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屠”的成語(24個)
本文整理了屠所牛羊、右剪左屠、放下屠刀,立便成佛等含“屠”的成語24個,其中“屠”開頭的成語7個,“屠”結尾的成語4個,“屠”在中間的成語1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屠”開頭的成語【第1句】:屠所牛羊[tú suǒ niú yáng]
【解釋】比喻臨近死亡的人。
【出處】《大涅磐經·迦葉品》:“如囚趨市,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于屠所。”
【第2句】:屠龍之技[tú lóng zhī jì]
【解釋】屠:宰殺。宰殺蛟龍的技能。比喻技術雖高,但無實用。
【出處】《莊子·列御寇》:“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示例】屠龍之技,非日不偉。時無所用,莫若履豨。 ——唐·劉禹錫《何卜賦》
【第3句】:屠腸決肺[tú cháng jué fèi]
【解釋】屠腸:剖腹出腸;決肺:挖出心肺。形容死得異常慘烈。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生屠出腸,遂以死。”
【示例】章炳麟《哀陸軍學生》:“屠腸決肺,陳于市朝。”
【第4句】:屠門大嚼[tú mén dà jiáo]
【解釋】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出處】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
【第5句】:屠腸決眼[tú cháng jué yǎn]
【解釋】屠腸:剖腹出腸;決眼:挖出眼睛。形容死得異常慘烈。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生屠出腸,遂以死。”
【第6句】:屠毒筆墨[tú dú bǐ mò]
【解釋】用筆墨毒害人。比喻內容不好的書。
【示例】你不要再制造屠毒筆墨了。
【第7句】:屠龍之伎[tú lóng zhī jì]
【解釋】比喻雖有很高造詣卻不切實用的技能。
【出處】唐·劉禹錫《何十賦》:“屠龍之伎,非曰不偉。時無所用,莫若履豨。”
“屠”結尾的成語【第1句】:右剪左屠[yòu jiǎn zuǒ tú]
【解釋】右邊用剪子剪,左邊用刀砍。形容縱橫刺殺。
【出處】唐·柳宗元《平淮夷雅二篇》:“右剪左屠,聿禽其良。”
【第2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釋】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示例】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還有氣息沒有。豈不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
【第3句】:諫尸謗屠[jiàn shī bàng tú]
【解釋】向尸體勸諫,向屠伯指責殺牲的過失。比喻勸諫無濟于事。
【出處】唐·柳宗元《天對》:“幽禍挐以夸,憚褒以漁。淫嗜筏殺,諫尸謗屠。”
【第4句】:右翦左屠[yòu jiǎn zuǒ tú]
【解釋】指殲滅凈盡。
“屠”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放下屠刀,立便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biàn chéng fó]
【解釋】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就能變成好人。
【出處】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兒在涅槃會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第2句】:賣漿屠狗[mài jiāng tú gǒu]
【解釋】漿:酒漿。以賣酒、殺狗為業的人。過去指職業卑賤的階層。
【出處】《史記·信陵君列傳》:“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賣漿家。”《史記·樊噲列傳》:“以屠狗為事。”
【示例】到了燕國,整天和賣漿屠狗之輩相交,與擊筑者高漸離成為知音,和歌于鬧市,痛飲于長街,其樂無窮! ——白樺《擊筑者》
【第3句】:椎埋屠狗[chuí mái tú gǒu]
【解釋】殺人宰狗。指為非作歹和從事低賤的職業。
【出處】宋·蘇洵《權書下·高祖》:“誰謂百歲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見其親戚乘勢為帝王,而不欣然而從之邪!”
【示例】擊筑悲歌、椎埋屠狗之徒,其骨已朽,而燕趙之名,至今學士大夫飫聞而喜稱之。 ——清·劉大櫆《一掌園記》
【第4句】:滕屠鄭酤[téng tú zhèng gū]
【解釋】屠:屠夫;酤:賣酒的人。舊時泛指鄙俗的人。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王荊公素不樂滕元發、鄭毅夫,目為滕屠鄭酤。”
【第5句】:過屠大嚼[guò tú dà jué]
【解釋】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同“過屠門而大嚼”。
【出處】梁啟超《復劉古愚山長書》:“然則居東南而譚富強,其猶過屠大嚼。”
【第6句】:過屠門而大嚼[guò tú mén ér dà jiáo]
【解釋】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出處】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
【示例】她做母親的至少也該讓孩子們到馬路上睜大了驚異的眼睛,聊且“過屠門而大嚼”。 ——茅盾《過年》
【第7句】:鼓刀屠者[gǔ dāo tú zhě]
【解釋】鼓刀:操刀。宰殺牲口的屠夫。舊指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出處】《史記·信陵君列傳》:“君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示例】西漢·司馬遷《史記·信陵君列傳》:“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
【第8句】:死了張屠夫,不吃混毛豬[sǐ le zhāng tú fū,bù chī hùn máo zhū]
【解釋】俗語。比喻少了某人或某種條件,照樣能辦好事情。
【第9句】:放下屠刀[fàng xià tú dāo]
【解釋】放:安放,擱置;屠刀:宰殺牲畜的刀。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比喻作惡的人決心改過。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30卷:“只不遷不貳,是甚力量,便見工夫,佛家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帝國主義分子決不肯放下屠刀,他們也決不能成佛,直至他們的滅亡。 ——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第10句】:對屠門而大嚼[duì tú mén ér dà jué]
【解釋】屠門:肉鋪。比喻心里羨慕而不能如愿以償,只好用不切實際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出處】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西向笑;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第11句】:枉學屠龍[wǎng xué tú lóng]
【解釋】枉:徒然,白白地;屠:殺。白白學習了殺龍的技術。比喻徒然學習毫無實用價值的技術。
【出處】《莊子·列御寇》:“朱泙漫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第1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fàng xià tú dāo,lì dì chéng fó]
【解釋】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示例】從來說:“孽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
【第13句】:飯牛屠狗[fàn niú tú gǒu]
【解釋】①喻指從事低賤之事。②指從事賤業者。
【出處】明·陳子龍《酬吳次尾》詩:“別來落魄吳楚間,飯牛屠狗俱無顏。”
【示例】黃金浪擲唱呼鷹,飯牛屠狗皆知己。 ——馬駿聲《醉題酒家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