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紫”的成語大全(8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紫袍玉帶、佩金帶紫、黃麻紫泥等含“紫”的成語81個,其中“紫”開頭的9個,“紫”結(jié)尾的38個,“紫”在中間的3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紫”開頭的成語
【第1句】:紫袍玉帶[zǐ páo yù dài]
【解釋】穿紫袍,系玉帶。比喻高官。
【出處】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三折:“戶列簪纓姓字香,紫袍玉帶氣昂昂。”
【第2句】:紫髯如戟[zǐ rán rú jǐ]
【解釋】髯:兩頰上的胡子;戟:兵器。胡子像戟一樣堅硬。形容男子容貌威猛
【示例】他已到了紫髯如戟的年齡了
【第3句】:紫綬金章[zǐ shòu jīn zhāng]
【解釋】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高官顯爵。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芙蓉冠,金璧輝煌。玉簪珠履,紫綬金章。”
【示例】明·陸采《明珠記·訪俠》:“正是不貪紫綬金章貴,留得蒼顏白發(fā)身。”
【第4句】:紫氣東來[zǐ qì dōng lái]
【解釋】傳說老子過函谷關(guān)之前,關(guān)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guān)。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舊時比喻吉祥的征兆。
【出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游,關(guān)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guān),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示例】紫氣東來,瑤池西望,翩翩青鳥舞前降。 ——清·洪昇《長生殿》第十六出
【第5句】:紫電清霜[zǐ diàn qīng shuāng]
【解釋】形容武器鋒利精良。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
【第6句】:紫陌紅塵[zǐ mò hóng chén]
【解釋】紫陌:帝京的道路;紅塵:塵埃。指京城道上熱鬧非常,塵土飛揚。比喻虛幻的榮華。
【出處】唐·劉禹錫《元和十九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朗去后栽。”
【示例】紫陌紅塵都是夢,者堪嗟。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胡全庵〈浪淘沙·道情〉之四》
【第7句】:紫色蛙聲[zǐ sè wā shēng]
【解釋】紫色:不正之色;蛙:淫邪之聲。比喻以假亂真。
【出處】漢·班固《漢書·王莽傳贊》:“紫色蛙聲,余分閏位。”
【第8句】:紫玉成煙[zǐ yù chéng yān]
【解釋】指少女逝世
【示例】我從書本上了解紫玉成煙的故事
【第9句】:紫芝眉宇[zǐ zhī méi yǔ]
【解釋】為稱頌人德行高潔之詞。
【出處】《新唐書·卓行傳·元德秀》:“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質(zhì)厚少緣飾……德秀善文辭,作《蹇士賦》以自況。房琯每見德秀,嘆息曰:'見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盡。’”
【示例】清簡詩章拋糞土,紫芝眉宇漫灰塵。 ——清·錢謙益《二哀詩·劉司空敬仲》
“紫”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佩金帶紫[pèi jīn dài zǐ]
【解釋】金:金印;紫:紫色的印綬。佩帶金印紫綬,以示身份高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wù)煞蛱幨喇斉褰饚ё希捎星榱饕欢鴪?zhí)絲婦之事?”
【第2句】:被朱佩紫[pī zhū pèi zǐ]
【解釋】穿紅袍,掛紫綬。指身為大官。
【出處】《晉書·夏侯湛傳》:“若乃群公百辟,卿士常伯,被朱佩紫,耀金帶白,坐而論道者,又充路盈寢。”
【第3句】:嫣紅姹紫[yān hóng chà zǐ]
【解釋】指花色嬌艷,亦指嬌艷的花。
【出處】廖仲凱《金縷曲·題八大山人松壑圖》詞:“繁華歇盡何須吊!且由他,嫣紅姹紫,一春收了。”
【示例】她們因為慰藉我的無聊起見,送了一瓶花來,嫣紅姹紫,清香撲鼻,不過我心中的難受由此更加幾倍。 ——馮沅君《隔絕》
【第4句】:腰金衣紫[yāo jīn yī zǐ]
【解釋】腰中掛著金印,身上穿著紫袍。指做了大官。
【出處】元·無名氏《小孫屠》第二出:“自嘆綠袍難掛體,腰金衣紫是何人?”
