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烈”的成語大全(5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烈士徇名、慷慨激烈、熊熊烈火等含“烈”的成語55個,其中“烈”開頭的14個,“烈”結尾的25個,“烈”在中間的1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烈”開頭的成語
【第1句】:烈士徇名[liè shì xùn míng]
【解釋】忠貞義烈之士為保全名譽而獻出生命。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p>
【示例】烈士徇名,不受黃金之賞。 ——唐·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
【第2句】:烈火辨玉[liè huǒ biàn yù]
【解釋】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比喻在關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
【出處】宋·葉廷琯《海錄碎事·人事·志節》:“烈火辨玉,疾風知草?!?/p>
【第3句】:烈火烹油[liè huǒ pēng yóu]
【解釋】形容氣氛更加熱烈。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示例】這下子可不得了啦!真好像烈火烹油,會場一下子炸了——空前的大爆炸。 ——《花城》1981年第4期
【第4句】:烈火烹油,鮮花著錦[liè huǒ pēng yóu,xiān huā zhuó jǐn]
【解釋】烹:煮;著:附著。用熾烈的大火煮油脂,把鮮花附著在織錦止。比喻好上加好。也形容更加熱鬧,更有排場。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的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
【第5句】:烈女不更二夫[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解釋】烈女:剛正有節操的女子。貞烈的婦女不嫁第二個丈夫。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夫人怒欲悔親,依舊要將鶯鶯與鄭恒,焉有此理?道不得個'烈女不更二夫’?!?/p>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9回:“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第6句】:烈火金剛[liè huǒ jīn gāng]
【解釋】形容人的意志堅強,經過嚴峻考驗而不改變。
【第7句】:烈火干柴[liè huǒ gān chái]
【解釋】比喻男女歡情很深。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怎當得他每兩下烈火干柴,你貪我愛,各自有心,竟自勾搭上了。”
【示例】真是一對烈火干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里拆得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
【第8句】:烈火轟雷[liè huǒ hōng léi]
【解釋】熾烈的火,轟響的雷。比喻性情急躁暴烈。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性子又烈火轟雷似的,煞是不好說話?!?/p>
【示例】他發怒就像烈火轟雷一樣激烈。
【第9句】:烈女不嫁二夫[liè nǚ bù jià èr fū]
【解釋】烈女:剛正有節操的女子。貞烈的婦女不嫁第二個丈夫。
【出處】元·關漢卿《五侯宴》楔子:“便好道一馬不背雙鞍,雙輪豈碾四轍,烈女不嫁二夫,我怎肯嫁侍于人?!?/p>
【示例】烈女不嫁二夫的觀念應該改一改了。
【第10句】:烈烈轟轟[liè liè hōng hōng]
【解釋】烈烈:火焰熾盛的樣子;轟轟:象聲詞,形容巨大的聲響。形容事業的興旺。也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
【出處】宋·文天祥《沁園春·至元間留燕山作》詞:“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
【示例】大武漢的保衛戰有時確實烈烈轟轟過一陣。 ——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
【第11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釋】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12句】:烈火辨日[liè huǒ biàn rì]
【解釋】在烈火中能辨別玉的好壞。比喻在關鍵時刻能看出一個人的節操。
【出處】宋·葉廷圭《海錄碎事·人事》:“烈火辨玉,疾風知草?!?/p>
【第13句】:烈火真金[liè huǒ zhēn jīn]
【解釋】烈火:熊熊大火,猛烈的火。真金不懼火煉,在烈火中可以鑒別出真正的黃金。
【示例】疾風知勁草,烈火真金。
【第14句】:烈火見真金[liè huǒ jiàn zhēn jīn]
【解釋】真金是不怕烈火燒的,所以只有在烈火中才能鑒別出是不是真金。比喻在關鍵時刻最能考驗人。
