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了”的成語大全(88個(gè))
小編為您整理了了無遽容、一了百了、草率了事等含“了”的成語88個(gè),其中“了”開頭的24個(gè),“了”結(jié)尾的11個(gè),“了”在中間的53個(gè),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了”開頭的成語
【第1句】:了無遽容[liǎo wū jǔ róng]
【解釋】遽:恐慌。完全沒有恐慌的表情。形容從容鎮(zhèn)定。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shí)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第2句】:了身脫命[liǒo shēn tuō mìng]
【解釋】猶言擺脫塵世羈絆,自由自在。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感吾師度脫,將俺這弟子來提拔,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罰,至如我指空說謊瞞咱,這一場了身脫命虧他。”
【第3句】:了無城府[liǎo wú chéng fǔ]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指難以揣度的心機(jī)。比喻胸懷坦蕩,無所隱藏。
【出處】宋·樓鑰《攻媿集·長江州汪公墓志銘》:“公性開爽宏達(dá),了無城府。”
【第4句】:了然于中[liǎo rán yú zhōng]
【解釋】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處】《晉書·袁齊傳》:“夫經(jīng)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舉無遺算耳。”
【示例】那知姐姐不假思索,竟把前朝年號以及事跡,一揮而就。若非一部全史了然于中,何能如此。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三回
【第5句】:了了可見[liǎo liǎo kě jiàn]
【解釋】了了: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見。
【出處】金·元好問《客意》:“雪屋燈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見歸途。”
【示例】原來他旅館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間壁,從便所的玻璃窗里看去,浴室里的動(dòng)靜了了可見。 ——郁達(dá)夫《沉淪》
【第6句】:了不相干[liǎo bù xiāng gān]
【解釋】了:完全。完全不相干涉。指毫無關(guān)系。
【出處】宋·陳亮《謝留丞相啟》:“茍其有少或似,所當(dāng)明辯于十目之嚴(yán),至于了不相干,寧肯依違于眾口之鑠。”
【示例】鵬振本來還想說兩句,然而夫人的談鋒甚健,不要為了不相干兩句話惹著她又談個(gè)不歇。 ——張恨水《金粉世家》第一百九回
【第7句】:了不相屬[liǎo bù xiāng zhǔ]
【解釋】了:完全。完全不相干涉。指毫無關(guān)系。
【出處】宋·陳亮《謝留丞相啟》:“茍其有少或似,所當(dāng)明辯于十目之嚴(yán),至于了不相干,寧肯依違于眾口之鑠。”
【示例】以尺限肘,以寸限指,截長續(xù)短,以為木偶,而生氣生理,了不相屬。 ——清·王夫之《尚書引義·畢命》
【第8句】:了身達(dá)命[liǎo shēn dá mìng]
【解釋】佛家用語,意思是對一生命運(yùn)歸宿看得開,無牽掛,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出處】元·石君寶《李亞仙花酒曲江池》第三折:“人問道亞仙的今生今世,則俺那鄭元和可甚麼了身達(dá)命。”
【示例】數(shù)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gè)了身達(dá)命之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回
【第9句】:了若指掌[liǎo ruò zhǐ zhǎng]
【解釋】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出處】《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示例】僅二百數(shù)十言,而詞家源流派別,了若指掌。 ——清·況周頤《惠風(fēng)詞話續(xù)篇》卷一
【第10句】:了了解人意[liǎo bù jiě rén yì]
【解釋】了了:聰明,懂事。形容特別聰明懂事,善于體察領(lǐng)會別人的心思。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上》:“阿戎了了解人意。”
【第11句】:了如指掌[liǎo rú zhǐ zhǎng]
【解釋】了:明白;指掌:指著手掌。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出處】《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孔子謂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示例】只這一相形之下,美丑高低,便了如指掌了。 ——聞一多《冬夜評論》
