以獨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寧不欲一申其自由耶? ——清·吳趼人《俏皮話·松鼠》
【第9句】:股掌之上[gǔ zhǎng zhī shàng]
【解釋】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縱、控制的范圍之內。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示例】救民水火之中,玩敵股掌之上。 ——宋·葛勝仲《丹陽集·賀收復燕山府表》
【第10句】:股戰而栗[gǔ zhàn ér lì]
【解釋】戰:怕;栗:發抖。兩腿發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懼異常。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戰而栗,恐不能言者,終無它語。”
【示例】因退立,股戰而栗。 ——東漢·班固《漢書·高五王傳》
“股”結尾的成語【第1句】:白話八股[bái huà bā gǔ]
【解釋】用白話寫的類似舊時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應命而寫的刻板文章。
【出處】魯迅《南腔北調·“論語一年”》:“ 說是《論語》辦到一年了,語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這實在好像出了'《學而》一章’的題目,叫我做一篇白話八股一樣。”
【第2句】:懸頭刺股[xuán tóu cì gǔ]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同“懸梁刺股”。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
【示例】未嘗聚螢映雪,懸頭刺股。讀《論》唯取一篇,披《莊》不過盈尺。 ——《北史·崔賾傳》
【第3句】:老虎屁股[lǎo hǔ pì gǔ]
【解釋】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險的處境。
【出處】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示例】現在,在干部中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怕,不敢摸老虎屁股。 ——鄧小平《當前鋼鐵工業必須解決的幾個問題》
【第4句】:寶釵分股[bǎo chāi fēn gǔ]
【解釋】釵:舊時婦女別在發髻上的一種飾物,由兩股合成。比喻夫妻分離。
【出處】唐·段成式《劍俠傳·虬髯叟》:“寶釵分股合無緣。”
【第5句】:擦屁股[cā pì gǔ]
【解釋】比喻收拾爛攤子。
【示例】你不要留下一個爛攤子讓我來擦屁股。
【第6句】:懸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
【示例】豈不聞古之人懸梁刺股,以志于學。 ——明·徐霖《繡襦記·剔目勸學》
【第7句】:引錐刺股[yǐn zhuī cì gǔ]
【解釋】錐:錐子;股:大腿。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示例】要知男兒知悔后,引錐刺股并非難。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95回
【第8句】:脛大于股[jìng dà yú gǔ]
【解釋】猶言本小末大。舊時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示例】請不要干這種脛大于股的事。
【第9句】:狗顛屁股[gǒu diān pì gu]
【解釋】狗在主人面前搖尾乞憐。形容對人逢迎獻媚的丑態。
【出處】《紅樓夢》第六一回:“春燕說葷的不好,另叫你炒個面筯兒,少擱油才好,你忙著就說自己發昏,趕著洗手炒了,狗顛屁股兒似的,親自捧了去。”
【示例】好容易俺家里出了一個好孩子,你們不狗顛屁股的獻些殷勤,反倒作踐起來。 ——清·吳趼人《瞎騙奇聞》卷四
“股”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玩于股掌之上[wán yú gǔ zhǎng zhī shàng]
【解釋】玩:玩弄;股:大腿;掌:手掌。玩弄于大腿和手掌上。指輕易地把人操縱在手里任意擺布。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示例】他能把它們玩于股掌之上,玩得輕巧離奇,神出鬼沒。 ——高曉聲《魚釣》
【第2句】:割股之心[gē gǔ zhī xīn]
【解釋】割股: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為了治好病人,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原是封建階級所宣揚的一種愚孝行為。后泛指醫家全心全意為病人診治。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四回:“醫家有割股之心。”
【第3句】:三折股為良醫[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解釋】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出處】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場,四遭掎摭,是以竊知乎文則。”
【第4句】:乳間股腳[rǔ jiān gǔ jiǎo]
【解釋】比喻自以為安全的處所。
【出處】《莊子·徐無鬼》:“奎蹄曲隈,乳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
【第5句】:一股腦子[yī gǔ nǎo zi]
【解釋】全部,通通。也形容不顧一切地做某件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無奈他此時又盼事成,又怕事不成,把害怕、為難、暢快、歡喜,一股腦子攪成一團,一時抓不著話頭兒。”
【示例】久而久之,不論尊卑長幼遠近親疏,一股腦子把稱謂擱起來,都叫別號,尤其怪。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九回
【第6句】:一股腦兒[yī gǔ nǎo er]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16回:“心中不知道是鹽是醋是糖是姜,一股腦兒都倒翻了。”
【示例】我就一股腦兒告訴了父親。 ——茅盾《曇》
【第7句】:心膂股肱[xīn lǚ gǔ gōng]
【解釋】膂:脊骨。股:大腿。肱: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心、膂、股、肱都是人體的重要部分,比喻親近得力之人。
【出處】語出《書·君牙》:“今命爾予翼,作股肱心膂。”
【示例】皇上以心膂股肱寄之內閣諸臣,徒以票擬四五字了宰相事業,皇上縱不譴責,清夜捫心,恐有難以自慰者。 ——《清史稿·季開生傳》
【第8句】:刺股讀書[cì gǔ dú shū]
【解釋】比喻刻苦攻讀。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第9句】:刺股懸梁[cì gǔ xuán liáng]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示例】從今后刺股懸梁,專心致義獻光明,雁塔爭看姓字揚。 ——清·袁于令《西樓記·檢課》
【第10句】:汗洽股栗[hàn qià gǔ lì]
【解釋】汗流浹背,兩腿顫抖。形容害怕、恐懼的樣子。
【出處】宋·陸游《跋韓立道所藏蘭亭序》:“雖單于不覺自失,況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第11句】:刺股懸頭[cì gǔ xuán tóu]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同“刺股懸梁”。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示例】萱堂淑賢齊孟母,諄諄教子讀詩書。刺股懸頭曾努力,引光夜鑿匡衡壁。 ——元·柯丹丘《荊釵記·會講》
【第12句】:脛大于股者難以步[jìng dà yú gǔ zhě nán yǐ bù]
【解釋】脛:小腿;股:大腿;步:行走。小腿比大腿大則無法穩健地走路。比喻本末倒置則無法相互配合使用。
【出處】漢·處向《說苑·君道》:“脛大于股者難以步,指大于臂者難以把,本小末大,不能相使也。”
【第13句】:腹心股肱[fù xīn gǔ gōng]
【解釋】腹心:心腹,比喻左右親信;股肱:比喻帝王身邊的得力臣子。形容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晉書·元帝紀》:“王敦、王導、周頤、刁協并為腹心股肱。”
【第14句】:割股療親[gē gǔ liáo qīn]
【解釋】股:大腿。舊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來治療父母的疾病。
【示例】割股療親的故事感人,但行為不可取。
【第15句】:老虎屁股摸不得[lǎo hǔ pì gu mō bù dé]
【解釋】比喻自以為是了不起,聽不得批評意見,一觸即跳。
【出處】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不許人講話,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這種態度的人,十個就有十個要失敗。”
【示例】有的單位,個別人長期鬧派性,有恃無恐,老虎屁股摸不得。 ——鄧小平《在中央軍委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第16句】:膚粟股栗[fū sù gǔ lì]
【解釋】皮膚上起疙瘩,大腿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出處】梁啟超《新民說·論私德》:“夫至以行惡為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栗矣。”
【第17句】:耳目股肱[ěr mù gǔ gōng]
【解釋】股:大腿;肱:手臂從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輔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親近且辦事得力的人。
【出處】唐·吳兢《貞觀政要·政體》:“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輩……事有不安,可極言勿隱。”
【示例】你就是我的耳目股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