【示例】博得個腰金衣紫,也是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第22卷
【第5句】:傳龜襲紫[chuán guī xí zǐ]
【解釋】指繼承高爵顯位。漢制,公侯皆佩紫綬龜紐金印。
【出處】《后漢書·陰識傳贊》:“恂恂苗胤,傳龜襲紫。”李賢注:“公侯紫綬金印龜紐。”
【示例】夫孝者,非以傳龜襲紫為也,非以玉帛充牣為也。 ——明·宋濂《贈馬氏復(fù)姓序》
【第6句】:紅得發(fā)紫[hóng dé fā zǐ]
【解釋】形容一個人走紅,受重視到了過分的程度。
【出處】靳凡《公開的情書》:“她仗著出身好,業(yè)務(wù)好,紅得發(fā)紫。”
【示例】他在公司紅得發(fā)紫。
【第7句】:鼻青眼紫[bí qīng yǎn zǐ]
【解釋】鼻子發(fā)青,眼圈發(fā)紫。形容臉部傷勢嚴重。
【出處】張石山《甜苣兒》:“果然,沒隔幾天,場里打麥子的時候,四黑牛找個碴兒,劈頭蓋腦地把甜苣兒打個鼻青眼紫。”
【第8句】:兼朱重紫[jiān zhū chóng zǐ]
【解釋】指兼任很多顯耀官職。朱,朱衣;紫,紫綬。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任命》:“服冕乘軺,兼朱重紫,則若固有之,常如布衣。此至人之用懷也。”
【第9句】:俯拾青紫[fǔ shí qīng zǐ]
【解釋】青紫:卿大夫的服飾。形容輕易地得到官職。
【出處】青紫:卿大夫的服飾。形容輕易地得到官職。
【示例】自謂俯拾青紫,乃詣金陵求舉,屢黜于有司。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五季雜記》
【第10句】:拖青紆紫[tuō qīng yū zǐ]
【解釋】漢制,諸侯佩帶的印綬為紫色,公卿為青色。以之比喻官位顯貴。
【出處】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示例】公門皆拖青紆紫,正應(yīng)竭誠盡節(jié),上答鴻恩,奈何墳土未干,即圖反噬?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九十五回
【第11句】:帶金佩紫[dài jīn pèi zǐ]
【解釋】金:金印。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吾聞?wù)煞蛱幨溃攷Ы鹋遄稀!?/p>
【第12句】:懷黃佩紫[huái huáng pèi zǐ]
【解釋】指懷里揣著金印,腰間佩著紫綬。指身居高官顯位。同“佩紫懷黃”。
【出處】《梁書·陳伯之傳》:“,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jié),奉疆埸之任。”
【示例】《梁書·陳伯之傳》:“懷黃佩紫,贊帷幄之謀。”
【第13句】:露紅煙紫[lù hóng yān zǐ]
【解釋】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
【出處】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干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
【第14句】:紆佩金紫[yū pèi jīn zǐ]
【解釋】身佩印綬。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綬色。
【出處】漢·蔡邕《陳太丘碑文》:“紆佩金紫,光國垂勛。”
【示例】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慚。 ——《后漢書·馬援傳》
【第15句】:鄒纓齊紫[zōu yīng qí zǐ]
【解釋】鄒纓:春秋時鄒國國君系在脖子上的帽帶;齊紫:春秋時齊國國君穿的紫色服裝。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又“鄒君好服長纓,左右皆服長纓,纓甚貴。”
【示例】是以鄒纓齊紫,且以移俗。 ——《南史·儒林傳論》
【第16句】:垂朱拖紫[chuí zhū tuō zǐ]
【解釋】垂:掛下;朱:朱紱,官服上的帶子;紫:紫色印綬。借指高官顯宦。
【出處】唐·崔顥《江畔老人愁》:“自言家代仕梁、陳,垂朱拖紫三十人。”
【第17句】:懷金垂紫[huái jīn chuí zǐ]
【解釋】形容顯貴。金,金印;紫,系印的紫色絲帶。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馮衍傳下》:“衍少事名賢,經(jīng)歷顯位,懷金垂紫,揭節(jié)奉使。”
【示例】他盼望會有懷金垂紫的一天。
【第18句】:大紅大紫[dà hóng dà zǐ]
【解釋】形容顯赫、得意。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我看出來,現(xiàn)在干什么也不能大紅大紫,除了作官和唱戲!”
