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間游僧文言文翻譯注釋 河間游僧文言文啟示
《河間游僧》是清代學者紀昀所創作的一篇散文,散文主要講述了一個河間的游僧在市集中用騙人的手段賣藥的故事。
【文言文】
河間有游僧①,賣藥于市②,以一銅佛置③案上,而盤貯藥丸,佛作引手④取物狀。有買者先禱⑤于佛,而捧盤近之,病可治者,則丸躍入佛手。其難治者,則丸不躍。舉國⑥信之。后有人于所寓⑦寺內,見其閉戶研⑧鐵屑,乃悟其盤中之丸,必半有鐵屑,半無鐵屑,其佛手必磁石為⑨之,而裝金于外,驗之信然⑩,其術乃敗。
【翻譯】
河間縣有一個四處游走的僧人,在集市上賣藥。先在放一尊銅佛在桌案上,旁邊盤子里存放藥丸,銅佛伸手像是要拿東西的樣子。有買藥的人,先要向銅佛祈禱,然后(僧人)就雙手捧著藥盤靠近銅佛,如果是可以醫治的病,盤中藥丸就會跳躍到銅佛手里。如果病難以醫治,盤中藥丸就不會跳躍,全城(的人)都以為這件事是真的。后來有人在游僧住宿的寺廟里,看見他關上房門偷偷地研磨鐵屑,這才明白游僧盤中的藥丸,一定有一半混有鐵屑,有一半沒有混鐵屑,那佛手一定是用磁石做的,只不過在外面鍍一層金(以掩人耳目),經過檢驗這件事,果然如此,那個游僧騙人的花招也就敗露了。
【注釋】
①游僧:云游四方的和尚。
②市:集市。
③置:放
④引手:伸手。
⑤禱:祈禱。
⑥舉國:全國。
⑦寓,住宿。
⑧研:碾細,磨碎。
⑨為:做。
⑩信然:確實這樣。信,確實。
【啟示】
《河間游僧》告訴了我們:用小伎倆來騙人的人,花招最后總是會被人識破,也不會得到好結果。在當今的時代應該友善待人,不能只貪圖小利小惠而欺騙他人。
【作者簡介】
紀昀(1724-1805)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河北滄縣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卒于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后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他資質聰慧,博聞強記,貫通群籍,旁征百家,有出口成對之才。并常以利齒伶牙和貪官斗智斗勇,固有“鐵齒銅牙”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