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臨”的成語大全(124個)

14933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臨”的成語大全(124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臨風對月、棨戟遙臨、身臨其境等含“臨”的成語124個,其中“臨”開頭的84個,“臨”結尾的8個,“臨”在中間的3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臨”開頭的成語

【第1句】:臨風對月[lín fēng duì yuè]

【解釋】面對清風明月。形容所處景色極易引動思緒。

【出處】金·丘處機《沁園春·示眾》詞:“高碧巖古洞,完全性命,臨風對月,笑傲希夷?!?/p>

【示例】前日小姐同婢妾,在此花園游玩,使佳人才子,臨風對月,心非木石,豈無所思。 ——明·無名氏《誤失金環》第三折

【第2句】:臨危自省[lín wēi zì xǐng]

【解釋】省:醒悟。臨到危難時能夠自己覺醒。

【出處】元·姚遂《醉高歌·感懷四首》其二:“榮枯枕上三更,傀儡場頭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那個臨危自省?!?/p>

【示例】我與你指迷途,臨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祿加增。 ——明·無名氏《云臺門》第二折

【第3句】:臨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

【解釋】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出處】《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示例】一著空虛百著空。臨渴掘井,悔之何及。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第4句】:臨軍對壘[lín jūn duì lěi]

【解釋】指戰場上對峙交鋒。同“臨軍對陣”。

【出處】明·無名氏《萬國來朝》第三折:“領將驅兵敢戰敵,臨軍對壘慣相持?!?/p>

【第5句】:臨危不懼[lín wēi bù jù]

【解釋】臨:遇到;危:危險;懼:怕。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出處】《鄧析子·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p>

【示例】在重慶紅巖的日日夜夜,你英勇斗爭,臨危不懼。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

【第6句】:臨機能斷[lín jī néng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同“臨機立斷”。

【出處】《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第7句】:臨機設變[lín jī shè biàn]

【解釋】臨到時機,制定應變計劃。同“臨機制變”。

【出處】《北史·侯深傳》:“深臨機設變,是其所長,若總大眾,未必能用。”

【示例】臨機設變,奮力死斗。 ——宋·陳亮《酌古論·劉備》

【第8句】:臨危不茍[lín wēi bù gǒu]

【解釋】指遇到為難不茍且偷生。同“臨難不茍”。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我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去殺敵雪恥,我只能臨危不茍。”

【示例】方志敏被敵人抓住后仍舊臨危不茍,誓死不投降。

【第9句】:臨難不懾[lín nàn bù shè]

【解釋】面對危難,毫不恐懼。同“臨難不懼”。

【出處】《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p>

【示例】看這綁縛漢子,偉干長軀,豐神軒舉,臨難不懾,必是人豪。 ——明·屠隆《彩毫記·預識汾陽》

【第10句】:臨深履冰[lín shēn lǚ bīng]

【解釋】深:深淵;履:踩踏。面臨深淵,腳踩薄冰。比喻小心謹慎,惟恐有失。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示例】手執玉捧盈,足臨深履冰,固君子知天命。 ——元·汪元亨《朝天子·歸隱》

【第11句】:臨軍對陣[lín jū duì zhèn]

【解釋】面對敵方軍隊。指作戰的場合。

【出處】明·無名氏《慶賞端陽》第一折:“驟馬橫槍武藝精,臨軍對陣見輸贏?!?/p>

【第12句】:臨食廢箸[lín shí fèi zhù]

【解釋】箸:筷子。臨到吃時卻丟掉了筷子。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此冉之所以臥不安席,臨食而廢箸者也。”

【第13句】:臨危制變[lín wēi zhì biàn]

【解釋】面臨危險時緊急應變。

【出處】《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p>

【示例】上至鄴,自為文祭魏太祖,曰:'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 ——《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七年》

【第14句】:臨難不恐[lín nàn bù kǒng]

【解釋】臨:到;難:災難;恐: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出處】《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p>

【示例】見危致命,臨難不恐。 ——《舊唐書·郗士美李鄘等傳》

【第15句】:臨崖勒馬[lín yá lè mǎ]

【解釋】來皮懸崖而能勒住奔馬。指面臨危境險地的情況而能自制止步,及時回頭。

【出處】元·鄭德輝《鐘離春智勇定齊》第三折:“這廝不識咱運機,將人來緊追襲,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p>

【示例】虧得老襟丈臨崖勒馬,不然,以祖父世傳之產業,而換幾根籌馬,好不傷心。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五十六回

【第16句】:臨事制變[lín shì zhì biàn]