【第12句】:了然無聞[liǎo rán wú wén]
【解釋】了然;完全。完全沒有聽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我便時(shí)常提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無聞的,方見得是待我重,而毫無此心了。”
【第13句】:了然于心[liǎo rán yú xīn]
【解釋】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處】《晉書·袁齊傳》:“夫經(jīng)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于胸心,然后舉無遺算耳。”
【示例】以故口不讀信史,而是非了然于心。 ——陳去病《論戲劇之有益》
【第14句】:了然可見[liǎo rán kě jiàn]
【解釋】了然:清楚。清清楚楚,完全可以看得見。
【出處】唐·無名氏《大唐傳載》:“伯隴自言 隋仁壽年生,說大業(yè)末事,了然可見。”
【示例】若知神氣之所生者,即心之主者,即修于一,了然可見矣。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十九
【第15句】:了然于胸[liǎo rán yú xiōng]
【解釋】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出處】《晉書·袁齊傳》:“夫經(jīng)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示例】怎樣欽差就賞識,怎樣欽差就批駁,他能了然于胸,預(yù)備停當(dāng)。——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八回
【第16句】:了不相關(guān)[liǎo bù xiāng guān]
【解釋】了:完全。完全不相干涉。指毫無關(guān)系。
【出處】宋·陳亮《謝留丞相啟》:“茍其有少或似,所當(dāng)明辯于十目之嚴(yán),至于了不相干,寧肯依違于眾口之鑠。”
【示例】但其識量不出針線蔬筍,數(shù)米量鹽,抽豐告貸之中,古今上下哀樂,了不相關(guān)。 ——清·王夫之《姜齋詩話》
【第17句】:了無所見[liǎo wú suǒ jiàn]
【解釋】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見。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果復(fù)重來,發(fā)聲如前。聞,便閉戶,周旋室中,了無所見。”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十八:“母語之,靈銑馳求之,了無所見。”
【示例】把火出看,了無所見。 ——魯迅《古小說鉤沉·述異記》
【第18句】:了無懼色[liǎo wū jǔ sè]
【解釋】懼:害怕;色:神色。沒有一點(diǎn)害怕的神色。
【出處】《晉書·楊軻傳》:“又使人將其弟子盡行,遣魁壯羯士衣甲持刀,臨之以兵,并竊其所賜衣服而去,軻視而不信,了無懼色。”
【示例】賊令牽出殺之。張先行,了無懼色。賊方猶豫,張罵不絕口,遂遇害。 ——《明史·列女傳》
【第19句】:了不起[liǎo bù qǐ]
【解釋】極好或令人欽佩的,不平凡,優(yōu)點(diǎn)突出。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七回:“本縣看她處心行事,竟是一個(gè)了不起的大豪杰,斷不肯等閑失身。”
【示例】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大人物。
【第20句】:了不可見[liǎo bù kě jiàn]
【解釋】了:完全。完全不能看見。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果復(fù)重來,發(fā)聲如前。聞,便閉戶,周旋室中,了無所見。”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一百十八:“母語之,靈銑馳求之,了無所見。”
【示例】求所謂安亭江者,了不可見。 ——明·歸有光《水利后論》
【第21句】:了不長進(jìn)[liǎo bù zhǎng jǐn]
【解釋】一點(diǎn)進(jìn)步也沒有。形容沒有出息。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身與君別多年,君義言了不長進(jìn)。”
【示例】甥了不長進(jìn),今且奈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
【第22句】:了如觀火[liǎo rú guān huǒ]
【解釋】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出處】鄒魯《戊甲云南河口之役》:“今有河內(nèi)來函,讀之必了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說人,必更有把握矣。”
【第23句】:了無懼意[liǎo wū jǔ yì]
【解釋】懼:害怕。沒有一點(diǎn)害怕的神色。
