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向”的成語大全(7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向若而嘆、懵頭轉向、風向草偃等含“向”的成語75個,其中“向”開頭的19個,“向”結尾的17個,“向”在中間的39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向”開頭的成語
【第1句】:向若而嘆[xiàng ruò ér tàn]
【解釋】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嘆不如。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示例】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嘆者也。 ——清·錢謙益《汲古閣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第2句】:向風慕義[xiàng fēng mù yì]
【解釋】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禮義。或指向往其風度,仰慕其義行。
【出處】明·張居正《番夷求貢疏》:“因而連合西僧,向風慕義,交臂請貢,獻琛來王。”
【示例】參加的有社友,也有向風慕義來的非社友,共有一百有九人之多。 ——鄭逸梅《南社叢談·南社后期活動》
【第3句】:向炎乞兒[xiàng yán qǐ ér]
【解釋】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趨炎附勢之徒。
【示例】他的這種行為讓我想起了向炎乞兒。
【第4句】:向隅之感[xiàng yú zhī gǎn]
【解釋】向:對著;隅:墻角。一個人面對墻腳哭泣的感覺。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的情形。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若是座中只三五個人,這也可以是一個愉快的場面,雖然不免有人抱向隅之感。 ——朱自清《撩天兒》
【第5句】:向壁虛造[xiàng bì xū zào]
【解釋】向壁:對著墻壁;虛造:虛構。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無事實根據,憑空捏造。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向壁虛造,順非而澤,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嚴復《救亡決論》
【第6句】:向上一路[xiàng shàng yī lù]
【解釋】佛教禪宗指不可思議的徹悟境界。
【出處】《碧巖錄》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
【示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要之,更有向上一路在。”
【第7句】:向平之愿[xiàng píng zhī yuàn]
【解釋】向平:即東漢時向長,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這般一走,便可與杜郎相會,遂了向平之愿了。”
【示例】如今兒子已經長大,擬于秋間為之完姻,以了'向平之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6回
【第8句】:向隅而泣[xiàng yú ér qì]
【解釋】向:對著;隅:墻角;泣:小聲地哭。一個人面對墻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絕望地哭泣。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一人向隅而泣,滿堂為之不樂,教授既爾,吾曹何心樂飲哉?(宋·洪邁《夷堅丁志·王從事妻》)
【第9句】:向隅之泣[xiàng yú zhī qì]
【解釋】向:對著;隅:墻角;泣:小聲地哭。一個人面對墻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不勞有力之呼,無復向隅之泣。 ——宋·陳亮《謝留丞相啟》
【第10句】:向平愿了[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解釋】向平:即東漢時向長,字子平;了:了結。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兒女都已婚嫁。
【出處】《后漢書·向長傳》:“建武中,男女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
【第11句】:向風靡然[xiàng fēng mǐ rán]
【解釋】向風:聞風仰慕;靡然:倒伏的樣子。形容人傾心向往。
【出處】《漢書·儒林傳》:“黜黃老、刑名、延文學儒者以百數,而公孫弘以治《春秋》為丞相封侯,天下學士,靡然鄉風。”
【示例】于是懷文之士,莫不向風靡然。 ——唐·盧照鄰《樂府雜詩序》
【第12句】:向隅獨泣[xiàng yú dú qì]
【解釋】向:對著;隅:墻角;泣:小聲地哭。一個人面對墻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絕望地哭泣。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每逢時移節換,家遠身孤,吊影自傷,向隅獨泣。 ——唐·杜牧《上吏部高尚書書狀》
【第13句】:向天而唾[xiàng tiān ér tuò]
【解釋】仰頭向著天吐唾沫,唾沫還是落在自己的臉上。比喻本來想損害別人,結果受害的還是自己。
【示例】向天而唾的行為極為不雅
【第14句】:向壁虛構[xiàng bì xū gòu]
【解釋】向壁:對著墻壁。即對著墻壁,憑空造出來的。比喻不根據事實而憑空捏造。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鄉壁虛造,順非而澤,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嚴復《救亡決論》
【第15句】:向陽花木[xiàng yáng huā mù]
【解釋】向陽的花木光照條件比較好,春天早早發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條件而獲得利益或照顧。
【出處】宋·蘇麟《斷句》:“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第16句】:向明而治[xiàng míng ér zhì]
【解釋】向明:天將要亮了;治:治理。形容勤于政事。
【出處】《周易·說卦》:“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示例】且人君恭己南面,向明而治,紫微黃屋,至尊至重。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十六
【第17句】:向聲背實[xiàng shēng bèi shí]
【解釋】聲:聲名,這里指虛名;背:違背。指向往聲名,背離實際。
【出處】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常人貴遠賤親,向聲背實;又患暗于自見,謂己為賢。”
【示例】此并向聲背實,舍真從偽。 ——唐·劉知己《史通·雜說中》
【第18句】:向平之原[xiàng píng zhī yuán]
【解釋】稱子女婚嫁事為“向平之愿”,子女婚嫁事畢為“向平愿了”。
【第19句】:向火乞兒[xiàng huǒ qǐ ér]
【解釋】向火:烤火;乞兒:乞丐。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趨炎附勢的人。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向火乞兒》:“今時之朝彥皆是向火乞兒,一旦火盡灰冷,暖氣何在?”
