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害”的成語大全(7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害起肘腋、心腹之害、忍心害理等含“害”的成語79個,其中“害”開頭的5個,“害”結尾的23個,“害”在中間的5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害”開頭的成語
【第1句】:害起肘腋[hài qǐ zhǒu yè]
【解釋】肘腋:比喻切近的地方。比喻變亂發生在內部或身旁。
【出處】《晉書·江統傳》:“寇發心腹,害起肘腋。”
【第2句】:害人不淺[hài rén bù qiǎn]
【解釋】對別人危害很大。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四回:“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后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
【示例】你要提起“左手如托泰山”這句,真是害人不淺。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
【第3句】:害群之馬[hài qún zhī mǎ]
【解釋】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出處】《莊子·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示例】趕走害群之馬的走狗!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第4句】:害忠隱賢[hài zhōng yǐn xián]
【解釋】忠:足以保國之人;隱:埋沒;賢:德才兼備之人。殘害忠良,埋沒賢才。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十回:“又左右皆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春蠢政病民者也。”
【第5句】:害人先害己[hài rén xiān hài jǐ]
【解釋】先想設計去害別人,結果自己身受其害。
【示例】害人先害己,千萬不要存心去害人。
“害”結尾的成語
【第1句】:心腹之害[xīn fù zhī hài]
【解釋】心腹:比喻要害。指體內致命的疾病。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患。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據三輔心腹之害者,以涼州在后故也。”
【第2句】:飛土逐害[fēi tǔ zhú hài]
【解釋】拋擲土丸以逐禽獸。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孝子不忍見其父母為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絕鳥獸之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害’之謂也。”
【第3句】:曉以利害[xiǎo yǐ lì hài]
【解釋】曉: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關系給人講清楚。
【出處】《北齊書·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
【第4句】:自相殘害[zì xiāng cán hài]
【解釋】殘:傷害。自己人互相殺害。
【出處】《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季龍十三子,五人為冉閔所殺,八人自相殘殺。”
【示例】愚以衣冠自相殘害,乃避地河朔,與宗人李延光客于山東。 ——《舊五代史·唐書·李愚傳》
【第5句】:盛衰利害[shèng shuāi lì hài]
【解釋】興盛、衰落、利益、損害。指世間人事發展的諸多情況。
【出處】《列子·仲尼》:“盛衰利害不能易,哀樂不能移。”
【第6句】:全身遠害[quán shēn yuǎn hài]
【解釋】促使自身,遠離禍害。
【出處】《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
【示例】不如棄了這官職,隱跡埋名,全身遠害,豈不為美?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
【第7句】:與民除害[yǔ hǔ chú hài]
【解釋】替百姓除禍害。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示例】清·貪夢道人《彭公案》第一回:“我一到任,必要為國盡忠,與民除害,上報君恩,下安民業,剪惡安良。”
【第8句】:除邪去害[chú xié qù hài]
【解釋】清除邪惡,去掉禍害。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吾》第四折:“長國姑除邪去害,保忠良重鎮關津。”
【第9句】:擊中要害[jī zhòng yào hài]
【解釋】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來歙傳》:“臣夜入定后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
【示例】他被這話擊中要害后,垂頭喪氣。
【第10句】:趨利避害[qū lì bì hài]
【解釋】趨向有利的一面,避開有害的一面。
【出處】漢·霍谞《奏記大將軍梁商》:“至于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
【示例】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中趨利避害。 ——鄧小平《解放思想,獨立思考》
【第11句】:見怪非怪,其怪自害[jiàn guài fēi guài,qí guài zì hài]