【出處】《晉書·楊軻傳》:“又使人將其弟子盡行,遣魁壯羯士衣甲持刀,臨之以兵,并竊其所賜衣服而去,軻視而不信,了無懼色。”
【示例】左右縛寧戚去,將行刑。戚顏色不變,了無懼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第24句】:了然于懷[liǎo rán yú huái]
【解釋】了然:了解,明白;懷:心懷。心里非常明白。
【出處】唐·白居易《睡起晏坐》:“了然此時(shí)心,無物可譬喻。”
“了”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一了百了[yī liǎo bǎi liǎo]
【解釋】了:了結(jié),解決。把一件主要的事情了結(jié)以后,其余有關(guān)的事情也跟著了結(jié)。
【出處】《朱子語類》卷八:“有資質(zhì)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須節(jié)節(jié)用工也。”
【示例】非但扣押,依我之見,立刻把他殺了,一了百了。 ——曹禺《王昭君》第三幕
【第2句】:一目即了[yī mù jí liǎo]
【解釋】目:看。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七:“見得道理透后,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第3句】:恩怨了了[ēn yuàn liǎo liǎo]
【解釋】了了:清清楚楚。對恩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指對有恩者報(bào)了恩,對有怨者報(bào)了怨。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xù)黃梁》:“恩怨了了,頗快心意。”
【第4句】:不了而了[bù liǎo ér liǎo]
【解釋】猶不了了之。
【出處】茅盾《子夜》二:“我們這次賭賽,就此不了而了。”
【第5句】:向平愿了[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解釋】向平:即東漢時(shí)向長,字子平;了:了結(jié)。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兒女都已婚嫁。
【出處】《后漢書·向長傳》:“建武中,男女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guān),當(dāng)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
【第6句】:小時(shí)了了[xiǎo shí liǎo liǎo]
【解釋】指人不能因?yàn)樯倌陼r(shí)聰明而斷定他日后定有作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小時(shí)了了,大未必佳。”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五卷:“小時(shí)了了大時(shí)佳,五歲孩童已足夸;計(jì)縛劇盜如反掌,直到天子送還家。”
【第7句】:無休無了[wú xiū wú le]
【解釋】沒完沒了,沒有終了。同“無了無休”。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13回:“可憐那死的倒未必知道,這活的真是苦惱傷心,無休無了,算來竟不如草木石頭,無知無覺,倒也心中干凈。”
【第8句】:千了百了[qiān le bǎi le]
【解釋】了:完了,結(jié)束。比喻一切都非常妥貼。
【第9句】:沒完沒了[méi wán méi liǎo]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二章:“沒完沒了的苛捐雜稅不算,還他媽的亂搶亂奪。”
【示例】他總是沒完沒了地纏著我。
【第10句】:不甚了了[bù shèn liǎo liǎo]
【解釋】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出處】宋·洪邁《夷堅(jiān)丁志·黃州野人》:“初不甚了了,養(yǎng)之?dāng)?shù)日,始能言,乃實(shí)人也。”
【示例】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不甚了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十七回
【第11句】:簡單明了[jiǎn dān míng liǎo]
【解釋】簡明扼要,一看就明白。
“了”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草率了事[cǎo shuài liǎo shì]
【解釋】了:了結(jié),結(jié)束。草率地把事情結(jié)束了。
【示例】這事不能草率了事。
【第2句】:生子癡,了官事[shēng zǐ chī,liǎo guān shì]
【解釋】生養(yǎng)的兒子癡呆,可以免去官家的差役。比喻雖然是壞事,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好事。
【出處】《晉書·傅玄傳》:“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fù)為快耳!”