【示例】紛紛向火乞兒多,獨有君如擇乳鵝。 ——宋·顯萬《送炭與湘山西堂惠然師》
“向”結尾的成語
【第1句】:懵頭轉向[měng tóu zhuàn xiàng]
【解釋】形容頭腦昏亂,糊里糊涂。
【示例】我懵頭轉向地往外走。
【第2句】:不知去向[bù zhī qù xiàng]
【解釋】向:方向。不知道哪里去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回:“宣王問曰:'如今紅衣小兒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示例】他一下子就不知去向。
【第3句】:人心所向[rén xīn suǒ xiàng]
【解釋】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出處】《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示例】這是人心所向,此人和之大利。 ——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第4句】:反戈相向[fǎn gē xiāng xiàng]
【解釋】戈:古代的兵器;向:對著。掉轉兵器,相與對立。比喻幫助敵人反對自己。
【出處】《尚書·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第5句】:鋒芒所向[fēng máng suǒ xiàng]
【解釋】向:指向。指斗爭中矛頭所指的地方。
【出處】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二十年來,這個文化新軍的鋒芒所向,從思想到形式(文字等),無不起了極大的革命。”
【示例】我們要注意敵人的鋒芒所向,要避實就虛。
【第6句】:矛盾相向[máo dùn xiāng xiàng]
【解釋】向:對著。形容針鋒相對。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初若矛楯相向,后類江海同歸。”
【第7句】:肝膽相向[gān dǎn xiāng xiàng]
【解釋】肝膽:比喻真誠的心。比喻對人忠誠,以真心相待。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豪杰遇豪杰,自然話得投機,頃刻間肝膽相向。”
【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今日爾我既成至交,肝膽相向,若再如前隱晦,便不是相知了。”
【第8句】:昏頭轉向[hūn tóu zhuǎn xiàng]
【解釋】頭腦發昏,迷失方向。
【出處】《太平天國歌謠傳說集·智破六合城》:“城一破,溫紹原拔腿就逃,逃啊,逃啊,昏頭轉向,一頭沖到個塘里,淹死了。”
【示例】你曉得這幾天簡直把人忙得昏頭轉向的。 ——艾蕪《百煉成鋼》第三章
【第9句】:蒙頭轉向[mēng tóu zhuàn xiàng]
【解釋】蒙:迷糊,昏迷;轉向:迷失方向。形容頭腦昏迷,不清晰。
【出處】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場:“剛一動手的時候,我有點蒙頭轉向的。”
【示例】同時還想多搞些問題出來,使何子學他們忙得蒙頭轉向。 ——艾蕪《百煉成鋼》第12章
【第10句】:拔刀相向[bá dāo xiāng xiàng]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鬧到揚眉裂眥拔刀相向起來。”
【示例】但當他們一看到侵略者公然拔刀相向的時候,他們絲毫也不動搖地采取了偉大的中國人民在這樣場合所惟一可能而且必須采取的辦法。 ——《人民日報》19【第51句】:【第1句】:11
【第11句】:人心歸向[rén xīn guī xiàng]
【解釋】向:歸向,向往。指人民群眾所擁護的,向往的。
【出處】《晉書·熊遠傳》:“人心所歸,惟道與義。”
【示例】我們雖無外國援助,但是人心歸向,士氣高漲,經濟亦有辦法。 ——毛澤東《以自衛戰爭粉碎蔣介石的進攻》
【第12句】:沒偏沒向[méi piān méi xiàng]
【解釋】指為人公正無私。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9回:“我就怕你挑眼,先把話說明,沒偏沒向。”
【示例】我這樣做就是沒偏沒向。
【第13句】:勃谿相向[bó xī xiāng xiàng]
【解釋】bó xī xiāng xiàng
【出處】《莊子·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谿。”
【第14句】:徇私偏向[xùn sī piān xiàng]