【解釋】猶臨機應變。同“臨機制變”。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臨事制變,困而能通,智者之慮也。”

【第17句】:臨難不茍[lín nàn bù gǒu]

【解釋】指遇到危難不茍且偷生。

【出處】語出《禮記·曲禮上》:“臨難毋不茍?!薄杜f唐書·忠義傳序》:“有若仲由之結纓,鉏麑之觸樹,紀信之蹈火,豫讓之斬衣,此所謂殺身成仁,臨難不茍者也?!?/p>

【示例】至于賊縱所及,直省駐防各營臨難不茍,忠節如林。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

【第18句】:臨危不亂[lín wēi bù luàn]

【解釋】臨:面臨;危:危險;亂:慌亂,紊亂。指面臨危險心情不慌亂。

【示例】真正做到臨危不亂是不容易的。

【第19句】:臨危致命[lín wēi zhì mìng]

【解釋】在遇到危難時肯豁出性命。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第20句】:臨危授命[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釋】在危急關頭勇于獻出生命。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p>

【示例】在他們臨危授命的時候,一定是心胸開朗,了無牽掛的。 ——歐陽山《三家巷》

【第21句】:臨風玉樹[lín fēng yù shù]

【解釋】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同“玉樹臨風”。

【出處】宋·劉辰翁《摸魚兒》詞:“凌煙像,空倚臨風玉樹?!?/p>

【第22句】:臨水樓臺[lín shuǐ lóu tái]

【解釋】猶言近水樓臺。

【出處】宋·湯恢《祝英臺近·中秋》詞:“洞庭窄,誰道臨水樓臺,清光最先得。”

【第23句】:臨危不撓[lín wēi bù náo]

【解釋】撓:屈,折。遇到危險時并不屈服。形容英勇堅貞。

【出處】《魏書·列傳節義第七十五》于什門等或臨危不撓,視死如歸;或赴險如夷,惟義所在。

【示例】柳檜并臨危不撓,視死如歸,其壯志貞情,可與青松白玉比質也。 ——《周書·柳檜傳》

【第24句】:臨時施宜[lín shí shī yí]

【解釋】臨時:到事情發生的時候。發生什么情況,就采取什么相應的措施。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酒罷,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p>

【第25句】:臨陣脫逃[lín zhèn tuō táo]

【解釋】臨到打仗時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緊要關頭退縮逃避。

【出處】明·徐光啟《疏辯》:“在法,初逃者從重捆打,再逃則斬矣;臨陣脫逃,初次即斬矣,亦求危其怨乎。”

【示例】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 ,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第26句】:臨死不怯[lín sǐ bù qiè]

【解釋】怯:膽小,害怕。面臨危險而毫不膽怯。

【出處】宋·洪邁《夷堅乙志》:“為言此人臨死不怯,似亦可用。”

【示例】大丈夫臨死不怯,什么困難不能克服。

【第27句】:臨難如歸[lín nàn rú guī]

【解釋】猶言視死如歸。

【出處】《魏書·節義傳序》:“至于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死而無悔,自非耿介苦心之人,郁怏激氣之士,亦何能若斯。”

【示例】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操,殺身成義,臨難如歸,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北史·崔挺等傳論》

【第28句】:臨潼斗寶[lín tóng dòu bǎo]

【解釋】比喻夸耀豪富、爭強賭勝的行動。

【出處】出自元雜劇《臨潼斗寶》:春秋時秦穆公設謀邀請十七國諸侯至臨潼赴會,各出傳國之寶比斗,楚伍子胥在會上舉鼎示威,制服秦穆公。

【示例】天天宰豬割羊,屠鵝殺鴨,好似臨潼斗寶的一般,都要賣弄自己家里的好廚役,好烹調。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五回

【第29句】:臨難不避[lín nàn bù bì]

【解釋】避:回避。到了危難之時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膽大。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

【第30句】:臨財不茍[lín cái bù gǒu]

【解釋】面對錢財不隨便求取,廉潔自好。

【出處】《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p>

【示例】孰發顯廉?臨財不茍。 ——五代·王定?!短妻浴饬x》

【第31句】:臨河羨魚[lín hé xiàn yú]

【解釋】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p>

【示例】臨河羨魚,為時已晚。

【第32句】:臨敵賣陣[lín dí mài zhèn]

【解釋】即將上陣殺敵時,卻逃離陣地。形容十分膽怯。

【出處】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四折:“因為你兩軍對壘,臨敵賣陣,敕旨教斬了你哩!”