【示例】生子癡,了官事,今日官事恐未易了呢。慮君攖禍,故敢直告。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八回
【第3句】:終無了局[zhōng wú liǎo jú]
【解釋】了局:結(jié)局。終歸不是長久之計(jì)。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十三回:“依小弟看起來,這綠林中買賣,終無了局。”
【示例】楊過知道一燈決不會跟她用強(qiáng),郭襄是小孩兒家,說出話來瑛姑也不重視,自己再不干預(yù),此事終無了局。(金庸《神雕俠侶》第三十四回)
【第4句】:狗肉上不了筵席[gǒu ròu shàng bù le yán xí]
【解釋】比喻素質(zhì)太差,不能扶持上去。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說她'狗肉上不了筵席’,讓丈夫一人來參加就行了。”
【第5句】:簡截了當(dāng)[jiǎn jié liǎo dàng]
【解釋】指語言、文字簡明,清楚,直截了當(dāng)。
【出處】朱自清《論通俗化》:“描寫差不多沒有,偶然有,也只就那農(nóng)村生活里取喻,簡截了當(dāng)。”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不是!’陳世龍簡截了當(dāng)?shù)卮鹫f。”
【第6句】:一笑了事[yī xiào le shì]
【解釋】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視。同“一笑了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六回:“撫臺聽了,先還摸不著頭腦,還以為某人辦事不誠實(shí),所以欽差才加了他這個(gè)考語;后來別位司、道說起,曉得是為帶著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示例】幸好這位所長深知旗人的劣根性,沒把它當(dāng)成政治案件,只是淡淡地一笑了事。 ——趙大年《公主的女兒》七
【第7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miào]
【解釋】指縱然一時(shí)躲掉,但由于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后還是無法脫身。
【示例】你這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何必呢?
【第8句】: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
【解釋】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這也容易,只是'遠(yuǎn)水解不得近渴’。”
【示例】離咱們這兒遠(yuǎn)得很呢!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呀! ——老舍《四世同堂》
【第9句】:直截了當(dāng)[zhí jié liǎo dàng]
【解釋】形容說話做事爽快、干脆。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雖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當(dāng),倒是一個(gè)極爽快的。”
【示例】他說話、辦事直截了當(dāng),認(rèn)真干脆。
【第10句】:簡切了當(dāng)[jiǎn qiè liǎo dàng]
【解釋】指簡單明白。
【出處】郭沫若《虎符》第三幕:“無忌,我簡切了當(dāng)?shù)母嬖V你吧。你是愛如姬的,是不是?”
【第11句】:有了存孝,不顯彥章[yǒu le cún xiào,bù xiǎn yán zhāng]
【解釋】存孝、彥章:李存孝、王彥章,五代時(shí)人,有勇力。有了李存孝,就顯不出王彥章。比喻兩雄不能并立。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九回:“實(shí)合你說,如今我還多著李成名媳婦,李成名媳婦還多著我,再要掛搭上他,可說'有了存孝,不顯彥章’。”
【第12句】:大水淹了龍王廟[dà shuǐ yān le lóng wáng miào]
【解釋】龍王廟:管水之神的廟宇。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互相之間發(fā)生了爭端。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闖王派我來,也只是同你們見見面,交交朋友,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rèn)識一家人。”
【第13句】:賠了夫人又折兵[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解釋】賠:蝕本;折:虧損。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雙重?fù)p失。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周瑜周瑜,休夸妙計(jì)高天下,只教你賠了夫人又折兵。”
【示例】周郎妙計(jì)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
【第14句】:一了百當(dāng)[yī liǎo bǎi dàng]
【解釋】了:完成;當(dāng):適宜,恰當(dāng)。指辦事妥當(dāng)、徹底。
