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圖”的成語大全(86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圖窮匕首見、應箓受圖、日圖三餐,夜圖一宿等含“圖”的成語86個,其中“圖”開頭的12個,“圖”結尾的23個,“圖”在中間的5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圖”開頭的成語
【第1句】:圖窮匕首見[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V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p>
【示例】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首見的最后階段了。
【第2句】:圖王霸業[tú wáng bà yè]
【解釋】圖:謀求;霸業:稱霸。指謀求稱王稱霸。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3回:“你這廝只是睦州一伙村夫,量你有甚福祿,妄要圖王霸業,不如及早投降,免汝一死。”
【示例】圖王霸業非我愿,孝義堂前集眾英。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5回
【第3句】:圖謀不軌[tú móu bù guǐ]
【解釋】不軌:越出常軌,不守法度。謀劃越出常規、法度之事。
【出處】《晉書·王彬傳》:“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p>
【示例】你們給我們來的公函,說我們圖謀不軌……我們此行純為愛國而來,絕無越軌行為。 ——楊沫《青春之歌》第七章
【第4句】:圖作不軌[tú zuò bù guǐ]
【解釋】指圖謀不軌。
【出處】《東觀漢記·鄭眾傳》:“及憲兄弟圖作不軌,眾遂首謀誅之,以功遷大長秋?!?/p>
【第5句】:圖財害命[tú cái hài mìng]
【解釋】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p>
【示例】他的身上是帶著有我們的盤費的,那兩名轎夫不會圖財害命嗎?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第6句】:圖窮匕見[tú qióng bǐ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p>
【示例】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斯言。 ——葉圣陶《一個青年》
【第7句】:圖窮匕現[tú qióng bǐ xiàn]
【解釋】圖:地圖;窮:盡;匕:匕首;現:顯露出來。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后露出了真相或本來面目。
【示例】不要等到圖窮匕現的時候才明白。
【第8句】:圖國忘死[tú guó wàng sǐ]
【解釋】圖國:謀求報國。謀求國家利益而忘記自己的生死。比喻忠貞報國。
【出處】《左傳·昭公元年》:“思難不越官,信也;圖國忘死,貞也?!?/p>
【第9句】:圖身忘國[tú shēn wàng guó]
【解釋】只貪圖自身的利益,而不顧國家的危亡。
【出處】唐·白居易《有木詩八首·序》:“余讀《漢書》列傳,見佞順媕娿,圖身忘國,如張禹輩者?!?/p>
【第10句】:圖為不軌[tú wéi bù guǐ]
【解釋】圖:企圖;軌:常規,法度。謀劃進行違犯法紀的活動。
【出處】《三國地·吳志·虞翻傳》裴松之注引《會稽典錄》:“休未至,綝欲入宮,圖為不軌,召百官會議,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p>
【示例】《晉書·郗鑒傳》:“隆文子皆死,顧彥亦被害,誣隆聚合遠近,圖為不軌。”
【第11句】:圖文并茂[tú wén bìng mào]
【解釋】指書刊中的文字流暢,插圖豐富精美。
【出處】王朔《修改后發表》:“我始終認為貴刊是國內的一流刊物,圖文并茂,趣味高雅,是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三性結合的比較突出的好刊物?!?/p>
【示例】學生都喜歡圖文并茂的課本。
【第12句】:圖財致命[tú cái zhì mìng]
【解釋】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出處】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
“圖”結尾的成語
【第1句】:應箓受圖[yìng lù shòu tú]
【解釋】箓:符箓,上載隱語,被看作帝王受命的征驗;圖:河圖,圣人當世的吉兆。指帝王是應符命、受河圖來統治天下。表示王權是神授的。
【出處】《易緯乾鑿度》卷下:“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于天下,受箓應河圖。”
【示例】應圣皇應箓受圖,化象神明也。 ——《晉書·樂志下》
【第2句】:河不出圖[hé bù chū tú]