【第33句】:臨陣磨槍[lín zhèn mó qiāng]

【解釋】臨:到,快要;陣:陣地、戰場;槍:指梭鏢、長矛一類的武器。到了快要上陣打仗的時候才磨刀擦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示例】學習要靠平時努力,不要臨陣磨槍,到考試前才用功。

【第34句】:臨危自計[lín wēi zì jì]

【解釋】計:計算。指臨到危險時刻只為自己著想。

【出處】后晉·劉昫《舊唐書·吳溆傳》:“人臣食君之祿,死君之難,臨危自計,非忠也?!?/p>

【示例】大丈夫是不會臨危自計的。

【第35句】:臨難不屈[lín nàn bù qū]

【解釋】猶言臨危不懼。

【出處】《舊唐書·劉弘基傳》:“高祖嘉其臨難不屈,賜其家粟帛甚厚?!?/p>

【第36句】:臨事而懼[lín shì ér jù]

【解釋】臨:遭遇,碰到;懼:戒懼。遇事謹慎戒懼。

【出處】《論語·述而》:“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p>

【示例】夫廟算而后出軍,猶臨事而懼,況今廟算有闕而欲用之,臣誠未見其利也。 ——《三國志·魏志·辛毗傳》

【第37句】:臨危不顧[lín wēi bù gù]

【解釋】臨:遇到;危:危險。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傳》:“和、琇、撫皆抗不撓,拒會兇言,臨危不顧?!?/p>

【示例】思赴蹈于仁義,臨危不顧,前哲所難。 ——《周書·趙善傳論》

【第38句】:臨危受命[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釋】在危難之際接受任命。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p>

【示例】臨危受命于先,哪兒能臨陣脫逃于后? ——夏衍《心防》第三幕

【第39句】:臨時磨槍[lín shí mó qiāng]

【解釋】臨:到,快要;槍:梭鏢,長矛一類的兵器。到了快要上陣打仗的時候才磨刀擦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準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第40句】:臨淵之羨[lín yuān zhī xiàn]

【解釋】淵:深潭;羨:希望得到。站在水邊想得到魚。比喻只有愿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漢書·董仲書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p>

【示例】弟方噬臍無及,而臺翁尚作臨淵之羨邪? ——清·李漁《與趙聲伯文學》

【第41句】:臨淵羨魚[lín yuān xiàn yú]

【解釋】淵:深潭;羨: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有愿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網?!薄稘h書·董仲書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p>

【示例】此為之數年,便可見效,十年便可有成,何不試之,而徒作臨淵羨魚之嘆。 ——明·朱之渝《答小宅生順問六十一條》

【第42句】:臨鋒決敵[lín fēng jué dí]

【解釋】指面對兵鋒與敵決勝。

【出處】《后漢書·鄭太傳》:“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并無軍旅之才,執銳之干。臨鋒決敵,非公之儔?!?/p>

【第43句】:臨敵易將[lín dí yì jiàng]

【解釋】易:改變,變換。臨到作戰之前調換將領。

【出處】《隋書·李德林傳》:“且臨敵代將,自古所難,樂毅所以辭燕,趙括以之敗趙?!?/p>

【示例】目今出師在即,臨敵易將,軍之大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第44句】:臨機制勝[lín jī zhì shèng]

【解釋】臨到機會來時能以謀略取勝。形容機靈聰慧。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p>

【第45句】:臨難鑄兵[lín nàn zhù bīng]

【解釋】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后問墜,迷而后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p>

【示例】賊已至城下,方復求軍,臨難鑄兵,豈及馬腹。 ——《梁書·韋叡傳》

【第46句】:臨文不諱[lín wén bù huì]

【解釋】臨:及;諱:避諱。作文時不須避諱。

【出處】《禮記·曲禮上》:“詩書不諱,臨文不諱。”

【示例】古人臨文不諱,或謂史遷諱談為同,然滑稽傳有談言解紛語,恐此說未確。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五

【第47句】:臨別贈言[lín bié zèng yán]

【解釋】分別時贈送的一些勉勵的話。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

【示例】兄弟有一句臨別贈言的話,不知閣下可肯聽受。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3回

【第48句】:臨患忘利[lín huàn wàng lì]

【解釋】布景禍患不計較仆人得失。

【出處】《呂氏春秋·士節》:“士之為人,當理不避其難,臨患忘利?!?/p>

【第49句】:臨陣磨刀[lín zhèn mó dāo]

【解釋】臨:到、快要;陣:上陣打仗。到快要上陣打仗時才磨刀磨槍。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示例】臨陣磨刀也不頂用,只有靠平時的努力。