【示例】她現(xiàn)在是大紅大紫的大明星。
【第19句】:重金兼紫[chóng jīn jiān zǐ]
【解釋】指一門中有數(shù)人佩金印紫綬,極言榮顯。秦漢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綬。
【出處】《后漢書·宦者傳·呂強》:“中常侍曹節(jié)、王甫、張讓等,及侍中許相,并為列侯……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繼為蕃輔。”李賢注:“金印紫綬。重、兼,言累積也。”
【第20句】:萬紅千紫[wàn hóng qiān zǐ]
【解釋】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出處】宋·韓元吉《虞美人》詞:“破寒滴滴嬌如醉,不比春饒睡。萬紅千紫莫嫌遲,看取滿城花送、袞衣歸。”
【示例】任是萬紅千紫,無力與春爭。 ——宋·劉將孫《八聲甘州·和人春雪詞》
【第21句】:懷銀紆紫[huái yín yū zǐ]
【解釋】指顯貴。銀,銀印;紫,紫綬。漢制,相國、丞相、太尉、公侯皆紫綬;秩二千石皆銀印。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祿》:“懷銀紆紫,未必稷契之才。積金累玉,未必陶朱之智。”
【第22句】:千紅萬紫[qiān hóng wàn zǐ]
【解釋】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出處】宋·辛棄疾《水龍吟》詞:“人間得意,千紅萬紫,轉(zhuǎn)頭春盡。”
【示例】千紅萬紫隨春去,獨立溪頭看荔花。 ——元·趙文《意行》詩
【第23句】:珥金拖紫[ěr jīn tuō zǐ]
【解釋】珥:插;拖:下垂。形容官位顯赫。
【出處】《梁書·明山賓傳》:“明祭酒雖出撫大藩,擁旄推轂,珥金拖紫,而恒事屢空。”
【第24句】:紆朱曳紫[yū zhū yè zǐ]
【解釋】形容地位顯貴。朱、紫指高官所佩印綬之顏色。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逸民》:“何必紆朱曳紫,服冕乘軺。”
【第25句】:傳爵襲紫[chuán jué xí zǐ]
【解釋】指繼承高爵顯位。漢制,公侯皆佩紫綬龜紐金印。
【第26句】:拖金委紫[tuō jīn wěi zǐ]
【解釋】佩帶紫綬金印。比喻官高位顯。
【出處】沈鈞儒《挽某君殉難》詩:“十年說法傷心事,一例捐生抗戰(zhàn)時。愧殺偽京奴妾輩,拖金委紫只行尸。”
【第27句】:腰金拖紫[yāo jīn tuō zǐ]
【解釋】比喻身居高官。金,金印;紫,紫綬。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沈攸之少長庸賤,擢自閻伍,邀百戰(zhàn)之運,乘一捷之功,鐫山裂地,腰金拖紫,窮貴于國,極富于家。”
【示例】一片綠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唐·白居易《哭從弟》詩
【第28句】:紆朱拖紫[yū zhū tuō zǐ]
【解釋】形容地位顯貴。同“紆朱曳紫”。
【出處】唐·白居易《歲暮寄微之》詩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示例】紆朱拖紫,揖讓人主之前;當軸秉衡,平章軍國之重。 ——明·張居正《再辭恩命疏》
【第29句】:綰黃紆紫[wǎn huáng yū zǐ]
【解釋】綰、紆:系結(jié)。黃:指金印。紫:指紫色的拴在印紐上的絲帶。掛著金印,系著紫色的綬帶。比喻身為高官,地位顯貴。
【出處】清·周容《芋老人傳》:“有將、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綰黃紆紫,或攬轡褰帷。”
【第30句】:掇青拾紫[duō qīng shí zǐ]
【解釋】指獲取高官顯位。青、紫,古時公卿的服色。
【出處】《歧路燈》第五二回:“況你頗有聰明,實指望掇青拾紫。我問你,至今功名何如?”