【解釋】怪:奇異的。發現怪事怪物不要驚慌,它就不會危害了。
【出處】明·無名氏《白兔記·牧牛》:“見怪非怪,其怪自害。”
【第12句】:喻以利害[yù yǐ lì hài]
【解釋】喻: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關系給人講清楚。
【出處】《北齊書·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利害。”
【第13句】:切中要害[qiē zhōng yào hài]
【解釋】指批評恰到事物的緊要處。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彼此默喻,用以試探,月如抓住機會說了一句切中要害的話。”
【示例】這篇批評北京市交通的文章,字字珠璣,正是切中要害。
【第14句】:養癰貽害[yǎng yōng yí hài]
【解釋】癰:毒瘡。留著毒瘡不去醫治,就會成為禍害。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結果會遭受禍害。
【出處】《后漢書·馮衍傳》李賢注引馮衍《與婦弟任武達書》:“養癰長疽,自生禍殃。”
【示例】若專務持重,養癰貽害,弊不可勝言也。 ——《清史稿·楊廷璋傳》
【第15句】:開利除害[kāi lì chú hài]
【解釋】猶言興利除弊。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除去各種弊端。
【出處】漢·賈誼《新書·立后義》:“為人臣而放其君,為人下而弒其上,天下之至逆也;而所以有天下者,以為天下開利除害,以義繼之也。”
【第16句】:不知利害[bù zhī lì hài]
【解釋】不知什么為利,什么為害。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子不知利害,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示例】你不要不知利害,事情很嚴重。
【第17句】:飛冤駕害[fēi yuān jià hài]
【解釋】無中生有,捏造罪名陷害人。
【第18句】:為民除害[wèi mín chú hài]
【解釋】替百姓除禍害。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丞相銜奉國威,為民除害,元惡大憝,心當梟夷。”
【示例】自然以為民除害為主。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
【第19句】:散傷丑害[sǎn shāng chǒu hài]
【解釋】形容不和諧的聲音。
【出處】《鬼谷子·中經》:“是以聲散傷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陶弘景注:“散傷丑害,不知之音,音氣不和必與彼乖,故言其必逆于耳。”
【第20句】:劈空扳害[pī kōng pān hài]
【解釋】劈空:什么都沒有;扳:通“攀”,牽扯。毫無根據地栽贓陷害。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與眾人不曾識面,不知何人仇恨,指使劈空扳害。”
【第21句】:恰中要害[qià zhòng yào hài]
【解釋】要害:易于致命的部位,引伸為重要部門或問題的關鍵。正打中致命的部位。
【示例】他一腳踢去,恰中要害。
【第22句】:興利除害[xīng lì chú hài]
【解釋】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除去各種弊端。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君臣》:“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
【示例】古之明王,所以能興利除害者,非他,蓋棄小而取大耳。 ——唐·白居易《議罷漕運可否》
【第23句】:進利除害[jìn lì chú hài]
【解釋】猶言興利除害。興辦對國家人民有益利的事業,除去各種弊端。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勢》:“夫欲追速致遠,不知任王良;欲進利除害,不知任賢能,此則不知類之患也。”
“害”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忍心害理[rěn xīn hài lǐ]
【解釋】忍:殘忍。心地殘忍,喪盡天良。
【出處】《詩·大雅·桑柔》:“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示例】此時若教拋撇祖父,一人獨去,即使女兒心如鐵石,亦不能忍心害理至此。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
【第2句】:尸祿害政[shī lù hài zhèng]
【解釋】尸祿:不做事空受俸祿。受俸祿而無所事事,有害政事。
【出處】《晉書·劉頌傳》:“賢能常居位,以善事闇劣,不得以尸祿害政。”
【第3句】:陰柔害物[yīn róu hài wù]
【解釋】陰:暗地里;柔:溫柔;害物:殘害萬物。外表上一團和氣,內心里陰險狠毒。
【出處】《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示例】李義府陰柔害物,人謂之笑里藏刀;李林甫奸詭諂人,世謂之口蜜腹劍。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人事》
【第4句】:求生害義[qiú shēng hài yì]
【解釋】為保全性命而傷害道義。
【出處】《晉書·孝愍帝紀》:“故其民有見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義,又況可奮臂大呼,聚之以干紀作亂乎。”
【第5句】:執文害意[zhí wén hài yì]
【解釋】指拘泥于字面而損害內容。
【出處】宋·蘇軾《應詔論四事狀》:“推考其故,蓋提舉鹽事司執文害意,謂非貧乏不在此數。”
【示例】此皆執文害意,信經廢傳之過也。 ——宋·陳善《捫虱新話》卷二