【第50句】:臨渴之掘[lín kě zhī jué]

【解釋】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出處】《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示例】獨是無米之炊,巧婦不能;臨渴之掘,萬分難濟。 ——明·孫傳庭《督師謝恩疏》

【第51句】:臨危不憚[lín wēi bù dàn]

【解釋】遇到危難的時候,一點也不怕。同“臨危不懼”。

【出處】唐·司空圖《華帥許國公德政碑》:“臨危不憚,赴救遠征?!?/p>

【第52句】:臨去秋波[lín qù qiū bō]

【解釋】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臨走時的回眸一盼。形容別情依依。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便是鐵石人也意惹情牽?!?/p>

【示例】蓋主司之取舍,全定于終篇之一刻,臨去秋波那一轉,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絕者也。 ——清·李漁《窺詞管見》

【第53句】:臨渴穿井[lín kě chuān jǐng]

【解釋】穿:打。臨到口渴時才想到鑿井。比喻事到臨頭才想辦法。

【出處】《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示例】臨渴穿井,事同噬臍,胡可得也。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百十八

【第54句】:臨時抱佛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解釋】原意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后因稱平時無準備而事急時倉猝張羅為“臨時抱佛腳”。

【出處】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p>

【示例】我們不能抱臨時抱佛腳的念頭。

【第55句】:臨期失誤[lín qī shī wù]

【解釋】臨:及,到。到了預先約定的時間卻失約了。指不守諾言。

【出處】《剪燈余話·泰山御史傳》:“卻乃連日酗酣,臨期失誤,使百辟倉皇駭愕以失色?!?/p>

【第56句】:臨機應變[lín jī yìng biàn]

【解釋】機:時機,形勢。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

【出處】《舊唐書·郭孝恪傳》:“世充日踧月迫,力盡計窮,懸首面縛,翹足可待。建德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

【示例】四境之內,百姓之事,蠡不如臣,與群周旋,臨機應變,臣不如蠡。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第57句】:臨難不懼[lín nàn bù jǔ]

【解釋】臨:到;難:災難;懼: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出處】《韓非子·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p>

【示例】世之議公者才氣各有高卑,然皆以臨難不懼,談笑就死為雄。 ——宋·蘇軾《孔北海贊》

【第58句】:臨陣帶兵書[lín zhèn dài bīng shū]

【解釋】比喻平時不學習,臨到出陣作戰才去學習兵法。

【出處】清·翟灝《通俗編·武功》:“此非俗語所云臨陣帶兵書乎。”

【第59句】:臨機制變[lín jī zhì biàn]

【解釋】臨到時機,制定應變計劃。

【出處】《周書·陸騰傳》:“必望臨機制變,未敢頂陳?!?/p>

【示例】夫臨機制變,又何可數? ——唐·吳武陵《上韓舍人行軍書》

【第60句】:臨難茍免[lín nàn gǒu miǎn]

【解釋】遇到危難時茍且偷生。

【出處】《禮記·曲禮上》:“臨難毋茍免?!?/p>

【示例】臨難茍免,吾不忍也。 ——《后漢書·王允傳》

【第61句】:臨事屢斷[lín shì lǚ duàn]

【解釋】屢:經常。遇事勇于決斷。

【出處】《禮記·樂記》:“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

【第62句】:臨危蹈難[lín wēi dǎo nàn]

【解釋】臨:面對、靠近;蹈:用腳踩。面對危險的局勢,勇于赴湯蹈火,慷慨就義。

【出處】唐·韓愈《清邊郡王楊燕奇碑文》:“敵攻無堅,城守必完,臨危蹈難,歔欷感發?!?/p>

【第63句】:臨池學書[lín chí xué shū]

【解釋】臨:靠近,挨著;池:硯池;書:書法。指刻苦練習書法。

【出處】《后漢書·張芝傳》:“尤好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臨池學書,水為之黑?!?/p>

【示例】少不肯臨池學書,字丑拙,試有司輒不利。 ——明·張岱《家傳》

【第64句】: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lín cái wù gǒu dé,lín nàn wù gǒu miǎn]

【解釋】毋:不;茍:隨便;難:危難。面對錢財,不隨便求??;面臨危難,不茍且偷生。

【出處】《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

【第65句】:臨崖失馬[lín yá shī mǎ]

【解釋】比喻臨到危險不能及時回頭。

【出處】明·沈受先《三元記·錯認》:“我且回程,又不是臨崖失馬,有何勞頓?”