【示例】烈火見真金,我們等著瞧吧。
“烈”結尾的成語
【第1句】:慷慨激烈[kāng kǎi jī liè]
【解釋】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同“慷慨激昂”。
【出處】《元史·小云石海涯傳》:“燧見其古文綃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p>
【示例】蕭后見其慷慨激烈,神采超群,心甚愛之。 ——《楊家將演義》第五回
【第2句】:流風遺烈[liú fēng yí liè]
【解釋】前輩留下來的風尚和功業。
【出處】宋·蘇軾《鳧繹先生文集敘》:“后生不復見其流風遺烈,是以日趨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
【第3句】:遺芳余烈[yí fāng yú liè]
【解釋】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
【出處】南朝·宋·傅亮《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遺芳余烈,奮乎百世。”
【示例】學古訓以道積闕躬,招俊乂以列庶位,對揚天子之命,亦足襲說遺芳余烈,報陛下矣。 ——元·姚燧《李平章畫像序》
【第4句】:余業遺烈[yú yè yí liè]
【解釋】遺留下來的事業與功績。
【出處】《戰國策·劉向書錄》:“及春秋時,已四五百載矣,然其余業遺烈,流而未滅?!?/p>
【第5句】:轟轟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解釋】轟轟:象聲詞,形容巨大的聲響;烈烈:火焰熾盛的樣子。形容事業的興旺。也形容聲勢浩大,氣魄宏偉。
【出處】宋·文天祥《沁園春·題張許雙廟》詞:“人生欻翕云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p>
【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覺轟轟烈烈,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一回
【第6句】:遺恩余烈[yí ēn yú liè]
【解釋】前人遺留下的恩德功業。
【出處】《后漢書·王昌劉永傳論》:“觀更始之際,劉氏之遺恩余烈,英雄豈能抗之哉!”
【第7句】:三貞九烈[sān zhēn jiǔ liè]
【解釋】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來是九烈三貞賢達婦,兀的個老人家尚然道出嫁從夫?!?/p>
【示例】若輩一經用了手腳,隨你三貞九烈,玉潔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
【第8句】:興高彩烈[xìng gāo cǎi liè]
【解釋】興:興致;烈:強烈,旺盛。興致高,精神飽滿
【出處】魯迅《準風月談·華德焚書異同論》:“這里的黃臉干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p>
【第9句】:遺風余烈[yí fēng yú liè]
【解釋】前人留傳的風教和業跡。
【出處】《漢書·禮樂志》:“夫樂本情性,浹肌膚而臧骨髓,雖經乎千載,其遺風余烈尚猶不絕?!薄稌x書·劉頌傳》:“如或當身之政,遺風余烈不及后嗣。”
【示例】嘗試與子登孤山而望吳越,歌山中之樂而飲此水,則公之遺風余烈,亦或見於斯泉也。 ——宋·蘇軾《六一泉銘》
【第10句】:七貞九烈[qī zhēn jiǔ liè]
【解釋】舊時形容婦女無比貞節剛烈,寧死不失身。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拼守著七貞九烈,怕甚么六問三推,一任他萬打千敲。”
【示例】當初討我的時候,就沒有指望我甚么三從四德七貞九烈。 ——曾樸《孽?;ā返?1回
【第11句】:興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
【解釋】興:原指志趣,后指興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步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示例】阿二忽然對于曾滄海的威嚇全沒怕懼,反而興高采烈的說起來了。 ——茅盾《子夜》四
【第12句】:遺休余烈[yí xiū yú liè]
【解釋】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同“遺芳余烈”。
【出處】宋·歐陽修《尊皇太后冊文》:“洪惟有宋,受命造邦,百年四圣,而小子獲承之,以繼我仁考之遺休余烈。”
【第13句】:滿門英烈[mǎn mén yīng liè]
【解釋】滿門:全家;英烈:英雄人物。全家人都是英雄人物。
【示例】賀龍一家可以說是滿門英烈,大姐賀民英、二姐賀戊姐在戰斗中壯烈犧牲…… ——魏白《一野十大虎將傳奇·西北英豪——中將廖漢生》
【第14句】:遺德休烈[yí dé xiū liè]
【解釋】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同“遺德余烈”。
【出處】宋·王珪《賜韓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朕蒙遺德休烈,既已布澤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賦爵,庸敢后乎!”
