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結尾的成語143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黑價白日、無天無日、繞梁三日、披云見日、偷天換日等“日”結尾的成語143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黑價白日[hēi jià bái rì]
【解釋】不分晝夜,整天整夜。同“黑家白日”。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蕭隊長黑價白日地工作。”
【第2句】:無天無日[wú tiān wú rì]
【解釋】猶言不見天日。比喻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
【出處】清·唐訓方《里語徵實》下卷:“況是人間瞻仰地,無天無日有何因之句,多及朝廷休咎,仁宗不之罪?!?/p>
【第3句】:繞梁三日[rào liáng sān rì]
【解釋】形容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示例】參見“余音繞梁”。
【第4句】:披云見日[pī yún jiàn rì]
【解釋】披:分開,劈開。劈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重見光明。
【出處】漢·徐干《中論審大臣》:“文王之識也,灼然如披云而見日,霍然若開霧而觀天。”
【示例】小將無知,屢次觸犯威嚴,幸蒙收錄,正如披云見日。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八十七回
【第5句】:偷天換日[tōu tiān huàn rì]
【解釋】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且說尹子崇自從做了這一番偷天換日的大事業,等到銀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東一齊寫信去招呼?!?/p>
【示例】他所玩弄的偷天換日的鬼把戲,早被大家識破了。
【第6句】:葬用柔日[zàng yòng róu rì]
【解釋】柔日:天干中的乙、丁、己、辛、癸五天,其余五天為剛日。春秋時代習俗,死者埋葬必須選擇柔日
【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經義·葬用柔日》:“春秋葬用柔日,漢人不知此義,皆用剛日?!?/p>
【第7句】:嚴霜烈日[yán shuāng liè rì]
【解釋】比喻艱苦環境下的嚴峻考驗或經受此考驗的剛毅節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第8句】:烈火辨日[liè huǒ biàn rì]
【解釋】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比喻在關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
【出處】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烈火辨玉,疾風知草?!?/p>
【第9句】:補天浴日[bǔ tiān yù rì]
【解釋】這是指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和羲和給太陽洗澡兩個神話故事。后用來比喻人有戰勝自然的能力。也形容偉大的功業。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又《山海經·大荒南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淵?!?/p>
【示例】反聽劉隗刁協之徒,竊弄威柄,將我補天浴日之功,棄而不錄,思之不能無怨也。 ——明·朱鼎《玉鏡合記·新亭流涕》
【第10句】:賞不逾日[shǎng bù yú rì]
【解釋】指及時行賞。同“賞不逾時”。
【出處】《晉書·慕容垂載記》:“亂法者軍有常刑,奉命者賞不逾日?!庇帧蹲驽褌鳌罚骸捌溆形⒐?,賞不逾日。”
【第11句】:一百五日[yī bǎi wǔ rì]
【解釋】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出處】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p>
【示例】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千秋觀里逢急雨,射的峰前看晚晴。 ——宋·陸游《春游絕句》
【第12句】:黃人守日[huáng rén shǒu rì]
【解釋】用以比喻朝政清明,國力強盛。
【出處】《太平御覽》卷八七二引《符瑞圖》:“日,二黃人守者,外國人方自來降也?!?/p>
【示例】儼威容而青女司霜,薦祥瑞而黃人守日。 ——宋·王禹偁《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平章事制》
【第13句】:黑家白日[hēi jiā bái rì]
【解釋】指白天夜間均是如此。形容某種活動持續不斷而且不分晝夜。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姐妹們和氣,也有個分寸兒,也沒個黑家白日鬧的。憑人怎么勸,都是耳旁風?!?/p>
【示例】明日叫你黑家白日跟著我,我倒常笑笑兒,也不許你回屋里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
