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眼不交睫、眼花繚亂、眼想心思、眼不見為凈、眼腰黃赤、眼觀四處,耳聽八方等“眼”開頭的成語74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眼不交睫[yǎn bù jiāo jié]
【解釋】睫:眼睫毛。眼睛一眨也不眨。形容心情不安而長夜不眠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7卷:“吳氏倍加掃興,忿怒不已,眼不交睫,直到天明。”
【第2句】:眼花繚亂[yǎn huā liáo luàn]
【解釋】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顛不刺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龐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兒飛在半天。”
【示例】其余這些國王,除了我們到過的,內中許多奇形怪狀,小弟看來看去,只覺眼花繚亂,辨不明白。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第3句】:眼想心思[yǎn xiǎng xīn sī]
【解釋】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
【出處】唐·無名氏《雜詞》:“眼想心思夢里驚,無人知我此時情。”
【第4句】:眼不見為凈[yǎn bù jiàn wéi jìng]
【解釋】指心里不以為然,但又沒有辦法,只好撇開不管。也在懷疑食品不干凈時,用作自我安慰的話。
【出處】宋·趙希鵠《調燮類編·蟲魚》:“凡販賣蝦米及甘蔗者,每用人溺灑之,則鮮美可愛,所謂眼不見為凈也。”
【示例】她想出去,離了這里,眼不見為凈。 ——茹志鵑《靜靜的產院》
【第5句】:眼腰黃赤[yǎn yāo huáng chì]
【解釋】黃:金色的腰帶;赤:紅色的官服。眼前是紅色的官服,腰中是金色的腰帶。指榮華富貴
【出處】宋·劉克莊《好事近·壬戍生日和居厚弟》詞:“雪鬢霜髭不管,管眼腰黃赤。”
【第6句】:眼觀四處,耳聽八方[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示例】他得有靈敏的感覺,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洪深《電影戲劇表演術》第六章
【第7句】:眼迷心蕩[yǎn mí xīn dàng]
【解釋】眼光迷亂,心神搖蕩。形容見到美色而不能自持的神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5卷:“那院判一見了小娟,真個眼迷心蕩。”
【第8句】:眼穿心死[yǎn chuān xīn sǐ]
【解釋】眼穿:望眼欲穿;心死:心如死灰。眼睛望穿,心也死了。形容殷切的盼望落空而極度失望。
【出處】唐·杜甫《喜達行在所三首》詩:“西憶岐陽信,無人遂卻回。眼穿當落日,心死著寒灰。”
【示例】職無任眼穿心死之至。 ——明·袁宏道《去吳七牘·乞改稿二》
【第9句】:眼明手快[yǎn míng shǒu kuài]
【解釋】看得準,動作敏捷。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
【示例】到了此時,我方才佩服那廣東人的眼明手快,機警非常。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回
【第10句】:眼明手捷[yǎn míng shǒu jié]
【解釋】看得準,下手快。形容人反應快,動作敏捷。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
【第11句】:眼中拔釘[yǎn zhōng bá dīng]
【解釋】比喻除去心中最痛恨的人。
【出處】《新五代史·雜傳八·趙在禮》:“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第12句】:眼皮子淺[yǎn pí zǐ qiǎn]
【解釋】見識淺,眼光短。
【示例】眼皮子淺的人是沒有大的收益的。
【第13句】:眼瞎耳聾[yǎn xiā ěr lóng]
【解釋】看不見也聽不到。比喻對周圍情況完全不了解
【出處】京劇《平原作戰》第八場:“日本鬼子眼瞎耳聾,就靠漢奸給他當拐棍。”
【第14句】:眼跳耳熱[yǎn tiào ěr rè]
【解釋】眼皮跳動,耳根發熱。迷信的人認為是不祥之兆。
【出處】元·無名氏《武王伐紂平話》卷中:“姬昌眼跳耳熱,心神不安。姬昌憂占一課,占一親人合有大禍臨身。”
【第15句】:眼高于天[yǎn gāo yú tiān]
【解釋】眼高:眼界很高。眼界高過天。比喻眼界極高。也比喻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六回:“你們這一班軍裝大買辦,平日眼高于天,何嘗有個朋友在心上!”