【解釋】曲從私情,偏袒一方。指處事不公。
【示例】她一向不會公平處世,總是徇私偏向帶有偏見看待問題。
【第15句】:東奔西向[dōng bēn xī xiàng]
【解釋】指各奔東西,互不相關。
【出處】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二折:“你也光,我也光,東奔西向,我就養遍濮州城,你也難來攔當。”
【第16句】:女生外向[nǚ shēng wài xiàng]
【解釋】原指女子總歸要出嫁的。后也用以指女子心向著夫家。
【出處】漢·班固《白虎通·封公侯》:“男生內向,有留家之意;女生外向,有從夫之意。”
【示例】老爺理他呢!他自來是這么女生外向。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二回
【第17句】:暈頭轉向[yūn tóu zhuàn xiàng]
【解釋】暈:頭發昏;轉向:辨不清方向。頭腦發暈,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驚惶失措。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兒子居然變了,而且變得這么快!”
【示例】我被你整得暈頭轉向。
“向”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風向草偃[fēng xiàng cǎo yǎn]
【解釋】偃:臥倒,倒伏。風一吹草就倒下。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主。也比喻有聲望的人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審舉》:“引用駑庸,以為黨援,而望風向草偃,庶事之康,何異懸瓦礫而責夜光,弦不調而索清音哉!”
【第2句】: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解釋】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出處】《五代史平話·梁》:“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示例】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登時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
【第3句】:折節向學[zhé jié xiàng xué]
【解釋】折節:改變過去的志趣和行為。改變舊習,發憤讀書。
【出處】《后漢書·段颎傳》:“颎少便習弓馬,尚游俠,輕財賄,長乃折節好古學。”
【示例】乃更姓名而逃,折節向學,遍訪名師,嘗與司馬徽談論。(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
【第4句】:葵傾向日[kuí qīng xiàng rì]
【解釋】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撫兵》:“誰知俺一片葵傾向日花。”
【第5句】:靡然向風[mí rán xiàng fēng]
【解釋】指群起效尤而成風氣。亦作“靡然鄉風”。亦作“靡然鄉風”。
【出處】《漢書·儒林傳》:“黜黃老、刑名、延文學儒者以百數,而公孫弘以治《春秋》為丞相封侯,天下學士,靡然鄉風。”
【示例】自敕下之后,天下士大夫之子弟,莫不靡然向風,篤于為學。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四十七
【第6句】:家狗向里吠[jiā gǒu xiàng lǐ fèi]
【解釋】自家里的狗卻向里面亂叫。比喻忘恩負義。
【出處】元·武漢臣《生金閣》二:“唗,我養著你個家生狗,倒向著里吠,直被你罵的我好也。”
【第7句】:所向風靡[suǒ xiàng fēng mǐ]
【解釋】風靡:草木隨風倒伏。比喻畏懼強敵,聞風潰敗。
【出處】《晉書·王浚傳》:“臣自達巴丘,所向風靡。”
【示例】我們把敵人打得所向風靡。
【第8句】:一羽示風向,一草示水流[yī yǔ shì fēng xiàng,yī cǎo shì shuǐ liú]
【解釋】諺語。比喻細微的跡象可以預示事物發展的趨勢。
【第9句】:所向無前[suǒ xiàng nnnwú qián]
【解釋】所向:指軍隊所指向的地方。軍隊所指向的地方,沒有阻擋。
【出處】《三國志·魏志·鮮卑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年十四五,異部大人卜賁邑鈔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騎追擊,所向無前,悉還得所亡。”