【第14句】:魯戈回日[lǔ gē huí rì]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出處】清·丘逢甲《和平里行》:“魯戈回日難中天,潮生潮落穹碑前?!?/p>
【第15句】:青霄白日[qīng xiāo bái rì]
【解釋】猶言青天白日。比喻心地光明。
【出處】明·李贄《復鄧石陽書》:“茍一毫衷赤不盡,尚有纖芥為名作誑語之,青霄白日,照耀我心?!?/p>
【第16句】:大天白日[dà tiān bái rì]
【解釋】白天。強調跟暮夜黑暗對照。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2回:“大天白日人來人往,你就在這里也不方便?!?/p>
【示例】他居然在大天白日下干壞事。
【第17句】:移天換日[yí tiān huàn rì]
【解釋】改變天,更換日。比喻價目表使用欺騙手段篡奪政權。
【出處】《晉書·齊王冏傳》:“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p>
【示例】里頭呢,親近弄臣,移天換日,外頭呢,少年王公,顛波作浪,不曉得要鬧成什么世界呢。 ——清·曾樸《孽?;ā返诙换?/p>
【第18句】:葵傾向日[kuí qīng xiàng rì]
【解釋】形容下級對上級表示忠誠與仰慕。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撫兵》:“誰知俺一片葵傾向日花?!?/p>
【第19句】:指天誓日[zhǐ tiān shì rì]
【解釋】誓:發誓。指著天對著太陽發誓。表示意志堅決或對人表示忠誠。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
【示例】其所以改悔自新者,指天誓日可表。 ——宋·袁采《袁氏世苑·治家》
【第20句】:忠貫白日[zhōng guàn bái rì]
【解釋】貫:貫通。忠誠之心可以貫通白日。形容忠誠無比。亦作“忠心貫日”。
【出處】《宣和書譜·顏真卿》:“惟其忠貫白日,識高天下,故精神見于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p>
【第21句】:大酺三日[dà pū sān rì]
【解釋】酺:聚飲。封建帝王為表示歡慶,特許民間舉行大聚飲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規模慶賀。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饒安縣言白雉見?!迸崴芍⒁段簳罚骸百n饒安田租,勃海郡百戶牛酒,大酺三日?!?/p>
【示例】十一月二十八日為始,至三十日為止,舉行慶賀協國戰勝國大會,居然有古時大酺三日的遺意。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回
【第22句】:蜀犬吠日[shǔ quǎn fèi rì]
【解釋】蜀:四川省的簡稱;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p>
【示例】蜀犬吠日,比人所見甚稀。 ——程允升《幼學瓊林》卷一
【第23句】:回天轉日[huí tiān zhuǎn rì]
【解釋】使天倒轉,讓太陽轉動。比喻權勢、威力極大,能扭轉危局。
【出處】《舊唐書·王義方傳》:“雖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日之威,方斯更劣?!?/p>
【第24句】:遮空蔽日[zhē kōng bì rì]
【解釋】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出處】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第25句】:消損白日[xiāo sǔn bái rì]
【解釋】消:耗費;損:減;白日:時光。耗費時光。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王符傳》:“坐食嘉谷,消損白日。”
【第26句】:揮戈回日[huī gē huí rì]
【解釋】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p>
【示例】卻羨魯陽功德盛,揮戈回日至今傳。 ——明·劉基《次韻和石抹公悲紅樹》
【第27句】:玩歲愒日[wán suì kài rì]
【解釋】愒:荒廢。指貪圖安逸,虛度歲月。
【出處】《左傳·昭公元年》:“趙孟將死矣,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示例】知陛下之志,必于復仇啟土而無玩歲愒日之心,更加激厲,以圖事功。 ——宋·朱熹《壬午應詔封事》
【第28句】:精誠貫日[jīng chéng guàn rì]
【解釋】精:精神;貫:貫通;日:太陽。精神和太陽貫通起來。形容極端忠誠。
【出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君執大節,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p>
【示例】把金湯固守,精誠貫日,衣冠不改,意氣橫秋。 ——元·白樸《沁園春·十二月十四日為平章呂公壽》
【第29句】:河清三日[hé qīng sān rì]
【解釋】為升平祥瑞的預兆。
【出處】《易緯乾鑿度》卷下:“天之將降嘉瑞應,河水清三日?!泵鳌埦诱冻刑齑笾炯o贊·龍飛紀》:“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黃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