【第66句】:臨淵結網[lín yuān jié wǎng]

【解釋】臨到河邊才編織魚網。指事先不做準備,辦不成事。

【出處】明·楊珽《龍膏記·游仙》:“早辦個鳳想仙緣,休等待臨淵結網,只落得月缺花殘?!?/p>

【示例】臨淵結網如同亡羊補牢。

【第67句】:臨危效命[lín wēi xiào mìng]

【解釋】效:奉獻。面對危急,獻出自己的生命。

【出處】宋·歐陽修《謝復龍圖閣直學士表》:“徒因學古之勤,粗識事君之節,茍臨危效命,尚當不顧以奮身,況為善無傷,何憚竭忠而報國?!?/p>

【第68句】:臨別贈語[lín bié zèng yǔ]

【解釋】分別時贈送勉勵的話或忠告。

【出處】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團組織的教導,教師的囑咐,媽媽的叮嚀,同學們的臨別贈語,又記取了多少?”

【示例】幾十年過去了,我還始終記得他的臨別贈語。

【第69句】:臨深履薄[lín shēn lǚ bó]

【解釋】深:深淵;履:踩踏;?。罕”?。面臨深淵,腳踩薄冰。比喻小心謹慎,惟恐有失。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示例】豈可不臨深履薄,以為至戒? ——《后漢書·楊終傳》

【第70句】:臨危自悔[lín wēi zì huǐ]

【解釋】悔:懊悔。遇到危難時自己懊悔。形容意志不堅定。

【出處】元·鄭光祖《鐘離春智勇定齊》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縛,方才是臨危自悔?!?/p>

【第71句】:臨深履尾[lín shēn lǚ wěi]

【解釋】比喻危險恐懼。

【出處】《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庇帧兑住ぢ摹罚骸奥幕⑽玻瑔A人,兇。”

【示例】v王者臨深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將何為懼禍及也? ——晉·葛洪《抱樸子·詰鮑》引晉·鮑敬言《無君論》

【第72句】:臨河欲魚[lín hé yù yú]

【解釋】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同“臨河羨魚”。

【出處】《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

【第73句】:臨機處置[lín jī chǔ zhì]

【解釋】臨:面臨;機:時機;處置:處理決定。指在緊要關頭,要根據面臨的具體情況的變化,及時作出決斷。

【示例】打棗莊是突然遭遇,臨機處置;打王倫、馬定鈞都是大兵合圍,他率先鋒突襲成功。 ——二月河《乾隆皇帝》六

【第74句】:臨水登山[lín shuǐ dēng shān]

【解釋】臨:到,靠近。原意是到達水邊又登上高山,寫送別的情景。現也泛指游覽山水名勝。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辯》:“憭慓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示例】更堪臨水登山處,正是浮家泛村宅。 ——宋·陸游《秋夜懷吳中》詩

【第75句】:臨川羨魚[lín chuān xiàn yú]

【解釋】比喻空有愿望,而無實際行動。

【出處】漢·揚雄《河東賦》:“雄以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網。”

【示例】臨川羨魚是不現實的。

【第76句】:臨死不恐[lín sǐ bù kǒng]

【解釋】恐:恐懼。遇到危難,毫不畏懼。

【出處】西漢·劉秀《新序·義勇》:“吾聞知命之士,見利不動,臨死不恐?!?/p>

【示例】她臨死不恐,視死如歸。

【第77句】:臨機輒斷[lín jī zhé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同“臨機立斷”。

【出處】《新唐書·杜如晦傳》:“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內負大節,臨機輒斷?!?/p>

【第78句】:臨機立斷[lín jī lì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

【出處】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訪得淮揚,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顏?!?/p>

【示例】曰:'決力’,臨機立斷,自殘不恤,如劍鋒直陷,劍身亦折然。 ——清·譚嗣同《仁學》四五

【第79句】:臨財茍得[lín cái gǒu dé]

【解釋】臨:面對;茍:茍且,隨便。面對錢財隨便求取,見利忘義。

【出處】《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示例】反比那面是背非,臨財茍得,見利忘義一班峨冠博帶的不同。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

【第80句】:臨危下石[lín wēi xià shí]

【解釋】比喻乘人之危,加以打擊。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9回:“夸談經濟者,少甚么看風使舵、臨危下石之人?!?/p>

【示例】臨危下石的人是不道德的。

【第81句】:臨噎掘井[lín yē jué jǐng]

【解釋】噎:食物蟻封堵塞住喉嚨。臨到食物堵塞住喉嚨需要用水時才去掘井取水。比喻為時已晚。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溺者不問墜,迷者不問路,溺而后問墜,迷而后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噎而遽掘井?!?/p>

