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胄”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豪門貴胄、介胄之間等含“胄”的成語10個,其中“胄”結尾的成語8個,“胄”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胄”結尾的成語【第1句】:豪門貴胄[háo mén guì zhòu]
【解釋】指權們貴族的子孫。
【出處】梁啟超《新羅馬·黨獄》:“況且你們那豪門貴胄做官讀書的上等人物,個個都做了我家吮癰舐痔一呼百諾的孝順孫兒。”
【第2句】:簪纓世胄[zān yīng shì zhòu]
【解釋】簪:發針;纓:帽帶;世胄:封建社會中世代相傳的官宦家庭。指世代做官的人家.
【出處】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空余老賓客,身上愧簪纓。”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二折:“賢士乃簪纓世胄,堪為元戎帥首也。”
【示例】舍人是簪纓世胄,況又是黌宮名士,指日飛騰,豈分什么文武門楣?(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第3句】:神州華胄[shén zhōu huá zhòu]
【解釋】神州:指中國。我國古代華夏族的后裔。統指中國人。
【出處】況且我們是~,敢不“繩其祖武”么? ——魯迅《華蓋集·忽然想到》
【第4句】:搖搖華胄[yáo yáo huá zhòu]
【解釋】胄:后代人。指距今年代久遠的名人的后矞。
【出處】《南史·何昌寓傳》:“昌寓團扇掩口而笑,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第5句】:天潢貴胄[tiān huáng guì zhòu]
【解釋】天潢:皇族,宗室;貴胄:地位高貴的后代。舊時泛指皇族宗室子孫。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七回:“其實也可憐得很,他們又不能作買賣,說是說得好聽得很,天潢貴胄呢,誰知一點生機都沒有,所以就只能靠著那帶子上的顏色云行詐了。”
【示例】老舍《老張的哲學》:“北岸上一片綠瓦高閣,清攝政王的府邸,依舊存著天潢貴胄的尊嚴氣象。”
【第6句】:遙遙華胄[yáo yáo huá zhòu]
【解釋】指名人的遠裔。嘲人自夸出于名門。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何昌寓傳》:“何昌寓為吏部尚書,嘗有客姓閔,求官……謂坐客曰:'遙遙華胄!’”
【示例】清·唐孫華《草圣祠》詩:“遙遙華胄人誰辨,應似林宗問阿貞。”
【第7句】:軒裳華胄[xuān cháng huá zhòu]
【解釋】軒裳:古代貴族的車服;華胄:顯貴的后裔。指貴族世家的子弟。
【出處】唐·孫恂《獵狐記》:“二秀才軒裳華胄,金玉奇標,既富春秋,又潔操履。”
【第8句】:躬擐甲胄[gōng huàn jiǎ zhòu]
【解釋】指親自穿上鎧甲和頭盔。言長官坐鎮軍中親自指揮。
【出處】《左傳·成公十三年》:“文公(晉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險阻,征東之諸侯。”
【示例】既而王躬擐甲胄,吐誠師旅,誓在盡盡敵,以報前讎。 ——唐·張說《論神兵軍大總管功狀》
“胄”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介胄之間[jiè zhòu zhī jiān]
【解釋】介胄:古代作戰時將士們穿戴的鎧甲和頭盔。借指在戰爭中或戰場上。
【出處】宋·蘇洵《上韓樞密書》:“而韓信、黥布之徒相繼而起者七國,高祖死于介胄之間而莫能止也。”
【第2句】:甲胄生蟣虱[jiǎ xhòu shēng jī shī]
【解釋】甲、胄:古代士兵作戰時所穿戴的鎧甲和頭盔。鎧甲和頭盔上都長滿了蟣虱。形容戰爭持續時間很長。
【出處】《韓非子·喻老》:“天下無道,攻擊不休,相守數年不已,甲胄生蟣虱,燕雀處帷幄,而兵不歸。”
【示例】自陛下十五年起義圖霸,為雪家仇國恥,甲胄生蟣虱,黎人困輸挽。 ——《舊五代史·郭崇韜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