【解釋】河:指黃河。黃河當中沒有出現河圖。古代相傳每當圣明之世時,黃河便出現河圖。因此黃河不出河圖則不是圣明之世。指時當亂世。
【出處】《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自傷卑賤,不能致也。”
【第3句】:惟利是圖[wéi lì shì tú]
【解釋】一心為利,別的什么都不顧。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勤求》:“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利是圖?!?/p>
【示例】富自何來?每見貪酷小人,惟利是圖,不過使這幾家治下百姓賣兒貼婦,充其囊橐,此真狼心狗行之徒!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第4句】:大展宏圖[dà zhǎn hóng tú]
【解釋】展:把卷畫打開,比喻實現;宏圖:比喻宏偉遠大的謀略與計劃。大規模地實施宏偉遠大的計劃或抱負。
【出處】唐·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啟中興之宏圖,當太平之昌歷?!?/p>
【示例】他想大展宏圖,可事與愿違。
【第5句】:無利可圖[wú lì kě tú]
【解釋】圖:謀取。沒有利益可謀求。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這兩樣事業,一時都無利可圖,完全是為了公益,我開典當是為方便窮人?!?/p>
【示例】她從不干無利可圖的事情。
【第6句】:膺箓受圖[yīng lù shòu tú]
【解釋】①指帝王得受圖箓,應運而興。圖,河圖;箓,符命。②道教指經過修煉,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
【第7句】:別有企圖[bié yǒu qǐ tú]
【解釋】另外有別的打算或謀劃。
【示例】他這樣做是別有企圖的。
【第8句】:翻然改圖[fān rán gǎi tú]
【解釋】圖:計劃,打算。比喻很快轉變過來。另作打算。
【出處】漢·審配《獻書袁譚》:“何圖兇險讒慝之人,造飾無端,誘導奸利,至今將軍翻然改圖,忘孝友之仁,聽豺狼之謀,誣先公廢立之言?!?/p>
【示例】將軍若能翻然改圖,易跡更步,古人不難追,鄙土何足宰哉?(《三國志·蜀志·呂凱傳》)
【第9句】:不次之圖[bù cì zhī tú]
【解釋】此:這,這個;圖:圖謀,打算。不打算做這件事或不考慮這個問題。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二回:“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p>
【第10句】:別作良圖[bié zuò liáng tú]
【解釋】另作好的打算。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示例】我和你去姜丞相報知所以,令他別作良圖,寧死刀下,庶幾減少此不忠不智之罪。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五回
【第11句】:進退失圖[jìn tuì shī tú]
【解釋】前進或后退都有錯誤。謂指揮失策。
【出處】《魏書·傅永傳》:“叔業進退失圖,于是奔走?!?/p>
【第12句】:唯利是圖[wéi lì shì tú]
【解釋】唯:只有;圖:圖謀,追求。只要有利可圖,什么事都干。
【出處】《左傳·成公十三年》:“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p>
【示例】原來這黃禍居鄉,唯利是圖,無惡不作。 ——清·頤瑣《黃繡球》第五回
【第13句】:畫地成圖[huà dì chéng tú]
【解釋】在地上畫出地圖,來說明山川河流等地理形勢。形容信手拈來,才能出眾。
【出處】《漢書·張安世傳》:“還謁大將軍光,問千秋戰斗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示例】武帝嘗問漢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華應對如流,聽者忘倦,畫地成圖,左右矚目。 ——《晉書·張華傳》
【第14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釋】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第15句】:滋蔓難圖[zī màn nán tú]
【解釋】本指野草滋生,難以消除。后以之比喻勢力擴大了再要消滅它就很困難。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祭仲]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示例】若不別進用賢臣,臣恐危亂之萌,將來滋蔓難圖也。 ——宋要燾《續資治通鑒長編·真宗咸平五年》
【第16句】:鴻業遠圖[hóng yè yuǎn tú]
【解釋】鴻:大。宏偉的事業,遠大的志向或謀劃。
【出處】孫中山《上李鴻章書》:“若國家不為體恤,不為保護,則小者無以覓蠅頭微利,大者無以展鴻業遠圖。”
【示例】你的鴻業遠圖是什么?