【出處】明·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清丈事實(shí)百年曠舉,宜及仆在位,務(wù)為一了百當(dāng),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時(shí),徒為虛文耳。”
【示例】晁老雖算得科考的日子還早,恃了有這個(gè)“一了百當(dāng)”的兒子,也可以不用那個(gè)刑皋門。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六回
【第15句】:敷衍了事[fū yǎn liǎo shì]
【解釋】敷衍:做事不認(rèn)真;了:完。指辦事馬馬虎虎,只求應(yīng)付過去就算完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頭的,也有磕起頭來,再作一個(gè)揖的。禮生見他們參差不齊,也只好由他們敷衍了事。”
【示例】我們辦事要認(rèn)真負(fù)責(zé),不應(yīng)采取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
【第16句】:草草了事[cǎo cǎo liǎo shì]
【解釋】草草:形容草率、馬虎;了:辦完,結(jié)束。草率地把事情結(jié)束了。
【出處】明·朱國楨《涌幢小品·實(shí)錄》:“陳文端請修正史,分各志二十八,務(wù)于詳備,一志多至四五十萬余言。未幾,文端薨,各志草草了事。”
【示例】雖說僧經(jīng)道懺,吊祭供飯,絡(luò)繹不絕,終是錢銀吝嗇,誰肯踴躍,不過草草了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
【第17句】:簡捷了當(dāng)[jiǎn jié liǎo dàng]
【解釋】直截了當(dāng)。
【出處】魯迅《三閑集·書籍和財(cái)色》:“然而將麻雀牌送給世界,且以此自豪的人民,對于這樣簡捷了當(dāng),沒有意外之利的辦法,是終于耐不下去的。”
【示例】就不必請求什么別的,簡捷了當(dāng)要表兄帶自己和妻到外邊去就行了。 ——吳組緗《山洪》
【第18句】:走了和尚走不了廟[zǒu lé hé shàng zǒu bù liǎo miào]
【解釋】人雖然走了,家卻無法搬走。比喻難以逃脫。
【出處】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溜了你就別回來!走了和尚走不了廟,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點(diǎn)地。”
【示例】你可以放心,她走了和尚走不了廟的。
【第19句】:一覽了然[yī lǎn liǎo rán]
【解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七:“見得道理透后,從高視下,一目了然。”
【示例】東坡看了兩三遍,一時(shí)念將不出,只是沉吟。小妹取過,一覽了然。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
【第20句】:小時(shí)了了,大未必佳[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
【解釋】了了:聰明伶俐,明白事理。幼年聰明懂事,長大后不一定成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太中大夫東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shí)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小,必當(dāng)了了。’”
【第21句】:一走了之[yī zǒu liǎo zhī]
【解釋】指不顧而去。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我亦尚在看看人間世,不過總有一天,是終于要'一走了之’的,現(xiàn)在是這樣的世界。”
【示例】你不能一走了之,留下這個(gè)爛攤子給別人來收拾。
【第22句】:吃不了兜著走[chī bù liǎo dōu zhe zǒu]
【解釋】比喻受不了或擔(dān)當(dāng)不起。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你安下人摽柱他漢子在院里過夜,這里要他老婆,我叫你吃不了包著走。”
【示例】不可拿進(jìn)園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第23句】:歸了包堆[guī le bāo duī]
【解釋】所有的都包括在內(nèi),總共。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歸了包堆今天你這一趟你一共要多少錢?”
【第24句】:大水沖了龍王廟[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
【解釋】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識而相互發(fā)生了沖突爭端。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七回:“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rèn)識一家人咧!”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哪曉得大水沖了龍王廟!如今說不得了,只好我說了話不算!”
