鳙魚的近義詞
[mark_b]
鳙魚的相關詞: 鳙魚、魚介、魚舟、魚虱、魚刺、魚舸、魚死、魚皮、魚花、魚龍
[/mark_b]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魚舟:漁船。
【第2句】:魚缸:【第1句】:裝觀賞魚的盛水器,以玻璃質地的居多。
【第3句】:魚片:【第1句】:魚制食品。由魚體剖片去皮骨,再經加工而成。有凍魚片、鹵魚片、干魚片等。
【第4句】:魚介:泛指魚類和有介甲的水生動物。
【第5句】:魚龍:【第1句】:魚和龍。泛指鱗介水族。
【第6句】:魚舸:魚舸是漢語詞匯,讀音是yúgě,意思是漁船。
【第7句】:魚膠:【第1句】:用魚鰾或用魚鱗、魚骨熬成的膠,溶化后黏性強,用作黏合劑,也用來制電影膠片。
【第8句】:魚刺:魚刺拼音:yúcì釋義:細而尖的魚骨魚刺是肌間骨的通俗說法,雖然魚刺無毒,但是如果魚刺卡在喉嚨里不及時處理,也會引發嚴重后果。
【第9句】:魚竿:亦作“魚桿”。釣竿。
【第10句】:魚雷:魚雷是一種水中兵器。它可從艦艇、飛機上發射,它發射后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爆炸。用于攻擊敵方水面艦船和潛艇,也可以用于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
【第11句】:魚皮:【第1句】:魚的皮。古人或用以制衣飾等。《左傳·閔公二年》“歸夫人魚軒”晉 杜預 注:“魚軒,夫人車,以魚皮為飾。”《北史·室韋傳》:“﹝ 北室韋 人﹞皆捕貂為業,冠以狐貂,衣以魚皮。”唐 韓翃《送巴州楊使君》詩:“前驅錦帶魚皮鞮,側佩金章虎頭綬。”
【第12句】:魚虱:【第1句】:同“魚蝨”。
【第13句】:魚筒:即魚鼓。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有的參加些金鐘和魚筒、簡板之類,以助腔調。”參見“魚鼓”。
【第14句】:魚鰾:鰾
【第15句】:魚花:魚苗。
鳙魚造句:
【第1句】:環保人士擔心,如果鰱魚和鳙魚這兩種體型巨大的亞洲鯉魚侵入五大湖區域,它們會大量搶奪本土魚類的食物,致使這個年產值近美元的捕魚產業岌岌可危。
【第2句】:本次魚苗放流的品種包括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三角魴等,流放規格為每尾左右。
【第3句】:尤其是鳙魚的頭部美味可口,最讓人喜愛。
【第4句】:此后的一周時間里,還將有尾魚苗被陸續投放到丹江口水庫,涉及匙吻鱘、鯉魚、鰱魚、鳙魚、草魚、鲴魚等濾食性魚類苗種,放流資金達萬元。
【第5句】:控制方法:必須重視鳙魚的入侵對特有物種的危害問題,控制其繼續擴張的趨勢。
【第6句】:這是因為PSB改善了水環境,并且促進了浮游生物的增長,從而使鰱、鳙魚獲得更好的生長環境與充足的餌料。
【第7句】:余雪梅說,肝吸蟲病在市民經常食用的淡水魚中都有寄宿,比如草魚、青魚、鰱魚、鳙魚、鯪魚、鯉魚、鳊魚和鯽魚。
【第8句】:鳙魚除食天然餌料外,也食豆餅、米糠、酒糟等人工飼料以及禽畜的糞便。
【第9句】:在鳙魚胚胎發育的幾個早期階段,作者觀察到在胚盤、分裂球和囊胚層細胞與卵黃這種重要物質之間有某種有機聯系。
【第10句】:研究了鳙魚糜發酵過程中生物胺含量的變化,并同時測定了大腸菌群和芽孢細菌的生長情況。
【第11句】:烏梁素海面積為畝,過去魚類資源極其豐富,有鯉魚、鯽魚、鰱魚、草魚、鳙魚、瓦氏雅羅魚等。
【第12句】:今天再一次在東江河放流了紅鯉、土鯪魚、高背鯽、鳙魚、鰱魚、鯇魚等名貴魚苗九百九十萬尾,進一步改善了東江河的漁業資源環境。
【第13句】:第一個案例涉及了兩種亞洲的魚類,鳙魚和鰱魚。
【第14句】:昨天,丹江口水庫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啟動,本次放流活動將持續一周,計劃放流鰱鳙魚苗種尾、匙吻鱘尾。
【第15句】:這里的漁產豐富,到這里的農家樂能吃到諸多河鮮,有青魚、草魚、鰱魚、鳙魚、桂花魚、鱸魚、鱉魚、基圍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