【第82句】:臨難不顧[lín nàn bù gù]

【解釋】臨:遇到;難:危難;顧:顧惜。遇到危難的時候,并不顧惜自己。形容沒有私心,十分英勇。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齊王房傳》:“揚六軍之大勢,安城守之懼心,臨難而不顧,畢志傳命。”

【示例】披堅執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賞必行,罰必信。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2回

【第83句】:臨危履冰[lín shēn lǚ bīng]

【解釋】履:踩踏。遇到險境,走在冰上。比喻處境艱險,時刻警戒自己要小心謹慎,惟恐有失。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示例】故圣人要當言而懼,發言而憂,常如臨危履冰,以大居小,以富居貧。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九十

【第84句】:臨難無懾[lín nán wú shè]

【解釋】懾:恐懼。面對危難,卻無所恐懼。

【出處】唐·張說《齊黃門侍郎盧思道碑》:“臨難無懾,在黜無慍,危不去主,仕不違親?!?/p>

“臨”結尾的成語

【第1句】:棨戟遙臨[qǐ jǐ yáo lín]

【解釋】棨戟:有繒衣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作前導的一種儀仗。指達官貴人遠道而來。后常用以稱貴賓或好友遠道光臨。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p>

【示例】今幸棨戟遙臨,快慰平生之愿。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

【第2句】:闔第光臨[hé dì guāng lín]

【解釋】闔第:全家;光臨:對客人來臨的敬辭。舊時用于邀請別人全家參加宴會或喜慶儀式的客套話。

【出處】魯迅《狗·貓·鼠》:“上面印著'為舍妹出閣’,'小兒完姻’,'敬請觀禮’或'闔第光臨’這些……句子?!?/p>

【示例】歡迎你闔第光臨我們的婚禮。

【第3句】:宗師案臨[zōng shī àn lín]

【解釋】學政到達他主管的地區主持考試。宗師:學政。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賤姓嚴,舍下就在咫尺。去歲,宗師案臨,幸叨歲薦,與我這湯父母是極好的相與。二位老先生,想都是年家故舊?”

【第4句】:犬牙相臨[quǎn yá xiāng lín]

【解釋】形容地勢像犬牙一樣參差不齊地相連接。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漢興以來諸侯年表》:“漢郡八九十,形錯諸侯間,犬牙相臨,秉甚厄塞地利。”

【第5句】:屈尊駕臨[qū zūn jià lín]

【解釋】駕臨:敬詞,一般指對方到來。降低身份,屈身光臨。一般是對來訪的人說的客套話。

【第6句】:如履如臨[rú lǚ rú lín]

【解釋】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示例】朕守大器之重,居兆人之上,日慎一日,如履如臨。 ——《舊唐書·僖宗紀》

【第7句】:禍與福臨[huò yǔ fú lín]

【解釋】禍與福之間相去不遠。

【出處】《荀子·大略》:“慶者在堂,吊者在閭,禍與福臨,莫知其門?!?/p>

【第8句】:連璧賁臨[lián bì bì lín]

【解釋】賁臨:光臨。舊時的客套話,指兩個客人同時到來。

【出處】宋·胡繼宗《書言故事·訪臨類》:“謝二客同至者,連璧賁臨?!?/p>

“臨”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身臨其境[shēn lín qí jìng]

【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境地。

【出處】《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而曹公已臨其境?!?/p>

【示例】及至身臨其境,只落得“原來如此”四個大字。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十五回

【第2句】:如臨深淵[rú lín shēn yuān]

【解釋】臨:靠近;淵:深水坑。如同處于深淵邊緣一般。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極為謹慎。

【出處】《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示例】黃帝居人上,惴惴如臨深淵。 ——明·李贄《初潭集·君臣一》

【第3句】:如臨大敵[rú lín dà dí]

【解釋】臨:面臨。好像面對著強大的敵人。形容把本來不是很緊迫的形勢看得十分嚴重。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八回:“到了撫院,又碰了止轅,衙門里扎了許多兵,如臨大敵?!?/p>

【示例】他們全副武裝地散開,如臨大敵。

【第4句】:下臨無際[xià lín wú jì]

【解釋】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示例】站在尖峰嶺頂上看,下臨無際的熱帶雨林格外壯觀。

【第5句】:握圖臨宇[wò tú lín yǔ]