【第25句】:無了根蒂[wú le gēn dì]
【解釋】比喻無所憑依;沒有本源。
【出處】語出《漢書·敘傳上》:“徒樂枕經(jīng)籍書,紆體衡門,上無所蒂,下無所根。獨(dú)攄意呼宇宙之外,銳思于豪芒之內(nèi)。”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2卷:“寺僧看見他無了根蒂,漸漸怠慢,不肯相留。”
【第26句】:千了百當(dāng)[qiān liǎo bǎi dàng]
【解釋】了:完了,結(jié)束;當(dāng):恰當(dāng)。比喻妥帖、有著落。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十九:“不道你不是千了百當(dāng)?shù)兹耍苏Z只似先師下底語。”
【示例】直是一刀兩段,千了百當(dāng)。 ——《朱子全書·論語十六》
【第27句】:康了之中[kāng liǎo zhī zhōng]
【解釋】康了:應(yīng)試落第。屬于落第者的行列。形容功名未成。
【出處】宋·范正敏《遯齋閑覽》載:宋時(shí)秀才柳冕應(yīng)舉忌“落”字,便把安樂改為安康。榜文出來后,仆人看了回報(bào)說:“秀才康了也。”
【示例】頻居康了之中,則須發(fā)之條條可丑;一落孫山之外,則文章之處處皆疵。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
【第28句】:直捷了當(dāng)[zhí jié liǎo dàng]
【解釋】形容說話、做事不繞彎子,干脆爽快。同“直截了當(dāng)”。
【出處】魯迅《墳·燈下漫筆》:“但措施太繞彎子了。有更其直捷了當(dāng)?shù)恼f法在這里。”
【示例】才見一面我就直捷了當(dāng),把我的情況告訴了他們了! ——沙汀《困獸記》十五
【第29句】:無了無休[wú le wú xiū]
【解釋】沒完沒了,沒有終了。
【出處】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時(shí)依然還又,惡思量無了無休。”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35回:“上海的吃花酒,只要三天吃過,以后便無了無休的了。”
【第30句】:下不了臺[xià bù le tái]
【解釋】指在人前受窘。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但要是這家人死纏硬磨,她二媽又從旁勸說,她到時(shí)又可能沒勇氣和這一群縣上的頭面人物破開臉皮,讓他們當(dāng)場下不了臺。”
【示例】我一時(shí)下不了臺,只好自我解嘲了。
【第31句】:遠(yuǎn)水救不了近火[yuǎn shuǐ jiù bù liǎo jìn huǒ]
【解釋】遠(yuǎn)距離的水熄滅不了就在附近的火。比喻緩慢的糾正或抵制邪惡的東西不可能應(yīng)付緊急的狀態(tài)。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只是遠(yuǎn)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實(shí)等不得那從容的事了。”
【第32句】: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sǐ le zhāng tú fū,bù chī hùn máo zhū]
【解釋】俗語。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照樣能辦好事情。
【第33句】:直接了當(dāng)[zhí jiē liǎo dàng]
【解釋】了當(dāng):干脆,爽快。形容說話做事爽快、不繞彎子
【出處】聶紺弩《關(guān)于知識分子》:“因?yàn)榉凑裏o法挽救,倒不如各人知趣,早點(diǎn)'賣身投靠’的直接了當(dāng)。”
【示例】王朔《過把癮就死》:“別拐彎抹角,直接了當(dāng)……怎么就這么難呢?比要你命還難?”
【第34句】:一了千明[yī liǎo qiān míng]
【解釋】主要的問題了解以后,其余的問題也就清楚明白了。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十:“一了千明,一迷萬惑。”
【第35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寺[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e sì]
【解釋】指縱然一時(shí)躲掉,但由于其他無法擺脫的牽累,最后還是無法脫身。同“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示例】跑了和尚跑不了寺,他是逃避不了責(zé)任的。
【第36句】:不了了之[bù liǎo liǎo zhī]
【解釋】了:了結(jié),結(jié)束。用不了結(jié)的辦法去了結(jié)。指把事情放在一邊不管,就算完事。
【出處】宋·葉少蘊(yùn)《避暑錄話》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語,故有'主司頭腦太冬烘,錯(cuò)認(rèn)顏標(biāo)是魯公’之言。人以為戲談。”
【示例】剛才的爭論就這樣不了了之。 ——葉圣陶《小病》
【第37句】:上了賊船[shàng lé zéi chuán]
【解釋】比喻已入歧途,難以抽身。
【出處】浩然《艷陽天》:“別哭啦,哭也沒用。這一回,我算上了賊船,走到江心了!”