【示例】恃勇銳沖鋒出戰,指征途所向無前。 ——清·洪昇《長生殿·賄權》
【第10句】:改惡向善[gǎi è xiàng shàn]
【解釋】指不再做惡,重新做好人。
【出處】明·無名氏《齊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題妄想貪嗔,從今改惡向善,朝上帝禮拜三清。”
【示例】皇上猶冀其改惡向善,由賜矜全,乃士俊喪心病狂,妄發悖論,請明正其罪。 ——《清史稿·王士俊傳》
【第11句】:鞭擗向里[biān bì xiàng lǐ]
【解釋】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出處】宋張栻《答胡季隨書》:“近來士子肯向學者,亦時有之,但實作工夫耐久者極難得也。且是要鞭擗向里,如此下工,方自覺病痛多耳。”
【第12句】:一人向隅,滿坐不樂[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解釋】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方見一少年,舉杯瞻之曰:'一人向隅,滿坐不樂,小人竊不自量,愿聞金玉之聲。’ ——《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唐·薛漁思《河東記·獨孤遐叔》
【第13句】: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解釋】所向:指力所到達的地方;披靡:潰敗。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
【示例】遂與其友鮮伯等百余人,直犯秦陣,所向披靡,殺死秦兵無算。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六回
【第14句】:怒從心起,惡向膽生[nù cóng xīn qǐ,è xiàng dǎn shēng]
【解釋】惡:兇暴。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14回:“不覺怒從心起,惡向膽生,顧不得什么,一口氣趕到客廳。”
【第15句】:鞭辟向里[biān bì xiàng lǐ]
【解釋】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出處】明·王守仁《寄鄒謙之書》:“隨處體認天理之說,大約未嘗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風捉影,縱令鞭辟向里,亦與圣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第16句】:所向皆靡[suǒ xiàng jiē mí]
【解釋】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同“所向披靡”。
【出處】《東觀漢記》:“賈復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第17句】:回心向善[huí xīn xiàng shàn]
【解釋】改變態度,走上正道。
【出處】宋·任伯雨《論章惇蔡卞》:“如卞在朝,人人惴恐,不敢回心向善。”
【示例】九公此言,真可令人回心向善,警戒不小。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
【第18句】:窺測方向,以求一逞[kuī cè fāng xiàng,yǐ qiú yī chěng]
【解釋】窺測:暗中觀察猜測;逞:如愿。暗地里探測方向,企圖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示例】眼下盤據費邑的公山不狃正在窺測方向,以求一逞,他早已不把定公和季桓子放在眼里。 ——曹堯德、宋均平、楊佐仁《孔子傳》第二十章
【第19句】:奮勇向前[fèn yǒng xiàng qián]
【解釋】奮發而努力鼓起勇氣朝前方挺進。
【出處】毛澤東《和英國記者貝特蘭的談話》:“那時軍隊有一種新氣象,官兵之間和軍民之間大體上是團結的,奮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滿了軍隊。”
【第20句】:偏三向四[piān sān xiàng sì]
【解釋】指偏向、袒護某方。
【出處】馬烽 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三十回:“這叫什么話?我們偏三向四啦?”