【第31句】:釣名拾紫[diào míng shí zǐ]
【解釋】釣:撈取;紫:指貴官的印綬或服飾的顏色。比喻運用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u和官職。
【出處】唐·駱賓王《敘寄員半千》:“釣名勞拾紫,隱跡自談玄。”
【第32句】:懷金拖紫[huái jīn tuō zǐ]
【解釋】形容顯貴。同“懷金垂紫”。
【出處】晉·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復(fù)得扶老攜幼,生出獄戶,懷金拖紫,退就散輩。”
【第33句】:紆青拖紫[yū qīng tuō zǐ]
【解釋】紆:系結(jié);青、紫:古代官吏抽佩印綬的顏色。比喻地位顯貴。
【出處】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示例】當時歷金門,上玉堂,紆青拖紫,朱丹其轂者,一出王氏之學(xué)而已。 ——宋·毛滂《上蘇內(nèi)翰書》
【第34句】:芥拾青紫[jiè shí qīng zǐ]
【解釋】芥:小草;青紫:官印上青色或紫色的綬帶,借指高官顯位。把任高官看作象撿起一棵小草那樣輕松。比喻有才能,可以輕松取得高位。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
【示例】念己才調(diào),自合芥拾青紫,富貴后何求弗得。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仙人島》
【第35句】:爭紅斗紫[zhēng hóng dòu zǐ]
【解釋】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象。
【出處】元·無名氏《張協(xié)狀元·開場》:”陌上爭紅斗紫,窗外鶯啼燕語,花落滿庭空。“
【第36句】:姚黃魏紫[yáo huáng wèi zǐ]
【解釋】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
【出處】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姚黃魏紫開次第,不覺成恨俱零凋。”
【示例】姚黃魏紫已稱妍,高格還應(yīng)上降仙。 ——清·趙翼《檀橋席上賦紅牡丹》
【第37句】:紆青佩紫[yū qīng pèi zǐ]
【解釋】比喻顯貴。同“紆青拖紫”。
【出處】《隋書·盧思道傳》:“外呈厚貌,內(nèi)蘊百心,繇是則紆青佩紫,牧州典郡。”
【第38句】:紆金曳紫[yū jīn yè zǐ]
【解釋】佩帶金印紫綬。指身居高位。
【出處】明·袁宗道《賀陽曲金令君父母榮封序》:“紆金曳紫者,多摧蘭折玉之嘆。”
“紫”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黃麻紫泥[huáng má zǐ ní]
【解釋】皇帝的文告,用黃麻紙書寫,用紫泥封緘,故稱。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褒封》:“圣明朝褒功尚賢,黃麻紫泥丹鳳傳,仙槎使節(jié)來九天。”
【第2句】:紅紫亂朱[hóng zǐ luàn zhū]
【解釋】古以朱為正色,紫為雜色。紅紫亂朱指雜色混亂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出處】《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孟子注疏·趙岐·題辭》:“正涂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第3句】:金印紫綬[jīn yìn zǐ shòu]
【解釋】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古代相國、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師、太保、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顯爵。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綬。”
【示例】六宮稱號,惟皇后貴人,金印紫綬。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皇后紀論》
【第4句】:金紫銀青[jīn zǐ yín qīng]
【解釋】金紫:金印章,紫綬帶。銀青:銀印章,青綬帶。指高官配帶的印綬。借指達官顯貴。
【出處】《隋書·百官中》:“特進,左右光祿,金紫銀青等光祿大夫,用人俱以舊德就閑者居之。”
【第5句】:黃麻紫書[huáng má zǐ shū]
【解釋】皇帝的文告,用黃麻紙書寫,用紫泥封緘,故稱。同“黃麻紫泥”。
【出處】清·錢謙益《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贈通議大夫太仆寺卿謚忠毅李公墓志銘》:“黃麻紫書,照耀夜壑。”
【第6句】:以紫亂朱[yǐ zǐ luàn zhū]
【解釋】比喻將奸佞小人當作廉潔公正的君子。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示例】俾好作惡,以紫亂朱。 ——明·劉基《官箴中》
【第7句】:拖紫垂青[tuō zǐ chuí qīng]
【解釋】紫、青:指古代貴官系印用的綬帶顏色。指官居高位。
【出處】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朱丹其轂。”
【第8句】:一紫蓋十紅[yī zǐ gài shí hóng]
【解釋】比喻上行下效。
【出處】清·翟顥《通俗編·識余》:“《管子》齊桓好服紫,齊人尚之,五秦易一紫。今變之為,一紫蓋十紅。”
【第9句】:魏紫姚黃[wèi zǐ yáo huáng]
【解釋】魏紫:千葉肉紅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黃:千葉黃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陽兩種名貴的牡丹品種。后泛指名貴的花卉。
【出處】宋·歐陽修《綠竹堂獨飲》詩:“姚黃魏紫開次第,不覺成恨俱零凋。”
【示例】你素魄兒十分媚,慧心兒百和香,更壓著魏紫姚黃。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三折
【第10句】:惡紫奪朱[wù zǐ duó zhū]
