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劍的近義詞
[mark_b]
蒲劍的相關詞: 蒲節、蒲柳、蒲葵、蒲墩、蒲伏、蒲瓜、蒲廟、蒲團、蒲人、蒲葦
[/mark_b]
蒲劍的意思:指菖蒲葉。由于像劍,故名。
蒲劍的拼音:[ pú jiàn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蒲草: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用。
【第2句】:蒲棒:香蒲的花穗,黃褐色,形狀像棒子。
【第3句】:蒲萄:【第1句】:見“葡萄”。
【第4句】:蒲團:用蒲草做成的圓形坐墊,多為僧道打坐用。
【第5句】:蒲葦:香蒲和蘆葦。
【第6句】:蒲劍:指菖蒲葉。由于像劍,故名。
【第7句】:蒲伏:蒲伏,拼音是púfú,注音ㄆㄨˊㄈㄨˊ,釋義是伏地而行。
【第8句】:蒲鞭:蒲鞭,以蒲草為鞭。常用以表示刑罰寬仁。
【第9句】:蒲節:蒲節,拼音是pújié,是一個漢語詞匯,釋義為舊俗端午節在門上掛菖蒲葉而得名。
【第10句】:蒲筵:蒲席。
【第11句】:蒲葵: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樹干直立,粗大。葉闊,腎狀扇形,直徑1米以上,掌狀多裂,先端下垂,可制蒲扇、斗笠和蓑衣等。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第12句】:蒲扇:用香蒲葉或蒲葵葉做成的扇子。
【第13句】:蒲人:元 明 史籍對少數民族 布朗 族、德昂 族的泛稱。即古代的 百濮。
【第14句】:蒲瓜:瓠瓜。
【第15句】:蒲包:【第1句】:用香蒲葉編成的裝東西的用具。
蒲劍造句:
【第1句】:蒲劍艾旗忙半日分來香袋與香球。
【第2句】:我就聽到過一個端午“蒲劍鎮門窗”的故事,可能是匯成菖蒲艾葉掛門窗這一習俗的一涓小水。
【第3句】:蒲劍波建議,取消梅華路的公交車專用車道,加大機動車的通車量,并增設坦洲路口的左轉分流車道。
【第4句】:家中桌上還要瓶供蜀葵、石榴等物,號為“端午景”,后來逐漸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門掛蒲劍艾鞭以避毒驅邪。
【第5句】:這條河因老北京時這里生長著大量菖蒲而得名菖蒲河,菖蒲的葉子長得像利劍一樣,所以又名“蒲劍”。
【第6句】:菖蒲的株型亭亭玉立,葉子更是像劍一樣挺拔,頗有威武之氣,因此,它們還有個名字“蒲劍”,又因近水而生,也叫“水劍”。
【第7句】:“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第8句】:艾草能避各種邪氣,“蒲劍”是“斬妖劍”。
【第9句】:同里買些蒲劍插在屋門上或房檐下,還有用菖蒲艾葉熬煮成湯為孩童們洗浴祛濕毒之俗。http://www.semjishu.com/
【第10句】:哪怕沒有曬干的艾葉和菖蒲,在門上插新鮮的“艾旗”“蒲劍”,也有驅邪祛病之意。
【第11句】:影片除了在成都拍攝,也出現了大量的陜西元素,導演蒲劍說,影片就是以西安的真人真事為背景取材的。
【第12句】:“艾旗迎百福,蒲劍斬千邪”。
【第13句】:講座中,劍閣縣原法制辦主任蒲劍、劍閣縣公安局東寶派出所所長胡永猛進行專題講座。
【第14句】:所以,在端午節前后,時興在門上懸插菖蒲、艾葉,謂之“蒲劍”、“艾虎”,以驅邪避害。
【第15句】:如今,寧波人“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钡娘L俗猶存。
蒲劍的詩句:
【第1句】:戰回春事青蒲劍《江南春》
【第2句】:春事戰加蒲劍老《送春》
【第3句】:雨漲小溪蒲劍短《初夏》
【第4句】:雨淬菖蒲劍《端午》
【第5句】:蒲劍欲飛春漲急《別子陳子》
【第6句】:綠綬髯翁握蒲劍《觀儺》
【第7句】:春事戰回蒲劍老《感事懷人送春病酒曉起五首》
【第8句】:蒲劍一豀綠《和許表民湔江驛四題》
【第9句】:蒲劍銳初抽《和殷衙推春霖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