【第16句】:眼淚洗面[yǎn lèi xǐ miàn]
【解釋】形容憂愁悲傷,淚流滿面。
【出處】宋·陸游《避暑漫抄》:“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后與金陵舊宮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第17句】:眼中釘,肉中刺[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ì]
【解釋】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5回:“除了他們眼中釘,肉中刺,從此沒人訛詐,愿給多少就多少。”
【第18句】:眼見為實,耳聽為虛[yǎn jiàn wéi shí,ěr tīng wéi xū]
【解釋】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
【出處】漢·劉向《說苑·政理》:“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第19句】:眼飽肚饑[yǎn bǎo dù jī]
【解釋】眼睛看個夠,肚子依然餓得慌。比喻只能飽飽眼福,不解決實際問題。
【出處】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四折:“那孫家里擺的好席面,只是我劉封沒造化,單只看的一看,做了眼飽肚中饑哩。”
【示例】若只如此空砑光,眼飽肚饑,有何用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六
【第20句】:眼中釘[yǎn zhōng dīng]
【解釋】比喻心中最厭惡、最痛恨的人。
【出處】《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在禮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罷去,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示例】我們娘兒倆今兒一齊死給他看,替他拔去眼中釘,肉中刺,好等他們來過現成日子。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
【第21句】:眼花心亂[yǎn huā xīn luàn]
【解釋】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九回:“這廝雖然奸猾,也騙得他眼花心亂了。”
【第22句】:眼急手快[yǎn jí shǒu kuài]
【解釋】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出處】陳石峻《澤瑪姬·金娃錯和銀娃錯》:“協達娃在旁邊眼急手快……沒等糌粑團子落到銀娃錯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團子搶在手中。”
【第23句】:眼餳骨軟[yǎn xíng gǔ ruǎn]
【解釋】眼餳:眼色朦朧。視覺模糊,骨節酥軟。形容迷矇疲倦的神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剛至房中,便有一股細細的甜香。寶玉此時便覺眼餳骨軟,連說:'好香!’”
【第24句】:眼皮子薄[yǎn pí zǐ báo]
【解釋】比喻氣量小,喜歡斤斤計較。
【示例】他這個人眼皮子薄,過分計較個人得失。
【第25句】:眼明手挗[yǎn míng shǒu jié]
【解釋】眼睛明亮,手腳利落。形容看得準,動作敏捷。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體快身輕。”
【第26句】:眼空四海[yǎn kōng sì hǎi]
【解釋】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見。
【出處】明·李贄《答耿司寇書》:“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隨人腳跟走乎?”