【解釋】紫:古人認為紫是雜色;奪:亂;朱:大紅色,古人認為紅是正色。原指厭惡以邪代正。后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
【出處】《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示例】據(jù)此賊情理難容,傷時務(wù),壞人倫,罪不容誅,一心待偎紅倚翠,論黃數(shù)黑,惡紫奪朱。 ——元·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
【第11句】:朱紫難別[zhū zǐ nán biě]
【解釋】古人以朱色為正色,紫色為間色,因以朱紫比喻正邪、好壞。形容善惡不辨。
【出處】《三國志·蜀志·董允傳》:“丞相亮將北伐,住漢中,慮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難別,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
【第12句】:金章紫綬[jīn zhāng zǐ shòu]
【解釋】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顯爵。
【出處】《晉書·輿服志》:“貴人、夫人、貴嬪是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5回:“兩路朝房,端坐著金章紫綬。”
【第13句】:紅紫奪朱[hóng zǐ duó zhū]
【解釋】奪:強取;朱:朱紅,正紅色。用間色的紫色取代正色的朱紅。比喻以邪奪正。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
【第14句】:衣紫腰黃[yī zǐ yāo huáng]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明·謝讜《四喜記·帝闕辭榮》:“誰不愿衣紫腰黃,還須慮同袍中傷。”
【第15句】:清都紫府[qīng dōu zǐ fǔ]
【解釋】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同“清都紫微”。
【出處】宋·張孝祥《西江月·代五三弟為老母》詞:“莫問清都紫府,長教綠鬢朱顏。”
【第16句】:衣紫腰金[yī zǐ yāo jīn]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宋·無名氏《燈下閑談·掠剩大夫》:“見一人衣紫腰金,神清貌古。”
【示例】陳母教子,衣紫腰金。 ——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二折
【第17句】:青紫被身[qīng zǐ pī shēn]
【解釋】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出處】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李善注引《東觀漢記》:“印綬,漢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劉良注:“青紫,并貴者服飾也。”
【第18句】:東來紫氣[dōng lái zǐ qì]
【解釋】傳說老子過函谷關(guān)之前,關(guān)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知道將有圣人過關(guān)。果然老子騎著青牛而來。舊時比喻吉祥的征兆。同“紫氣東來”。
【出處】《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漢·劉向《列仙傳》:“老子西游,關(guān)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guān),而老子果乘青牛而過也。”
【示例】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guān)。 ——唐·杜甫《秋興》詩之五
【第19句】:父紫兒朱[fù zǐ ér zhū]
【解釋】紫、朱:舊時指官服。唐朝,三品以上官員穿紫有,五品以上者著朱服。指父子都做了大官。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續(xù)黃梁》:“一言之合,榮膺圣眷,父紫兒朱,恩宏為極。”
【第20句】:黃旗紫蓋[huáng qí zǐ gài]
【解釋】天空中出現(xiàn)狀如黃旗紫蓋的云氣。舊為皇帝出世的征兆。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皓傳》:“三年春正月晦。”裴松之注引《江表傳》:“黃旗紫病見于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楊之君乎?”
【示例】黃旗紫蓋,已絕東南,白馬素車,將降軹道。 ——《北齊書·文苑傳·樊遜》
【第21句】:佩紫懷黃[pèi zǐ huái huáng]
【解釋】腰間佩掛紫色印綬,懷里揣著黃金官印。漢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綬。指身居高官。
【出處】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qū),懷黃金之印,結(jié)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示例】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佩紫懷黃,贊帷幄之謀;乘軺建節(jié),奉疆埸之任。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第22句】:百紫千紅[bǎi zǐ qiān hóng]
【解釋】形容繁花似錦,色彩繁多。
【出處】宋·王安石《越人以幕養(yǎng)花因游其下》詩之一:“幕天無日地?zé)o塵,百紫千紅占得春。”宋·辛棄疾《定風(fēng)波·賦杜鵑花》詞:“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
【第23句】:天吳紫鳳[tiān wú zǐ fèng]
【解釋】天吳:古代傳說中的水神,虎身人面,八頭八足八尾;紫鳳:古代傳說中的神鳥,人面鳥身,九頭。泛指作為應(yīng)急而用的古舊事物。
【出處】唐·杜甫《北征》:“天吳及紫鳳,顛倒裋褐也邪?”