【第6句】:去害興利[qù hài xīng lì]
【解釋】去:除掉;興:興辦。去掉有害的興辦有利的。
【出處】唐·韓愈《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志銘》:“后佐河陽軍,任事去害興利。”
【示例】神宗修建法度,務以去害興利而已。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九十
【第7句】:違天害理[wéi tiān hài lǐ]
【解釋】做事殘忍,違背天道倫理。同“違天逆理”。
【出處】《南齊書·魏虜傳》:“武帝之胤悉被誅戮,初見報效,而反為今主盡節,違天害理。”
【示例】當初這廝在日,專一違天害理,貪財好色,奸騙人家妻子。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九十一回
【第8句】:兩害從輕[liǎng hài cóng qīng]
【解釋】把兩項禍事進行比較,選取其中較輕的一項。
【出處】章炳麟《答某書》:“蓋聞兩害相較,則取其輕,與其使察、綏兩省,同為日有,不如以一省付之共黨之為害輕也。”
【示例】故為兩害從輕之計,仍以簽字為宜。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八回
【第9句】:以詞害意[yǐ cí hài yì]
【解釋】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七:“太白'斗酒詩百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示例】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七卷:“不過一時興到語,不可以詞害意。”
【第10句】:謀財害命[móu cái hài mìng]
【解釋】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示例】血池獄、阿鼻獄、秤桿獄,脫皮露骨,折臂斷筋,也只為謀財害命,宰畜屠生。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一回
【第11句】:利害相關[lì hài xiāng guān]
【解釋】利害:好處和害處;關:相關。指有密切的利害關系。
【出處】《周禮·夏宮·職方氏》:“周知其利害。”
【示例】平時酒杯往來如兄若弟;一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關,便爾我不相顧了。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吳保安棄家贖友》
【第12句】:除害興利[chú hài xīng lì]
【解釋】根除對人民有害的事,興辦對人民有利的事業。
【出處】《管子·治國》:“善為民除害興利,故天下之民歸之。”
【第13句】:遠害全身[yuǎn hài quán shēn]
【解釋】促使自身,遠離禍害。同“全身遠害”。
【出處】《梁書·袁昂傳》:“豈若翻然改圖,自招多福,進則遠害全身,退則長守祿位。”宋·王禹偁《四皓廟碑》:“遠害全身,矯世勵俗。”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一折:“我為甚走入深山改姓名,我則是遠害全身。”
【示例】但我對于有關面子的人物,仍然都不用真姓名,將羅馬字來替代。既非歐化,也不是'隱惡揚善’,只不過'遠害全身’。 ——魯迅《而已集·談所謂·〈大內檔案〉》
【第14句】:兩害相較取其輕[liǎng hài xiāng jiào qǔ qí qīng]
【解釋】把兩項禍事進行比較,選取其中較輕的一項。
【出處】章炳麟《答某書》:“蓋聞兩害相較,則取其輕,與其使察、綏兩省,同為日有,不如以一省付之共黨之為害輕也。”
【第15句】:有百害而無一利[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
【解釋】百害:泛指許多壞處。有許多壞處,沒有一點好處
【示例】吸毒有百害而無一利
【第16句】:喪天害理[sàng tiān hài lǐ]
【解釋】做事兇狠殘忍,全無道德。
【出處】《老殘游記》第七回:“話說老殘與申東造議論玉賢正為有才,急于做官,所以喪天害理,至于如此。”
【示例】欺負狐兒寡婦,喪天害理。 ——巴金《春》六
【第17句】:有害無益[yǒu hài wú yì]
【解釋】有壞處沒有好處。
【出處】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也必須經過民主斗爭或合法手續,才能加以逮捕與處理,否則有害無益。”
【第18句】:有害無利[yǒu hài wú lì]
【解釋】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七回:“子牙曰:'尚占運命,主今日不好,有害無利,有兇無吉。’”
【示例】明知有害無利,詎敢輕於一試。 ——《清史稿·徐廣縉傳》
【第19句】:要害之地[yào hài zhī dì]
【解釋】要害:人體上能致命的部位,比喻軍事上處于至關重要位置的地方。多比喻軍事戰略要地。亦作“要害之處”。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3回:“凡東北一帶要害之地,皆其統轄,聲勢強盛。”
【示例】我們不能輕易放過這要害之地。
【第20句】:殘民害物[cán mín hài wù]
【解釋】摧殘百姓,損害財物。
【出處】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示例】而上之所用者,莫非殘民害物之人矣。 ——清·黃宗羲《諸敬槐先生八十壽序》
【第21句】:以辭害意[yǐ cí hài yì]
【解釋】因拘泥于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上》: “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示例】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也。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夸飾》