【示例】逾年辛酉,欽天監奏日月合壁,五星連珠……豫河監督奏河清三日。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七回
【第30句】:有朝一日[yǒu zhāo yī rì]
【解釋】朝:日,天。將來有那么一天。
【出處】唐·坎曼爾《訴豺狼》詩:“有朝一日天崩地裂豺狼死,吾卻云開復見天?!?/p>
【示例】有朝一日,我出矛廬指點世人迷,憑著我劍揮星斗,我志逐風雷。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一折
【第31句】:回天挽日[huí tiān wǎn rì]
【解釋】猶言旋轉乾坤。
【出處】清·黃六鴻《?;萑珪どW任·稟貼贅說》:“則回天挽日之功,皆出憲臺起死噓枯之賜矣?!?/p>
【第32句】:濃翠蔽日[nóng cuì bì rì]
【解釋】翠:青綠色;蔽:擋住。形容樹木茂密遮擋陽光。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第三卷:“長松修竹,濃翠蔽日,層巒奇岫,靜窈紫深。”
【第33句】:撥云睹日[bō yún dǔ rì]
【解釋】撥開云彩看見太陽。形容受到啟發,思想豁然開朗,或比喻見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撥云見日”。
【出處】語出《晉書·樂廣傳》:“[衛瓘]見廣而奇之……命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云者也?!?/p>
【示例】自別兄長臺顏,一向有失聽教,今得一見,如撥云睹日。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
【第34句】:不見天日[bù jiàn tiān rì]
【解釋】比喻社會黑暗,見不到一點光明。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八:“福州之人,以為終世不見天日也,豈料端公賜問,然某尤為絳所苦者也。”
【示例】俺平生只是性情不好,不肯做那不見天日的勾當,才走到這山窮水盡的地步。 ——清·遁廬《童子軍·越墻》
【第35句】:出頭有日[chū tóu yǒu rì]
【解釋】擺脫受壓制的困境,已經為期不遠。
【出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前年和去年的國民革命,客籍表示歡迎,以為出頭有日?!?/p>
【第36句】:積時累日[jī shí lěi rì]
【解釋】形容時間長久。
【出處】許地山《〈空山靈雨〉弁言》:“在睡著時,偶得趾離過愛,引領我到回憶之鄉,過那游離的日子,更不得不隨醒隨記,積時累日,成此小冊?!?/p>
【第37句】:禍至無日[huò zhì wú rì]
【解釋】無日:沒有幾日。形容災禍馬上就要降臨。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楚自克庸以來,其君無日不討國人而訓之,于民生之不易,禍至之無日,戒懼之不可以怠?!?/p>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將軍外托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第38句】:誓以皦日[shì yǐ jiǎo rì]
【解釋】指誓同生死,親愛終生。
【出處】語出《詩·王風·大車》:“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示例】女曰:'能矢山河,勿令秋扇見捐,則惟命是聽?!耸囊园壢眨粡途?。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
【第39句】:心貫白日[xīn guàn bái rì]
【解釋】指心地與太陽一般光明。極喻坦誠,磊落。
【出處】《晉書·宣帝紀》:“國家委將軍以疆埸之任,任將軍以圖蜀之事,可謂心貫白日?!?/p>
【第40句】:指矢天日[zhǐ shǐ tiān rì]
【解釋】指著天、日發誓,表白心跡。同“指天誓日”。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竇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堅永約,女乃允之。”
【第41句】:有天沒日[yǒu tiān méi rì]
【解釋】比喻說話毫無畏懼和顧忌。也比喻十分黑暗,沒有公理。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元來個梁山泊有天無日?!?/p>
【示例】眾小廝見說出來的話有天沒日的,嚇得魂飛魄喪,把他捆起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
【第42句】:三朝五日[sān zhāo wǔ rì]
【解釋】指【第3句】:五天。
【第43句】:魯人回日[lǔ rén huí rì]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出處】南朝·梁·江淹《蕭拜太尉揚州牧表》:“徒懷漢臣伏闕之誠,競無魯人回日之感?!?/p>
【第44句】:死亡無日[sǐ wáng wú rì]
【解釋】無日:沒有多少日子。死期將近。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一:“政無禮則不行,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王無禮則死亡無日矣?!?/p>
【示例】臣死亡無日,恐不得再見君父。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
【第45句】:夸父追日[kuā fù zhuī rì]