【示例】誰要說五老爺情性總是眼空四海,目中無人。 ——《小五義》第112回
【第27句】:眼高手拙[yǎn gāo shǒu zhuō]
【解釋】眼高:眼界很高,觀察事物的水平高;拙:低劣,笨。指人徒有眼力,而實際能力低下。
【出處】清·張謙宜《絸齋詩談·毛稚黃》:“大抵此老學淹才短,眼高手拙,每求甚佳處不可得,輒恨恨不已。”
【第28句】:眼不識丁[yǎn bù shí dīng]
【解釋】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示例】眼不識丁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 ——宋·文天祥《不睡》詩
【第29句】:眼花撩亂[yǎn huā liáo luàn]
【解釋】撩亂:同“繚亂”,紛亂。形容看見美麗、復雜的色彩或繁復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顛不刺的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的寵兒罕曾見,則著人眼花撩亂口難言,魂靈飛在半天。”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38回:“小弟看來看去,只覺眼花撩亂,辨不明白。”
【第30句】:眼不回睛[yǎn bù huí jīng]
【解釋】眼珠一轉不轉。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二回:“國英看得酥麻了,眼不回睛出了神。”
【第31句】:眼高于頂[yǎn gāo yú dǐng]
【解釋】眼界高過頭頂。比喻眼光銳利,識別能力非常高強。也比喻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出處】清·煙霞散人《鳳凰池》第十五回:“令愛惟聰明,所以能為聰明之事;惟有禮,所以能為守禮之人。故其眼高于頂,所擇之人,不惟自己得所,并小女俱得其所。”
【示例】你自今以后須要處處留心,不要這樣的眼高于頂,終久沒有什么好處的。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八十九回
【第32句】:眼中之釘[yǎn zhōng zhī dīng]
【解釋】比喻極其厭惡憎恨的人。
【出處】《新五代史·趙在禮傳》:“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
【示例】我把他們視為眼中之釘。
【第33句】:眼花歷亂[yǎn huā lì luàn]
【解釋】歷亂:不清楚,混亂。形容看見美麗、復雜的色彩或繁復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6卷:“參成世界總游魂,錯認訛聞各有因。最是天公施巧處,眼花歷亂使人渾。”
【第34句】:眼饞肚飽[yǎn chán dù bǎo]
【解釋】形容人貪得無厭。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面了,還是這幺眼饞肚飽的。”
【第35句】:眼不見,心不煩[yǎn bù jiàn,xīn bù fán]
【解釋】比喻只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也就不會為這操心或煩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
【示例】眼不見,心不煩,由他去吧。
【第36句】:眼中有鐵[yǎn zhōng yǒu tiě]
【解釋】比喻軍容整肅。
【出處】《資治通鑒·陳世祖天嘉五年》:“春,正月,庚申朔,齊主登北城,軍容甚整。突厥咎周人曰:'爾言齊亂,故來伐之:今齊人眼中亦有鐵,何可當耶!’”
【第37句】:眼開眉展[yǎn kāi méi zhǎn]
【解釋】形容極度高興。
【出處】許欽文《鑒湖風景如畫》:“坐在船上搖動著,也可以說'五步一小變,十步一大變’的,卻處處使人眼開眉展,爽神悅目。”
【第38句】:眼明心亮[yǎn míng xīn liàng]
【解釋】心里明白,眼睛雪亮。形容看問題敏銳,能辨別是非。
【示例】他眼明心亮,不會上你的當的。
【第39句】:眼約心期[yǎn yuē xīn qī]
【解釋】期:期望。眼中意會,心中期許。指嘴上雖然沒說話,但雙方的目光交流,心意相通
【出處】元·張可久《沉醉東風·夜宴即事》曲:“玉纖寒試調箏雁,眼約心期不暫閑。”
【第40句】:眼福不淺[yǎn fú bù qiǎn]
【解釋】指有幸能見到許多珍奇事物。
【示例】就算清涼寺中真有幾位美貌娘子,讓大伙瞻仰瞻仰,那也是眼福不淺哪。 ——金庸《鹿鼎記》第十七回
【第41句】:眼笑眉舒[yǎn xiào méi shū]
【解釋】舒:伸展。眼里流露出歡笑的神情,眉毛舒展。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元·胡祗遹《沉醉東風》曲:“漁得魚心滿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第42句】:眼語頤指[yǎn yǔ yí zhǐ]
【解釋】頤指:以下巴的動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動向示意
【出處】明·劉若愚《酌中志·正監蒙難紀略》:“監不開口明說,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第43句】:眼錯不見[yǎn cuò bù jiàn]
【解釋】錯:交錯。一眨眼的功夫沒看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想那日我眼錯不見一會,不知是那一個沒調教的,只圖討你的好兒,不管別人死活,給了你一口酒吃,葬送的我挨了兩日罵。”
【示例】老太太的一個新新的大紅猩猩氈斗篷放在那里,誰知眼錯不見他就披了,又大又長。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