【第17句】:以為后圖[yǐ wéi hòu tú]
【解釋】為以后作打算。
【出處】《左傳·桓公六年》:“斗伯比言于楚子曰:'……漢東之國隨為大,隨張,必棄小國?!x,楚之利也。少師侈,請羸師以張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為后圖,少師得其君?!?/p>
【第18句】:悼心失圖[dào xīn shī tú]
【解釋】悼:悲傷;圖:謀劃。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張。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p>
【示例】悼心失圖,泣血待旦。 ——南朝·梁·任昉《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
【第19句】:另有所圖[lìng yǒu suǒ tú]
【解釋】圖:圖謀。指有別的目的。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7章:“她到這縣城的高中是另有所圖的——說不定在這兩年中,她能高攀一個條件好的男人?!?/p>
【示例】圖:圖謀。指有別的目的。
【第20句】:有利可圖[yǒu lì kě tú]
【解釋】圖:謀取。有利益可謀求。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利可圖,可否即允照辦。”
【示例】只要政局上起點風潮,公債市場就受影響,我們做公債的就此有利可圖了。 ——茅盾《子夜》八
【第21句】:孳蔓難圖[zī màn nán tú]
【解釋】孳:同滋,長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壞的事物絕不能任令它蔓延開來,否則,便難以收拾。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示例】危害老百姓的惡勢力必須趁早鏟除,否則孳蔓難圖,便不堪設想了。
【第22句】:不此之圖[bù cǐ zhī tú]
【解釋】此:這個;圖:圖謀,計劃。不打算做此事或不考慮這個問題。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
【第23句】:另有企圖[lìng yǒu qǐ tú]
【解釋】另外的圖謀。
【示例】小心他另有企圖,不要上當受騙。
“圖”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日圖三餐,夜圖一宿[rì tú sān cān,yè tú yī sù]
【解釋】圖:盼望;宿:住宿。每天只盼望有飯吃,晚上有睡覺的地方。形容胸無大志,安于現狀。
【第2句】:發憤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p>
【示例】上下一心,日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發憤圖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5章
【第3句】:鉤深圖遠[gōu shēn tú yuǎn]
【解釋】指對僻遠的異族圖謀予以討伐。
【出處】《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是時孝武因其余財府帑這蓄,始有鉤深圖遠之意,探冒頓之罪,校平城之讎。”
【第4句】:發奮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下定決心,努力追求進步。
【出處】孫中山《民權主義第四講》:“無知丕士麥才智過人,發奮圖強,于1866年,用很迅速手段?!?/p>
【示例】發奮圖強、自力更生,對于落后隊貧困落后的面貌的改變,當然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日報》19【第59句】:【第9句】:3
【第5句】:宵旰圖治[xiāo gàn tú zhì]
【解釋】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設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明史·羅僑傳》:“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棄小人,召還舊德,與在廷臣工,宵旰圖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p>
【第6句】:左圖右史[zuǒ tú yòu shǐ]
【解釋】形容室內圖書多。
【出處】《新唐書·楊綰傳》:“獨處一室,左圖右史。”
【示例】北山在獄中,一日三餐,左圖右史,倒很舒服。 ——《晚清文學叢鈔·轟天雷》第十二回
【第7句】:深圖遠算[shēn tú yuǎn suàn]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同“深謀遠慮”。