【解釋】古代神話。同“夸父逐日”。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蔑?,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示例】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 ——毛澤東《矛盾論》
【第46句】:摩天礙日[mó tiān ài rì]
【解釋】礙:遮蔽。觸摩著天,遮蔽著太陽。形容山或建筑物非常高大。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回:“忽又見一座高山,真是摩天礙日?!?/p>
【第47句】:惶惶不可終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解釋】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出處】郭沫若《我怎樣寫<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敵人還有西進的模樣,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情形?!?/p>
【示例】義軍進逼京城,嚇得朝廷官僚們惶惶不可終日,崇禎上吊,皇城禁軍作鳥獸散。
【第48句】:岌岌不可終日[jí jí bù kě zhōng rì]
【解釋】形容情況非常危險,一天都過不下去。
【出處】《明史·馬士英傳》:“蓋明之季年內憂外患,岌岌不可終日。”
【示例】而國力既殫,紛爭未息,政治擱滯,百業凋零,僅就對內而言,已岌岌不可終日。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一百四十四回
【第49句】:以夜繼日[yǐ yè jì rì]
【解釋】用夜晚的時間接上白天,日夜不停。
【出處】《呂氏春秋·先識》:“中山之俗,以晝為夜,以夜繼日,男女切倚,固無休息。”
【示例】家貧借書,以夜繼日,古人閱市偷光,殆不過此。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汪遵》
【第50句】:夜以續日[yè yǐ xù rì]
【解釋】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出處】《管子·禁藏》:“其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續日,千里而不遠者,利在前也。”
【第51句】:魯戈揮日[lǔ gē huī rì]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出處】明·李東陽《登五顯廟瑞芝亭》詩:“鬼斧鑿空通鳥道,魯戈揮日駐云梯?!?/p>
【第52句】:良時吉日[liáng shí jí rì]
【解釋】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同“良辰吉日”。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八回:“新道臺擇了接印日期,頒了紅諭出去,到了良時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門接印。”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8回:“新道臺擇了接印日期,頒了紅諭出去,到了良時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門接印?!?/p>
【第53句】:移天易日[yí tiān yì rì]
【解釋】易:更換。比喻野心家篡奪政權。
【出處】《晉書·齊王冏傳》:“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p>
【第54句】:皇皇不可終日[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解釋】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出處】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p>
【第55句】:有如皎日[yǒu rú jiǎo rì]
【解釋】皎日:白日。表示對天發誓,以顯示自己可以信賴和一片誠意。
【出處】《詩經·王風·大車》:“穀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p>
【示例】對遺民、有如皎日。行萬里、依然故物。 ——宋·陳亮《三部樂·七月送丘宗卿使虜》詞
【第56句】:余聲三日[yú shēng sān rì]
【解釋】形容樂聲余韻無窮,不絕于耳。
【出處】語出《列子·湯問》:“(韓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示例】但令聞一曲,余聲三日飛。 ——北周·庾信《聽歌一絕》
【第57句】:天無寧日[tiān wú níng rì]
【解釋】寧:安寧。國家動蕩而沒有太平的時候。
【出處】梁斌《紅旗譜》第一卷:“自從孫大炮革起命來,把清朝的江山推到,天無寧日?!?/p>
【示例】在過去,你老是說孫中山鼓吹革命好,自從孫大炮革起命來,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無寧日! ——梁斌《紅旗譜》六
【第58句】:母難之日[mǔ nán zhī rì]
【解釋】指自己的生日。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17回:“后日是我母難之日,二公可光顧光顧?”