【第44句】:眼觀鼻,鼻觀心[yǎn guān bí,bí guān xīn]
【解釋】古代靜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指精神集中,心不旁騖的神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那安公子羞得面紅過耳,眼觀鼻,鼻觀心的答應了一聲。”
【示例】《花城》1981年第3期:“做丈夫的低著頭,眼觀鼻,鼻觀心,只管抽煙。”
【第45句】:眼觀六路[yǎn guān liù lù]
【解釋】眼睛看到四面八方。形容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全面了解。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耳聽八方。”
【示例】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干的能力,任憑你有天好的本事,滿肚子的學問。 ——老舍《趙子曰》
【第46句】:眼去眉來[yǎn qù méi lái]
【解釋】原指眼前見到的。后形容用眉眼傳情。
【出處】宋·辛棄疾《滿江紅·贛州席上呈太守陳季陵侍郎》:“落日蒼茫,風才定,片帆無力。還記得眉來眼去,水光山色。”
【示例】眼去眉來常騁俊,前攀后拽夸身分。 ——元·王哲《漁父詠》詞
【第47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43回:“我不是笨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如咱走吧。”
【示例】要是沒有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到處顯出精明強干的能力,任憑有天大的本事。 ——老舍《趙子曰》
【第48句】:眼張失落[yǎn zhāng shī luò]
【解釋】形容神色慌張。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轉身走進艙來,眼張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示例】橫頭坐著一個少年,白凈面皮,微微幾根胡子,眼張失落在船上兩邊看女人。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
【第49句】:眼底無人[yǎn dǐ wú rén]
【解釋】眼睛里沒有別人。形容狂傲自大,瞧不起人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那兩個是嫡親兄弟……多是少年豪氣,眼底無人之輩。”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31回:“他自恃斧精力勇,慣戰能征,眼底無人,藐視天下沒有好漢。”
【第50句】:眼笑眉飛[yǎn xiào méi fēi]
【解釋】形容極度高興。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只樂得他手舞足蹈,眼笑眉飛。褚一官等在旁看了,也自歡喜。”
【第51句】:眼空一世[yǎn kōng yī shì]
【解釋】整個時代的人都不放在眼里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1卷:“腹飽萬言,眼空一世。”
【第52句】:眼花耳熱[yǎn huā ěr rè]
【解釋】兩眼昏眩,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出處】唐·李白《俠客行》詩:“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示例】眼花耳熱言語多,霍然已醒如過燒。 ——宋·陸游《野飲》詩
【第53句】:眼意心期[yǎn yì xīn qī]
【解釋】雙方以眼傳情,心期相許。
【出處】唐·韓偓《香奩集·青春》:“眼意心期卒未休,暗中終擬約秦樓。”
【示例】兩個眼意心期,已在不言之表。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三回
【第54句】:眼尖手快[yǎn jiān shǒu kuài]
【解釋】眼力好,動作快。
【出處】沈從文《阿金》:“地保眼尖手快,隔桌子一手把阿金撈著。”
【第55句】:眼角眉梢[yǎn jiǎo méi shāo]
【解釋】指面部的細微表情。
【出處】毛澤東《賀新郎·別友》:“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第56句】:眼中刺[yǎn zhōng cì]
【解釋】形容最痛恨、最厭惡的人
【出處】唐·白居易《母別子》:“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去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第57句】:眼內無珠[yǎn nèi wú zhū]
【解釋】比喻不識貨或看不出好壞。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2卷:“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
【第58句】:眼不轉睛[yǎn bù zhuǎn jīng]
【解釋】睛:眼珠。眼珠一轉不轉。形容注意力集中,看得出神
【出處】瞿秋白《赤都心史》第34回:“只有一只老白貓坐在地板上,冷冷的嘲笑的神態,眼不轉睛的望著我。”
【第59句】:眼淚汪汪[yǎn lèi wāng wāng]
【解釋】眼中飽含淚水。形容人十分激動或悲痛。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6回:“那史湘云只是眼淚汪汪的,見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委曲。”