【第22句】:蠹政害民[dù zhèng hài mín]
【解釋】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
【出處】《周書·晉蕩公護傳》:“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諸子貪殘,僚屬縱逸,恃護威勢,莫不蠹政害民。”
【示例】書牘交于道路,請托遍于官曹,其小者足以蠹政害民,而其大者,至于立黨傾軋,取人主太阿之柄而顛倒之,皆此之繇也。 ——清·顧炎武《生員論中》
【第23句】:殘賢害善[cán xián hài shàn]
【解釋】殘:殘害;賢:有才德的人。殘害有才德善良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
【第24句】:利害攸關[lì hài yōu guān]
【解釋】利害所關。指有密切的利害關系。
【出處】《周禮·夏宮·職方氏》:“周知其利害。”
【示例】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是與人民健康利害攸關的一件大事。
【第25句】:戕害不辜[qiāng hài bù gū]
【解釋】戕:殺害;辜:罪過。殺害或傷害沒有罪過的人。
【出處】宋·蘇舜欽《上集賢文相書》:“故大上欽慎,不敢自專,豈容有司自為輕重,茍快己志,以隳舊典,污辱善士,戕害不辜。”
【第26句】:以私害公[yǐ sī hài gōng]
【解釋】指因私情而損害公道或公德。
【出處】《韓詩外傳》卷一:“楚白公之難,有莊之善者,辭其母,將死君……比至朝,三廢車中。其仆曰:'子懼,何不反也?’曰:'懼,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聞君子不以私害公。’遂往死之。”
【示例】義重而恩輕,則不以私害公。 ——宋·秦觀《白敏中論》
【第27句】:損人害己[sǔn rén hài jǐ]
【解釋】既害了別人,又害了自己。
【出處】巴金《和讀者談<家>》:“可是封建舊家庭的環境戕害了他的生機,他只能做損人害己的事情。”
【第28句】:病民害國[bìng mín hài guó]
【解釋】病:損壞,禍害。害人民、害國家。
【出處】清·嚴復《救亡決論》:“從未問津,致一是云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暗不自知。”
【第29句】:求生害仁[qiú shēng hài rén]
【解釋】指因謀求活命而有傷仁德。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示例】如式,不能去,又不能死,可謂求生害仁者乎? ——《新唐書·房式傳》
【第30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rén wú hài hǔ xīn,hǔ yǒu shāng rén yì]
【解釋】人本沒有傷害老虎的心,而老虎卻想傷害人。比喻自己雖沒有傷害人的意思,別人卻一定要傷害你。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你有心,他無義。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第31句】:貪生害義[tān shēng hài yì]
【解釋】貪戀生命,危害道義。
【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燈前修本》:“貪生害義,即非烈丈夫;殺身成仁,才是奇男子。”
【第32句】:圖財害命[tú cái hài mìng]
【解釋】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示例】他的身上是帶著有我們的盤費的,那兩名轎夫不會圖財害命嗎?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第33句】:違害就利[wéi hài jiù lì]
【解釋】避開禍害,追求利益。
【出處】《吳子·圖國》:“義者所以行事立功,謀者所以違害就利,要者所以保業守成。”
【第34句】:以文害辭[yǐ wén hài cí]
【解釋】指拘于文字而誤解整個語句的意義。
【出處】《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辭,語也……言說《詩》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義,不可以一句而害設辭之志。”
【示例】子美詩,備諸家體,非必率合程度,侃侃者然也。是篇落句處凡五杜鵑豈可以文害辭、辭害意耶?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二》
【第35句】:蠹國害民[dù guó hài mín]
【解釋】蠹: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
【出處】宋·蘇軾《張誠一責授左武衛將軍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國殘民之狀,論者紛然,方議其罪,而悖德隱惡,達于朕聽,考實其狀,至不忍言。”
【示例】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
【第36句】:誤國害民[wù guó hài mín]
【解釋】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同“誤國殃民。”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四回:“張俊身為大將,不思報效,專權亂政,誤國害民。”
【第37句】:殺生害命[shā shēng hài mìng]
【解釋】殺害生命。
【出處】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三折:“則他那退豬湯,不熱似俺那研濃墨;則他那殺豬刀,不快似俺那圓尖筆。殺生害命為活計,作業無知。”