【出處】《后漢書·朱祐景丹等傳論》:“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茂績,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
【第8句】:天開圖畫[tiān kāi tú huà]
【解釋】上天展示出來的圖畫。形容秀麗的自然景色。
【出處】宋·黃庭堅《王厚頌二首》其二:“夕陽盡處望清閑,想見千巖細菊斑。人得交游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p>
【示例】樓觀數南國,煙雨壓東州。溪山雄勝,天開圖畫肖瀛洲。 ——宋·李處全《水調歌頭·處州煙雨樓落成,欲就中秋,后值雨》
【第9句】:歷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
【出處】《宋史·神宗紀贊》:“歷精圖治,將大有為。”
【示例】請一月三朝,以副歷精圖治至意。 ——《清史稿·禮志七》
【第10句】:宏圖大志[hóng tú dà zhì]
【解釋】宏偉的計劃,遠大的志向。
【第11句】:感恩圖報[gǎn ēn tú bào]
【解釋】圖:設法。感激別人的恩情而想辦法回報。
【出處】宋·曾鞏《寄歐陽舍人書》:“其感與報,宜若何而圖之。”
【示例】如果能培植他出鎮方面,則感恩圖報,聲氣相應,豈不是平添了一條臂膀。 ——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第12句】:卻步圖前[què bù tú qián]
【解釋】卻步:向后退。比喻向后退是為了前進。
【出處】唐·韓愈《復志賦》:“諒卻步以圖前兮,不浸近而愈遠?!?/p>
【第13句】:按圖索駿[àn tú suǒ jùn]
【解釋】指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參見“按圖索驥”。
【出處】語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示例】雖部胥掌闕簿者,亦不過按圖索駿。 ——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下·賣闕沈官人》
【第14句】:勵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出處】《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p>
【示例】請一月三朝,以副勵精圖治至意。 ——《清史稿·禮志七》
【第15句】:舍近圖遠[shě jìn tú yuǎn]
【解釋】舍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出處】《孟子·離婁上》:“道在邇而求諸遠。”《新唐書·武平一傳》:“若猶未已,則舍近圖遠,抑慈示嚴,惟陛下之命。”
【示例】將軍如何舍近圖遠?好好一個宗親,不去結交,卻要去孝敬曹操,真令人不解了!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八十六回
【第16句】:戴罪圖功[dài zuì tú gōng]
【解釋】戴罪:身負重責;圖:謀取。指有罪之人立功,爭取減免罪行。
【出處】《明史·馬芳傳》:“帝令察廣堪辦賊,許戴罪圖功,否即以賜劍從事。”
【示例】詔奪瑞塣職,仍命權總督事,戴罪圖功。 ——《清史稿·宣統皇帝紀》
【第17句】:勵精圖進[lì jīng tú jìn]
【解釋】勵精:振奮精神;圖:指謀求。掛歷精神,力求前進。
【示例】那梁洪卻是個勤儉之人,勵精圖進,經營有方。 ——高羅佩《銅鐘案》第十四章
【第18句】:貪名圖利[tān míng tú lì]
【解釋】貪圖好的名聲,追逐個人私利。
【出處】明·徐元《八義記》第二十四出:“貪名圖利世間人,不修因果恁癡心。”
【示例】世人貪名圖利,至死不休。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回
【第19句】:革舊圖新[gé jiù tú xīn]
【解釋】拋棄舊的事物,謀求新的途徑。
【出處】宋·劉克莊《寶學顏尚書神道碑》:“國勢岌岌如此,乞下哀痛之詔,風厲有位,革舊圖新,以回天意?!?/p>
【第20句】:浮圖七級,重在合尖[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
【解釋】浮圖: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辦成事情的關鍵在最后。
【出處】《新五代史·李菘傳》:“為浮屠者,必合其尖?!?/p>
【示例】浮圖七級,重在合尖,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02回
【第21句】:朝不圖夕[zhāo bù tú xī]
【解釋】圖:圖謀。早晨不能為晚上打算。形容形勢危急或境況窘迫。
【出處】唐·柳宗元《上廣州趙宗儒尚書陳情啟》:“某天罰深重,余息茍存,沉竄俟罪,朝不圖夕,伏謁無路?!?/p>
【第22句】:潛圖問鼎[qián tú wèn dǐng]
【解釋】三代以九鼎為傳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比喻暗地里企圖篡奪。