【示例】余華《活著》:“他和我一樣眼淚汪汪,赤著皮肉裂開的腳走過來。”
【第60句】:眼高手生[yǎn gāo shǒu shēng]
【解釋】眼界高但能力低。
【出處】清·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體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第61句】:眼高手低[yǎn gāo shǒu dī]
【解釋】眼力過高,手法過低。指要求的標準很高(甚至不切實際),但實際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處】清·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
【示例】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沒有結果的。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第62句】:眼觀四路,耳聽八方[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
【解釋】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出處】清·文康《新兒女英雄傳》:“強盜的本領,講的是觀六路,耳聽八方。”
【示例】金香,你撿煤核要放聰明點,得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碰見了那些嘎七馬八的日本腿子們就躲開。 ——吳祖光《闖江湖》
【第63句】:眼疾手快[yǎn jí shǒu kuài]
【解釋】形容做事機警敏捷。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示例】走在他旁邊的郭根泉眼疾手快,一把將它抱住。 ——袁靜《伏虎記》第十四回
【第64句】:眼中疔,肉中刺[yǎn zhōng dīng,ròu zhōng cì]
【解釋】疔:疔瘡。眼睛里面的疔瘡,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討厭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我見了那窮漢,似眼中疔,肉中刺。”
【第65句】:眼光如豆[yǎn guāng rú dòu]
【解釋】指目光短淺,缺乏深遠的見解
【出處】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第一卷:“昔人謂東坡詞非正聲,此特拘于音調言之,而不究本原所在;眼光如豆,不足與之辯也。”
【示例】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但可怕的是大抵眼光如豆,抹殺了作者真相的居多。”
【第66句】:眼不著砂[yǎn bù zhuó shā]
【解釋】著:同“著”,著落。眼睛里不能容一點沙子。指對壞人壞事不能容忍
【出處】宋·陳善《捫虱新話·陶淵明不見督郵》:“淵明不肯束帶見鄉里小兒,所謂眼不著砂。”
【第67句】:眼里揉不下沙子[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i]
【解釋】眼睛里不能揉下去沙子。比喻不能容忍不合理、不公平的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奶奶寬洪大量,我卻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第68句】:眼穿腸斷[yǎn chuān cháng duàn]
【解釋】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出處】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示例】眼穿腸斷,如今千種,思量無奈。 ——宋·歐陽修《鼓笛慢》詞
【第69句】:眼乖手疾[yǎn guāi shǒu jí]
【解釋】眼睛明亮,手腳利落。形容看得準,動作敏捷。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七回:“原來是那大圣故意教他中了,卻眼乖手疾,一把接住那箭頭,把箭翎花落在前邊,丟開腳步跑了。”
【第70句】:眼大肚小[yǎn dà dù xiǎo]
【解釋】比喻人眼光高,肚量小。
【示例】他眼大肚小,我們不必計較那么多。
【第71句】:眼花雀亂[yǎn huā què luàn]
【解釋】形容看見美色或繁復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亂。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一回:“行者急回頭,炒得眼花雀亂,忍不住淚落如雨。”
【第72句】:眼跳心驚[yǎn tiào xīn jīng]
【解釋】眼皮跳動,內心驚恐。形容感到不安、害怕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5卷:“好生奇怪,嚇得眼跳心驚,把個舌頭伸出,半晌還縮不進去。”
【第73句】:眼空心大[yǎn kōng xīn dà]
【解釋】形容驕傲自大,目中無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他素昔眼空心大,是個頭等刁鉆古怪東西。”
【第74句】:眼餳耳熱[yǎn xíng ěr rè]
【解釋】兩眼半睜半閉,朦朧而視,雙耳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至晚飯后,寶玉因吃了兩杯酒,眼餳耳熱之際,若往日則有襲人等大家喜笑有興,今日卻冷清清的一人對燈,好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