【第15句】:三貞五烈[sān zhēn wǔ liè]
【解釋】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同“三貞九烈”。
【出處】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貞五烈,這不是太……”
【第16句】:豐功偉烈[fēng gōng wěi liè]
【解釋】豐:多;偉:大,顯赫;烈:功業。偉大的功績和成就。
【出處】宋·王仲旉《南都賦》:“吾之徒聞孝王之遺風舊跡,不睹大宋之豐功偉烈?!?/p>
【示例】當其盛時,豐功偉烈,固莫不震赫于當世。 ——李大釗《厭世心與自覺心》
【第17句】:豐功懋烈[fēng gōng mào liè]
【解釋】豐:豐厚;懋:盛大。巨大隆盛的功業。
【出處】金·胡祗橘《木蘭花慢》:“其于善行名言,豐功懋烈,誰得而廢之?!?/p>
【第18句】:忠孝節烈[zhōng xiào jié liè]
【解釋】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忠孝節義判官》:“吾今為忠孝節義判官,所生人間忠臣、孝子、義夫、節婦事也?!?/p>
【示例】遇忠孝節烈事,則益慷概激昂。(清·邵長蘅《侯方域魏禧傳》)
【第19句】:于今為烈[yú jīn wéi liè]
【解釋】烈:厲害。某件事過去就已經有過,不過現在的更加厲害罷了。
【出處】《孟子·萬章下》:“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辭也,于今為烈,如之何其受之?”
【示例】“古已有之”,“于今為烈”,我近來很有些怕敢看他了。 ——魯迅《華蓋集續編的續編·廈門通信二》
【第20句】:迅雷風烈[xùn léi fēng liè]
【解釋】猶言迅雷烈風。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鄉黨》:“孔子迅雷風烈必變。”
【示例】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錯綜成文例》:“如《論語》:'迅雷風烈?!冻o》:'吉日兮辰良。”
【第21句】:二豎為烈[èr shù wéi liè]
【解釋】豎:小子;二豎:指病魔;烈:暴。比喻疾病纏身。
【出處】《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于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示例】明知二豎之為烈,然不敢攻也。 ——明·朱之瑜《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
【第22句】:中情烈烈[zhōng qíng liè liè]
【解釋】中:內心;烈烈:熾熱,強烈。指感情熱烈。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卷一:“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
【第23句】:豐功盛烈[fēng gōng shèng liè]
【解釋】猶言豐功偉績。巨大隆盛的功業。
【出處】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其豐功盛烈,所以銘彝鼎而被弦歌者,乃邦家之光,非閭里之榮也?!?/p>
【示例】……跡其豐功盛烈紀載于是編者,未易以窮日睹記,然掇其大者,不出乎此二言而已。 ——明·洪富《重刻〈金蛇粹編〉后序》
【第24句】:遺孽余烈[yí niè yú liè]
【解釋】指遺留下來的殘余勢力。
【出處】宋·蘇轍《唐論》:“高帝(漢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遺孽余烈,至于文景,而為淮南、濟北、吳、楚之亂?!?/p>
【第25句】:遺德余烈[yí dé yú liè]
【解釋】指先人留下的德澤和功業。
【出處】宋·王珪《天地太廟七室皇后廟奉慈廟奏告仁宗皇帝謚號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遺德余烈,蒙被天下,施之無窮?!?/p>
“烈”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熊熊烈火[xióng xióng liè huǒ]
【解釋】熊熊:形容火勢旺盛。形容火勢旺盛而猛烈。
【示例】李莫愁挺立在熊熊烈火之中,竟是絕不理會。 ——金庸《神雕俠侶》第三十二回
【第2句】: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
【解釋】忠臣絕不輔佐兩個朝代的君主;貞烈的婦女決不再嫁第二個丈夫,這是封建時代的倫理道德。比喻忠誠堅貞,絕無二心。
【出處】《史記·田單列傳》:“忠臣不事二君,忠女不更二夫,齊王不聽吾諫,故退而耕于野。”
【示例】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我為隋臣,不能匡救君惡,致被逆賊所弒,不能報仇,而事別主,何面目立于世乎?(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十九回)
【第3句】:豐烈偉績[fēng liè wěi jì]
