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拯”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拯溺扶危、扶危拯溺等含“拯”的成語10個,其中“拯”開頭的成語5個,“拯”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拯”開頭的成語【第1句】:拯溺扶危[zhěng nì fú wēi]
【解釋】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難。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難中的人或國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濟困”。
【出處】《陳書·虞荔傳》:“然夷兇翦亂,拯溺扶危,四海樂推,三靈眷命,揖讓而居南面者,陳氏也。”
【示例】人人正好修功德,當(dāng)起慈悲,拯溺扶危。 ——金·馬鈺《戰(zhàn)掉丑奴兒》詞
【第2句】:拯危扶溺[zhěng wēi fú nì]
【解釋】救助處于危難艱困中的人。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三回:“豈有論道經(jīng)邦之志,全無拯危扶溺之心。”
【第3句】:拯焚救溺[zhěng fén jiù nì]
【解釋】拯:救;焚:被火燒;溺:落水者。救助被火燒火燎燒和被水淹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難之中。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jì)》:“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唐·李淵《受禪告南郊文》:“臣恭守晉陽,馳心魏闕,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舉義兵,式寧區(qū)宇。”
【示例】舉朝拯焚救溺之精神,專用之摘抉細(xì)微,而以察吏詰戎予奪大柄僅付二三閹寺。(《明史·姜思睿傳》)
【第4句】:拯溺救焚[zhěng nì jiù fén]
【解釋】拯:救;焚:被火燒;溺:落水者。救助被火燒火燎燒和被水淹的人。比喻救人于危難之中。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jì)》:“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唐·李淵《受禪告南郊文》:“臣恭守晉陽,馳心魏闕,被首濡足,拯溺救焚,大舉義兵,式寧區(qū)宇。”
【示例】足下試自思之,必有拯溺救焚之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九)
【第5句】:拯危濟困[zhěng wēi jì kùn]
【解釋】危:危亂,指運籌中的國家。指拯救、幫助受難的百姓和動亂中的國家。
【出處】《陳書·虞寄傳》:“然夷兇剪亂,拯溺扶危,四海樂推,三靈眷命,揖讓而居南面者,陳氏也。”
【示例】殺貪官,除豪強,拯危濟困,救死扶傷,難道不都是以天地為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拯”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扶危拯溺[fú wēi zhěng nì]
【解釋】溺:落水。幫助危難者,救起落水者。比喻救助別人的急難。
【出處】唐·崔祐甫《唐故常州刺史獨孤公神道碑銘序》:“常州之義篤于友,用之有常,行之可久,扶危拯溺,爾身我手。”
【第2句】:救饑拯溺[jiù jī zhěng nì]
【解釋】指拯救饑餓和危急中的人。
【出處】羅正緯《灤州革命紀(jì)實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諦;救饑拯溺,實吾輩天職。”
【第3句】:救焚拯溺[jiù fén zhěng nì]
【解釋】焚:火災(zāi);溺:水災(zāi)。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緊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jì)》:“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示例】將佐諸人,皆極一時之選,抵川之后,必能救焚拯溺,捍患衛(wèi)民。 ——郭孝成《云南光復(fù)記》
【第4句】:救火拯溺[jiù huǒ zhěng nì]
【解釋】形容緊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同“救焚拯溺”。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將以迎王師。”
【示例】救火拯溺,義不得好,辯論是非,言不得巧。 ——漢·王充《論衡·自紀(jì)》
【第5句】:濟時拯世[jì shí zhěng shì]
【解釋】指拯救時世。
【出處】《后漢書·崔寔傳》:“且濟時拯世之術(shù),豈必體堯蹈舜然后乃理哉?”
【示例】且濟時拯世之術(shù),豈必體堯蹈舜,然后乃理哉?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四十九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