【示例】近劉極齋宏濟,蜀人,遇誕日,必齋沐焚香端坐曰:'父憂母難之日也?!?——白珽《湛淵靜語》第二卷
【第59句】:萬年之日[wàn nián zhī rì]
【解釋】指死亡的日子。
【出處】《后漢書·馬皇后紀》:“太后聞之曰:'萬年之日長恨矣?!?/p>
【第60句】:遠年近日[yuǎn nián jìn rì]
【解釋】過去至現在;長期以來。同“遠年近歲”。
【出處】元·劉君錫《來生債》楔子:“到家中我將這遠年近日欠少我錢鈔的文契,我都燒了。”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恰才柳隆卿胡子傳把那遠年近日欠下我的銀子,都對付在你身上,你還我銀子來?!?/p>
【第61句】:誓天指日[shì tiān zhǐ rì]
【解釋】對著天、日發誓。
【出處】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遺孤,奔走海島,誓天指日,擁立為帝?!?/p>
【第62句】:旌旗蔽日[jīng qí bì rì]
【解釋】旌旗:旗幟的通稱,這里特指戰旗。戰旗遮住了日光。形容軍隊數量眾多,陣容雄壯整齊。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夢,結駟千乘,旌旗蔽日。”
【示例】今有西秦苻堅,領兵入寇,統兵百萬,旌旗蔽日。 ——元·李文蔚《蔣神靈應》第二折
【第63句】:堯天舜日[yáo tiān shùn rì]
【解釋】堯、舜: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賢君。堯、舜在位的時期。原用以稱頌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時候。
【出處】南朝·梁·沈約《四時白纻歌》:“佩服瑤草駐容色,舜日堯年歡無極?!?/p>
【示例】堯天舜日慶三多,鼓腹含哺遍地歌。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
【第64句】:揮戈返日[huī gē fǎn rì]
【解釋】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回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示例】向天道:“魯陽尚能揮戈返日光武尚且堅冰渡河,我獨不能乎?” ——明·徐渭《續英烈傳》第十八回
【第65句】:重睹天日[chóng dǔ tiān rì]
【解釋】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
【出處】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示例】一大批被禁錮的藝術品,現在得以重睹天日了。
【第66句】:濃蔭蔽日[nóng yīn bì rì]
【解釋】形容樹木枝繁葉茂,可以遮住陽光。
【出處】魯迅《革命時代的文學》:“譬如種柳樹,特到柳樹長大,濃蔭蔽日,農夫耕作到正午,或者可以坐在柳樹底下吃飯,休息休息?!?/p>
【第67句】:黃天焦日[huáng tiān jiāo rì]
【解釋】猶大天白日。指白天。
【出處】周立波《山鄉巨變》下一:“如今的時新,黃天焦日,男的女的在一起,嘻嘻哈哈,像個什么?”
【第68句】:白虹貫日[bái hóng guàn rì]
【解釋】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人間有不平凡的事,就會引起這種天象的變化。實際上這不是虹而是暈,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
【出處】《戰國策·魏策四》:“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p>
【示例】且休說白虹貫日,青龍藏池。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
【第69句】:良辰吉日[liáng chén jí rì]
【解釋】良:好;辰:時日;吉:吉利。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后常用以稱宜于成親的日子。
【出處】戰國·楚·屈原《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p>
【示例】今日乃是良辰吉日,方可畢姻。 ——明·謝讜《四喜記·大宋畢姻》
【第70句】:遷延時日[qiān yán shí rì]
【解釋】猶言拖延時間。同“遷延歲月”。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七回:“不然。人生如白駒過隙,似此遷延歲月,何日恢復中原乎?”