【解釋】圖:圖籍;宇:天下。掌握全國地圖,君臨天下。比喻擁有全國政權。

【出處】《魏書·崔楷傳》:“伏惟皇魏握圖臨宇,總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

【第6句】:大禍臨頭[dà huò lín tóu]

【解釋】臨:來到。大災禍來臨。

【出處】歐陽山《苦斗》四十七:“總之,仿佛有大禍臨頭的感覺,很不平靜?!?/p>

【示例】他感到大禍臨頭了。

【第7句】:親臨其境[qīn lín qí jìng]

【解釋】臨:到;境:境界,地方。親自到了那個地方。

【出處】老舍《<龍須溝>寫作經過》:“在執筆以前,我閱讀了一些參考資料,并且親臨其境去觀察。”

【示例】閱讀這篇文章有親臨其境之感。

【第8句】:如臨深谷[rú lín shēn gǔ]

【解釋】好像到了深深的山谷邊上。比喻行事十分警惕,小心謹慎。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示例】如潛有所得,專如臨深谷,戰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門耳。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九十八

【第9句】:大禍臨門[dà huò lín mén]

【解釋】臨:光臨。即將發生大災禍。

【示例】在即將大禍臨門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冷靜思考。

【第10句】:據高臨下[jù gāo lín xià]

【解釋】憑借高處俯控低處,指憑仗優勢地位足以控制別人。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邊防一》:“蓋有土壘,則據高臨下,敵必不克驟攻?!?/p>

【示例】何況他們占東半球大陸的領袖地位,據高臨下……暗示全世紀以宇宙偉大的動力呢。 ——瞿秋白《餓鄉紀程》

【第11句】:降尊臨卑[jiàng zūn lín bēi]

【解釋】尊貴的人委曲自己的身分與地位較低的人交往。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郊特牲》:“此降尊以就卑也?!?/p>

【示例】多謝也降尊臨卑,屈高屈高就下。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

【第12句】:盛氣臨人[shèng qì lín rén]

【解釋】形容傲慢自大,氣勢逼人。亦作“盛氣凌人”。

【出處】宋·樓鑰《敷文閣學士宣奉大夫汪公行狀》:“時戶部待郎李公椿年建議行經界,選公為龍游縣覆實官,約束嚴峻,已量之田隱藏畝步,不以多寡率至黥配,盛氣臨人,無敢忤者?!?/p>

【第13句】:監臨自盜[jiān lín zì dào]

【解釋】竊取公務上自己看管的財物。同“監主自盜”。

【出處】曾慥《類說》卷二引《名臣傳·杜衍》:“衍在中書,權幸欲去之,以舜欽監進奏院市故紙監臨自盜除名,以撼動衍,衍亦以此求退。”

【示例】監公使庫皇寘坐獄,嗣昌奏請之,遂以監臨自盜責安化軍節度副使,安置郢州。 ——《宋史·薛嗣昌傳》

【第14句】:玉樹臨風[yù shù lín fēng]

【解釋】形容人風度瀟灑,秀美多姿。亦作“臨風玉樹”。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示例】玉樹臨風賓欲散,黃昏約馬嘶庭。 ——宋·謝逸《臨江仙》詞

【第15句】:兵臨城下[bīng lín chéng xià]

【解釋】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墻下面。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梁,梁、齊之兵連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p>

【示例】若侯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然后拒敵,事已遲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第16句】:事到臨頭[shì dào lín tóu]

【解釋】事情已經落到頭上。形容事情緊迫。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六回:“今呂郤等尚且背叛,事到臨頭,召我等何用。”

【示例】事到臨頭,也不得不如此了。只好明日前往南清宮便了。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十七回

【第17句】:處高臨深[chǔ gāo lín shēn]

【解釋】處高:處在顯貴重要地位。臨深:如臨深淵。處在顯貴之位,好比面臨深淵。舊時指官職高了常有危險性。

【出處】漢·揚雄《酒箴》:“處高臨深,動常近危。”

【示例】作為高官自然有處高臨深之感。

【第18句】:死到臨頭[sǐ dào lín tóu]

【解釋】臨:面臨。快要到了死亡的時刻。

【出處】王朔《過把癮就死》:“別演戲,說真的。你一生都在撒謊,死到臨頭就說句真話吧?!?/p>

【示例】死到臨頭,你該講實話吧!