【示例】平章春韭秋菘味,拆補天吳紫鳳圖。 ——宋·陸游《自笑》
【第24句】:以紫為朱[yǐ zǐ wéi zhū]
【解釋】比喻將奸邪小人當作廉潔公正的賢者。同“以紫亂朱”。
【出處】明·劉基《官箴中》:“俾好作惡,以紫為朱。”
【第25句】:背紫腰金[bèi zǐ yāo jīn]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飾。指做大官。
【出處】元·無名氏《宦門子弟錯立身》:“指望你背紫腰金,怎知你不成器!”
【第26句】:清都紫微[qīng dōu zǐ wēi]
【解釋】神話傳說中天帝所居之宮闕。
【出處】戰(zhàn)國·鄭·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旁之所居。”
【示例】始八歲經(jīng)仙城山……有清都紫微之遐想。 ——唐·李白《漢東紫陽先生碑銘》
【第27句】:萬紫千紅[wàn zǐ qiān hóng]
【解釋】形容百花齊放,色彩艷麗。也比喻事物豐富多彩。
【出處】宋·朱熹《春日》詩:“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示例】整個文壇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大好局面。
【第28句】:艷紫妖紅[yàn zǐ yāo hóng]
【解釋】猶言姹紫嫣紅。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出處】《渚山堂詞話》卷二引元·白樸《玉耳墜金環(huán)》曲:“肯羨狂蜂殢蝶,艷紫妖紅。”
【示例】艷紫妖紅塵俗病,論風(fēng)流讓與瓊瓊。 ——元·張可久《普天樂·贈白玉梅》曲
【第29句】:青紫被體[qīng zǐ pī tǐ]
【解釋】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出處】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李善注引《東觀漢記》:“印綬,漢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劉良注:“青紫,并貴者服飾也。”
【示例】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xiāng)。 ——唐·杜甫《夏夜嘆》詩
【第30句】:白莧紫茄[bái xiàn zǐ qié]
【解釋】白色的莧菜,紫色的茄子。比喻潞秘普通的蔬菜,生活儉樸。
【出處】《南史·蔡撙傳》:“撙,字景節(jié),為吳興太守,不飲郡井,齋前自種白莧紫茄以為常餌,詔褒其清。”
【第31句】:姹紫嫣紅[chà zǐ yān hóng]
【解釋】姹、嫣:嬌艷。形容各種花朵嬌艷美麗。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示例】見垂柳拖絲,拂境清幽;姹紫嫣紅,迎風(fēng)弄鳥,別有一種賞心之境。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六十九回
【第32句】:青紫拾芥[qīng zǐ shí jiè]
【解釋】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得到一個大官就象撿一根草那樣容易。常比喻恃才自傲,不屑走仕途之路。
【出處】《漢書·夏侯勝傳》:“士病不明經(jīng)術(shù),經(jīng)術(shù)茍明,其取青紫,猶俯拾地芥耳。”
【示例】小楷書,八韻詩,青紫拾芥驚童兒;書小楷,詩八韻,將相文武此中進。 ——清·魏源《都中吟》
【第33句】:衣紫腰銀[yī zǐ yāo yín]
【解釋】身穿紫袍,腰佩金銀魚袋。大官裝束,亦指做大官。
【出處】元·關(guān)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想當日,孟母教子,居必擇鄰;陶母教子,剪發(fā)待賓;陳母教子,衣紫腰銀。”
【第34句】:恨紫怨紅[hèn zǐ yuàn hóng]
【解釋】紫、紅:紫色和紅色的花,這里泛指各種顏色的鮮花。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讓人心煩意恨。形容花姿引起人的傷感。
【出處】清·陸珍《虞美人·花歌》:“恨紫怨紅滿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