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陰賞析(李清照醉花陰原文和翻譯)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文末有白話翻譯)
【賞析】
唐代客居他鄉的王維在重陽節留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絕唱,而數百年后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則以居人身份,懷念遠游他鄉的丈夫趙明誠,寫下這首《醉花陰》。全詞雖只字未提念遠懷人,但處處透露出一種離索寂寞、凄涼惆悵的氣氛,從詞境中走出一位因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損的女子。我們仿佛能聽到她的的長吁短嘆,感受到她的哀愁。
重陽,正是天高云淡的金秋季節,但此詞起句即謂:“薄霧濃云愁永晝。”逢佳節而偏偏碰上如此天氣,平添許多愁緒。但此處更是為情設景,詞人的愁緒是如此廣袤深遠,如同無法驅散的云霧,彌漫在整個空間,終日不得排遣。“瑞腦消金獸”,是時間的推移,亦是愁緒的深化。瑞腦香在獸形香爐里焚燒殆盡,時間緩慢地推移。詞人守著香爐,捱著時光,心無寧緒,魂不守舍。輕靈飄緲的爐煙裊裊上升,會給詞人帶來如何的想象或幻覺呢? 面對縷縷不絕的青煙,她的思想靜止而凝固了,空茫茫一片虛清。
李清照與趙明誠婚后情深意篤,但明誠長期宦游他鄉,在這些離別的日子里,以及在明誠亡故后清照獨自滯留南方的歲月里,孤獨與哀愁始終縈繞在她的心頭,她只能守著香爐捱時光,所以在她的詞中常常寫到香爐青煙,如《孤雁兒》“沈香斷續玉爐寒”,《鷓鴣天》“夢斷偏宜瑞腦香”,《浣溪沙》“玉爐沉水裊殘煙”,《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不勝枚舉。
由于起兩句所造成的特定氛圍,“佳節又重陽”句所透露的就毫無喜逢佳節的歡快,而是隱約的惱恨,恨佳節又臨,更不堪其苦。“玉枕紗廚”,明寫床上陳設之華美,暗襯人之孤獨凄涼。“半夜涼初透”,是天氣之涼,更是心境之涼,人之深夜不寐亦暗含其中。
上片,時間上從白晝寫到深夜,心境由愁如云霧寫到涼透,層層跌落,愈轉愈深,凄涼之極。下片似乎另辟詞境,時間上亦轉回去寫黃昏時分,但實際上與上片意脈連貫,藕斷絲連。
“東籬把酒黃昏后”,逢佳節,即使是孤獨之人,亦免不了要虛應故事,飲酒賞菊。“有暗香盈袖”,寫淡雅的菊花香氣充溢衣袖,體物極細膩,在孤獨清冷中,人的感覺往往會變得更為敏感。若是熱鬧場面,若是歡快心情,是頗難體會到的。此句又化用《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含對遠游在外的丈夫的不盡思念。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菊花(黃花)的花瓣細長而纖弱,黃昏中在蕭瑟西風中搖曳飄零,惹人憐愛。詞人由此觀照到自身,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損,比菊花更甚。此景此情,怎不令人消魂?詞人不直接寫別情,寫相思,而是寫西風,寫黃花,將人與花作比,蘊藉含蓄、余韻雋永。秦觀《如夢令》有“人與綠楊共瘦”句,程垓《攤破江城子》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句,將人瘦與花瘦比照而寫雖非清照獨創,但此詞結句的意境似乎較前人更勝一籌。
《嫏嬛記》載:“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這段記載雖然未必完全真實。但這首《醉花陰》確實是他人難以超越的詞作精品
【白話】
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臥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卷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