【第19句】:大限臨頭[dà xiàn lín tóu]

【解釋】大限:生命的極限。指死期。用以指壽數已盡,注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

【出處】元·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若是你為官稱了平生志,有一日大限臨頭,那時若你個小解元得為官,將你這雙老爺娘放心死。”

【第20句】:大難臨頭[dà nàn lín tóu]

【解釋】難:災禍;臨:來到。大禍落到頭上。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

【示例】他仿佛已經有什么大難臨頭似的,說話有些口吃了,聲音也發著抖。 ——魯迅《彷徨·弟兄》

【第21句】:居高臨下[jū gāo lín xià]

【解釋】居:站在,處于;臨:面對。占據高處,俯視下面。形容占據的地勢非常有利。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登高臨下,無失所秉,履危行險,無忘玄伏?!?/p>

【示例】敵居高臨下,我戰地不利。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宋紀高宗紹興十一年》

【第22句】:軍臨城下[jūn lín chéng xià]

【解釋】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墻下面。比喻情勢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齊必舉兵伐梁,梁、齊之兵連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間伐韓?!?/p>

【示例】元帥軍臨城下,將至壕邊,覷南唐一鼓而下也。 ——明·無名氏《曹影下江南》第三折

【第23句】: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解釋】平時:平常;抱佛腳:拜佛。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出處】魯迅《雜論管閑事·做學問·灰色等》:“卻還用'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十個字形容當今學術界大部分的狀況?!?/p>

【第24句】:下臨無地[xià lín wú dì]

【解釋】臨:從高處往低處看。向下望去深得不見地底。形容極其高峻陡峭。

【出處】唐才子傳》·胡曾下井投石王勃《滕王閣序》:“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p>

【示例】螭頭高拱,上逼層霄;鴟吻分張,下臨無地。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一

【第25句】:唐臨晉帖[táng lín jìn tiē]

【解釋】臨:摹仿字畫;帖:書法、繪畫的范本。唐人書法多臨摹晉人范本,脫胎變化而成。比喻善臨摹,少獨創。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論詩》:“德機詩如何?曰:'德機詩如唐臨晉帖?!?/p>

【第26句】:依山臨水[yī shān lín shuǐ]

【解釋】靠著山,臨著水。形容景色優美的地方。

【出處】北齊·杜弼《檄梁文》:“彼連營擁眾,依山傍水,舉螳螂之斧,被蛣蜣之甲?!?/p>

【示例】益州城西十五里,有道觀焉。依山臨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習精愨者莫得而居之。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十六

【第27句】:登山臨水[dēng shān lín shuǐ]

【解釋】形容旅途遙遠。也指游山玩水。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辯》:“憭慓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p>

【示例】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 ——宋·柳永《曲玉管》詞

【第28句】:履薄臨深[lǚ bó lín shēn]

【解釋】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p>

【示例】君子居之兮實獲我心,正俟命兮履薄臨深。 ——明·方孝孺《友筠軒賦》

【第29句】:降尊臨卑,屈高就下[jiàng zūn lín bēi,qū gāo jiù xià]

【解釋】降:降低;臨:面臨;卑:低微。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與地位低的人交往。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二折:“多謝也降尊臨卑,屈高就下?!?/p>

【第30句】:瞎馬臨池[xiā mǎ lín chí]

【解釋】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后果十分危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p>

【示例】夜行無燭,瞎馬臨池,今日大患,莫大于昧。 ——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

【第31句】:雙喜臨門[shuāng xǐ lín mén]

【解釋】指兩件喜事一齊到來。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三回:“于是眾客一齊站起來,又是一番足恭道喜;一個個嘴里都說道:'這才是雙喜臨門呢!’總鎮也自揚揚得意?!?/p>

【示例】現在就派你去罷!你剛進了黨,正要露露臉,辦一件大事,掛一個頭功!——哈,機會也真湊巧,今天是雙喜臨門了! ——茅盾《子夜》四

【第32句】:揮翰臨池[huī hàn lín chí]

【解釋】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筆寫字。

【出處】晉·代衛恒《四體書勢》謂東漢的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示例】揮翰臨池,自然讓龔和甫獨步。 ——清·曾樸《孽?;ā返谖寤?/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在线亚洲男人午在线| 窈窕淑女韩国在线看| 老师让我她我爽了好久动漫|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波多野结大战三个黑鬼|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视频|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幼香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国产卡一卡二贰佰|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久久成人a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一个男的操一个女的| 182tv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超级乱淫视频播放日韩| 男女男精品网站| 欧美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日本最新免费网站|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国产偷自拍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vr在线观|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中文字幕第二页在线| 88av在线播放| 韩国女主播一区二区| 色妞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欧美h片在线观看| 女女互揉吃奶揉到高潮视频| 国产成人一级片|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色图13p| 特级xxxxx欧美|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的| 国产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