【解釋】豐:多;烈:功業;偉:大,顯赫。偉大的功績和成就。
【出處】清·汪琬《代壽洪太傅七十序》:“其品望在鄉國,其威名在遐荒,其豐烈偉績在太史。”
【第4句】:燎原烈火[liáo yuán liè huǒ]
【解釋】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燒,使人無法接近。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示例】改革開放的洪流,似燎原烈火,不可阻擋。
【第5句】:功烈震主[gōng liè zhèn zhǔ]
【解釋】功:功勞,功勛;震:震動、威震;主:君主。指臣下功勞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動而心有疑慮。
【出處】宋·李覯《袁州州學記》:“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p>
【第6句】:九烈三貞[jiǔ liè sān zhēn]
【解釋】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出處】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說甚么九烈三貞孟姜女,他可也不比其余。”
【示例】這妮子好大膽也,全不學九烈三貞、三從四德。 ——明·無名氏《女姑姑》第二折
【第7句】:性烈如火[xìng liè rú huǒ]
【解釋】性:性情,脾氣。形容性情暴躁。
【示例】那高個兒的僧人性烈如火,提起醋缽大的拳頭,呼的一拳,又向喬峰擊到。 ——金庸《天龍八部》第十八回
【第8句】:干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解釋】形容男女之間強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也形容情緒高漲。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這烈火干柴怎得瞞?!?/p>
【示例】真是一對烈火干柴,如膠如漆,燕爾新婚,連日那里拆得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九回
【第9句】:羽蹈烈火[yǔ dǎo liè huǒ]
【解釋】比喻不自量力而自取災禍。
【出處】漢·劉向《新序·雜事三》:“若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若以指繞沸,入則焦沒耳?!?/p>
【第10句】:忠臣烈士[zhōng chén liè shì]
【解釋】忠義剛烈的臣子。
【出處】《隋書·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烈士,未嘗不反復吟玩?!?/p>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1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戶曉,知他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無心而傳?!?/p>
【第11句】:栗烈觱發[lì liè bì bō]
【解釋】栗烈:凜冽,寒風刺骨;觱發:形容風十分寒冷。比喻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詩經·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示例】偏偏的蒼云漸布,黃風徐起,栗烈觱發,竟有釀雪的意思。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五十回
【第12句】:真金烈火 [zhēn jīn liè huǒ]
【解釋】真金不怕在烈火中燒。比喻保持英雄本色不變。
【出處】明·徐渭《四聲猿·雌木蘭替父從軍》:“非自獎真金烈火,儻好比濁水紅蓮。”
【第13句】:貞夫烈婦[zhēn fū liè fù]
【解釋】貞:堅貞。封建社會對保持操守貞節而寧死不屈的男子和婦女的美稱。
【出處】《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我聞貞夫烈婦,自古至今耳聞,今日目前交見?!?/p>
【第14句】:嚴霜烈日[yán shuāng liè rì]
【解釋】比喻艱苦環境下的嚴峻考驗或經受此考驗的剛毅節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第15句】:迅雷烈風[xùn léi liè fēng]
【解釋】急猛的雷和狂烈的風。形容突如其來的巨大變動。
【出處】《論語·鄉黨》:“迅雷烈風必變。”
【示例】俄然天變,忽有迅雷烈風,江波泛溢,城郭震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十
【第16句】:轟天烈地[hōng tiān liè dì]
【解釋】轟動天地。形容聲響猛烈或聲名巨大。
【出處】清·謳歌變俗人《經國美談·奉使宴賓》:“好似千斤炮藥,等著導火線,就要發作,是轟天烈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