【出處】《左傳·宣公三年》:“楚子伐陸渾之戎,遂至于雒,觀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蹦铣R·蕭賾《誅張敬兒詔》:“假托妖巫,用相震惑,妄設徵祥,潛圖問鼎?!?/p>
【第23句】:左右圖史[zuǒ yòu tú shǐ]
【解釋】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同“左圖右史”。
【出處】《新唐書·楊綰傳》:“[綰]性沉靖,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p>
【第24句】:深圖遠慮[shēn tú yuǎn lǜ]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仲長統《昌言下》:“又況愚人之愚,而望其遵巡正路,謙虛節儉,深圖遠慮,為國家校計者乎?!?/p>
【第25句】:膺圖受箓[yīng tú shòu lù]
【解釋】道教指經過修煉,受天地道箓而名列仙籍。也指帝王得受圖箓,應運而興。圖,河圖;箓,符命。同“膺箓受圖”。
【第26句】:葄枕圖史[zuò zhěn tú shǐ]
【解釋】葄:墊襯。形容陷溺于圖書資料之中。
【出處】《新唐書·李揆傳》:“揆病取士不考實,迂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于詞?!?/p>
【示例】我不想老是過葄枕圖史的生活。
【第27句】:救亡圖存[jiù wáng tú cún]
【解釋】救:拯救;亡:危亡;圖:謀求;存:生存。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
【出處】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夫欲救亡圖存,非僅恃一二才士所能為也。”
【示例】使得今天處在民族敵人侵入的緊急關頭的中國有了救亡圖存的條件。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28句】:握圖臨宇[wò tú lín yǔ]
【解釋】圖:圖籍;宇:天下。掌握全國地圖,君臨天下。比喻擁有全國政權。
【出處】《魏書·崔楷傳》:“伏惟皇魏握圖臨宇,總契裁極,道敷九有,德被八荒?!?/p>
【第29句】:棄過圖新[qì guò tú xīn]
【解釋】拋棄過錯,謀求更新。
【出處】《金史·完顏匡傳》:“然傾國資財,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棄過圖新,兼愛南北之意也?!?/p>
【第30句】:負圖之托[fù tú zhī tuō]
【解釋】承受輔佐幼君的囑托。
【出處】《后漢書·鄭弘傳》:“周章身非負圖之托,德乏萬夫之望。”《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吾身受顧命,輔相幼主,竊自揆度,才非博陸,而受姬公負圖之托?!?/p>
【示例】晉·陳壽《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吾身受顧命,輔相幼主,竊自揆度,才非博陸,而受姬公負圖之托?!?/p>
【第31句】:左圖右書[zuǒ tú yòu shū]
【解釋】周圍都是圖書。指嗜書好學。也指一種有插圖的讀物。
【出處】明·鄭棠《長江天塹賦》:“桂楫蘭舟,左圖右書?!?/p>
【示例】其與都邑之士,隱囊麈尾,裙屐風流,左圖右書,古今博達,不幾若人禽之別歟! ——康有為《大同書》甲部第一章
【第32句】:奮發圖強[fèn fā tú qiáng]
【解釋】圖:謀求。振作精神,以求強盛。
【出處】郭沫若《科學的春天》:“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學工作者奮發圖強,革命加拼命,勇攀世界科學高峰。”
【示例】年青人要奮發圖強,為祖國的建設出力。
【第33句】:棄舊圖新[qì jiù tú xīn]
【解釋】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離開錯誤的道路走向正確的道路。
【出處】唐·韓愈《上宰相書》:“忽將棄其舊,而新是圖?!?/p>
【示例】出岔子不可救藥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態度,而是采取規勸態度,使之翻然改進,棄舊圖新。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第34句】:革圖易慮[gé tú yì lǜ]
【解釋】改變計謀策略。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若乃天啟尊心,革圖易慮,則我將軍匍匐悲號于將軍股掌之上。”
【第35句】:遠圖長慮[yuǎn tú cháng lǜ]
【解釋】長遠周到的考慮和設想。
【出處】漢·蔡邕《漢交阯都尉胡府君夫人黃氏神誥》:“心耽其榮,體安其玄,遠圖長慮,用遺舊居?!?/p>
【第36句】:按圖索籍[àn tú suǒ jí]
【解釋】按照地圖,搜索典籍。
【出處】明·張岱《皇華考序》:“可見按圖索籍,山溪道路,一目了然。”
【第37句】:取巧圖便[qǔ qiǎo tú biàn]