【示例】到了魏州城下,駐立大營,亦不過虛張聲勢,遷延時日。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三十回
【第71句】:殆無虛日[dài wú xū rì]
【解釋】殆:幾乎;虛:空。幾乎沒有一天空著。形容幾乎天天如此。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大禮》:“先自前一月來,次第按試習儀,殆無虛日。”
【示例】旋吳之后,文宴過從,殆無虛日。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序》
【第72句】:移天徙日[yí tiān xǐ rì]
【解釋】比喻盜弄政權。同“移天易日”。
【出處】《北史·廣陽王深傳》:“往者元叉執政,移天徙日?!?/p>
【第73句】:日復一日[rì fù yī rì]
【解釋】復:再,又。過了一天又一天。比喻日子久,時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出處】《后漢書·光武帝紀》:“天下重器,??植蝗?,日復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
【示例】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生涯幾何,寧堪此棄擲哉?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一
【第74句】:長天老日[cháng tiān lǎo rì]
【解釋】指夏至及以后的一段時間里的白天,這段時間是夏季晝長的日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你也去,連你母親也去,長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覺。”
【第75句】:揮戈退日[huī gē tuì rì]
【解釋】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同“揮戈反日”。
【出處】朱德《贈友人》詩:“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旗紅?!?/p>
【第76句】:有天無日[yǒu tiān wú rì]
【解釋】比喻說話毫無畏懼和顧忌。也比喻十分黑暗,沒有公理。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元來個梁山泊有天無日?!?/p>
【示例】你們上自皇帝、藩王,下至文武百官……敲剝百姓,弄得有天無日,世道不象世道。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三章
【第77句】:慘無天日[cǎn wú tiān rì]
【解釋】猶言暗無天日。
【出處】梁啟超《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第三章:“以希臘、羅馬之文明,而其下級社會之民,被虐待者慘無天日,其所沐文明之膏澤者,不過國中一小部分耳?!?/p>
【示例】他們過著慘無天日的日子。
【第78句】:黃道吉日[huáng dào jí rì]
【解釋】迷信的人認為可以辦事的吉利日子。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今日是皇道吉日,滿朝眾公卿都在銀臺門,敦請太師入朝授禪。”
【示例】次日是黃道吉日,就著楊老媽為媒,說不舍得放女兒出門,把張幼謙贅了過來。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
【第79句】:開云見日[kāi yún jiàn rì]
【解釋】開:散開。拔開云霧,見到太陽。比喻黑暗已經過去,光明已經到來。也比喻誤會消除。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銜命來征,宣揚朝恩,示以和睦,曠若開云見日,何喜如之!”
【示例】他相信總會有開云見日的一天的。
【第80句】:撥云見日[bō yún jiàn rì]
【解釋】撥開烏云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里頓時明白。
【出處】《晉書·樂廣傳》:“此人之水鏡,見之瑩然,若披云霧而睹青天也。”
【示例】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撥云見日,感激不盡。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
【第81句】:百花生日[bǎi huā shēng rì]
【解釋】舊指陰歷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出處】清·秦味蕓《月令粹編》卷五:“《陶朱公書》:'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p>
【示例】每年二月十二日,相傳是百花生日。 ——清·吳趼人《情變》第八回
【第82句】:長繩系日[cháng shéng jì rì]
【解釋】系:拴,縛。用長繩子把太陽拴住。比喻想留住時光。
【出處】晉·傅玄《九曲歌》:“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p>
【示例】長繩系日未是愚,有翁臨鏡捋白須。 ——五代·王定?!短妻浴ず⒉挥觥?/p>
【第83句】:忠心貫日[zhōng xīn guàn rì]
【解釋】貫:貫通。忠誠之心可以貫通日月。形容忠誠至極。同“忠貫白日”。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貫日,孤不罪也?!?/p>
【第84句】:狂犬吠日[kuáng quǎn fèi rì]
【解釋】瘋狗對著太陽亂叫。比喻壞人自不量力地叫囂。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屈子賦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屯動?、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p>
【第85句】:重見天日[chóng jiàn tiān rì]
【解釋】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陽。比喻脫離黑暗,重見光明。
【出處】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十三·真州雜賦·序》:“一入真州,忽見中國衣冠,如流浪人乍歸故鄉,不意重睹天日至此。”
【示例】倉乃一粗莽之夫,失身為盜;今遇將軍,如重見天日,豈忍復錯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
【第86句】:驟雨不終日[zhòu yǔ bù zhōng rì]
【解釋】驟:急速。急雨不會下一天。比喻壞人壞事不會長久。
【出處】《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第87句】: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
【解釋】夸父:古傳說中的人名??涓皋彰汾s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列子·湯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際??视?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p>
【示例】真謂夸父逐日,必渴死者也。 ——南朝·宋·僧愍《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
【第88句】:瞻云就日[zhān yún jiù rì]
【解釋】原指賢明的君主恩澤施及尤民。后多比喻得近天子。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p>
【示例】是以一時智謀之士,英杰之儔,無不瞻云就日,望風景從。 ——太平天國·洪仁噸镅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