【示例】不想遇著許宣,春心蕩漾,按納不住一時冒犯天條,卻不曾殺生害命。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八
【第38句】:為害無窮[wéi hài wú qióng]
【解釋】為:成為,作為;害:禍害;無窮:沒有窮盡。成為無窮無盡的禍害。形容禍害極大。
【出處】《宋史·度宗紀》:“辛亥,臺臣言江西推排田結局已久,舊設都官、團長等虛名尚在,占吝常役,為害無窮。”
【示例】我想這青苗一出,萬民不勝其苦,為害無窮,小官屢次移書諫阻,因此王安石與俺為仇。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
【第39句】:殘民害理[cán mín hài lǐ]
【解釋】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出處】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第40句】:利害得失[lì hài dé shī]
【解釋】好處和壞處,得益和損失。
【出處】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豪杰傳》第四回:“我雖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學問太淺,不能夠把那利害得失,詳詳密密說將出來,感動大眾,所以稽延至今,甚為憾事。”
【示例】這其中的利害得失你是最清楚的。
【第41句】:虐人害物[nuè rén hài wù]
【解釋】虐:殘暴,侵害。指殘害百姓。
【出處】唐·白居易《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
【第42句】:避害就利[bì hài jiù lì]
【解釋】就:接近、走向。躲開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條件。
【出處】《吳子·圖國第一》:“謀者,所以避害就利。”
【第43句】:貽害無窮[yí hài wú qióng]
【解釋】貽:遺留。留下無窮的禍患。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爐鼎鉛汞,皆是寓言,非言煉燒。方士轉向附會,遂貽害無窮。”
【示例】弄到今日國窮民困,貽害無窮,思想起來,實實令人可恨。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七回
【第44句】:妨功害能[fáng gōng hài néng]
【解釋】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而防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
【示例】妨功害能,殄民敗國,綜其暴戾,磬竹難書。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二回
【第45句】:不以辭害志[bù yǐ cí hài zhì]
【解釋】辭:文辭;志:作品的思想內容。原意是不因為只顧文辭而損害了對內容的理解。后也指寫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辭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處】《孟子·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
【第46句】:妒能害賢[dù néng hài xián]
【解釋】賢、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賢明的人。指容不下才能、品德比自己高的人。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妒賢嫉能,御下蔽之。”
【示例】您聽者,李存信妒能害賢,飛虎將負屈啣冤。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四折
【第47句】:進讒害賢[jìn chán hài xián]
【解釋】讒:讒言,說他人的壞話;賢:賢良,指好人。說壞話,陷害好人。
【示例】請不要在領導面前進讒害賢。
【第48句】:傷天害理[shāng tiān hài lǐ]
【解釋】傷、害:損害;天:天道;理:倫理。形容做事兇惡殘忍,喪盡天良。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呂無病》:“堂上公以我為天下之齷齪教官,勒索傷天害理之錢,以吮人癰痔者耶?”
【示例】只為過于要做官,且急于要做大官,所以傷天害理的做到這樣。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
【第49句】:遺害無窮[yí hài wú qióng]
【解釋】留下無窮的禍患。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1回:“可見為人切忌不可取那娼婦,不止喪了家私,還要污了名節,遺害無窮。”
【示例】用這種導演的辦法抓生產最容易,最省力,但遺害無窮。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
【第50句】:要害之處[yào hài zhī chù]
【解釋】處于極為重要的位置。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上》:“良將勁弩而守要害之處。”
【示例】我們擊中了他的要害之處。
【第51句】:不以詞害意[bù yǐ cí hài yì]
【解釋】不因為只顧文辭而損害了對內容的理解。指寫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辭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8回:“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