【第38句】:一塊石頭落了地[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
【解釋】比喻放下了心。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余二先生一塊石頭落了地,寫信約哥回來。”
【示例】我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第39句】:不了不當(dāng)[bù liǎo bù dàng]
【解釋】猶言拖泥帶水,沒有了結(jié)。
【出處】《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這老人忒沒正經(jīng)……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卻去干這樣不了不當(dāng)?shù)氖拢 ?/p>
【第40句】:千了萬當(dāng)[qiān le wàn dàng]
【解釋】比喻妥帖、有著落。同“千了百當(dāng)”。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97卷:“一切兩斷,千了萬當(dāng)。”
【第41句】: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
【解釋】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明·張岱《皇華考序》:“可見按圖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示例】卻說這中堂正對著那個(gè)圍場,四扇大窗洞開,場上的事,一目了然。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九回
【第42句】:拔了蘿卜地皮寬[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
【解釋】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為了擴(kuò)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51回:“拔了蘿卜地皮寬,交他去了,省的他在這里跑兔子一般。”
【示例】我們還是盡快解決,拔了蘿卜地皮寬,免得他礙事。
【第43句】:過了這個(gè)村,沒這個(gè)店[guò le zhè gè cūn,méi zhè gè diàn]
【解釋】比喻機(jī)會難得,機(jī)不可失。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cuò)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示例】況且俗話說的'過了這個(gè)村,沒這個(gè)店兒。’你要再找我妹妹這么個(gè)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也沒處找去。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第44句】:七了八當(dāng)[qī le bā dāng]
【解釋】形容十分妥帖。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6卷:“將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飯,拂拭凈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當(dāng)。”
【第45句】:明白了當(dāng)[míng bái liǎo dàng]
【解釋】形容說話或做事干凈利落。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我見算書中差分法,有遞減,倍減、三【第7句】:四六等名,紛紛不一,何能及得這個(gè)明白了當(dāng)。”
【第46句】:一見了然[yī jiàn le rán]
【解釋】猶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處】元·陳櫟《勤有堂隨錄》:“程泰之《禹貢圖》,不愜人意,不能使人一見了然。”
【示例】考其同異多寡,為古歌西歌以著之,使覽者一見了然。 ——清·戴名世《中西經(jīng)星同異考序》
【第47句】:好心做了驢肝肺[hǎo xīn zuò le lǘ gān fèi]
【解釋】俗語。指把好心當(dāng)作壞意。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八回:“你看我好心做了驢肝肺,你倒訕起我來,憑說我去罷。”
【第48句】:一笑了之[yī xiào liǎo zhī]
【解釋】笑一笑就算了事,指不予重視。
【出處】沙汀《淘金記》:“那顯然是幺長子對白醬丹的毒辣的諷刺;縱然他本人僅僅一笑了之。”
【示例】這樣的事情我們一笑了之,不必太在意。
【第49句】:好了瘡疤忘了痛[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解釋】比喻情況好轉(zhuǎn)后就忘了過去的困難或失敗的教訓(xùn)。
【示例】真是好了瘡疤忘了痛,你沒想到靠救濟(jì)過日子的時(shí)候了。
【第50句】:百了千當(dāng)[bǎi liǎo qiān dāng]
【解釋】了:了結(jié);當(dāng):妥當(dāng);百、千:指一切事。比喻事事妥貼,有著落。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問:'百了千當(dāng)時(shí)如何?’師曰:'不許夜行,投明須到。’”
【示例】不如屏凈塵緣,豎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百了千當(dāng),向水邊林下,長養(yǎng)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養(yǎng)。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
【第51句】:未了公案[wèi liǎo gōng àn]
【解釋】公案:案件,問題。沒有解決的案件或事情。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清涼泰飲燈禪師》:“時(shí)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示例】文成公于'思無邪’自為一說,前輩謂之未了公案。 ——元·方回《可言集考》
【第52句】:終非了局[zhōng fēi liǎo jú]
【解釋】了局:結(jié)局。終歸不是長久之計(jì)。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先兄棄世已三載,家嫂寡居,終非了局,弟常勸其改嫁。”
【示例】你孩子家不知道,在此地終非了局。(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
【第53句】:涼了半截[liáng le bàn jié]
【解釋】比喻非常失望。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黛玉聽了,涼了半截。看紫鵑推門進(jìn)來時(shí),尚拿手帕拭眼。”
【示例】他聽了,一下涼了半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