【示例】如果有一點偏三向四的,定要爭呀吵呀地鬧意見。 ——西戎《糾紛》
【第21句】:心向往之[xīn xiàng wǎng zhī]
【解釋】向往:崇敬仰慕。對某個人或事物心里很向往。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示例】聞曹州牡丹甲齊、魯,心向往之。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葛中》
【第22句】: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解釋】比喻憤怒到極點就會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
【出處】《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23句】:廢國向己[fèi guó xiàng jǐ]
【解釋】損害國家利益,謀取個人私利。
【出處】《國語·晉語一》:“廢國而向己,不可為禮。”
【第24句】:背故向新[bèi gù xiàng xīn]
【解釋】棄絕多年的朋友,而同新結識的人來往。指結交朋友不為友誼,只圖勢力。
【出處】漢·王充《潛夫論》:“思遠而忘近,背故而向新。”
【第25句】:不可向邇[bù kě xiàng ěr]
【解釋】邇:近。不可接近。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其猶可撲滅。”
【示例】我起個大早,破曉就到車站去找車子,但見倉皇、擁擠、混亂之狀,不可向邇,廢然而返。” ——豐子愷《藝術的逃難》
【第26句】:專心向公[zhuān xīn xiàng gōng]
【解釋】一心為公,不謀私利。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及在朝,不結交援,專心向公。”
【第27句】:所向克捷[suǒ xiàng kè jié]
【解釋】軍隊所去之處,都能取得勝利。
【出處】清·魏源《圣武記》第七卷:“號令嚴明,所向克捷。”
【示例】劉揆一《黃興傳記》:“兩月之久,所向克捷。”
【第28句】:葵花向日[kuí huā xiàng rì]
【解釋】向:朝著。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出處】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
【示例】更無柳絮隨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司馬光《初夏》
【第29句】:人心向背[rén xīn xiàng bèi]
【解釋】向:歸向,指擁護;背:背離,指反對。指人民大眾的擁護或反對。
【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四:“顧自古國家未有不以勤而興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于是。”
【示例】國家的盛衰,在于人心向背。
【第30句】:所向無敵[suǒ xiàng wú dí]
【解釋】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
【示例】我自起兵以來,所向無敵。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五回
【第31句】:欣欣向榮[xīn xīn xiàng róng]
【解釋】欣欣:形容草木生長旺盛;榮:茂盛。形容草木長得茂盛。比喻事業蓬勃發展,興旺昌盛。
【出處】晉·陶潛《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示例】在其間欣欣向榮的,只有鮮花和綠草,這是比喻對于將來的希望。 ——葉圣陶《搭班子》
【第32句】:一人向隅[yī rén xiàng yú]
【解釋】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出處】《漢書·刑法志》:“古人有言:滿堂而飲酒,有一人鄉隅而悲泣,則一堂皆為之不樂。”
【示例】大家都有相好,如何老前輩一人向隅!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第33句】:斐然向風[fěi rán xiàng fēng]
【解釋】翩然地聞風歸向。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下》:“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者何也?”
【示例】使海內斐然向風,則遠人不服可以文德以來之。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
【第34句】:一人向隅,滿堂不樂[yī rén xiàng yú,mǎn táng bù lè]
【解釋】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屋里的人都不高興。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出處】《漢書·刑法志》:“古人有言:滿堂而飲酒,有一人鄉隅而悲泣,則一堂皆為之不樂。”
【示例】且一人向隅,滿堂不樂;一物失所,納隍增慮。 ——《舊唐書·嚴挺之傳》
【第35句】:抱雪向火[bào xuě xiàng huǒ]
【解釋】向火:烤火。抱著雪烤火。比喻做法和目的不一致,不能解決問題。
【第36句】:奮發向上[fèn fā xiàng shàng]
【解釋】精神振作,情緒高昂。
【出處】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在各條戰線上形成你追我趕、爭當先進、奮發向上的風氣。”
【示例】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那個導演正在為自己的一部描寫奮發向上女青年的片子選演員。”
【第37句】:一人向隅,一堂不歡[yī rén xiàng yú,yī táng bù huān]
【解釋】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屋里的人都不高興。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出處】《漢書·刑法志》:“古人有言:滿堂而飲酒,有一人鄉隅而悲泣,則一堂皆為之不樂。”
【第38句】:背公向私[bèi gōng xiàng sī]
【解釋】指損公肥私,違法求利。
【出處】《宋書·百官志下》:“二千石不奉詔書,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漁百姓,聚斂為奸。”
【第39句】:東向而望,不見西墻[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
【解釋】向東面看,看不到西面的墻。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出處】《呂氏春秋·去尤其》:“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視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示例】會己則嗟諷,民我且沮棄,各執一隅之角,欲擬萬端之變,所謂東向而望,不見西墻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