【解釋】使用手段謀取好處,圖得便宜。
【示例】……做了這一切,才能縮短戰爭的時間,此外不能有任何取巧圖便的法門。 ——毛澤東《論持久戰》
【第38句】:謀圖不軌[móu tú bù guǐ]
【解釋】圖謀:暗中策劃;不軌:越出常軌,不守法度。謀劃越出常規、法度之事。
【出處】《后漢書·章帝八王列傳》:“安帝乳母王圣與中常侍江京等譖鄧騭兄弟及翼,云與中大夫趙王謀圖不軌,窺覦神器,懷大逆心。”
【示例】一道詔書,接連頒下,說瑋擅殺二公父子,又欲誅滅朝臣,謀圖不軌,罪大惡極,應速正大典。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九回
【第39句】:應圖受箓[yìng tú shòu lù]
【解釋】圖:河圖,圣人當世的吉兆;箓:符箓,上載隱語,被看作帝王受命的征驗。指帝王是應符命、受河圖來統治天下。表示王權是神授的。
【出處】《易緯乾鑿度》卷下:“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于天下,受箓應河圖?!?/p>
【第40句】:所圖不軌[suǒ tú bù guǐ]
【解釋】指圖謀做不合法或不正當的壞事。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會董卓乘虛,所圖不軌?!?/p>
【示例】她不想干所圖不軌的事情。
【第41句】:淵圖遠算[yuān tú yuǎn suàn]
【解釋】深謀遠慮。
【出處】《南齊書·高帝十二王傳論》:“世祖顧命,情深尊嫡,淵圖遠算,意在無遺。”
【第42句】:按圖索驥[àn tú suǒ jì]
【解釋】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出處】《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p>
【示例】每見一班按圖索驥者,多失于驪黃牝牡。 ——明·趙汸《葬書問對》
【第43句】:據圖刎首[jù tú wěn shǒu]
【解釋】謂貪圖未得的利益而斷送自己的生命。
【出處】《淮南子·泰筆訓》:“使人左據天下之圖而右刎喉,愚者不為也。”
【示例】且據圖刎首,愚者不為;運斧全身,庸流所鑒。 ——陳陵《使東魏值侯景亂與北齊尚書令求還記》
【第44句】:厲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厲:振作,振奮;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示例】《清史稿·禮志》:“請一月三朝,以副厲精圖治至意?!?/p>
【第45句】:將本圖利[jiāng běn tú lì]
【解釋】放債求息。也指用本錢交易,賺錢得利。
【出處】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債的圖利,也則是將本圖利來?!?/p>
【示例】你要知我們開了這座店,將本圖利,也不是容易。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五回
【第46句】:盡心圖報[jìn xīn tú bào]
【解釋】一心一意地想方設法報答他人。
【出處】宋·蘇轍《薦呂陶吳安詩札子》:“若蒙圣恩還付舊職,俾得盡心圖報,必有可觀。”
【示例】因向蒙教誨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
【第47句】:畫影圖形[huà yǐ tú xíng]
【解釋】摹繪人的形象。古代懸賞通輯逃犯,畫其面影,張貼各處已便捕捉。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圖形追捕》:“奉上司明文,遍張文榜,畫影圖形,十家為甲,排門粉壁,各自挨捕。”
【示例】天平悉從其計,畫影圖形,訪拿伍員,各關隘十分緊急。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
【第48句】:貪圖安逸[tān tú ān yì]
【解釋】追求個人享受。
【示例】我們不能貪圖安逸而放棄追求。
【第49句】:舍身圖報[shě shēn tú bào]
【解釋】指受了別人大恩惠,舍棄生命也要給以報答。
【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楊公劾奸》:“剩此微軀,皆賴天恩庇;舍身圖報,如何敢逡巡回避。”
【第50句】:宅中圖大[zhái zhōng tú dà]
【解釋】居于中心,謀劃四方。指得地勢之利。
【出處】《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居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毖C注:“東京居天地之中,所圖者四海這外?!?/p>
【示例】其文曰:宅中圖大,天開一統之期;自北而南,雷動六師之眾。明陶宗儀《輟耕錄·檄》
【第51句】:鴻圖華構[hóng tú huá gòu]
【解釋】宏大華美的建筑景觀。
【出處】明·張居正《宮殿紀》:“高皇帝定鼎金陵,文皇帝建都燕薊,我皇上龍飛襄郢,三大都在寰宇間,皆據百二之雄勝,萃岳瀆之靈秀。鴻圖華構,鼎峙于南北。”